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硕考研报考及经验考研论坛精华帖汇总 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7219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硕考研报考及经验考研论坛精华帖汇总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法硕考研报考及经验考研论坛精华帖汇总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法硕考研报考及经验考研论坛精华帖汇总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法硕考研报考及经验考研论坛精华帖汇总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法硕考研报考及经验考研论坛精华帖汇总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硕考研报考及经验考研论坛精华帖汇总 doc.docx

《法硕考研报考及经验考研论坛精华帖汇总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硕考研报考及经验考研论坛精华帖汇总 doc.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硕考研报考及经验考研论坛精华帖汇总 doc.docx

法硕考研报考及经验考研论坛精华帖汇总doc

过来人谈法硕真实就业

几年前,我刚刚选择法硕的时候,就业是我决定是否去报考的一个重要参考,但是,我只能从网上获得过去几届零星的就业单位名录,获得一个大概的印象,但是朦胧的仍然如同雾里看花,那时候,对于就业信息很关注,对就业前景还比较乐观。

由于我本科是一所普通大学念的,我那时和师弟师妹们刚上法硕一样,怀着对学校巨大的自豪感,对未来工作的预期是无比美好的,我那时和身边没工作过的同学(我们这届大概一半)讨论未来的就业和工作时,外企如飞利浦、宝洁的inhouse法务、外资咨询公司如麦肯锡的咨询师、外资律所职业干练如bostonlegal里的金领律师、高盛、大摩的IBD、留学美国读JD都是我们认为理想的、可预期的职业,有政治抱负的同学,会向往部委公务员。

那时候的我们,憧憬和幻想占据了我们的头脑。

至于薪资水平,我们很多同学觉得,年薪10万应该是最底限,至于工作地点,北京上海是唯二选择,回到深圳都是委屈自己了。

那时候,投行和外资律所是我们最心仪的工作,博士和美国顶级法学院的JD是读完法硕后继续深造的顺其自然的方向,户口、房价这些东西要不觉得信手拈来,要不觉得如同浮云,我们大多数同学考上法硕之后,完美的职业生涯和不菲的薪资待遇在等待着我们。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是TOP2的高校的研究生。

我们是一群天之骄子。

我非常清晰的记得,开学那天,有个工作过做过律师的同学对我们的憧憬持谨慎态度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的态度是不屑和不以为然。

很多时候,站得越高,摔的越惨。

很不幸,那时候,我也是那么想的。

研一的时候,大家谈不上有什么求职准备,一方面把GPA和奖学金该拿的拿下,一方面法律知识的入门。

然后就是准备司考。

等通过了司考,研二的时候,我们身边的同学做求职准备的最多的是以下几种:

一、去深圳的法院、律师事务所或者银行企业实习;二、去参加证券从业资格、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或者专利代理人、ACCA、CFA、CPA考试;三、考托福、托业、雅思或者一系列英语系列的证书,把英语练好。

反正,大家整装待发,信心满满的上路了,准备充足,但是后来我们发现,我们都错了,我们一直没意识到,最重要的那个证书是什么………

每年十一一过,求职就陆陆续续的开始了,那时候,来清华宣讲的单位可多了,好单位琳琅满目,我们眼睛看都不过来,比如垄断央企总部,专指国资委直属的一百多家央企,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移动、五矿、中化,保守估计第一年税后15万以上,又是京户、体制内,我们狂投简历;外资投行、银行、企业、律所等,比如高盛、摩根斯坦利、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更新薪酬后)、SBC,citigroup(就是被你们视为神迹的花旗银行),standardcharters、麦肯锡、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外资律所,应届生刚进去保守估计15-20万;国内证券公司,典型如中金、中信、国泰君安、中银国际,不加bonus也能20万以上;股份制银行总行,如浦发、光大、兴业、招商、中信,从浦发的上市公司年报上都可以算出人均33万;比较好的内资所,典型如君合、海问、方达、金杜,收入第一年每月税后8000以上,年终1-4个月工资;而如汇金公司、中投公司、国有四大行总行、交行总行相比上述那些都算是比较差的工作了;中海、保利、金融街控股、中粮地产、招商地产、远洋地产、华润置地等地产公司的法务部门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吸引力;比较不错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基金、信托等也吸引了我们好多同学的眼光;比较特殊的一类,国家公务员,热门的有中纪委、国办、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国税总局、人事部、一行三会等也让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报考了国家公务员。

