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资料专题 大气环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0378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92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资料专题 大气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资料专题 大气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资料专题 大气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资料专题 大气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资料专题 大气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资料专题 大气环境.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资料专题 大气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资料专题 大气环境.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资料专题 大气环境.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资料专题大气环境

专题2大气环境

[高考命题展望]

大气环境命题的形式多以等值线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的运动;以天气预报的数值图和天气系统图为背景,考查天气变化过程和常见的天气系统;或者以天气形势图与区域图相结合,综合考查大气运动和天气现象;以图表或以气候、环境等热点为背景材料的形式考查大气成分变化、天气现象和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等;或者经人类对气候资源的利用方式及灾害性天气现象等现实生活实例为背景考查相关知识;近年来,有从重点考查地带性规律逐渐转向重点考查非地带性因素对气候特点形成的影响的趋势,但气候类型的判读、分布及影响因素始终是高考的热点。

[主干知识串讲]

网络构建

要点串讲

一、掌握一个地理规律

全球性大气运动的四个特征

(1)赤道地区由于受热多空气上升,极地地区由于冷却空气下沉,可以知道低纬和高纬环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因素形成的动力环流,所以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原因形成的。

(2)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随太阳直射点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3)海陆分布使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复杂化。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块状,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冷高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

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热低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

 

变化,上图就是不同季节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季风环流的示意图(虚线箭头表示高空的大气运动方向)。

南亚季风的成因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而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西南季风。

冬夏季风势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2、掌握三种天气系统

(1)锋面与天气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上升状况

被迫抬升

徐徐爬升

降雨区

分布在锋线两侧,侧重在冷气团一侧(多锋后降水)

分布在冷气团一侧(多锋前降水)

图示

锋图

天气图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天气实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如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等

一场春雨一场暖

(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水平气流

北半球

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

顺时针方向,向四周辐散

南半球

顺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方向,向四周辐散

垂直气流

上升

下沉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示意图(北半球)

典型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

我国长江流域7、8月的伏旱天气;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3)锋面气旋

①在中高纬度地区,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之为锋面气旋。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北半球的低气压区域,低气压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如同地形上的山谷,图中AB、CD为两条槽线,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

图中气旋东部偏南风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北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图中CD附近)。

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来源于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偏北风,南下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图中AB附近),这样地面天气系统中的锋面气旋便形成了。

②北半球的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旋涡,它同样也带着已生成的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锋面气旋系统形成之后,将会对原有的单一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产生什么影响呢?

由于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气旋中心,中心气流被迫上升而凝云致雨,即气旋雨。

在锋面天气系统中,无论冷锋还是暖锋,锋面上方的暖气团都是沿锋面抬升的,都将形成有云和降水的天气,即锋面雨。

当两种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后,将辐合成更强烈的上升气流,天气变化将更为剧烈,往往会产生云、雨甚至造成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③在图中,冷锋和暖锋的降水区域会略有不同。

因冷气团密度大于暖气团,冷气团始终位于暖气团之下,锋面始终倒向冷气团一侧,降水区域总是位于锋面的冷气团的一侧,图中在CD前方会形成宽阔的暖锋云系和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在AB后方会形成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气旋中部(冷锋雨区与暖锋雨区之间)则是单一暖气团控制下的晴好天气。

二、掌握四个地理技能

1、理解大气热力状况的两个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削弱形式

削弱特点

大气成分

易被削弱的辐射

常见的自然现象

吸收作用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很少

臭氧、水汽和二氧化碳

紫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大量CO2等气体,使气温增加

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云层、水汽、较大的尘埃

各种波长的辐射都可能被反射

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发生散射时具有选择性,向四面八方散射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可见光中的蓝、紫色光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天已明亮,日落天不黑

(2)大气的温室效应

2、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山脉分布、山脉走向和迎风坡背风坡等的不同,都会对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产生影响,甚至会破坏气候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因此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

(1)山地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造成气温沿等高线分布变化,在等温线图中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等温线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低周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引起水分和热量的垂直分布,从而造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而背风坡降水少,则形成雨影区。

(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

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两海岸气候呈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4)非洲赤道地区东侧的东非高原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是地势高造成的。

(5)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洲东海岸、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这四个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都不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而是由于四地都处于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暖流流经沿岸的影响所造成的。

3、理解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垂直变化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

气温的水平分布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气温都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②南半球等温线要比北半球平直;③在大陆与海洋之间,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海洋向高纬度凸出,夏季相反,这是由于海陆热容量的差异所致;④在大陆和海洋的内部,由于大气运动、洋流、地形等下垫面状况的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异,在海洋上,如果有暖流经过,气温比周围偏高;在陆地内部,由于地形的不同,气温的分布状况也不同,山地比周围平原地区气温低,盆地(谷地)比周围地区气温高;迎风坡与背风坡气温也有差异。

