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解题重点术语提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69945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解题重点术语提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解题重点术语提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解题重点术语提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解题重点术语提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解题重点术语提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解题重点术语提要.docx

《高三语文解题重点术语提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解题重点术语提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解题重点术语提要.docx

高三语文解题重点术语提要

高三语文解题重点术语提要

一、诗歌鉴赏相关专业术语

1.诗歌按题材来划分,可分为8种,分别是:

⑴咏史怀古诗:

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

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

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

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

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

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

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

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2、表达方式又五种,分别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3第一种:

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

描写和描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至少写八种)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至少写八种):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

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

远看与近观结合,俯仰结合;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

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

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

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

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

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换位思考

景和情的关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

第四种:

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诗歌鉴赏中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

表达方式:

描写——衬托、动静、色彩、

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表达技巧:

联想想象象征铺垫衬托

结构章法:

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一唱三叹首尾照应以景结情

4、写出下列意象所指代的一般含义

(⒈)离别类:

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

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

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

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

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5、指出下列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形象化

(2)借代使语言简练、含蓄。

(3)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4)对偶形式:

语言简练,整齐对称;内容:

意义集中含蓄。

(5)比拟拟人、拟物。

更形象、生动。

(6)排比整齐、有气势

(7)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6、语言风格专业术语

1、清新、自然(淡雅)2、平淡、质朴(朴实无华)3、华丽、绚烂(辞藻华美)4、简洁、明快(言简意赅)5、委婉、含蓄6、明白晓畅(明快浅显)、7、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直率8、笔调婉约、9、简练生动、10、沉郁顿挫。

7、高考重点考查的六种表现手法:

1.衬托。

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等。

2.各种修辞手法。

比喻是为更加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的音乐美。

3.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4.虚实结合。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以突出中心。

5.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6.观察角度的变化。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二,小说中的专业术语

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5、具有象征意义。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寄托作者情感。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10、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作用。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

2、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真实性。

3 、烘托人物形象

4、 推动故事情节

5、暗示社会环境

6 、深化主题

另附:

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

   ①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人物心理。

   ④象征和暗示。

   ⑤交代人物活动场所。

   ⑥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四,小说情节的作用

情节:

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2.照应前文或引出下文;

3.使情节更加生动曲折,引人入胜。

人物: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塑造形象,烘托(侧面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3.丰富人物形象,使形象更加丰满。

主题:

1.点明或揭示主题;

2.深化主题;

3.丰富主题。

五、景物描写常用的手法

(1)从写景顺序的角度:

空间顺序(远近高低俯仰),时间顺序(古今、今昔),时空交错、先从大处着墨,再从小处落笔。

(2)从不同感官的角度:

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

可以直接运用不同的感觉对景物进行描写,可以几种感觉同时运用,也可以互相替换进行描写(也就是通感)。

例如以视觉写听觉,以感觉写听觉……也可以说是绘形绘声绘色。

(3)从运用手法的角度:

比喻、比拟,动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有声衬无声)、白描、衬托(烘托、反衬)、对比等。

六、叙述顺序的安排

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

“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七、叙述人称的选择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以第一人称写的,又可以分为两类——

1.“我”参与整个情节发展的。

2.“我”是线索人物。

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八、肖像描写及作用

肖像描写(容貌、神情、衣饰、姿态、音调)

1、表现出时代的特点,

2、表现出人物的特征,

3、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情感。

九、心理描写及作用

心理描写(用内心独白刻画;用景物描写刻画;用传神的动作刻画;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从旁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分析;用对话刻画)

作用: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十、细节描写及作用

细节描写(文艺作品中各种生活图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小组成单位,是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

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典型)

作用:

具体、生动、鲜明的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凸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十一、结构安排:

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等。

(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注重)前后照应,严谨完整;

(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

(讲求)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十二、表现手法:

看是否运用了讽刺法、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1、象征具有暗示的作用。

运用象征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2、铺垫的作用是引出后文,曲径通幽。

呼应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3、衬托或烘托可以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4、抑扬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态度。

三,现代文中的专业术语

一、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

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

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