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x
《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1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非常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官居一品,被封为大学士.两江总督,统帅的湘军在大清帝国摇摇欲坠之时,平定了持续了20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200多年来权势地位最高的汉臣.曾国藩的家书有写给自己的弟弟.儿子和其他家人,内容既有自己从政治军的感悟,也有对亲人的谆谆规劝,让人受益匪浅.
在曾国藩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严格自律,毫不懈怠.他在咸丰六年九月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并且告诫儿子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每天要早起,不能丢掉祖辈相传的家风.他本人更是如此,即使是在军队里,他也每天读书,记日记,练习书法.由此可以看出,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中,他都始终投入.专注,不断磨炼自己.联系到自己,自从大学毕业之后,距今已经十多年了,可是在学校学习期间保持的学习习惯现在基本都没有了,连日常的阅读时间都很难保证,更不用谈及深入的研读和思考,而且还会往往给自己寻找理由:
工作太忙.事情太多.生活节奏太快……看到曾国藩在军队里都保持着读书写字的习惯,不禁汗颜.军队里,每天需要行军布阵.操练对敌,直面生死,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都能不改学习的初衷,静心入学;与之相比,我们现在的理由其实只是借口,学习不只是在学校中学习,更要融入自己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曾国藩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刚毅自强,坚韧耐挫.刚刚步入官场的时候,曾国藩棱角分明,只认理不认情,与整个官场氛围格格不入,得罪了不少人.有了兵权,他踌躇满志,却大意轻敌,多次大败而归.然而挫折并没有打垮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道:
〝然刚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他绝不妄自菲薄,以他刚柔平衡的人生智慧,不断超越自我,最终修身齐家,成为了治军治国之才.在工作生活中,特别是自己刚刚进入工作岗位,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刚开始往往是凭着一股激情,时间久了,往往就会懈怠了,而且一旦在工作中遭受挫折,就容易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变得不自信不主动.面对挫折.面对困难时缺乏足够的勇气,害怕自己会失败,其实犯的错误也好遇到的困难也好,都是提高自己的踏脚石,是自己能力水平进步的阶梯,没有人一直是一帆风顺,没有逆风起飞的勇气,哪会有在逆境中坚定胜利的意志和求得突破的能力.
从曾国藩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不忘初心,持之以恒.他有写日记的习惯,日写一记是他的常态,他毫不留情的剖析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对自己的工作生活进行梳理.改正.反省.他还要求他的弟弟们和他用一样的格子纸互寄家书,便于装订成册,每年都拿出来反复阅读,〝其中好处,万不可忽略看过〞.要做到不忘初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工作了已经是_个年头,现在回忆起自己入党.工作时那一刻的想法,想到的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讲话,明白了不忘初心的真正含义.不忘初心,入党时的誓词就是自己的初心;牢记使命,做好工作,勇于担当就是自己的使命;永远奋斗,克服困难.不断进步.有所作为就是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工作中.生活中,通过不断的反省自己,对照自己,才能让自己按照自己的初心和目标不走偏,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人的一生,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懈怠懒散,我们要学习曾国藩自律自强,坚韧不拔,不忘初心的精神,不断自我加压磨砺自己,在困难和逆境中锻造和提高自己.曾国藩晚年曾言:
〝毋揠毋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只有不断积累,守住初心,才能最终成就自己,为我们党在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迎接新挑战中能够真正做到有担当.有作为.有贡献.
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2
假期里,我阅读了《曾国藩家书》,感受颇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人们可以不惜重金付诸于孩子,给孩子买最好的服装和玩具,让孩子参加名目繁多的特长班,但是教育的效果却不如人意,在相当一部分孩子的身上出现了信仰缺失.极度自我.道德沦丧.浮躁空虚的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______就曾说过: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______).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掩卷深思,《曾国藩家书》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为师者,为人父母者深思…
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3
本学期,有幸读了《曾国藩家书》,让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有许多.如:
在家书中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对子女的学习教育非常严格的父亲.他很多家书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练习的字,诗词等作品寄给他看,然后,他再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加以指导,他指出〝读书宜专,习字宜恒〞.同时他也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细询问有没有在吃药,吃了什么药等等.还建议要想身体健康关键是平时要加强锻炼,不能一味的靠吃药,〝饭后千步走〞是个不错的健身方法.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其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曾国藩的家教或许给出了答案.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他说:
〝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与曾氏家教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偏差,我们过分的重视了〝才〞的教育,忽视了〝德〞的教育.什么是曾国藩所说的〝君子〞呢?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已有定论: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愚人不足为社会患,小人却是社会的大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省呀.