4、降水的类型与降水的世界分布

(1)降水的主要类型

降水类型

空气上升原因

降水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对流雨

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

赤道附近地区,夏季的中纬度大陆地区

地形雨

暖湿空气前进受地形阻挡上升

降水强度较大,雨时较长

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

冷暖气流相遇,暖湿空气被抬升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

中纬度地区

台风雨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

低纬度大陆东部

(2)降水的世界分布

降水分布

所在的气压带或风带位置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特点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

全球降水量最多的地区,降水量一般在2000㎜左右,这里气温高,海洋面积辽阔,蒸发旺盛,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高压带

以下沉气流为主

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500㎜,这里气温高,蒸发能力很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这里,但这里并非到处都少雨,有些地方(主要是大陆东岸)因受到夏季风或台风等影响,降水也较丰富。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锋面、气旋活动频繁

年降水量在500~1000㎜,这里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锋面雨和气旋雨,大陆东岸还受到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

在极地高气压带的控制下,全年盛行下沉气流,年降水量不超过300毫米,是全世界降水量最少的地带。

但是由于低温,蒸发量少于降水量,这里仍属于湿润地区。

三、注意一个难点

气候的形成、分布与特点

(1)气候的形成因素

太阳辐射:

决定该地区所处的热量状况,而热量状况又决定着发生在地面和大气的其他现象和过程,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大气环流:

一方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与交换,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的不平衡;另一方面有使气候复杂化;

下垫面:

地面状况不同,其热容量、反射率就不同,地面获得的热量也不同;如在同纬度地区,由于海陆分布不同,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的气候;对气流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人类活动:

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

另:

人类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2)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候的分布非常复杂,但我们可以将世界气候分布理想化、模式化,并与气候成因建立内部联系,下面以北半球为例说明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气候类型

气温

降水

类型

气温特点

类型

降水季节变化与年降水量(mm)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型

最冷月气温>15℃

年雨型

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000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型

最冷月气温>15℃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750~1000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型

最冷月气温>15℃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1500~2000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高温型

最冷月气温>15℃

少雨型

全年降水稀少。

年降水量<125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型

最冷月气温在00~150℃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800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型

最冷月气温在00~150℃

冬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年降水300~10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和型

最冷月气温在00~150℃

年雨型

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700~1000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型

最冷月气温<00℃,最热月气温>10℃。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500~600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型

最冷月气温<00℃,最热月气温>10℃。

少雨型

全年降水稀少。

极地气候

冬季寒冷型

最热月气温<10℃。

少雨型

全年降水稀少。

[热点题型归纳]

题型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样题1[2010年山东卷文综第3题]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下题。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研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状况及变化过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由题图,本题可以采用删除法进行选择。

我们都知道,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显然选项C错误。

因近地面气温的变化是自下而上递减,越靠近地面,气温越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显然选项D错误。

我们又知道,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图中12时、15时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递减,显然此两个时间段内不会发生逆温现象,选项B错误。

因此,正确选项是A。

答案:

A

相关链接逆温现象就是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的现象。

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对流层这些区域的空气上升受阻。

如果逆温现象发生在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就会阻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自然原因造成的逆温比较复杂,如夜间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冷却,使紧贴其上的大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逆温现象;由暖空气平流到冷地面上,贴近地面的空气层受冷地面的冷却作用,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逆温现象;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等。

强化·预测

1、图1中曲线表示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分析回答

(1)~(3)题。

(1)此时②地的风向为

A.偏东风B.西南风

C.偏南风D.西北风

(2)关于①②③④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气温、气压低于②

B.④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

C.②处附近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

D.③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3)图2中甲、乙、丙、丁四种气温垂直分布状况,与④处最为接近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题型2热力状况与全球的热量平衡

样题2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

回答

(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

C.人为因素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B.地形、海陆位置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A.甲地、黄河口附近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D.甲地、丁地

研析读图可知,1月等温线在甲、乙两地闭合,且比周围偏低,其主要原因是甲、乙两地均为山地地形;7月等温线在沿海地区基本上与海岸线平行,在太行山地区大致与山脉的走向平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这说明影响该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地形;气温年较差是一年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一般来说,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答案

(1)B

(2)B(3)B

联想发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的原因: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纬度愈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就愈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愈小;冬半年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就越小,说明纬度因素是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的主要原因。

