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x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内除法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
(一)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材简析:
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
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
为什么?
2、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
4、分扑克牌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
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作业或活动设计
课堂练习p5p6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有几种分法?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
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
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内容:
课本P15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
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
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
瞧!
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
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
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
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节: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
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
(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
引导学生思考:
有几个小动物就餐?
一双筷子是几根?
并说说怎么分。
)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
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
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
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
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五、课堂总结
作业或活动设计
课堂练习p7p8
板书设计24里面有6个4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简析:
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
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
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
问: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
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12÷4=3,读作:
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
“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四、课堂总结。
作业或活动设计
课堂练习p9
板书设计
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
12÷4=3,读作:
12除以4等于3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简析:
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
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
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
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
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
作业或活动设计
课堂练习p10
板书设计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
教材简析:
课前我对班级的学生作了一次小调查,发现班级中有很多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的求除法算式中的商了,但是他们在求商的时候只是将乘法口诀背一遍,而并不知道商是怎么来的,应该用什么方法求商是最简单的。
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现状,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通过旧知的复习,通过讨论等各种方法自己来发现求商的方法,并为学生以后学习计算题打下伏笔。
在学生已掌握了2、4、8、5、10的乘法口诀和包含除与平均分的基础上,通过对一组乘除法算式的观察,体会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关系,并会利用一句乘法口诀熟练求商。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意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瞧,谁来啦!
(小熊维尼)它还带来了它的小伙伴们!
它的这些小伙伴可都是运动高手噢!
可是在分组时遇到难题了,知道我们在上数学课,想请我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二.自主探索
1、师: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吧!
<屏幕显示小熊→10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谁能帮它解决?
要求分成了几组,就是求什么?
可以怎样列算式?
师板书:
<10÷2=5>。
你是怎么知道商是5的?
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一:
10个圆片,2个一组,分成5组。
方法二:
想几个2是10,或是想乘法算除法。
方法三:
用乘法口诀求商。
在学生汇报想法的过程中,相机组织以下的教学活动。
方法一:
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表述:
将10个小圆片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5份。
方法二:
引导:
2人分成1组就是1个2,指着圆片图理解:
1个2,2个2……一共有(5)个2,可以分成5组。
方法三:
2和几相乘得10,10÷2就得到几。
2和几相乘得10用的是哪句口诀?
所以,我们在计算10÷2这道题的时候可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先想二( )一十。
[板书:
二( )一十]因为二(五)一十,(在括号里补充板书5。
)所以商是5。
2、师小结:
计算除法时,在没有圆片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通过看除法算式想乘法口诀的方法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今天,我们大家学习的就是用乘法口诀求商。
(板书课题)
师:
想乘法口诀能很快计算出分成了5组,小熊和小伙伴又开始训练了。
3、师<大屏幕>,小老虎那又遇到什么难题了呢?
<屏幕显示>→8个小朋友在跳绳,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你能先列出算式吗?
→8÷4=□,怎样能很快求出商,想几的口诀?
题中除以4所以要想4的口诀,
(二)四得八,所以8÷4=2。
4、师:
小老虎带着他的伙伴走了,现在只剩下小猪了,我们来看看它遇到的难题→大屏幕→有12人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你能很快地帮它计算出商吗?
>指名口答。
列式板书
师总结:
用口诀求商真是又准确又迅速,看来这口诀的用处还真不小呢!
在同学们帮助下,小运动员们又开始训练了。
谢谢你们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了他们。
三.应用与提高
1.瞧小猪博士也来凑热闹了。
→大屏幕。
原来它不是来锻炼身体的,是来考我们的。
面对猪博士的四道闯关题,同学们你们有信心过关吗?
<有>好,徐老师支持你们。
请看大屏幕:
第一关,你会填吗?
提问:
每组题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呢?
师:
太棒了,第一关顺利通过,加油!
你们瞧,鸡宝宝也来祝贺我们啦!
2.下面进入第二关:
大屏幕第二关→直接写得数
提问:
通过每组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每组中3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诀)
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又过了一关。
花儿张开了笑脸在恭喜我们!
3.现在我们将进入第三关了。
第三关—看谁算得快!
仔细看,能看懂吗?
我们一起来做第一题。
告诉你们做完这道题,可有意外惊喜噢!
你们真棒!
后面两题交给你和你的学习伙伴共同完成。
4.瞧,小猪博士在这里等着我们呢!
同学们能不能得到神秘礼物就在此一搏了,有信心吗?
<有>,好,一起看:
→第四关→解决实际问题
师: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要求需要几个笼子,就是求什么?
你会列式计算吗?
2、还有一个条件在哪里?
在解决问题中,有的条件是直接告诉我们的,也有的条件是藏在图中的,这就需要我们同学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要善于观察。
想一想,要求平均每天吃几个,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
(生独立完成)提问:
你是怎样列式的?
为什么?
师:
同学们你们真棒,顺利闯关,这样我们每人都将得到猪博士的神秘礼物,恭喜你们!
5、到底是什么呢?
噢!
原来是漂亮的数字花!
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三个数有什么关系?
你会列算式吗?
6还可以是什么?
你会列算式吗?
粗心的小猪博士居然忘记把后面花上的数字填上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它填上吧!
6、小朋友,你们今天太棒了!
小猪博士已经把礼物交给了我,它悄悄告诉我,让我把礼物送给那些眼睛亮亮的,最爱动脑筋的孩子,要想得到礼物,请看这!
(拓展题)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
每位同学都能得到小猪博士的礼物,高兴吗?
四.结束语
小朋友,今天你们用数学知识帮动物们解决了困难,又获得小猪博士的礼物。
你们真棒!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藏着数学知识,只要你们留意观察,就能发现!
作业或活动设计
课堂练习p11
板书设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
10÷2=5二(五)一十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
教材简析
细读教材,发现在前边的练习中已对本课时的知识有所渗透,如21页第8题,22页第10题。
(图略。
。
。
。
。
。
)第8题中要求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第10题则是根据同一幅图,提出乘法和除法问题并解答,已经渗透了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虽然此时还没有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但是学生已经初步体会了乘法和除法之间关于整体、部分、份数之间的关系。
为本课时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学内容:
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你会列式吗?
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
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
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作业或活动设计
课堂练习p12
板书设计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7、28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
教师巡视。
3、汇报。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
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