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资料说课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3340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资料说课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资料说课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资料说课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资料说课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资料说课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资料说课材料.docx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资料说课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资料说课材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资料说课材料.docx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资料说课材料

1化石

人们是通过什么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呢?

通过研究古代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植物化石:

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织物被沉积的泥沙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亿万年的高温高压作用,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植物化石。

小鱼化石:

1、在很久很久以前,江河湖海中生活着小鱼;2、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沙的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3、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又长期与空气隔绝,同时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沙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又过了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沙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

你知道哪些化石?

苔藓化石;三叶虫化石;琥珀昆虫化石;猛犸象化石;剑齿虎化石;中华龙鸟化石;翼龙化石;尖齿特尔马叶化石等。

观察比较两种恐龙化石中的牙齿,推测两种恐龙分别吃什么?

1、具有锋利尖锐的牙齿的是肉食性恐龙。

2、长着相对扁平、像勺子一样的牙齿的是食草性恐龙。

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

你还知道哪些活着的古生物?

白鳍豚;中华鲟;大熊猫;扬子鳄;鸭嘴兽;银杉;

观察中华龙鸟化石及复原图你有什么发现?

中华龙鸟身上大块的羽毛较少,多数是绒羽,它的翅膀上还有一对爪子。

2探究动物的发展史

5000多万年前的马和1000多万年前的马有什么差别?

体型越来越大,腿脚变长,背伸直了。

下图是两种不同的古代马前肢的化石,它们有什么最明显的区别?

三趾的马前肢化石:

有三根脚趾骨,中趾粗壮发达,其他两趾较细。

单趾的马前肢化石:

只有一根趾骨,只剩下粗壮发达的中趾。

根据马的发展史填写表格:

始祖马

渐新马

中新马

上新马

现代马

脚趾数

4

3

3

1

1

趾的变化

趾细长

小趾头消失,中趾增大

第2、4趾退化,中趾行走

第2、4趾退化,单趾

第3趾发达,掌骨长

前肢长度

较短

中等

较长

小,蹄不明显

可见蹄

变大

发达

发达

现代马比它的祖先更适应温带草原的生活,表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马只剩下发达的中趾,体型高大健壮,适合在草原上奔跑。

牙齿适应于取食干草。

3、谁能生存下来

为什么有的地雀能生存下来,有的地雀不能生存下来?

有的地雀喙大而强壮,容易咬破种子的外壳,有的地雀喙小而不坚固,不容易咬破种子的外壳,还容易损伤自己的喙,长此以往会被饿死。

喙大的地雀可以适应环境可以存活,喙小的地雀不能适应环境不能存活。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

1831年,他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环球旅行,历时5年,形成了“生物进化论”概念,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

现在的长颈鹿为什么颈部这么长?

颈长的长颈鹿适应变化的环境,容易存活,颈短的长颈鹿不适应变化的环境,容易死亡。

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下,一代代颈部长的长颈鹿更容易存活,导致现在的长颈鹿的颈部这样长。

恐龙灭绝的猜想有哪些?

1、气候变冷:

使得大部分食草恐龙因饥寒交迫死去,而以食草恐龙为生的食肉恐龙也自然随之灭亡。

2、地壳活动频繁:

地球上地震火山喷发连接不断,大洪水也相继肆虐,动作笨拙的恐龙们应来不及逃脱而大量死去,侥幸剩余下来的却又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最后便全部死掉。

3、近地新星爆炸:

大量高能射线辐射到地球上来,把很多恐龙及其他同一时期的生物都杀死了。

4、小行星撞击到地球上爆炸,造成恐龙大量死亡。

4月球上有什么

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38.44万千米。

直径3476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

月球表面高低起伏。

我们看到的月球表面比较明亮的地方是高原,比较阴暗的地方是广阔的平原。

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其中大的环形山直径达到235千米。

观察发现,环形山的形状很像火山口和陨石坑。

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引力的六分之一。

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度,夜间最低温度可降到-183度。

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你认为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1、陨石撞击月球表面形成;2、月球本身火山爆发形成;

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所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一个小学生也能将它举起来,这是什么原因?

因为月球表面的引力小,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月球上也有像地球上这样的风雨雷电现象吗?

没有,因为地球上各种天气现象实际上是大气与水循环运动的结果,而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所以根本不会产生风雨雷电现象。

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吗?

没有,生命生存所具备的自然条件,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在月球上一个也没有。

所以月球上不可能有树木花草、虫鱼鸟兽。

5观察月球

同一天晚上,月球始终在天空中同一个位置吗?

是怎样变化的,形状有变化吗?

同一天不同时刻月球的位置是变化的,从东往西运动,有地球自转引起。

同一天晚上月球的形状不发生变化。

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所处的位置有变化吗?

有变化,月球位置在由西向东移动,这是由月球自西向东公转引起的。

不同日期月亮明暗部分的形状和方向有变化吗?

上半月由缺变圆,明亮部分朝西;下半月由圆变缺,明暗部分朝东。

观察月相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月里月球明亮部分是怎样变化的?