我们的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的〝重负〞主要来源于学数学.学写作.学英语.学各式各样的特长…….与曾氏家教比,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小学教育应当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们明白人与人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兄与弟的关系,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才能把人做好.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身份,应该尽什么义务,应该行什么礼节,这就是教育.旧时代的《弟子规》就在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培养孩子们有修养.明事理方面做的很好.《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也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把这些忽略掉了.有人戏称我们和孩子是〝非常6+1〞的关系,6个大人围绕着1个孩子转.再穷也要富孩子,致使许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追求享乐,攀比虚荣.许多孩子也习惯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为我,我还为我,极度自私.这样的孩子都不懂也不会去敬爱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敬爱自己的父母,又怎么会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责任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责任呢?
不〝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
我建议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来读一下《曾国藩家书》,这些书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4
初读《曾国藩家书》,鉴于其文字多为古义,理解起来颇为困难;再读《曾国藩家书》,由于初读奠定基础,其中为人处事之道理才尽系被理解.
这本书,单看其名,不言而喻,便知其中之内容多以书信方式呈现.通读全书,曾国藩在家中的角色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书信中所涉及之内容可理解为三大境界.细细道来,三种角色:
父母.兄弟.子女;三大境界:
〝孝〞.〝劝〞.〝教〞.
父母之命〝孝〞为先
当椿蓉并茂之时,曾国藩虽身为朝廷命官,但凡家中嫁娶婚丧之事,无不是征求过父母之意见,方作出决断;当父母离开人世之时,虽手中大权在握仍不忘记讲求孝道,在家丁忧以明孝义,即使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被朝廷委以重任之时,仍然不忘记寄书至家中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也许在别人看来,曾国藩的孝道其中夹杂着封建纲常伦理的色彩,但是我们现在所应批判的是封建纲常伦理中的消极不利因素,而不是像孝道之类的积极有利成分,孝道作为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应该积极发扬,而不是抛之于脑后.虽然说现在社会不同于以往,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变化,但是每个人都是由母亲怀胎十月所生的现实没有改变,每个人都是由父母(或其他亲人)养大的事实没有变,同样,对父母养育恩情的也不应有变,确切的说应是有增无减.
从呱呱坠地到成年自立,其间父母流的汗水和泪水恐怕连他们自己也记不清了,但是即使他们到行将就木之时,他们也不曾向我们索要过什么,求过什么,并不是他们不会开口,而是他们没有想过开口.在他们心里只要子女是快乐的,他们就是最幸福的.父母不向我们索要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想想怎么样去知恩图报.也许你此时不能给父母以最舒适的房屋,最漂亮的汽车,但是你亲手为父母搭建的房屋,用自己的血汗钱买的车子依然可以博得父母的欢笑;你可能没有能力给父母以山珍海味,但是你自己用心给父母做的家常便饭亦然可以让父母吃的津津有味.无论你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只要你嘴里时常念着父母,心里时常想着父母,你就可以诠释最至诚的孝道.
手足之意〝劝〞为上
曾国藩在家中身为长子,在当时〝长兄为父〞的时代曾国藩在家中所充当的不仅仅是长兄的角色,在一定意义上还有父亲的成分.他以〝劝勉兄弟勤学修身〞为至上,以告诫〝兄弟间当和睦,方可兴家望族〞为重点.尤其在读书方面,给兄弟提供的读书课程表对我们现在读书更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提出读书当〝主敬〞.〝静心〞.〝早起〞.〝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日知其所亡〞.〝日无忘所能〞.〝谨言〞,并且提出读书持〝专注〞和〝有恒〞四字.他认为只有如此,方可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真正的让读书成为养生养气之术.,
在现代社会由于大部分家庭都是单子女家庭,很难可以像曾氏兄弟那样得到像兄长之类的过来人的教诲,而且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书信有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趋势,想要得到像书信所能带给人民的那种独特的感觉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但是当你阅读这本书之时,你就可以补充现实中无法改变的情景.每天读一封其所写之信,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带该你,让你体会〝每天读完一信,心灵洗礼一次〞的感觉.
