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6884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情展望] 

1.理解并掌握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知识点一 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影响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结果: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知识点二 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

影响因素

作用

风化作用

温度、水、生物

①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侵蚀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搬运作用

风、流水、冰川等

①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②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堆积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3.结果: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小贴士: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在地壳发展变化中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或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河流或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

知识点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分类:

岩浆岩(A侵入型岩浆岩、B喷出型岩浆岩)、C沉积岩、D是变质岩。

2.地质作用:

①冷却凝固、②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

小贴士:

(1)自岩浆始至岩浆终,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其地质过程为冷却凝固。

(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其地质过程为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

(3)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其地质过程为重熔再生作用。

考点一[025]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举例

相互关系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东非大裂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

①它们相伴发生;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表现形式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有些岩浆喷出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火山

地震

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位,引起震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位,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并非截然分开,它们往往相伴发生,并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常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1个示范例]—————————————————————————[1个对点练]——————

 下图为某地实景图。

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

【解析】 本题以实景图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导致岩层的变形或位移而形成的,故图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应是地壳运动,故B项正确。

【答案】 B,

1.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

(1)~

(2)题。

  甲            乙

(1)甲景观图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剧烈的火山活动

D.外力的强烈侵蚀

(2)乙图中地质构造及出露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解析】 第

(1)题,甲图景观是一个陡崖,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

(2)题,乙图中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沉积岩,岩层向下弯曲是受水平挤压的结果,成为山峰是抬升后又受到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 

(1)B 

(2)A

考点二[026] 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

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雅丹地貌)和滨海地区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等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

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侵蚀作用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

基岩海岸地区(例:

大连小平岛等)

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堆积

形成沙滩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各种外力作用互为条件、密切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个示范例]————————————————————————[1个对点练]——————

 (2014·重庆高考)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下图,完成

(1)~(3)题。

(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B.凸岸

C.凹岸D.入海口

(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B.冰斗

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

(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解析】 上图中显示的是砾石堆积地貌。

(1)题,上图中砾石直径较大且较圆滑,而河流源头的石块多具有棱角;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入海口处河流流速较慢,沉积物颗粒很小。

故B项正确。

(2)题,图中砾石是在流水搬运过程中不断受到挤压、摩擦、碰撞而形成的。

石笋是含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形成的,A项错误;冰斗是典型的冰蚀地貌,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B项错误;风蚀蘑菇是由于近地面的气流含沙量大,突兀的岩石下部受到风沙的磨蚀较上部严重,下部变得愈来愈细,最后变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岩石,C项正确;花岗岩风化球属于风化地貌,D项错误。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砾石有大有小,且直径在9cm左右的砾石较多,所占比重最大,而比其直径大一倍左右即直径在17cm以上的砾石所占比重很小,D项正确。

【答案】 

(1)B 

(2)C (3)D,

2.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

(1)~

(2)题。

(1)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解析】 提取关键信息和读懂景观图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

(1)题,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根据河流堆积地貌的成因和分布可知,宽谷中分布的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只能是河漫滩。

冲积扇多位于河流的出山口处,三角洲位于入湖口或入海口处,图中沙丘地势高、坡度大,不属于洪积平原,因此可以排除A、B、C三项。

(2)题,沙丘是“爬升沙丘”,又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外力作用必然是由河水向河岸一侧作用。

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沙丘剖面的形状。

③的坡度及形状符合景观图的情况。

【答案】 

(1)D 

(2)C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根据箭头确定岩浆和各类岩石: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因此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如上图中A;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因此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如上图中D;沉积岩与变质岩可相互转化,因此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是沉积岩或变质岩,如上图中B、C,可根据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且是由外力形成的,把二者区分开。

(2)根据各岩石确定箭头的地质作用:

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形成的,上图中a为冷却凝固;岩浆是重熔再生作用形成的,上图中指向岩浆的箭头d为重熔再生;指向沉积岩的箭头表示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变质作用。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解析】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推知,序号①⑤为变质作用,②③⑦为重熔再生作用,⑥为外力作用,④为冷却凝固作用。

