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96904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8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docx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docx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地球降温,别想了

漆文

   ①根据2015年签订的巴黎气候协定,到2020年,我们要将全球气温平均升幅控制在比工业革命之前的气温高2℃以内。

如今只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了,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吗?

科学家告诉我们,答案是肯定的,给地球降温并不难,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有什么妙招。

   ②给地球降温的方法并不少。

温室效应的诱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给地球降温,首先要考虑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体化起来。

那么该如何固碳呢?

   ③固碳方法其一,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岩石,也就是碳酸盐矿物。

但直接将二氧化碳气体矿化需要千万年的时间,所以需要先将二氧化碳溶解制成碳酸氢钠溶液,再将其注入地下400米到800米深处的玄武岩层中。

为什么选择玄武岩呢?

因为它常见、分布范围广,并且碳酸氢钠呈酸性,玄武岩中含有大量的钙、镁、铁,在酸性条件下易溶解,与碳酸氢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盐矿物。

另外,在地底深处压强大,二氧化碳不会轻易溢出,就像喝碳酸饮料时,如果你不将盖子打开,封存在罐中的二氧化碳是不会溢出的。

   ④固碳方法其二,植物来帮忙。

绿色植物是碳最好的载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碳固定下来。

植物固碳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需要大量的树木,如果要解决现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将整个澳大利亚都种满树,或者将海洋表面的10%都种上海藻。

   ⑤除了固碳,给地球降温还有其他方法。

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我们是否能够减少这些能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呢?

有人提议将街道涂成白色以减少热量的吸收,有人提议在太空中装面大镜子,将光反射回去。

科学家又有了新的灵感来源——火山。

   ⑥如果仔细观察全球气温变化记录,将每年的气温变化数据制成折线图,它所呈现的并不是一条平滑的直线,而是有升有降,有些地方起伏的幅度还不小。

在许多气温急剧下降的数据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火山喷发。

   ⑦火山喷发不但会喷出火山灰、岩浆,还会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中形成气溶胶颗粒,这些气溶胶颗粒像一层罩子,使阳光难以穿透,还会将部分入射光反射回去,从而产生冷却效应。

1991年,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向大气中喷洒了将近2000万吨二氧化硫,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由于大量气溶胶的注入使得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下降了约0.5℃。

更为突出的例子是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爆发后,1816年被称为“没有夏天的一年”。

   ⑧如果我们模拟火山喷发,向大气中喷洒大量二氧化硫,不就能够给地球降降温了吗?

   ⑨但火山爆发会产生严重的后果,1816年,美国东海岸、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都遭到了洪水的侵袭。

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火山爆发很突然,大量气溶胶突然进入大气,造成气候突变。

如果人为地加入气溶胶,我们可以慢慢来,让飞机全年分散地向地球平流层持续加入少量硫,不集中在某一个地方,这样便不会对某个地区造成剧烈的影响。

并且,地球上硫磺储量丰富,足够我们使用了。

   ⑩科学家给地球降温的方法如此多,看来全球变暖一点儿也不可怕,我们可以轻松解决。

真的是这样吗?

这些给地球降温的方法真的能够投入使用?

答案是否定的。

   ⑪将二氧化碳矿化,耗资巨大,无法大规模使用,并且谁也不能保证地质变化会不会让封存的二氧化碳溢出。

植物固碳,暂且不说我们是否能够种足够量的树木,这些树木的成长需要时间,而在它们成长的这段时间里,谁又能确定二氧化碳不会持续增加,超出它们的承受范围呢?

   ⑫用硫给大气增加气溶胶的后果更难以预测。

气溶胶颗粒也许会抵消一些温室效应,但同时它也会对气候产生其他影响。

例如,它不会减缓海水酸化反而可能加剧,因为二氧化硫同样是酸性气体。

另外,气溶胶会使热带过度冷却,两极也会降温,造成无法预测的全球性气候变化。

气溶胶对降雨的影响比二氧化碳要大,如果投放能够完全抵消温室效应的气溶胶,会使全球水循环过程加剧。

   ⑬其实,地球工程会对地球有怎样具体的影响,我们只是根据模拟实验和经验推测,并不能完全确定,也不知道如果运用了这些方法,造成的后果是否会失控。

   ⑭假设这些方法确实有用,也能够大规模投入使用,那么问题解决了吗?