每年10月至下一年的2月之间,主要是理工科和外企签约的日期,对我们法硕而言,这个阶段会有国考的初试,另外,中石油、中石化、中粮集团、五矿等国资委控股的央企会在这个阶段大张旗鼓的开始宣讲,悄无声息的结束招人。

我印象很深的是,这个阶段法硕签约的人非常少,少部分条件极其卓越的人会签约,大部分的人只是一窝蜂的投简历,我在这个阶段,通过邮箱发现我投了有200多封简历。

上述所有地方我都投过,但是全部没有回音。

我们一开始,只是觉得是意外,也不以为意,但是,等到上述单位全部没谱的时候,就开始慌了,眼光也开始放低了,把目标从垄断央企放低到了北京国企,又从北京国企放低到了地方国企;把目标从外资律所放低到金杜,又从金杜降低到那些小律所;城市从北京降低到深圳,再从深圳降低到家里的省会城市;薪酬底限从年薪20万降低到年薪10万,又从年薪10万降低到月薪6000;总之,一切的一切,非常的让人失望。

前述所列的那些好单位,虽然也在法硕招人,但是,招的人非常少,少到个位数,能有十分之一的比例就不错了。

等到11月份的时候,我们大部分同学开始有些慌了起来,不管有没有去机关的打算,我们都追随大流的报考了国家公务员,更有甚者只要碰上地方的公务员考试就去考,然后我们匆匆的投了简历,但是我发现大部分单位都是石沉大海,后来我都是机械的参加的宣讲会和投简历,宿舍的同学后来都懒得去了,打印了100份简历放在我这里,让我去投的时候顺便帮忙投一下。

后来我看着那些动不动就招一两个人的法务职位,我们这边又是一二百多人去投简历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又没戏了。

我到现在,才知道只看历年就业名单,根本就不知道就业那么艰难。

拿着上述名单,去对对历年就业名单,看看上述单位出现的几率有多高。

我才发现北京户口,税后15万对我们这些大多人都是遥不可及。

对于没有找工作的同学来说,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根本判断不出来纸上列举的就业名单和现实的出入在哪里,更无法读出名单背后的无奈与辛酸。

很多人会说,法硕里牛人很多,谁谁谁签了个年薪30万的工作。

这我承认,但是,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找到年薪20万的工作啊,大部分同学最终选择的工作与自己最初预想的是不一样的,包括我自己在内,许多同学是降低自己的预期目标,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去勉强签约的。

每个人对着自己的良心来说,如果一个解决户口、税后15万、准点上下班、年终奖过节费样样不缺的北京央企给你offer,谁会不签呢?

你们这些师弟师妹理解我们这些去选调的同学是心怀祖国,支援边疆建设,我承认有部分同学是,但是其中的辛酸和无奈,你们知道多少?

不足以向外人道。

法硕中优秀的就业个体,不会比任何专业逊色,但是每届都渺如流星。

我了解到的情况,也是一个我不愿意面对但确凿无疑的情况是,他们本身条件确实都很出色的,我们这届唯一被四大行总行签约的那位女生,是保送生,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出众,上届签约工行总行和中信证券的两位都是经管本科的保送生,那位国泰君安的女同学也是本科保送,花旗那位也是保送生,去金杜的那位男生,保送生,去中石油的那位,保送生。

通过这些经历,我发现,虽然那些保送生们和我们一起入学,三年来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在一个学校呼吸同一片空气,但是,若人生命运不同,该来的终究会来的,而且是来的那样残酷,绝大部分好的工作机会,真的只向那一小部分人敞开,真的应征了二八定律,20%的人,拿到了80%的工作机会。

直到此刻,我才明白了,对于找工作最重要的证书,是你的本科。

直到此刻,我才明白,找工作不是你有多拼搏,你有多努力能够争取的,你可以凭借一年的突击考上研究生,但是你无法凭借半年的突击找到好工作。

我真的很深刻的认识到,如果以前本科不够出色,拿法硕来洗白自己,改头换面的可能性真的很小,法硕这个东西,只能锦上添花,不能改头换面,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别让法硕承载太多东西。

对一个家里没有背景的人来说说,一个好工作是对你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审查,是对你过去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生全部积累和努力的认可。

