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96963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贾生才调更无伦________ 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

(2)这首诗歌采用________的手法,通过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意在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自己________的感慨。

【答案】

(1)无同类能比;可惜

(2)借古讽今;怀才不遇

【解析】【分析】

(1)“无伦”,“伦”,意为“类”,“无伦”意为“无同类能比”;“可怜”,古今异义,今义为“怜悯”,古义为“可惜”。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贾生才调更无伦”,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意思是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

故答案为:

⑴无同类能比;可惜;⑵借古讽今;怀才不遇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句意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形式好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就是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和写作手法,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进行。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杜甫

糝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________。

(1)诗中展现的是一幅________(填季节)风景图,从________这一景物可以看出。

(2)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字填入诗歌结尾横线处,并简述理由。

A.眠    B.憩    C.玩

【答案】

(1)初夏(夏季);杨花(或荷叶)

(2)选A。

“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⑴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

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

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

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⑵这首诗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憩、玩”二字表达不出这种意境,选择“眠”字押韵最合适,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故答案为:

⑴①初夏(夏季);②杨花(或荷叶)。

⑵选A。

“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时应注意,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

答题时应注意,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

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作者的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场景。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做简要赏析。

 

【答案】

(1)示例:

轻薄的烟雾和朦胧的月色笼罩着冰冷的河水以及水边的沙滩。

(2)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效果。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某句诗的画面。

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像和适当的描写。

这句诗运用了互文的写法,也就是烟雾和月光既笼罩着江水,也笼罩着沙滩。

这一点在特别注意。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表面上看是在批评歌女,实际上是在批评统治者和权贵。

因为那些歌女哪里有自由,都是被权贵所指使的呀。

据此可作答。

故答案为:

(1)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2)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效果。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

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

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4.古诗阅读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

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

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答案】

(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

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分析】⑴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意象的理解,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本就充满着清幽的情愫,同时再结合诗句“素舸漫流间”等所描绘的景象,即可得出“清幽恬静”。

⑵本题为对比赏析,在分析的同时应首先对原诗句进行分析理解,“唯应共月还”一句形象描绘了诗人形单影只只有月亮作陪的场景,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同样也是表现作者只有月亮相伴的场景。

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两位诗人虽然孤身一人,但并不因此寂寥落寞,从两首诗的全诗中都不难得出共同情感:

超然物外、安闲自得。

故答案为:

⑴清幽恬静

⑵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

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意象所寄寓的感情的理解能力。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

诗歌的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

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赏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先分别分析两篇文章,再比较其异同,在比较中分清相同点与不同点,再结合理解诗词的内容,选取合理角度,围绕其所用表现手法与蕴含的作者情感或人生哲理来进行赏析,言之有物即可。

答题步骤为:

①准确指出赏析的角度(修辞、重点词语、手法等);②结合词句阐释有什么表达效果;③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古诗阅读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剑门:

也称剑阁、剑门关。

此诗作于诗人由抗敌前线被调往后方任闲职之时。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以“衣上征尘杂酒痕”开篇,突出了人物形象。

B.“无处”意为“处处”,诗人离开前线,万里远游,黯然神伤。

C.“此身合是诗人未”中“合”是“应该”,此句是诗人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

D.“细雨”句充满诗情画意,形象逼真,耐人寻味,诗人用蒙蒙细雨烘托了自己旅途遇雨欣然自得之情。

(2)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D

(2)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不能驰骋沙场,只能做骑在驴背上行吟的诗人,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的的凄凉惆怅。

【解析】【分析】

(1)最后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在结合上两句“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的内容分析,含蓄地表达作者报国无门、衷情难诉的情怀。

所以“诗人用蒙蒙细雨烘托了自己旅途遇雨欣然自得之情”错。

故选D。

(2)如可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

最后一句在感情表达上采用的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为国杀敌的愿望无法实现的无奈和愁苦,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

故答案为:

⑴D

⑵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不能驰骋沙场,只能做骑在驴背上行吟的诗人,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的的凄凉惆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⑵本题考查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

读懂诗句大意后可对重要字眼进行分析,再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社日

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细细纹②。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

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

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

隐居乡里,布衣终身。

②风溪细细纹:

微风吹拂,水生细纹。

③羹芹:

煮芹为羹。

④田父:

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

⑤细君:

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

⑥东皋:

水畔高地。

⑦举趾:

举脚,下田。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答案】

(1)D

(2)C

【解析】【分析】

(1)D项流露出的不是哀伤之情,而是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2)紧扣“待”字,不是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而是恬淡娴静的生活态度。

故答案为:

⑴D;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需要了解作者作诗的背景以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再做分析选择。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需要了解作者作诗的背景以及表达的中心思想,还要考虑到写作手法,再做分析选择。

7.请你分别对含“最”字的两句诗“最是一年春好处”和“此物最相思”进行朗读设计,并阐述理由。

朗读技巧提示:

停连、重音、节奏、语气、语速、语调等。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答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最”应使用欢快的语气,语速稍快,来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相思》中的“最”应使用低沉的语气,语速稍慢,来表现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所以“最”应读出欢快,欣悦的感情。