另外,冬季从蒙古高原吹过来的冬季风多为西北风和东北风,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中,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的严寒,随着风力逐渐减弱,加之南下时受重重山岭阻挡,所以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

强化·预测

2、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

(1)~

(2)题

(1)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2)当P天气系统强盛时,印度半岛

A.德干高原一年中凉爽的时候

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题型3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判读

样题3[2010年北京卷文综第7题]图3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

读图,回答下题。

由08时到20时,图中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研析由题图,由08时到20时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①地的海平面等压线密度增大,表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逐渐增强,选项A错误。

而②地在08时左右时,处于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下,为晴朗天气,但是在20时,②地已经位于冷锋锋后,“冷锋降水在锋后”,②地为阴雨天气,选项B错误。

从两图中的低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可以明显看出,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且呈增强趋势。

08时时,图中低压中心气压值为1000百帕,并且等压线相对较稀疏,而在20时,低压中心的气压值为995百帕,并且相邻的等压线相对密度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风力大,选项C正确。

从两图动态变化中很容易看出,图中的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选项D错误。

答案:

C

联想发散副热带高压是介于热带与温带之间的高气压。

这种高压是控制热带、副热带地区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有变动。

在高气压中心控制地区,因气流下沉,一般云雨少见,在其边缘则多降水天气系统活动。

副热带高压因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而分裂成若干单体,其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变化,对我国天气和气候影响较大。

强化·预测

3、[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1-3题]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⑴~⑶题。

⑴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⑵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⑶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

样题4假设图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说明A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形的影响)。

(2)简要回答B城市成为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

(3)C山的名称是,它已被列入名录。

研析读等压线可以判断,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为某高压系统。

因天气系统是向东移动的,从图中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可看出,该天气系统经过A地时,等压线先是表现为较稀疏,后变密集,等压线疏密反映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即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在高压系统的不同部位,风向是不同的,随着天气系统的东移,A地位于高压系统的不同部位。

其风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判断风向的方法为:

①作经过A的等压线的切线;②过A作该切线的垂线(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③过A作向右偏(依据经纬度和河湖轮廓可以判断出该地区是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实际风向。

由于是冬季的高压系统,且刚开始时吹偏北风,气温较低,随着风向的变化,逐渐转为南风,南风从较低纬度处吹来,气温有所上升。

答案:

(1)A地未来30小时内因高压脊(或天气系统)东移,风向将由偏北转为东北风,再转为东风和东南风。

同时随着等压线间距缩小(或气压梯度加大),风力略有增加。

随着风向由偏北转向南,A地气温也会略有上升。

(2)B城市(为武汉),处于我国中部东西、南北交通的要冲,(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

(东西向,武汉是)长江航线(黄金水道)及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的(重要)河港;(南北向,武汉位于)京广铁路(的中间位置)。

此外,还通过汉丹线等铁路与焦柳线、京九线相连接。

并有公路、航空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

(3)庐山世界遗产(世界人类遗产等)

方法技巧判读风向:

在等压线图中,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球自转偏向力、磨擦力的合力。

由于南、北半球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在作用方向不同,因此风向也表现在南、北方向不同。

近地面的风向一般是斜穿等压线。

判断风力:

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风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小,风力也小。

强化·预测

4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图所示。

住在该城的居民发现,每天白天商业、文化和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加剧,夜晚则会减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的学的知识分析该市商业、文化及住宅区大气污染程度日变化的原因。

(2)该城市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是工业高度集中的城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烟尘和酸性气体等。

请分析工业生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降水的影响,而大气降水对空气质量又有何影响。

(3)若一暖锋天气系统从B向A方向移走,则河谷处空气质量是否会明显改善?

为什么?

题型4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样题5[2010年江苏卷地理第8题]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题。

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5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研析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出气候类型应为热带雨林气候,而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丙地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是热带雨林气候。

这里需要具体区别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见下表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降水总量

较多(1500-2000mm左右)

较少(750-1000mm左右)

雨季长短

短(6-9四个月)

长(5-10六个月,北半球)

降水集中程度

热带季风气候相比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更为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

降水增减速度

陡增陡减

缓增缓减

分布地区

仅分布在亚洲的南亚、东南亚

南北半球均有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最少月降水量

没有为零的月份

可能出现为零的月份

答案:

B

强化·预测

5、[2010年广东卷文综第2题]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

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样题6下表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读表回答

(1)~(3)题

地点

年降水量(㎜)

15.6

466.6

777.7

205.4

1月平均气温(℃)

-8.5

-6.6

-1.2

-9.0

7月平均气温(℃)

27.4

23.5

23.9

23.6

(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研析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