并非如此。

一旦人们知道了科学家会采取有效措施,可能就会放肆排放二氧化碳,不再担心后果了,这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⑮地球工程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诱人却危险。

美国地球工程科学家瓦格纳说:

“如果今天需要投票决定是否启动地球工程,我会投反对票,我希望地球工程永远也不启动。

”如果是你,你会投赞成票还是反对票呢?

(选自《大科技》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本文从说明对象上看是一篇________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2)第③、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科学家为何会想到喷洒二氧化硫给地球降温的方法?

(4)如果要在“给地球降温,别想了”句末添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呢?

请简述理由。

【答案】

(1)事理;逻辑顺序

(2)第③、④两段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分明地介绍了固碳的两种方法,让读者有清晰的认识。

(3)①在气温急剧下降的数据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火山喷发。

②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中形成气溶胶颗粒,这些气溶胶颗粒像一层罩子,使阳光难以穿越,还会将部分入射光反射回去,从而产生冷却效应。

④地球上硫磺储量丰富,足够我们使用。

(4)①加感叹号。

态度鲜明地表达了给地球降温绝不可能的观点。

同时以触目惊心的标题吸引读者,引发读者的关切与反思。

②加问号。

以问号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发人们对能否“给地球降温”的疑虑与思考,让人们对未来“给地球降温”充满期待。

【解析】【分析】⑴说明文按照说明对象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事物的形体特征,一般采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如《故宫博物院》;事理说明文旨在介绍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一般采用逻辑顺序,如《大自然的语言》。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给地球降温的方法不可行”,属于事理说明文。

从说明顺序上看,本文第②—⑨段给出了给地球降温的不同办法,然后第⑩—⑫段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不可行,第⑭段作出假设,说明即便可行也会带来更大问题,最后第⑮段警告世人谨慎选择。

因此可判断出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⑵解答此题需要了解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如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等。

根据第③段和第④段的“固碳方法其一”“固碳方法其二”可以判断这两段用的说明方法应为分类别。

分类别的作用是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根据段首的“固碳方法”,可知此处的作用是条理分明地介绍了固碳的两种方法。

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⑶首先应在文中找到题目所涉及问题的所在位置,然后联系上下文确定答题范围,对相应内容进行分层筛选,概括作答即可。

“喷洒二氧化硫给地球降温”出现在文章第⑧段。

联系上下文,第⑤段提到了科学家的新的灵感来源——火山。

第⑥段阐述原因:

在许多气温急剧下降的数据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火山喷发。

第⑦段分析了火山爆发降温的原理:

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中形成气溶胶颗粒,这些气溶胶颗粒像一层罩子,使阳光难以穿透,还会将部分入射光反射回去,从而产生冷却效应”。

第⑧段写到了“模拟火山喷发,向大气中喷洒大量二氧化硫”,第⑨段提到“地球上硫磺储量丰富,足够我们使用”。

因此,应将答题范围确定在第⑥段、第⑦段和第⑨段,将相关信息分条概括即可。

⑷文章标题末尾一般不加标点,如果加一般也是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等特殊符号。

确定标点范围之后,根据标点符号所传达的情绪及本文的说明内容、作者观点概括即可。

如果加感叹号,则是要对题目进行强调,肯定的语气表达了给地球降温决不可能的观点,同时对题目的强调也可以引发读者对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关切与反思。

如果加问号,疑问句的形式一般会比较吸引读者对问题答案的探究欲,引发阅读的兴趣。

据此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⑴事理;逻辑顺序

⑵第③、④两段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分明地介绍了固碳的两种方法,让读者有清晰的认识。

⑶①在气温急剧下降的数据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火山喷发。

②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中形成气溶胶颗粒,这些气溶胶颗粒像一层罩子,使阳光难以穿越,还会将部分入射光反射回去,从而产生冷却效应。

④地球上硫磺储量丰富,足够我们使用。

⑷①加感叹号。

态度鲜明地表达了给地球降温绝不可能的观点。

同时以触目惊心的标题吸引读者,引发读者的关切与反思。

②加问号。

以问号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发人们对能否“给地球降温”的疑虑与思考,让人们对未来“给地球降温”充满期待。

【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概括全文说明地球温度升高的原因和影响,容易判断是运用逻辑顺序的事理说明文。

⑵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从“方法其一、其二”判断出是分类别,根据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

⑶本题考查概括说明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抓关键语句,提取关键词语,提取这些段落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从不同角度分条进行归纳总结。

⑷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把握题目常有点明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思考或是阅读兴趣的作用,再分析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你不了解的钼元素

   ①某一年,新西兰的一个牧场遭遇了千早,大量牧草枯萎而死,但有一条矿工经常踩踏的小路边上,生长着茂密的绿草。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里的矿场是钼矿,矿工们走路时不经意间将矿渣撒落在小路上,给路边的小草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那么,钼是怎样的一种元素呢?