《相思》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所以“最”应重在抒情,读出对友人的思念。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最”应使用欢快的语气,语速稍快,来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相思》中的“最”应使用低沉的语气,语速稍慢,来表现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

【点评】本题考查朗读设计的能力。

朗读设计包括设计朗读的停连、重音、节奏、语气、语速、语调等。

要对诗中的某个词进行朗读设计,最关键的是要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不同,朗读的设计也不同。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①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容,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e):

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清新;优美

(2)表达了作者对雨后后溪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又流露出作者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解析】【分析】

(1)考查意境特点。

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作答时要理解诗意,“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意思:

雨后芳草萋萋,没有一点沙尘,溪水碧绿,沙滩平坦,春光明媚。

这两句写出了雨后溪芳草萋萋、静美清澈的特点。

所以可答“清新”“优美”。

(2)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唯有啼鹃似留客”,雨后芳草萋萋,桃花盛开,泛舟而游,如临仙境;杜鹃啼声阵阵,似在挽留归客。

诗人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写出了面对静美之景时,借景抒情,写出了面对静美之景时的欣喜之情,同时又流露出作者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

找出与题目相关的诗句,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能力。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具体句子表现出来的,因此,要结合写作背景,抓住关键句去分析。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在这幽深的竹林里,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照映。

【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被称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

【主题思想】全诗描绘出一幅月夜竹林弹琴吟咏图,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

(1)“独坐幽篁里”的“幽”,“深林人不知”中的“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2)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3)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1)“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2)独坐、弹琴和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3)宁静、淡泊的心情。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关键字词体会诗歌意境的能力。

解答时,要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诗歌意境。

通过分析可知,这首诗中的“幽”和“深”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把握诗歌内容,根据诗中“弹琴复长啸”可知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独坐、弹琴和长啸这些事,体现了诗人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3)本题考查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

根据诗歌内容可知:

前两句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后两句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知己朋友来写,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

故答案为:

(1)“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2)独坐、弹琴和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3)宁静、淡泊的心情。

【点评】在做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题目时,一定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还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分析。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

(2)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

【答案】

(1)凄冷、迷蒙

(2)“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解析】【分析】

(1)这首诗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一幅朦胧而又清亮凄冷的水乡月夜图画。

“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烟笼”“月笼沙”是说迷蒙。

“寒水”是说凄冷。

(2)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读诗的我们感觉到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

故答案为:

⑴凄冷、迷蒙;

⑵“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中景物所展现的画面,作答时要理解诗意;

⑵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

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莫笑”二字,表达诗人对农家淳朴厚道民风的赞赏。

B.颔联写诗人困顿之后的豁然开朗,道出了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C.颈联描写“春社”的祭祀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乡土风俗的喜爱。

D.全诗紧扣“疑”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D

(2)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

(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故选D。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今后若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会拄着拐杖随时前来敲门叙谈。

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

游村的感受如何呢?

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

⑴D;

⑵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点评】⑴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准确理解诗歌内容,能读懂诗句,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大意,理解诗人寄予的情感并能从诗歌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炼字、炼句的角度进行赏析点评。

《游山西村》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而不是紧扣“疑”字。

⑵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

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通过诗中的典故可以看出,作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想做官而没人引荐的苦衷,表达出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的愿望。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12.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晚次鄂州①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②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③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④。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作者避安史之乱南下流亡途中。

②估客:

商贾。

③三湘:

本指湘江流域,泛指江南地区。

④更堪:

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1)“愁”字堪称本诗的诗眼,从三、四联看,诗人愁的原因有哪些?

(2)请具体说说三四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

(1)愁的原因:

①羁旅漂泊,思乡盼归;②家业荡尽,功业落空;③战乱未平,国事堪忧。

答出关键词“思乡”“战乱”亮点即可。

(2)第三联间接抒情或借景抒情或以景衬情。

以秋色烘托羁旅之愁,以明月衬托思乡之情。

第四联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表达厌战、忧国之情。

【解析】【分析】

(1)第三联抒发诗人身世飘零之感和彻骨的思乡之情。

飘零于江湘之间,国难家愁,已染成我两鬓星霜,刚巧又正值这肃杀的秋天,这一怀愁绪怎生了结!

离家万里,欲归不能,这一片乡情,只能托与夭上的明月。

第四联直陈诗人的感慨。

战争已使人倾家荡产,江海飘零,更哪堪江上再传来战鼓的声音?

这一句言外之意是:

虽然战争已令我一无所有,但战火未熄,在逃难的途中,难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灾。

倘若真的碰上,那简直无法忍受了。

由此可知,诗人愁的原因是:

对家乡的思念,对国事的担忧,战乱又使自己倾家荡产,漂泊他乡。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

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

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

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

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

“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四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直抒胸臆,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

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

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

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

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愁的原因:

①羁旅漂泊,思乡盼归;②家业荡尽,功业落空;③战乱未平,国事堪忧。

答出关键词“思乡”“战乱”亮点即可。

⑵第三联间接抒情或借景抒情或以景衬情。

以秋色烘托羁旅之愁,以明月衬托思乡之情。

第四联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表达厌战、忧国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通读全诗,把握诗意,结合三、四联内容作答。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

 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或借景抒情或以景衬情。

 结合三四两联的具体内容分析抒情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