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
《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
河北省201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化学
(满分55分,考试时间5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S—32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
A.硫B.木炭
C.红磷D.蜡烛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红磷能够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五氧化二磷是一种固体,能消耗气体而又不产生气体,C项符合要求;硫、木炭、蜡烛都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但产物中都有气体,A、B、D项不符合要求。
2.缺铁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是()
A.患佝偻病B.引起贫血
C.产生龋齿D.甲状腺肿大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元素与人体健康。
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钙会造成佝偻病,缺氟会产生龋齿,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收集氧气B.测溶液pHC.取用液体D.稀释浓硫酸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以排净集气瓶中的空气;测定溶液pH时,应使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B中操作既会污染烧杯中的溶液,也会使pH试纸因浸泡而发生颜色的变化,使测量结果不准确;取用液体药品时,取下的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向着手心;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让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4.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Mg——镁
B.2Na——2个钠元素
C.3Fe2+——3个铁离子
D.4N2——4个氮原子
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
“Mg”可以表示镁这种金属,也可以表示1个镁原子;元素不能论个数,“2Na”表示2个钠原子,而不能说成“2个钠元素”;
“3Fe2+”表示3个亚铁离子;“4N2”表示4个氮分子。
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Na2SO4除去NaCl中的BaCl2
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线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对化学实验的评价。
Na2SO4能与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既能除去杂质,又不会引入新杂质,A项方案可达到目的;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B项方案可达到目的;CO在有氧气支持的条件下才能燃烧,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需加入氧气,这样就会引入新的杂质气体,C项方案不正确;NH4NO3溶解于水时会使溶液温度降低,NaOH溶解于水时会使溶液温度升高,D项方案可达到目的。
6.金属M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
M+2AgNO3=====M(NO3)2+2A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可能是铝
B.Ag的金属活动性比M强
C.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M一定排在氢前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铝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3价,而M(NO3)2中M的化合价为+2价,A项错误;M能够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但无法判断M是否位于氢前,B、D项均错误;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M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分别为0价和+2价,C项正确。
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
甲>乙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
甲>乙>丙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t1℃时,乙的溶解度比甲大,在该温度下,相同质量的水需溶解更多的乙物质才能达到饱和,反之,在该温度下,要溶解等质量的甲、乙,甲需水的质量更多,则配制成溶液的质量:
甲>乙,A项正确;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丙会因溶解度减小而从溶液中析出丙晶体,得到的溶液是t2℃时的饱和溶液,甲会因溶解度增大而变得不饱和,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2℃,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则该温度下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该温度下丙的饱和溶液比甲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B项错误;t3℃时,甲、乙、丙三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表明在该温度下,在等量的水中,最多溶解三物质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甲>乙>丙,反之,在该温度下,从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
甲>乙>丙,D项正确。
8.201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提倡使用私家车
B.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C.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D.夏季空调温度尽量调低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等知识。
提倡使用私家车能够增加能源消耗、增加有害气体的排放,A项不符合绿色生活理念;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既浪费资源,又会造成白色污染,B项不符合绿色生活理念;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能够节约电能,而夏季空调温度尽量调低会造成电能浪费,C项符合绿色生活理念而D项不符合绿色生活理念。
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B.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
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
D.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分子的性质。
水结成冰的变化过程中不产生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不变,只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A项不正确;气体分子间隔大,所以气体更易被压缩,B项正确;水加糖变甜而糖看不见了,是因为糖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而扩散到水分子间隙里的缘故,C项正确;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D项正确。
10.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水通电分解B.物体热胀冷缩
C.手机电池充电D.植物光合作用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
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物体热胀冷缩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手机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物质的化学能储存起来,属于化学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在光照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本题应选B。
11.关于天平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称量过程中可以调节平衡螺母
B.潮湿的物体可以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
C.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
D.称量粉末状药品时只在左盘垫一张纸即可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托盘天平的使用。
平衡螺母只能用于天平在称量前调平用,称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A项说法错误;用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中进行称量,可以在两边的托盘中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片,潮湿的物体可以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B、D项均错误;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否则会损坏天平,C项正确。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不接触带电体就不会触电
B.面粉厂和加油站都要严禁烟火
C.用煤炉取暖时放盆水可防止中毒
D.保险装置、插座、导线等可以超期使用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安全常识。
安全用电的原则有两条: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和不靠近高压带电体,靠近高压带电体也会发生电弧触电,A项说法错误;面粉厂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粉尘,加油站的空气中充满着汽油蒸气,这些易燃物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因此面粉厂和加油站都要严禁烟火,B项说法正确;CO难溶于水,用煤炉取暖时放盆水起不到防止CO中毒的作用,C项说法错误;为了用电安全,保险装置、插座、导线等都要防止超期老化,D项说法错误。
13.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蜡和冰都是晶体
B.木头和铁都是易于导热的物质
C.不锈钢和金刚石都是金属材料
D.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都是复合肥料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
蜡没有固定的熔点而冰有固定的熔点,则蜡是非晶体而冰是晶体,A项错误;铁是热的良导体,而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B项错误;金属材料包括各种纯金属及其合金,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而金刚石不属于金属材料,C项错误;硝酸钾中含有N、K两种营养元素、磷酸二氢铵中含有N、P两种营养元素,二者都是复合肥料,D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9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4.如图所示的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烧瓶和烧杯中都是自来水。
(1)酒精(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消耗的40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J。