你过去曾经努力学过英语,达到出类拔萃,外资律所就会向你招手;你过去热衷财务知识,努力考过注会,投行就会向你招手;你从初中、高中一直努力学习,一直出色,就会在个人经历上无可挑剔,成为那些体制内无可挑剔的选择。

人与人的命运为何不同,从这里可以看出端倪,三年前,我们从不同的地方到来,到一个教室呼吸同一片空气,获得同一个学历,但是走向的却不是同一个起点,五年后,差距会更大。

昔时因,今日果。

我现在所遭遇的,正是我原来行为造成的结果。

昔日我高考的时候努力程度不够,或者毅力不够坚定,因此高考没有上理想的学校,我以为我上高中、大学的时候每天都耽误于打游戏、上网、消磨时光都被时间掩盖了,我以为我耽误的那些时间、混的那些日子除了我自己没人知道,我以为我已经用研究生学历洗白了自己,可是,我这个只是幻想而已,到头来,我过去做的那些事情永远还在那里,永远不会被洗掉。

每次面对爸爸妈妈关切的问题找工作的问题,我都不忍心告诉他们找工作如此艰难的实情,我真的不愿意欺骗他们,从到去深圳两年,到高昂的学费,我已经无数次欺骗过、安慰过他们,到了找工作了,我真的无法隐瞒他们了,想着找工作的那些委屈和辛酸,我真怕说出我想回家就业让他们伤心,哪位父母不盼望子女在北京扎根,我想着电话那头爸妈殷切的希望,眼泪就夺眶而出。

我知道,很多法硕的同学,在研究生的三年里学习的很努力,很用功,完全在能力和知识上完全提升了自己,但是,很悲惨的是,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得到不了和保送生和本科出色的硕士同学一样的机会,现在很多单位收简历,都卡第一学历和专业卡的特别严,我上述列举的那些机构,甚至包括国家公务员,全部对本科学校和专业要求很苛刻,像我们这样以前本科不出色的,很难获得通过简历的机会。

法硕就业,已经不是这个专业的优劣问题,而成为对没有上过清华北大、但是有清华梦梦想的群体的孩子们的歧视,我知道这很不公平,但是,面对竞争压力如此大的求职现状,这就是残酷的社会现实,除了接受,别无他法。

我每次看到招聘的人,都会用眼睛凝望着他,我会真诚的告诉他,这份工作我真的能胜任,我和那些同学一样,我真的能胜任,我三年间学的绝对比他们好,那位招聘的工作人员会微笑的告诉我说:

“谢谢你对我们单位的兴趣,我相信你是一位优秀的人才,但是你真的不适合我们单位对岗位的需求,祝福你好运”。

后来我深刻的反省,发现其实存在即是合理,若换做我是用人单位,同等条件下,我也会优先选择本科出色的同学,因为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形下,对过往的优秀去判断一个人比去破格认同一个过去空白的人要冒的风险要少,即使知道这样会漏过一些出色的人,但是,这确实是最保险的办法。

前段时间,清华建校100周年,看着社会各界对清华的赞誉和评论,打心眼里为清华高兴,即使离开了这里,依然恋恋不舍,想着自己在外面挣扎在社会底层,为了生存操劳奋斗,不禁感慨万千,只是每次看到庄严凝重的二校门和主楼,心里才会宁静下来,即使现在再艰难,再多困难,也要熬下去,希望在社会上能有一点点成就,能够在说“我是清华校友”有一点底气。

我不抱怨那些不给我工作机会的单位,更不会抱怨给我读法硕机会的母校,我只是日日夜夜的忏悔,感谢清华给了我机会,让我有了跨入校门的入场券,哪怕许多方面不公平,就业方面很艰难,没有关系。

我知道,人所做的一些努力看似不为人所知,不转化为眼睛直接看到的东西,但是终究会有回报。

从现在起,我会珍惜每一秒时间,珍惜每一个工作的机会,珍惜每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写下此文,与找工作不顺利的法硕同仁共勉。

再谈STL

首先不得不承认,STL现在的对外宣传真的很烂,itreallysucks!

这对一个新的生命体来说致命的,到目前为止我还能在论坛上看到有人问:

“STL是什么呀?

