初二物理暑假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0071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暑假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暑假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暑假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暑假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暑假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暑假计划.docx

《初二物理暑假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暑假计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物理暑假计划.docx

初二物理暑假计划

初二物理暑假学习计划

一、复习范围:

八年级上册一至三章。

二、复习计划:

时间

课题

第一次

第一章机械运动1-3节

第二次

第一章速度的计算

第三次

第二章声现象(第1-4节)

第四次

第三章光现象1、2、3节

三、方法指导:

第一步:

请先按照知识结构细读教材。

第二步:

完成预习检测。

第三步:

再完成巩固练习。

第四步:

上好视频课,师生交流,整理改错。

四、开学考试:

开学进行【检测】。

请同学们合理规划假期,正确处理好假期娱乐和预习间的关系。

最后祝各位同学及家人暑期愉快!

年级:

2011 上课时间:

 设计教师:

课  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1、2节

学习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能结合实例简要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匀速直线运动、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学习重点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学习方法

阅读教材,独立思考,生生、师生交流

预习过程

学法指导:

自己自主先学教材52页到64页,独立思考,明确下列问题。

知识结构:

 

预习检测:

(一)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物理学中把物体叫做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是,绝对静止的物体是的。

2.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的,这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二)速度和平均速度

3.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

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公式是;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是,大。

5.不变,沿着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用平均速度表示它的。

巩固练习:

一.选择

1.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宇宙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B,宇宙中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疑问与收获

C,我们日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D,我们把一切机械的各种运动总称为机械运动。

2.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宇宙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B.宇宙中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C.我们日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D.我们把一切机械的各种运动总称为机械运动

3.一个人骑自行车向东前进,这时有一辆汽车从他后面向东疾驶而过。

若认为骑自行车的人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应该是()

A.汽车B.公路C.自行车D.公路旁的电线杆

4.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度的物理量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做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相等。

5.下列运动中最接近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奥运会上百米赛跑B.自由下落的小球

C.站在商场的自动扶梯上上楼的顾客D.从滑梯上滑下的小朋友

6.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7.汽车速度是36千米小时,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米秒,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每分钟通过0.6千米的路程,三者速度相比较()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大;

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

8.有一小车在2秒内作匀速直线运动,走了10米。

对此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小车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2秒内,速度是5米/秒;

B.这小车在3秒内经过的路程为15米;

C.这小车每秒的路程是5米;

D.这小车每经过5米的路程经历1秒的时间。

9.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一方向运动,如果通过相同的一段距离它们用了相同的时间,而且已知甲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乙物体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B.做变速直线运动

C.做变速运动D.匀速与变速直线运动都有可能

10.用下列物理量描述火车上行人的运动情况时,与参照物选择无关的是()

A.时间B.速度C.位置D.路程

1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流水D.河岸

12.今年“五·一”,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平故居”时,看见公路两旁的树木向车后退去,由此可知他们所选的参照物是()

A.他们乘坐的车B.房屋C.路面D.路旁的电线杆

13.如图所示,在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空军加油机与“歼10”战斗机以空中受油的状态列队飞行。

若把加油机看作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天空中浮动的云B.地面

C.阅兵式主席台上的人D.“歼10”战斗机

14.某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钟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20m/sB、10m/sC、8m/s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

1.坐在直升机上的人看到地面上的人向上运动,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上的人为参照物,则直升机在________(填“上升”“下降”).

2.《浣溪沙》中有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为参照物,“是船行”是以为参照物。

3.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客机的速度大约是15千米/分,短跑运动员的百米的平均速度可达10.14米/秒,燕子的速度可达172千米/时,则速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步行的速度为4.5km/h,他家距离学校1.5km,为了不迟到,小明每天至少应提前

min从家里出发。

5.一辆小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时整;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时48分,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km/h.

6.观察甲图可知汽车做____________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乙图),可知苹果做____________直线运动.

 

课后反思:

 

年级:

初二 上课时间:

 设计教师:

课  题

第一章速度的计算

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2.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学习重点

1.速度的单位及换算2.利用速度公式灵活的进行有关的计算

学习难点

有关各种类型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预习过程

任务一:

知识的复习

1、写出速度的单位及换算:

2、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1h=________s1min=______s

3、速度的计算公式:

时间和路程的变形公式:

任务二:

尝试解决一下典型题

(类型一)1、(平均速度问题)小明同学骑车上学,从家经过书店到学校共5400m,家离书店1800m。

他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了5min,然后又经10min到达学校。

求:

(1)小明骑车到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类型二)2.(速度计问题)汽车司机座位前,安装着速度计,它可以指出汽车的行驶速度。

如果速度计的指针如图11-16所示,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距离是多少?

 

(类型三)比值问题:

3.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他们的速度之比是()

A、3∶2B、1∶1C、9∶4D、4∶9

(类型四)4、(过桥及其山洞问题)一列火车长200m,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1.6km长的大桥,求:

这列火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类型五)5、(列车时刻表问题)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右。

根据表回答问题:

列车由上海至南京的平均速度;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

39

10:

29

11:

45

发车时间

09:

00

09:

43

10:

33

里程/km

0

84

165

303

 

预习检测:

1、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他们的速度之比是()

A、3∶2B、1∶1C、9∶4D、4∶9

2、一辆货车第一小时行驶20千米、第二小时行驶30千米、第三小时行驶40千米的路程。

求前两小时、后两小时、全程的平均速度。

 

3、南京长江大桥正桥长1600m,一列长250m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正桥的时间为3min5s,求该火车全部在正桥上行驶的时间。

 

4、在工程建设中经常要用到爆破技术,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96厘米长引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爆炸。

引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厘米/秒,点火者点着引火线以后,以5米/秒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米远的安全地区?

 

课后反思:

 

疑问与收获

年级:

 上课时间:

 设计教师:

课  题

第二章声现象(第1、2节)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空气中的声速。

2.了解人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声。

3.知道声音的特性,知道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并能正确区分乐音三要素。

4.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

学习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学习难点

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区分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预习过程

疑问与收获

一:

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任务一:

学习课本的30—33页,完成下列内容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动手与观察:

(1)人说话时,用手摸自己的声带你感觉到:

(2)敲鼓听到声音的同时,你观察到鼓面在:

(3)风吹树叶哗哗响时你观察到树叶在:

总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通过课本的探究实验你认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

3、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

声音在月球上能传播吗?

4、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

分析课本33页的小资料,总结声速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5、知道了声速,你能计算出声音在一定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吗?

写出计算公式

任务二:

(学习课本35页)

总结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任务三:

你总结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学习课本37——40页)

(一)音调:

1、音调指:

2、课本37页的实验你自己实验的结果是:

钢尺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3、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频率单位:

简称:

,符号:

4、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由决定。

5、超声波是指:

;次声波是指: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

6、说出人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超声波是指:

次声波是指:

(二)响度:

1、响度是指:

2、课本39页的实验你的分析结果:

音叉发出声音大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振幅是指:

4、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并举例说明。

(三)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二预习检测:

1.声音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