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96558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docx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docx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

江西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未知概念题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

  A.类属学习

  B.总括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2.由先前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  )。

  A.潜意识

  B.前意识

  C.定势

  D.潜伏学习

  3.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为的是(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4.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效能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归因感

  5.下列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

(  )

  A.吃饭穿衣

  B.无目的地幻想

  C.猜谜语

  D.回忆电话号码

  6.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因而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

  A.形象概括

  B.理性概括

  C.表象概括

  D.感性概括

  7.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况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怖症属于(  )。

  A.广场恐惧症

  B.社交恐惧症

  C.单纯恐惧症

  D.一般恐惧症

  8.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经常通过做笔记的方式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9.创造活动的源动力是(  )。

  A.需要

  B.兴趣

  C.好奇心

  D.理想

  10.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评价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11.小红以前从不敢同老师说话,一次她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马上给予了表扬,并耐心解答了问题,此后她养成了主动向老师请教的习惯。

这是老师运用了(  )方法。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示范法

  D.惩罚法

  12.教学过程中首要事件是(  )。

  A.引起学生注意

  B.提示教学目标

  C.引起先前经验

  D.呈现教学内容

  13.常常用来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A.群体舆论

  B.群体规范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向心力

  14.要求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陈述出来的是(  )。

  A.匹配题

  B.是非题

  C.论文题

  D.填空题

  15.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其能否自觉(  )。

  A.关注教法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16.半期考考得好,力求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属于(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低级的动机

  17.在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逐渐关注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这时(  )思潮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18.自我意识进入社会自我阶段是在(  )以后。

  A.3岁

  B.5岁

  C.7岁

  D.11、12岁

  19.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

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20.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  )。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强迫症

  C.创伤后应激症

  D.恐慌障碍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安德森心智技能理论的是(  )。

  A.认知阶段

  B.操作阶段

  C.记忆阶段

  D.深化阶段

  E.自动化阶段

  2.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主要有(  )。

  A.以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B.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

  D.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E.有了守恒观念

  3.下列是联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有(  )。

  A.桑代克

  B.维果茨基.

  C.斯金纳

  D.冯特

  E.巴甫洛夫

  4.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5.迁移的种类有(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D.概念迁移与命题迁移

  E.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6.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可运用的感知规律有(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E.同一律

  7.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一系统包含(  )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8.资源管理策略包括(  )。

  A.时间管理策略

  B.环境管理策略

  C.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

  D.学习工具管理策略

  E.社会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9.心理学家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  )三个基本成分。

  A.给定的条件

  B.不定的过程

  C.要达到的目标

  D.多变的方法

  E.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10.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有(  )。

  A.责任感

  B.羞耻感

  C.义务感

  D.事业感

  E.自尊感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每小题l分,共10分)

  1.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

(  )

  2.心理健康就是无失败、无冲突、无痛苦。

(  )

  3.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提供直接指导。

(  )

  4.班级规模越大,教师的态度、学生的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就越低。

(  )

  5.主观题具有良好的结构,对学生的反应限制较多。

(  )

  6.专家型教师往往更多地想到自己做什么,而不知道学生将要做些什么。

(  )

  7.教师自己的观点对学生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  )

  8.苛勒认为顿悟的出现是无条件的。

(  )

  9.教育心理学只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

(  )

  10.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

  2.C【解析】定势是心理操作活动的积累而形成的问题解决的刻板和准备状态,是人们在过去经验影响下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3.D【解析】题干是分化的作用。

  4.B【解析】题干是对自我效能感的解释。

  5.C【解析】问题解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认知性、目的性、序列性。

  6.D【解析】感性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7.C【解析】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这种恐惧症属于单纯恐惧症。

  8.D【解析】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最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9.C【解析】好奇心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

  10.D【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11.A【解析】强化法是指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12.A【解析】教学活动必须是在学生集中注意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的首要事件。

  13.C【解析】研究表明,关系融洽、凝聚力强的班级,会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所以,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4.C【解析】题干是对论文题的名词解释。

  15.C【解析】一个成熟的教师能自觉地关注学生,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16.B【解析】题干是近景的直接性动机的典型体现。

  17.C【解析】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思潮兴起,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此时他们掀起了对传统教育的挑战。

  18.A【解析】3岁存在生理自我基本成熟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即社会自我的发展阶段。

  19.C【解析】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是心理辅导的两个目标。

  20.B【解析】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典型的强迫症。

  二、多项选择题

  1.AE【解析】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认知阶段、联结阶段与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

  2.ABCD【解析】E为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

  3.ACE【解析】桑代克和斯金纳、巴甫洛夫都承认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4.ABCDE【解析】这五项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五个层次的需要。

  5.ABCE【解析】D项不是公认的迁移种类。

  6.ABCD【解析】同一律是一条逻辑规律,而非感知规律。

  7.ABCDE【解析】这五项是构成学与教互动系统的五个基本要素,在这一系统中它们缺一不可。

  8.ABCDE【解析】凡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因素,都是资源管理的内容。

  9.ACE【解析】这三点构成一个问题必不可少的成分。

  10.ABCDE【解析】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

  三、判断题

  1.√【解析】题干是皮亚杰对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道德判断表现的描述。

  2.×【解析】心理健康不是无失败、无冲突、无痛苦,而是能在这些情况下作有效的自我调整,且能保持良好工作效率。

  3.×【解析】逻辑性问题应引导学生运用_已有知识通过思维推理去获得,因此,对此类问题应给予间接指导。

  4.√【解析】班级规模过大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课堂出现较多的纪律问题,因此,教师的态度、学生的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就越低。

  5.×【解析】题干是客观题的特点。

  6.×【解析】题于阐述的是新教师的特征。

  7.×【解析】教师自己的观点只能作为一个范例,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8.×【解析】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整个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问的关系时,顿悟才会出现。

  9.×【解析】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既重视理论研究,也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10.×【解析】l2~18岁,正是中学阶段,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相关链接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专题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汇总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汇总

  201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成绩查询信息汇总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辅导推荐

  2015年教师资格统考网授保过班和网授精讲班免费试听,3D电子书(题库)免费下载!

  2015年教师资格(通用)网授保过班和网授精讲班免费试听,3D电子书(题库)免费下载!

  资料推荐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通用e书

北京

天津

河南

江西

辽宁

黑龙江

广东

云南

重庆

四川

湖南

内蒙古

新疆

甘肃

宁夏

青海

西藏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e书

【全部e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