在读书方面,相信每个人都有读书读到一半就产生放弃心理的经历,相信每个人在看到自己喜欢的书时,都曾产生过〝一口气吃成一个大胖子〞的想法,相信每个人都在自己身上存在过只是单纯的读书而忘记动脑筋思考记录感受的迹象,在这本书中,曾国藩将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如何达到真正的读书境界.读书当〝主敬〞,要求读书需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一直到最后方可;读书当〝不二〞,要读书当读完所读之书,方可换新内容;读书当〝静坐〞,每日读书须当静心反思自己看过去的内容.
子女之情〝教〞为本
曾国藩深晓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因此他时常劝解儿女〝有才无德者稍远其人,有才有德者,师之友之可也〞.为了让子女能够励志勤学,勿染富贵之气,其告诫儿女〝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唯学做圣贤,全有自己做主,不与天命相干〞.在富贵之气方面,他认为〝凡世家子弟当与寒士同;孰可以成大器,若染富贵之气,有望而难成〞,并且发誓〝不靠做官发以逸后人.盖儿女若贤,则不靠官囊,亦能自觅衣饭;盖儿女若不肖,则多积一些将多造一孽〞.通过观察曾国藩对待子女的行为和方法,很容易发现现在一个名人的做法有殊途同归之妙.他就是微软的总裁比尔盖茨.虽属于不同的时代,但是他们高瞻远瞩的做法,却值得现在扮演家长角色的每个人的学习.古人尚且能够看到富贵能够消人之斗志,生活在现在社会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想到.
近几年来,许多孩子在家中已经上升到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所谓的〝富二代〞问题也变得愈演愈烈,〝啃老族〞问题在中国也不是提了一年,有的人甚至称〝_世纪的青年是扶不起的阿斗〞.相信这种说法的出现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在社会发展.家庭教育.孩子自身发展方面一定出现了问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少走弯路.在作者看来,如果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现在的人们学习一下曾国藩之做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了让新世纪的花朵早一点成熟绽放出最美丽的色彩,为了让西方毒害中国青年的诡计不能得逞,为了让孩子们能早些自立自强成为时代所需人才,作为社会是不是应该为孩子们多提供一些接触社会的机会和进行实践的场所;家庭是不是更应该再教育子女方面少一些〝溺爱〞的成分,多在助他们早日自立自强上下工夫;孩子们自己是不是更需要好好的抓住和把握每一次可以锻炼的机会,争做时代的圣贤之士.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三大阶段:
幼年.中年.老年,充当三种角色:
子女.手足.父母.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以这三种阶段的身份去体味其中为人处事的道理,以便我们在经历同样的阶段之时尽量少走弯路,充当相同角色之时少出现错误.在这本书里,读者可以儿女之身份去体会如何才能做成一位孝子,以兄弟的身份体味如何尽到一个做兄长的职责,以父母的身份感受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用心去读,这本书所能带给的绝对不单单是几封家书,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成功和成长所需的宝贵精神财富.
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5
初读《曾国藩家书》,是在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在单位的书架上,不经意发现书架上放着一本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曾国藩家书》.这本书,是清代曾国藩所著,由名家唐浩明进行评析,内容比较全面且深刻.书的品相九成新,书页有点泛黄,但仍能嗅到出厂时的淡淡墨香.那时捧读《家书》,只觉得曾国藩是个异常心细又贫困交加的人,从北京运往湖南的几两白菜种子,都要在信里反复询问收到了没有?
关于兄弟子侄的教诲,也常常苦口婆心,甚至有点喋喋不休.在京城已是朝廷二品官,居然有不少书信是向家人借钱,真有点〝啃老族〞的感觉.那时候,对工作与生活的阅历较少,虽然通读《家书》,但不求甚解.感触不深.