”,本人在STL2009级就读,不带一点偏向的来评价一下这个学院,希望能给许多正要调剂的人一些启示。

优势:

1.师资。

一个康奈尔大学原校长在中国一个全球排名100多的学校里的法学院里当院长,那他肯定有非凡的抱负,他告诉过我们他的目标,就是将STL建成全亚洲最好的法学院。

老雷去年在北京忙了一个冬天,联系了10个全球有名的lawfirm,他们对我们都很感兴趣。

而且老雷的影响力在美国非凡,他所请过来的老师都是美国前十名法学院的教授。

比如今年教我们criminallaw的老师是CharlesOGLETREE,他是Obama的老师,Obama曾经高度评价过他,他还是美国最有名的50名黑人之一。

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法学教授。

获得过许多国家荣誉及嘉奖,包括传奇风云人物奖和美国国家精神奖。

他拥有八个荣誉博士学位。

昨天在CCTV9做了访谈节目关于corruption的。

去年教我们contract的是WhitmoreGray,是密歇根大学法学院的荣誉退休教授。

他懂11国语言,是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法律改革委员会主席,老头78岁了,特精神。

他是第一位将《民法通则》翻译成英文的外国人。

还有就是去年教我们transnationallaw的老马PeterMalanczuk,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院长。

所有的老师都大有来头,而且都和蔼可亲,当我们问奥巴马在学校怎么样时,Ogletree说assmartasyou.我们也就笑笑,姑且当真吧。

跟着他们能学到你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做人,做事做学问,收获的确很大。

2.讲座很多。

这点有人误解,觉得STL没讲座,大错特错,我可以自信的说STL讲座比本部的要多。

我们每周至少一次讲座,全是大牛,这周从星期一到星期四全有讲座,其中包括哈佛法学院副院长Wikins,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Francies,嘿嘿,不好意思人名总记不住。

到我3.1号开学到现在已经有5次讲座了,平均每两天一个。

3.稀缺性。

这个不说太多了,大家可以查查现在的lawfirm需要什么人才。

说多了大家说我宣传。

4.双学位。

5.在深研院的地位很高,这个比本部好点。

人性化,有时候老师会问你什么时候上课好一点,

6.可以说这的自然环境真的不错。

7.全英文教学,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一个中国老师教过我们。

8.锻炼思维,苏格拉底式教学确实很锻炼一个人的思维。

可以说这里适合那些真的想学东西的人来学习,能学到很多东西,混文凭的很难生存。

缺点

1.当然是学费了,20万确实让人咂舌,而且下届的没有每月1000元的补助,只能靠奖学金了。

这样的话每月的花费还是很大的,而且贷款只贷70%。

2.在深圳,很多人把这个当作缺点。

3.正统性,很多人喜欢正统性,认为北大在北京才叫北大。

4.学制四年。

比本部多一年。

5.从下届开始,保送生比例加大,不好考了。

6.没有毕业生。

有点不确定性。

7.忙到发晕,忙到麻木,天天要看东西到12点以后,痛苦。

8.英语跟不上是个大麻烦,英语要求高。

魔头姐姐在北大国际法学院的日子系列之二

STL的独一无二,不仅仅体现在它是中国大陆唯一一所以教授美国法律为主,拿中美法律双学位的lawschool,不仅仅体现在它是美国本土以外唯一一所正式进入ABA审核程序的lawschool,不仅仅体现在所有的老师和助教都来自美国非常top的学校,STL的独一无二是各个方面的。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

1.教我们contractlaw的prof.Gray,非常有声望的合同法专家,曾经把各国的民法(包括中国民法通则)翻译成英文的牛人,经常在下课之后跟同学一起去学校食堂吃饭。

他最喜欢吃食堂的包子,但是经常因为下了课还一直留着教室回答问题去食堂晚了吃不到。

这个module最后一节课contract课的时候,我们班专门给他在食堂订了包子然后一群人一起去吃,把gray爷爷乐坏了。

2.每周五的Englishsupperclub,院长,老师,助教,留学生,所有的nativeEnglishSpeaker都会轮流来参加,大家一起吃饭,聊天,唱歌,玩杀人,玩真心话大冒险,这些老师都超没架子,跟我们一起玩。

不知不觉的叽里呱啦讲了几个小时的英语都不觉得累:

3.J.D不愧是法律实务教育,教的所有的东西都非常的实用,会教你怎么写合同,怎么代表客户跟对方律师negotiate,怎么给律所合伙人写memo,怎么给客户写建议书。

老师会以非常严格的标准要求,每次作业都仿佛是真正的工作实务。

前阵子跟我的助教一起吃饭,跟她聊了很多关于STL,关于美国lawschool,关于我们毕业出路的问题。

她说她跟很多以前lawschool的同学说起她现在在做的事,说到中国有这样一个教授J.D的学院,大家都觉得很非同寻常,很看好中国这个项目。

还说对STL的ABA前景很看好,因为院长Lehman和副院长Yandle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对这个认证的审核可以说是了如指掌,ABA的很多规定,甚至就是Yandle当年定下来的。

我也问到她觉得我们跟美国其他lawschool的差距在哪里,她说除了语言上的劣势之外,我们没有本土的环境。

比如说,legalpractice这门课,他们以前是真的进律所实践的,要写一个clientintakememo,他们是真正的见了客户要写出来,而我们只能是靠professor们自己演,用DV录下来播视频给我们看。

虽然他们会以律所合伙人的要求对待我们交去的作业,但是这种压力肯定是不同的。

我的三战考研经历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汪国真《热爱生命》

我不是牛人,经历过失败,但是,我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很早的时候就想为自己经历的考研写些什么,可每次总不愿再去回忆。

一战、二战、刚刚结束的三战。

太多的感慨。

今天终于面对着电脑,敲下了这些文字。

一战:

刻骨铭心的过程

其实一战法硕应该来说挺偶然,也蛮冲动的。

前奏。

直到08年8月我还在为广外英翻而准备着,之前由于兼职耽误了不少复习时间,而且广外对二外日语要求蛮高。

后来的一段时间日语复习受阻,而且专业课的准备也很不充分。

彷徨了许久,终于决定跨专业考研,只是到这个时候了,还有什么专业允许我跨呢。

在网上搜索了许久,最终定位在法硕上。

看了前一年的题,感觉还好,不会很难。

9月7日晚上,没能睡好,那晚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从明天起开始认真复习法硕。

第二天,也就是9月8日,我只身一人骑着车到南大的书店抱回来两本书:

《指南》和《分析》。

很是激动。

就这样,坚定地确定了自己的考研目标——人大法硕。

那个时候我告诉自己:

复习时间已经够晚了,剩下三个多月一定要好好利用。

总体上,一战法硕都在看着《分析》、听着四联录音、以及传说中的《重点法条》,还有就是论坛里找到的的一些资料。

因为没有更多的时间,所以只能集中看这些。

刚开始看《指南》,感觉有点儿不太好理解,而且还那么厚,最关键的是看完几乎没什么印象,遇到了一位二战浙大的学长,他建议我多看《分析》。

等看完《指南》上的刑法学部分之后,以后的复习就定位到《分析》上了,当然刑法分则还是看《指南》。

在第二轮的时候是结合着四联的录音来复习,只听了刑法、民法和法制史三部分,其它两个听不下去了,而且时间也不允许。

边听着,边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记在《分析》上。

就这样,大概到十月下旬才完成第二轮复习。

总体而言第二轮的效果比第一轮好多了,虽然有点儿慢,但理解的内容多了。

因为自己中午没有午休的习惯,然后午饭和晚饭也可以很简单地解决,这样给自己挤出了不少时间。

第三轮的复习是结合《大纲配套练习》进行的。

《配套练习》是很好的一本书,虽然里面有些题答案是错的。

每复习完一个章节就做题,觉得这样蛮适合自己。

可以很好地消化和巩固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里面的答案讲解得很详细,把自己不理解或者错了的地方都“转移”到了《分析》上面。

这轮复习很充实。

每天都早上六点起来,在食堂吃完早点就开始背些东西,到八点图书馆开了之后就向图书馆进军。

因为图书馆晚上九点四十就要闭馆了,所以每天下午五点就从图书馆转移到教学楼,教学楼可以一直到晚上十点半以后物业来催再走。

基本上三四轮应该是自己的一个过渡阶段,能够比较好地理解和引申了。

背《分析》是从十一月下旬开始的,每天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任务,然后努力去完成它们。