(酒精热值为3.0×107J/kg)
(3)实验结束后从试管和烧杯中各取10mL水,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2H5OH+3O2
2CO2+3H2O
(2)1.2×106
(3)试管中的水比烧杯中的水产生泡沫多(或试管中的水产生泡沫多)
【解析】本题考查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酒精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可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
(2)40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0.04kg×3.0×107J/kg=1.2×106J。
(3)试管中得到的是蒸馏水,蒸馏水可以认为是纯净的水,几乎不含杂质,蒸馏水比自来水更容易使肥皂水产生泡沫。
15.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
(1)“小苏打”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
(2)鸡蛋和牛奶都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
(3)铁制品容易生锈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庭生活中一种节水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闭燃气开关灭火,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碳酸氢钠
(2)蛋白质
(3)潮湿的空气
(4)用淘米水浇花(或用洗衣水冲厕所等)
(5)隔离可燃物
评分说明:
(3)、(4)、(5)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
(1)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
(2)鸡蛋和牛奶都富含蛋白质。
(3)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即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4)家庭生活中最主要的节水做法是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或用洗衣水冲厕所等。
(5)关闭燃气开关,相当于隔离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16.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验证了氢氧化钙具有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2)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________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
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实验时若向试管中加入的盐酸过多,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能与酚酞(指示剂)作用(或溶液呈碱性)能与稀盐酸(酸)反应
(2)火柴快燃尽(或铁丝红热)防止集气瓶炸裂
(3)液体溢出试管
评分说明:
本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化学实验的理解。
(1)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其水溶液显碱性,称为澄清石灰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需点燃,常将一易燃烧的火柴固定在铁丝的一端,在火柴快燃尽时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为防止铁丝燃烧产生的高温生成物熔化溅落时炸裂集气瓶,常在集气瓶内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3)用试管作反应容器制取二氧化碳时,稀盐酸用量不要太多,避免液体溢出试管。
17.A~Ⅰ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转化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只写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aCO3
(2)改良酸性土壤(或作建筑材料、配制农药等)
(3)置换反应
(4)2NaOH+H2SO4=====Na2SO4+2H2O(或NaOH+HCl=====NaCl+H2O)
评分说明:
(2)、(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
由“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可确定C是碳酸钙,由“碳酸钙能分解产生E、F两种物质”可进一步确定反应②为CaCO3
CaO+CO2↑;由“F和H化合生成A”和“A和B生成碳酸钙和D”可推断出A可能是氢氧化钙,则F是CaO、H是H2O、E为CO2。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用途有作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
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的物质不唯一,B只要是一种可溶性的碳酸盐即可,可进一步推断出D是一种碱,G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水(H),可推断出G可能是一种酸(或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Ⅰ是一种盐,①③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②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④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由于A~I中没有单质,则上述转化中没有涉及置换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7分)
18.(7分)同学们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制取结束清洗仪器,发现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内壁有用水洗刷不掉的黑色固体。
问题一:
黑色固体是什么?
【交流讨论】同学们结合实验现象和对高锰酸钾及其分解产物的了解,进行分析判断。
判断
依据
不是KMnO4
KMnO4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不是_______(填化学式)
冲洗试管时出现深绿色溶液,说明该物质能溶于水
是MnO2
其他实验用过MnO2,知道它是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某种液体,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证明上述判断正确。
加入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
用什么洗掉MnO2?
【交流讨论】MnO2与BaCO3、Mg(OH)2、Fe2O3、P2O5、Cu中的某一种物质组成最相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MnO2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黑色固体没有变化。
【交流讨论】实验说明同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MnO2有什么化学性质,用什么试剂清洗呢?
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决定用草酸(H2C2O4)溶液试一试。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草酸溶液,黑色固体果然被除去,同时发现产生许多气泡。
问题三:
生成了什么气体?
【交流讨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产生的气体可能为CO2、CO、H2、O2等。
【实验验证】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CO2。
检验CO2气体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提高】以上探究活动中,清除试管内壁附着的难溶物的思路是先_______________,再了解其化学性质,然后选择合适试剂进行清洗。
答案:
(7分,每空1分)
问题一:
K2MnO4过氧化氢(H2O2)溶液(或双氧水)
问题二:
它们都是金属氧化物(或它们都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Fe2O3+6HCl=====2FeCl3+3H2O
问题三:
反应物中含有C、H、O元素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或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或放在试管口),木条熄灭]
【反思提高】确定难溶物的成分(或确定难溶物是什么物质)
评分说明:
问题三意思表达合理即可。
【反思提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探究实验的分析处理能力。
问题一:
【交流讨论】由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KMnO4
K2MnO4+MnO2+O2↑)可知,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有可能是未分解的高锰酸钾或分解生成的K2MnO4或MnO2;【实验验证】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在常温下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是过氧化氢溶液,MnO2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产生氧气。
问题二:
【交流讨论】MnO2与Fe2O3都属于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能与稀酸发生复分解反应,Fe2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问题三:
【交流讨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除锰元素外,只含有C、H、O元素,所以产生的气体可能为CO2、CO、H2、O2等;【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室中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反思提高】通过以上探究过程,可得出清除试管内壁附着的难溶物的思路是先确定难溶物的成分,再了解其化学性质,然后选择合适试剂进行清洗。
四、计算应用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
19.(5分)某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锌粒,将30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10
10
10
生成氢气质量/g
0.04
0.04
0.02
请计算:
(1)共制得氢气_______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5分)
(1)0.1(1分)
(2)解:
设1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1分)
982
x0.04g
(1分)
(1分)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分)
答: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综评:
本部分试题难度适中,易、中、难比例约为5:
4:
1;考查知识点较全面,能够覆盖初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试题能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考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如第2、9、12、19题等;试题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如第7题综合了多个知识点,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注重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如第1、3、5、11、18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