大理岩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新洋壳是由岩浆喷出地表经过冷却凝固形成的。

【答案】 

(1)C 

(2)C

(2014·大纲全国卷)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题。

1.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 本题属于记忆性内容,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线经过马来群岛南缘,K岛位于此线北侧。

【答案】 C

下图中的甲图是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乙图是台湾东北海岸最著名的海岸怪石“女王头”。

读图,回答2~3题。

甲         乙

2.“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喷出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岩浆侵入作用

3.形成“女王头”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C.化学溶蚀、风力侵蚀

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解析】 第2题,本题要注意题干问的是“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石灰岩地貌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第3题,“女王头”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

【答案】 2.C 3.A

下图为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是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

读图,回答4~5题。

4.“猴子”的岩石按成因属于下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5.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猴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海浪侵蚀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D.风化作用

【解析】 第4题,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箭头指向乙,而乙只有一个箭头指出,由此可以判断出乙为岩浆,丙为岩浆岩;甲由沉积物转化而成,因而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

第5题,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说明该景观仍保留在原地,应为风化作用,与侵蚀无关。

【答案】 4.C 5.D

6.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吐鲁番盆地       天山山脉

雅丹地貌        沙丘地貌

(1)图示景观中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地质构造,天山为________,专家推测其形成与________板块向北移动有一定关系。

(3)结合图中信息,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________作用有关,雅丹地貌是该种作用力________(侵蚀还是堆积)的结果,沙丘地貌是该种作用力________(侵蚀还是堆积)的结果。

(4)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

【解析】 本题利用景观图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题,吐鲁番盆地是断裂下陷形成的,天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2)题,天山山脉绵延数千千米,为褶皱山,其形成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有关。

第(3)题,雅丹地貌也叫沙蚀丘或风蚀丘,是一种典型的风力侵蚀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而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典型地貌。

第(4)题,吐鲁番盆地为典型的地堑盆地,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答案】 

(1)吐鲁番盆地 天山山脉 

(2)褶皱山 印度洋

(3)风力 侵蚀 堆积 (4)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课时限时检测(十一)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

B.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和固结成岩作用

D.侵蚀作用和岩浆活动

2.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冰岛火山的爆发说明了(  )

A.内力作用都进行得极其缓慢

B.内力作用都进行得非常快,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C.火山喷发导致的地表形态的变迁不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

【解析】 第1题,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第2题,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经历了上千万年的时间、冰岛火山爆发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因此内力作用有时表现得缓慢,有时又很剧烈。

【答案】 1.B 2.D

3.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岩层的形成与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岩层首先形成,然后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接着发生了沉积形成沉积岩I,又发生了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伴随着发生的地质作用是(甲褶皱形成后)上升运动(外力侵蚀)—下降运动(沉积)—岩浆侵入(花岗岩形成)。

【答案】 D

读图,回答下题。

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

4.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

这些沙滩形成于(  )

A.风力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 珊瑚礁(岛)是死亡的珊瑚虫沉积而成的。

【答案】 D

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

太姥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地质时期由岩浆上升冷凝而成的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而形成,花岗岩球状形态是其典型的地貌特征。

图甲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图,图乙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5~6题。

甲            乙

5.开成图甲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上升运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6.形成图乙岩石球状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

C.火山活动D.风力侵蚀作用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武夷山丹霞地貌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山体陡峭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作用。

地壳上升运动属于内力作用。

第6题,球状地貌是花岗岩风化地貌的明显特征。

【答案】 5.B 6.A

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7~8题。

7.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

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

8.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7题,由图中读出甲、乙、丙三地砾石堆积物均分布在河流的凸岸,判断是由流水沉积作用所致。

第8题,金刚石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属于岩浆岩。

【答案】 7.B 8.B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代表三大类岩石,①~⑦为主要的内、外力作用,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物质与Ⅰ类岩石特点相似的是(  )