   ②对钼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781年,瑞典化学家彼得·海基尔姆用封闭的坩埚对由碳粉、亚麻籽油和钼酸混在一起搅拌成糊状的“浆糊”加热,他用这种“碳还原法”将一种新的金属从辉钼矿中分离出来,并将该金属命名为“钼”。

至此,钼元素的真面目浮出水面。

   ③一经面世,便以坚韧、耐腐蚀、耐高温的优势在军事、医疗等领域受到青睐。

   ④一战中,英国人最初给坦克安装了75毫米厚的锰钢板,但这种坦克过于笨重,表现得并不理想。

后来,英国人将锰钢板换成钼钢板,使坦克的厚度减少了50毫米,这不但没削弱防御力,还使坦克更加机动灵活,在战争中大显神威,这也让钼名扬天下。

   ⑤钼元素还被应用于医疗实践。

比如,锝99是应用最广泛的放射性造影剂,它由钼99衰变而来。

钼99是钼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它的半衰期为2.75天,半衰期过后,钼99表变为锝99。

钼99的半衰期非常理想,这个时间既保证了钼原子在原料地到医疗场所的运输过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又保证了锝99的放射性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激活。

在现代核医学中,80%的医疗都用到了锝99,而在当今的美国,每天使用锝99的诊断就达55000多起,所以,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⑥同时,钼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必需的微量元素。

植物生长离不开氮,然而,植物并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它们需要在固氮菌的帮助下,将氮元素吸收并存储。

固氮菌为植物固氮的过程需要一种催化剂——固氮酶,钼正是固氮酶的重要成分,是植物发挥固氮功能的重要元素。

科学已经证明,对农作物施加钼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抗早能力,提高产量。

比如,每亩农田施加钼肥20克,可使小麦增产35%,而大豆则可增产47%.蚕豆增产8%,绿豆增产32.8%,番茄增产75%。

   ⑦不仅植物需要钼,我们人体内也需要钼,只不过需量极少。

虽然如此,我们对于铜还是非常敏感的。

比如,我们的情绪容易受钼的影响,有它,我们会精力充沛;缺少或无它,我们会感到浑身乏力。

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事呢?

原因在于,钼是两种在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酶的组成成分,一是黄嘌呤氧化酶,一是亚硫酸盐氧化酶。

这两种酶有钼存在时才具有活力,起到催化作用。

   ⑧由此看来,钼这种罕见的元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真息息相关呢。

(选文有改动)

(1)简要分析选文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具体分析选文③④⑤段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

(3)选文⑥段画线句除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它们有什么作用?

(4)选文⑥段划线词语“重要”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5)下列说法不合文章的一项是(   )

A.彼得·海基尔姆用“碳还原法”从辉钼矿中分离出钼,使人们开始了解钼元素。

B.钼99的半衰期为2.75天,这很理想,能保证锝99的放射性在短时间被激活。

C.固氨酶在固氨菌为植物固氮过程中作为催化剂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得益于金属钼。

D.虽然人体对钼需量极少,但它对人体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控制着我们的情绪。

【答案】

(1)写了新西兰牧场小路边上因钼矿渣撒落而长满绿草,交代说明对象——钼,用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和阅读兴趣。

(2)③段总写钼在军事、医疗等领域受到青睐,④段和⑤段分别从军事和医疗领域说明它的应用,④⑤段与③段“在军事、医疗等领域受到青睐”相照应,所以此三段不能调换顺序。

(3)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钼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进而说明了钼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了重要作用(或铝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必需的微量元素)。

(4)“重要”是“主要”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了钼是植物发挥固氮功能的主要元素,并不是唯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元素,“重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5)D

【解析】【分析】

(1)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第①段的作用,内容方面此段写 新西兰牧场小路边上因钼矿渣撒落而长满绿草,从而引出本文的交代说明对象——钼,最后一句用一个问句引出下文对钼的说明,而且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结合这几段的内容分析,文章第③段概括写钼的优势在军事、医疗等领域受到青睐。