再读《曾国藩家书》,工作的第二年.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有了对工作浅显的思考和感悟.静夜之时,便常常将《曾国藩家书》置于床头,圈圈点点.细细品味.读书的过程,让我渐渐了解到,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毁誉参半:
他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多延续了60多年,但他处理〝天津教案〞受到荣禄欺骗,杀人割地,开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致使晚节不保,成为时人眼中的〝卖国贼〞;他地位显赫.修养精湛,但他也镇压农民起义.手段老辣,被民众冠以〝曾剃头〞的恶名……
当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特别是对曾国藩这样的历史人物,史家自有公论.但无论关于他的争议多大,我们都无法否认他的《家书》平淡中蕴含着真知良言,那些关于修身齐家.为学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带兵的感悟,是他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思想精华.
因此,品读《曾国藩家书》,就像与一位历尽沧桑.充满智慧的老者晤谈,字里行间书写着他对世事变迁的独到见解.对人生浮沉的深邃思考.对学养修为的孜孜不倦.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比如,关于治学,他力求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他说,〝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让我想到自己读书时常半途而废,貌似博览群书,实际未通一本.未精一门;更让我联想到,读书治学如此,为人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
作为年轻人,我们往往在做事上〝常立志〞而做不到〝立长志〞,往往在业务上〝囫囵吞枣〞而做不到
〝如琢如磨〞,这些浮皮潦草的不良习惯,想来怎能不让人觉得惭愧?
关于做人,他力求谦虚谨慎.谨言慎行,他说,〝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让我常常反思作为年轻人,我们就像打磨未精的玉石,初有形状但燥性未除,往往在生活上贪图〝安逸自在〞而不愿经受〝艰难困苦〞,往往在处事上喜欢〝大自我小天下〞而做不好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这些浮躁不堪的不良习惯,想来怎能不让人汗颜?
关于为官,他力求清清白白.廉洁自守.他说,〝予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让我常常想到,从政做官不仅是组织赋予的一种权力,更是肩头扛着的一份责任,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既不能把官位大小作为荣辱的标志,更不能心存做官发财.谋取私利的念想.
关于胸怀,他力求心态平和.不悲不喜.他说,〝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让我常常想到,我们阅历尚浅,看待功劳.苦劳,有没有做到心态平和.随遇而安?
如果没有,我们的境界和胸怀就还需要千锤百炼!
关于忠诚,他力求表里如一.至诚至真.他说,〝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让我常常想到坦诚.真诚.忠诚不仅是一个人应有的重要品行,更是为人做事.赢得认可的重要前提.只有坦诚待人,真诚做事,忠诚事业,我们才能在历史长河里做出踏石留印的事功.开拓波澜壮阔的明天,赢得大众的点赞!
关于精神,他力求坚持不懈.昂扬上进.他说,〝精神越用越多,阳气越提越盛.每天做的事情越多,晚上睡眠就越轻松〞,要〝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让我常常想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要活出精彩,必须时刻保持饱满向上的〝精气神〞,不虚度.不耗费每一寸干事的光阴.这样,当我们回首人生的时候,才不会觉得经历单薄.记忆苍白,才会欣慰的感到一路走来.收获满满!
关于家风,他力求克勤克俭.杜绝浪费.他说,〝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让我常常想到家庭生活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年轻人,贫困时要学会〝安贫乐道〞,富足时要常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必须时刻保持刻苦勤勉.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关于交往,他力求择善而交.净化朋友圈.他说,〝道不同不交,谀人者不交,恩怨颠倒者不交,不孝不悌者不交,落井下石者不交,德薄者不交……〞.让我常常想到,社会即是江湖,往来形形色色,与人交往还需慎之又慎,时时刻刻都要守住底线.
关于言谈,他力求老成执重.不信口开河.他说,〝道听途说,聪明的人嘲笑你,无知的人为之惊骇.惊骇之人最终会弄明白你在骗他;嘲笑你的人看不起你,你再发誓他们也会怀疑〞.让我常常想到,当今时代通讯便捷,手机在握,人人都是电台,面对网络流言.官场传说,必须嘴上挂起一把锁,学会辨别真假良莠.
《曾国藩家书》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品读《家书》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虽然两次读它,感触大不相同,但我理解的依旧比较肤浅.但我相信,随着年龄增长.阅历渐丰,等我再次品读它的时候,一定还会有更多更新的感受.这些感受会更深刻.更透彻,可以帮助和指导我们的人生.
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