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211《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后续学习相关内容
三上:
·认识毫米、分米、千米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初步认识长度单元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限整厘米)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会画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的意识。
三、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初步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掌握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1、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2、初步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正确合理使用长度单位。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5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实际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初步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及探索数学的兴趣。
1
认识厘米、米
1、初步认识长度单元厘米、米,初步形成厘米和米的表象。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知道1米=100厘米。
2
认识线段
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1
综合练习
查漏补缺
1
合计
5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感受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估量物体的长度。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6+24=3+28=7+28=5+49=
20-2=33-8=45-6=52-6=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树上有30只小鸟,飞走一些,还剩7只,飞走多少只?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1
活动一:
1、四人小组合作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选择一种工具进行测量)
不同物品:
回形针、小正方体、正方形
(1)生估一估-----师说要求:
用其中一种物品量数学书的长-----生示范
(2)小组合作并记录-----汇报
(3)问:
量的都是数学书的宽,为什么量出的结果不同?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体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
【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第()小组
物品
估计有几个回形针长
实际测量有几个回形针长
数学书的长
估计有几个小正方体长
实际测量有几个小正方体长
估计有几根小棒
实际测量有几根小棒
活动二:
1、生估一估-----四人小组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
(课桌、笔盒的长,选择一种工具进行测量)
不同物品:
铅笔、“一拃”
(1)师说要求-----生示范
(2)小组合作并记录-----汇报------发现问题
(3)生用同一物品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
2、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小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因此,在测量时要注意统一计量单位。
第()小组
估计有几根铅笔长
实际测量有几根铅笔长
课桌的长
笔盒的长
估计有几个“一拃”
实际测量有几个“一拃”
课桌的长
笔盒的长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书本第2页“做一做”第1题。
2、书本第2页“做一做”第2题。
3、书本第2页“做一做”第3题。
【提高练习】
4、书本第7页“练习一”第6题。
【提高练习】
6、一只铅笔用去5厘米,还剩15厘米,这支铅笔原来有多少厘米?
7、一条绳子长30米,用去7米,还是多少米?
【拓展练习】
8、把一根长12米的竹竿插到河底,竹竿露出水面5米,河水深多少米?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在测量时要注意先统一计量单位再测量。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一条路长10米,小蜗牛已经爬了3米,还有多少米爬到终点?
2、
第2节《认识厘米、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表象。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限整厘米)
3、培养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长度单元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难点:
运用刻度尺量、画线段的方法。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35+6=41-8=73-9=28+6=
70-3=42+9=65-8=37+7=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一本故事书有37页,小明读了9页,还有多少页没读?
(二)新知学习
认识厘米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
知道尺上的1厘米
(3)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说说那些物体的长是1厘米。
(图钉,某个手指等)
(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实际长度。
用厘米量
(1)小组合作,两个小组的纸条,并讨论量的方法。
(2)全班交流,学生总结方法:
量时要把持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在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
(3)请一名学生量黑板上的纸条,边量边说量的方法。
【小结】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典型例题】2:
认识米
1、估计一把直尺的长度(1米的直尺),让生实际测量有多长。
(1米=100厘米)
2、在实际生活中量物体的长度往往会遇到用什么长度单位较合适的情况。
【小结】在测量时要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1米=100厘米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书本第6页“练习一”第1题。
2、书本第6页“练习一”第3题。
3、
4、选择题:
【提高练习】
5、2米=()厘米400厘米=()米
3米20厘米=()厘米560厘米=()米()厘米
6、
7、12厘米+5厘米=()厘米
15米-8米=()米
9米+24厘米=()米()厘米
8、在○里填上“<”“>”或“=”。
4米○5米73厘米○37厘米8厘米○8米
100厘米○1米40厘米○4米6米○90厘米
【拓展练习】
9、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在测量时要统一长度单位。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
2、7米=()厘米400厘米=()米
5米20厘米=()厘米320厘米=()米()厘米
第4节《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
2、能量、画出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
难点:
能量、画出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24+8=59+7=6+24=35+7=
71-7=43-9=22-5=44-7=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一块布长30米,卖了8米,还剩多少米?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1
认识线段:
(1)直观比较线段与曲线的不同,了解线段“直”的特征。
(2)练习:
判断哪些是线段?
【小结】是不是线段要从三方面判断:
直、有两个端点、不能无限延长。
【典型例题】2
1、量线段的长度的方法。
量线段的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把线段一段的端点与尺的“0”刻度对齐)
2、画线段的方法。
(1)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
(2)师示范------生模仿画-----再次给出线段的长度让生画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量、画线段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
2、
3、画一画:
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
4、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1)铅笔长9()。
(2)一座楼房高约30()。
(3)黄瓜长约20()。
(4)教室高3()。
【提高练习】
5、画一画:
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6、25厘米-9厘米=47米+8米=
4米+6米30厘米=2米80厘米=
7、
8、小丽有一枝铅笔用去了厘米后,还剩12厘米,这枝铅笔原来有多长?
【拓展练习】
9、
10、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并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单元教学建议:
1、每节课在课前都花3到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以及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积少成多。
2、用硬币、图钉、回形针等量课本、铅笔盒或其他的东西,在充分的活动中通过小组的合作,估一估,测一测,从而初步培养估测的意识,并通过用不同的标准测量物体出现不同的结果激起孩子的困惑,为下一课统一长度单位的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同时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有效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
3、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
4、本单元,学生对估测物体的长度很难、很不准。
可以让学生在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中找出自己身上的“尺”:
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张开两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比如步长等。
学生掌握以后,在选择合适单位时学生就有依据了。
对于一些题目应该用哪个单位,还是有学生会产生疑惑,可能是生活经验不够。
所以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是很重要的。
5、画线段的时候,主要的问题是,
(1)画得不够直,还有漏掉了两边的端点。
(2)有偏差(相差1毫米、2毫米或完全没画准)原因是:
没有认清数字所对应的刻度线。
在指导学生时要强调把尺子放平,认清数字所对应的刻度线,左手摁紧尺子右手贴着刻度的边缘画,起笔先画好一边的端点,最后在画另一边的端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