第④段写钼在军事上的运用,第⑤段写在医疗实践上的运用。

所以第③段和第④⑤段之间是总分关系。

故不能调换。

(3)20克、35%、47%、8%、32.8%、75%这几个都是数字,因此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且通过数字的对比进行说明,从而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钼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进而说明了钼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了重要作用(或铝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必需的微量元素)。

(4)首先要理解“重要”一词的意思,“重要”,主要,是相对于“次要”来说的,结合句意分析,钼正是固氮酶的重要成分,是植物发挥固氮功能的重要元素,意思是说钼正是固氮酶的重要成分,是植物发挥固氮功能的重要元素,除此之外,还要其它次要元素,因此,“重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5)ABC符合原文意思,D错在“它对人体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控制着我们的情绪”,原文中的意思是。

我们的情绪容易受钼的影响,因为钼是两种在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酶的组成成分。

故答案为:

⑴写了新西兰牧场小路边上因钼矿渣撒落而长满绿草,交代说明对象——钼,用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和阅读兴趣。

⑵③段总写钼在军事、医疗等领域受到青睐,④段和⑤段分别从军事和医疗领域说明它的应用,④⑤段与③段“在军事、医疗等领域受到青睐”相照应,所以此三段不能调换顺序。

⑶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钼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进而说明了钼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了重要作用(或铝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必需的微量元素)。

⑷“重要”是“主要”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了钼是植物发挥固氮功能的主要元素,并不是唯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元素,“重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⑸D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首段作用的能力。

说明文首段在内容上的作用有:

引出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结构上的作用是:

引出下文。

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⑵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结构的能力。

说明文的结构有:

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

答题时要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使用的结构,结构明确之后,能不能换就一目了然了。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

做这样的题,要在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最后再结合语段内容分析其作用。

⑷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

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再结合句意分析其作用,最后要加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⑸本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3.阅读出来,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①要控制饮食。

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

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

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

②要增强运动。

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

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

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材料二:

图1

图2

材料三:

膳食平衡避免隐性饥饿(节选)

肥胖也属营养不良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

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

张倩还说,所有儿童都应经常进行户外活动,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

   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

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

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

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重视学生一日三餐

   据《北京市2015年度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学生们的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有待改善和加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应制订学生餐营养需求及营养操作相关标准,同时要加强学生餐供餐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配餐、烹调培训;鼓励学校开设食堂,为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状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群体配餐。

(1)请在材料一中找到一句话,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

(2)以上材料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一句中“尽”字能否去掉?

为什么?

(4)你同意材料三中专家说的“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吗?

为什么?

【答案】

(1)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2)举例子:

①“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作用:

具体说明了有哪些运动方式。

②“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

”作用:

具体说明不同年龄段,儿童应补充和保证哪些营养。

列数字:

①“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

”作用:

用数字说明每顿饭的适宜饭量。

②“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

”作用:

用“60分钟”具体说明儿童每天运动应达到的最低时间(或运动量)。

分类别:

①“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Ⅰ要控制饮食。

Ⅱ要增强运动。

”作用:

分别从“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说明如何控制肥胖现象。

(3)不能删去。

这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尽”是指不完全如此,去掉“尽”,意思就变了。

(4)“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营养不良的发生。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信息筛选。

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

图表1说明“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图表2说明“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材料一中的“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这句话概括了表1和表2的内容。

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

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等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明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答方法:

①表态(一般不能删)。

②定性。

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本题抓住“尽”字的表达作用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这类试题实际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

(1)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2)举例子:

①“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作用:

具体说明了有哪些运动方式。

②“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

”作用:

具体说明不同年龄段,儿童应补充和保证哪些营养。

列数字:

①“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

”作用:

用数字说明每顿饭的适宜饭量。

②“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

”作用:

用“60分钟”具体说明儿童每天运动应达到的最低时间(或运动量)。

分类别:

①“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Ⅰ要控制饮食。

Ⅱ要增强运动。

”作用:

分别从“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说明如何控制肥胖现象。

(3)不能删去。

这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尽”是指不完全如此,去掉“尽”,意思就变了。

(4)“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营养不良的发生。

【点评】

(1)材料2图表是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比例分析,材料3说明:

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材料1说明“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