经历过这一轮应该算是一个飞跃了吧。

这个阶段背诵记忆,加上前面阶段的理解,就可以把《分析》上的知识点变成了自己的了。

这个阶段抓得比较紧些,有时候也挺累。

但经历过这个阶段之后就好多了,就不会像以前那么担心了。

早上在食堂或者图书馆后面背书、去自习或吃饭的路上回忆联想着,晚自习回来的路上自己一个人走着,回忆着这一天记忆的知识点。

自习记忆的时候就结合着论坛上那个传说中很牛的“口诀记忆”记忆,感觉蛮有帮助的,之后自己也开始总结一些口诀了。

在这个阶段,浙大的学长曾经来给我抽查了好多次背书的情况,我每次背完他都说你上定人大了,一只脚都已经踏进人大了。

而且还鼓励我。

那时候自己真的很拼命,其实还是很想考上的,只是不去想结果,在这个阶段,只想着要好好复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越临近考研的日子,心情越发忐忑。

虽然都背完《分析》了,还是会担心忘记。

所以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去回顾,再适当做些题。

历年真题,还有论坛也可以找到一些题。

在这个阶段至少保持一下做题的感觉。

提到一战,不得不提其它两门的复习,正是太忽视政治和英语的复习才会有接下来的二战。

总觉得自己是英语专业的,英语应该不用花太多时间了,政治也还好。

其实这样不好,因为考研英语跟专业英语不是一个模式,考研英语基本都是阅读,算上完形,占据60分。

如果你阅读不好的话就惨了。

而专业英语不一样,比如专八可以得分的项目很多,人文、翻译、听力…而不仅仅是阅读。

所以建议阅读不好的筒子们应该多花时间做做阅读理解。

09年的题是典型的反押题模式,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题,比较偏,某些老师说可以不看的题偏偏都出了,而传统的重要知识点占据得并不多。

考完专业课后就接到研友的电话,都抱怨题出得太变态了。

自己在做题的时候也感觉难,不过总体感觉还好。

很幸运的一点是法制史,里面好几道大题都被四联的郭成伟老师押中了。

一战结果果然很惨。

那是我们考专八的前一天晚上(幸亏后来专八也过了),有研友说人大的分数出来了。

我在教学楼借用一位同学的电脑,很紧张地打开网页,输入信息确认后又很忐忑地等待网页打开。

打开之后傻眼了,总分360多,政治60分,英语才51分,都不敢相信,看到这个分数就知道自己跟人大无缘了。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后来公布的复试线英语和政治都是55分。

一战初试4分之差与人大无缘了。

唯一让自己欣慰的是法律专业课。

之后忙调剂,投了社科院和中南大学。

社科院没有结果,中南大学通知我去复试,因为时间太赶,而且自己也不想调剂了,所以最后放弃了。

二战:

我努力了,没有遗憾。

2010年的二战是临时决定的。

考完司考后已经是09年9月中旬了。

那个时候自己想:

都已经快十月了,再过三个月又到2010考研的日子了,而且一战还是有点儿不甘心。

所以就想再考一次人大。

很多人都说二战会很轻松,其实也没有,因人而异吧。

我的二战政治和英语花的时间多了,而且法律专业课也需要时间去把以前背诵的知识点激活。

大概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恢复回来,二战虽然还是充实,却不像一战那样深刻了。

专业课的复习上,二战有时间做《题库》和《模拟卷》了。

做完后,感觉《题库》和《模拟卷》上有些题出得比较细,不过还是有收获的,尤其是题库的辨析题,后来考试都有考到里面的题。

认识了不少考法硕的学弟学妹们,大家都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战。

有空的时候还一起交流,一起鼓励。

考法硕,其实有研友还是蛮好的,这样有不理解的可以讨论,然后可以互相抽查知识点,因为要背的东西多。

二战也有了时间总结一些知识点,可以对照着配套练习和历年真题总结出答题模式。

终于等到了考试那天,比起一战,镇定了些,不过还是有点心有余悸。

在考英语的时候,做题感觉不太好,甚至在想:

我今年该不会又败在英语上吧?

总体感觉还好。

不过考研的筒子们千万不要像我这样想,影响心情,影响考试。

2010年教育部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决定将考研成绩公布时间提前。

查询到的结果是总分378分,英语过线了,政治也比去年好多了。

两门专业课也还好,都是120,没有去年好,题比去年简单了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