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填空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95283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填空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填空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填空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填空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填空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填空题及答案.docx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填空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填空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填空题及答案.docx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填空题及答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填空题及答案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

(一)虎门销烟:

______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1)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门销烟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

①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

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

1842年8月《》签订。

(3)鸦片战争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

1856年10月英国炮轰广州。

3、火烧圆明园:

_______年__________联军火烧圆明园。

4、________通过《_______》等割占中国领土最多,达__________平方公里。

5、1851年洪秀全领导___________农民革命运动。

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黄海战役:

“致远号”管带___________牺牲。

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标志:

1895年____________战役。

3、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八国联军侵华:

(1)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国联军的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课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一)洋务派的产生:

1、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代表人物:

中央:

________。

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洋务运动:

1.时间:

19世纪_______年代到___________年代。

2.洋务运动的内容:

(1)前期:

洋务派提出____的口号,创办近代____工业。

典型的军事工业有:

_________

(2)后期:

洋务派打出_____”的旗号,又兴办了一批______企业。

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创办的______________,张之洞创办的_______________等。

(3)洋务派兴办了__________等一批新式学堂(4)洋务派还筹建了__________三支海军。

3.洋务运动的评价:

(1)性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2)洋务运动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课戊戌变法(1898年)

(一)公车上书:

1.背景: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____________》的签订。

2.过程: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__________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_____________。

3.公车上书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背景:

1897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化。

2.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

________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_______》。

史称“___________”,又称“百日维新”。

3.戊戌政变:

(1)原因:

维新变法触犯了以_______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2)经过:

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史称“____________”。

戊戌变法失败。

4.戊戌变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课辛亥革命(1911年)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

(一)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酝酿:

1.兴中会的成立

(1)时间地点:

________年,美国___________。

(2)领导人:

_____________。

(3)目标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时间地点:

______年成立于__________。

(2)领导人:

_____________。

(3)机关刊物:

《__________》

(4)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质:

中国同盟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党。

3.三民主义:

①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简称____________。

②三民主义的作用:

成为____________领导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

1.经过:

______年10月10日,_____新军的革命士兵,在革命党人领导下发动起义,史称“________”。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_______年1月1日,__________在南京宣誓就职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以_____为首都,改用公历,以_________纪元,1912年为民国_______年。

3、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________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_____________》。

(四)辛亥革命的评价:

(背)

1.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革命。

2.功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课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

________年,_____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前期(十月革命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期(十月革命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918年,_________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一)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1919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

_____年5月4日,____________。

3.五四运动的口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前期):

1919年5月4日-6月3日,中心在__________,主力是______;

第二阶段(后期):

1919年6月5日以后,中心在_____,主力是_________。

5.五四运动的结果: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背)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具体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间与地点:

_____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在___秘密举行,后移至嘉兴_______。

2.中共“一大”的内容:

①党的中心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会选举___________担任中央局书记。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至1927年)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初国民党_____大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标志第__________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二)黄埔军校:

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__________学校。

军校由______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____________。

(三)北伐战争:

1.时间:

________________年。

2、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路线和主要战场:

北伐军兵分三路:

一路指向__________,一路指向________,一路指向_________。

_____________是北伐战争开始时的主要战场。

5.主要战役:

_________________战役,共产党员________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英勇作战,为第四军赢得“_________”称号。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

1927年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先后发动了“________”政变和“___________”政变。

2、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1927年8月1日)

(一)南昌起义

1.时间:

_____年8月1日。

2.领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

3.南昌起义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

______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_________秋收起义。

2.______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___________率南昌起义队伍与_________队伍会师。

第12课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止时间:

_______年10月—__________年10月。

3.遵义会议

(1)时间:

________年1月。

(2)内容:

①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②肯定了_______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③增选_________为政治局常委。

(3)意义:

①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②确立了________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③是_____________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的结束标志: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___________方面军)在甘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胜利会师。

5.长征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

(一)九一八事变 

1.经过:

______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______附近的一段路轨,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影响:

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_________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西安事变

1.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

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_日清晨,_____________派兵逮捕了蒋介石,历史上称为“_______事变”,又称“__________事变”。

3.结果:

________________。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

(一)卢沟桥事变

___年__月____日,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日本_侵华战争,这就是“____事变”,又称“____事变”。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_________的序幕。

(二)南京大屠杀 

1、___年___月___日,日军攻陷____。

在___个星期之内,日军屠杀中国同胞达_多万人

2、南京大屠杀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课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

(一)台儿庄战役(国民党在徐州会战期间取得的胜利)  

1、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_______________会战

2、1938年春,_____指挥国民党军队在临沂血战7天。

在保卫滕县的战斗中,_____殉国。

3、台儿庄战役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百团大战(共产党)  

1.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

____________年8月至12月

3规模:

105个团约20万人。

4.指挥:

_______________

5.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课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

(一)中共七大  

(1)目的:

为了争取________的最后胜利,并在抗战胜利后,建设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中国。

(2)时间、地点:

_________年4—6月,___________

(3)主要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了《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报告;

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

“____________,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______________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国。

③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把___________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4)中共七大的意义为夺取抗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

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_日,举行了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投降的签字仪式。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课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

(一)重庆谈判 

1.(蒋介石目的):

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

2、(毛泽东目的):

为了___________,揭露_____________阴谋。

3.重庆谈判:

____年8月28日,毛泽东在_________的陪同下乘飞机到达重庆参加谈判。

4.重庆谈判的结果:

____年10月10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同中国共产党代表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和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1.全面内战的爆发:

_____年6月,国民党22万军队进攻____解放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2粉碎重点进攻:

国民党重点进攻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挺进大别山 _______年6月,_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开辟大______根据地,揭开人民解放军________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第18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一)三大战役  

1、从_______年9月到_______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____________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2.三大战役简况(地图见课本P118)

(1)淮海战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挥;作用:

为解放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2)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  

1.渡江战役:

_________年4月21日至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从江苏____到江西_____________。

2.国民政府的垮台:

1949年__月__日,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第19课中国近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近代民族工业

1.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的产生:

①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开办。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②产生:

从19世纪________年代起,中国一部分_________纷纷投资于新式企业。

主要分布在_________等沿海地区,最著名的企业有______________等。

(2)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①时间:

辛亥革命后到一战期间。

②发展的原因:

a、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民族工业出现了“_________天”。

2.状元企业家张謇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先后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

张謇还提出了“___________”的口号。

②创办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_______和中国第一座博物馆----________。

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

(1)交通工具:

_____1873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是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2)通讯工具:

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______到上海之间。

1877年在__________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2.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

(1)报刊创办: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_______》。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最为著名。

(2)出版业: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出版企业。

3.娱乐方式的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中国人学会了用__________真实地记载社会事件、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4.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有__________等。

第21课中国近代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成就

1.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1)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1862年,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________。

(2)维新变法时期:

1898年,光绪帝批准在北京设立_______大学堂,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为_________。

1917年_______任校长,奉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3)科举制度的废除:

_______年清政府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