A.石灰岩B.大理岩

C.花岗岩D.玄武岩

10.对于图中的内、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变质作用

B.②——变质作用

C.④——重熔再生

D.⑥——沉积作用

【解析】 第9题,由图可知,Ⅰ为沉积岩、Ⅱ为变质岩、Ⅲ为岩浆岩,选项中只有石灰岩是沉积岩。

第10题,图中①环节是外力作用,在海岸沙滩地区主要为堆积作用,②环节为沉积、固结成岩作用,③环节为变质作用,④环节为重熔再生,⑤环节为地壳运动,⑥环节为变质作用,⑦环节为岩浆喷出、冷却凝固。

【答案】 9.A 10.C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

从谷底向上,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2.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与下列地貌形成相似的是(  )

A.挪威的峡湾

B.黄土高原的沟壑

C.石灰岩溶洞的石笋

D.沙漠的风蚀城堡

【解析】 第11题,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石含有化石,因而属于沉积岩;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以判断出甲为岩浆,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

第12题,科罗拉多大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挪威的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石灰岩溶洞的石笋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沙漠的风蚀城堡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 11.D 12.B

二、综合题(共40分)

13.(20分)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

(2)①②③④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有________,来自地球外部的有________。

(3)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__。

(4)在台湾东北海岸的“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如下图)最为著名,但其“玉颈”逐年变细。

你认为其“玉颈”变细是受________作用的影响,该作用对应于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5)石材已是许多家庭房屋装潢的必需品,请列举家庭装潢中常用的甲、乙类岩石各一种。

【解析】 正确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图中甲是岩浆岩,乙是变质岩,①②③④表示的地质作用依次是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答案】 

(1)岩浆岩 变质岩 

(2)①③④ ②

(3)③ ②

(4)侵蚀 ②

(5)花岗岩、大理岩。

14.(20分)2013年暑假,某地理兴趣小组考察了某地,并查阅资料绘制了该地地质剖面图,请你帮助分析下列问题。

(1)根据地貌特征判断该地的盛行风向。

(2)比较A、B岩层形成的地质作用,并说出两地层的特点。

(3)A、B岩层接触地带易形成什么类型的岩石?

并列举几种常见岩石。

【解析】 第

(1)题,移动沙丘的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

(2)题,读图可知,A处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作用形成的;B处为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

第(3)题,与岩浆岩接触地带的沉积岩易受热形成变质岩。

【答案】 

(1)北风(偏北风)。

(2)A处:

外力作用(沉积、固结成岩),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B处:

内力作用(岩浆侵入、冷却凝固),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结构致密。

(3)变质岩。

 大理岩、板岩、片麻岩、石英岩等。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

[考情展望] 

1.掌握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掌握主要地质构造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理解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知识点一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基本单位:

褶曲。

①内力作用:

强大的挤压作用。

②两种基本形态:

背斜和向斜。

(2)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

板块划分

板块运动

形成的地貌

地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

背离运动

张裂区—裂谷或海洋

相对运动

小贴士:

区分背斜和向斜的方法

(1)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即内力作用突出,而外力作用不显著时,可直接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地质构造。

(2)当岩层形态不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最科学的依据。

2.断块山

(1)断层

①内力作用:

强大的压力或张力。

②标志:

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地貌类型

位移类型

地貌类型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

方向

相对下降

形成谷地或低地

相对上升

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3.火山

(1)成因:

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

(2)组成:

火山口和火山锥。

4.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迂回

前进原因

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铁路

这里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地势起伏大

知识点二 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时期(或部位)

作用过程

地域类型

侵蚀地貌

初期

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侧蚀为辅

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形成“V”型谷

中期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谷拓展,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

以侧蚀作用为主

河谷进一步展宽,呈“U”型

堆积地貌

山前

泥沙堆积

洪(冲)积平原

河流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三角洲

小贴士:

(1)分析河流侧蚀时一般分两种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