上半月由缺变圆,明亮部分朝西;下半月由圆变缺,明暗部分朝东。

2、不同日期同一时间(比如上半月日落时,下半月日出时)看到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月球位置在由西向东移动。

3、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多少天?

相隔30天,这说明圆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0天,即一个月。

4、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

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6月相的成因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新月),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初一)。

 

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满月),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十五或十六)。

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由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形成。

当月球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球是什么样的?

看不到月球,一片漆黑。

当地球处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球有是什么样的?

看到满月,又圆又亮。

月相的周期性变化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月相变化是月球不停的在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根据探究月相变化成因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在你的实验中,你用什么来代表地球?

用什么来代表月球?

用什么来代表太阳?

持球的学生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球,电灯代表太阳。

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

月球不停地绕地球公转,日、地、月三个天体的位置不断变化,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月球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也随着变化,这就是月相变化。

7登上月球

 (1609年)加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对着月球后,人类就开始了对月球的科学探测。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吧宇航员(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人类便闯入太空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

 

到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32)枚探测器,美国向月球发射了(21枚)探测装置。

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始于(1961年),(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

 从1969年到1972年,美国共进行了(5次)“阿波罗”飞行,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对月球表面进行了广泛考察。

 

我国已经启动了一个以(“嫦娥”)探月计划为起点的月球探测计划。

 (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2010年10月1日18时)嫦娥二号顺利发射,(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13年6月11日成功发射神舟十号飞船。

有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宇航员同时升空,任务时间15天。

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宇航员登月球前要做哪些准备?

  

答:

乘着宇宙飞船,带上氧气、水、食品(特制的)、穿上既散热又保暖、能防辐射的宇航服,配备通信,科学考察所需要的各类仪器等。

8太阳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直径是地球的109倍(约139万千米),体积为(141亿亿)立方千米,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光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大约1.5亿千米。

太阳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8分20秒。

太阳是个会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全部由(气体)构成。

其中主要为(氢)和(氦).太阳表面温度大约有摄氏(5500)度,中心温度高达摄氏(1500万)度。

为了保护眼睛,在观察太阳之前,要准备观察用的(器材),注意不要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球)。

(太阳黑子)、(日珥)、(太阳风)、(耀斑)等通称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很大。

什么是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是怎样产生的?

 

答:

在太阳表面,常常会出现一些黑色的斑点,人们叫它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巨大的漩涡气流产生的,由于气流的温度比太阳表面的正常温度低,所以看起来是黑的。

 

什么是日珥?

日珥有什么特点?

 

答:

日珥是一种极为壮观美丽的气柱喷射现象。

有的日珥向巨大的喷泉,有的像拱桥和怪石。

 什么是“日冕”?

 

答:

发生日全食时,太阳被月球遮住了外围形成的美丽光芒叫做“日冕”。

观察太阳的方法:

1、用电焊护目镜片观察太阳;

2、在一盆清水中滴几滴墨汁,使其均匀散开,观察墨汁水中的太阳。

9太阳与动植物

太阳提供了生命的能量,所以地球上的生命才得以生存。

植物通过阳光获取能量进行光合作用,获得养料得以生存,动物主要靠吃植物或其它动物来获取能量维持生命,由此可见一切生物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

植物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生命活动都是依靠太阳来完成,没有太阳地球上的温度会降低,那么植物就永远处于休眠状态。

地球上有日照长短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动物的生活、生长发育、迁徙、洄游、休眠等各种生命活动。

生物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大多数动物依靠植物得以生存,植物依靠阳光获取能量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果没有了太阳,地球上就不会具有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在植物一生的生命活动中,太阳起到了哪些作用?

为植物生长提供光和热;如果没有太阳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氧气和自生所有需要的养料。

若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温度会降低,植物将永远处于休眠状态无法正常生长。

太阳对于动物的生命活动又有哪些影响呢?

太阳光照的长短和温度的变化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地球上有日照长短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这动物的生活和生长发育,长期生活在这种昼夜变化中的动物,借助自然环境的进化,形成了各种特有对日照长短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

因为有太阳,地球上才具有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对,因为植物通过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才得以生存。

而动物要靠吃植物或吃动物来生存,同时动植物的生存还需要光和热。

而这些生命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

10 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  

太阳照射温度的变化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与太阳有关系的物质变化主要有三种:

岩石风化、水的循环、风的形成。

 

归纳太阳与地球上众多物质变化现象的关系  

岩石的风化:

岩石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最终破碎风化。

水的循环:

液态的水受热,汽化成水蒸汽,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降落到地面。

风的形成:

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上升,冷空气下降就形成空气对流。

物质的变化 :

沙漠干燥:

树叶枯萎 :

如果没有太阳,现有的各种自然现象会有怎样的变化?

(列举岩石的风化、水的循环、风的形成等变化与太阳的关系。

 

(1)、没有太阳就没有热量,没有热量岩石就不会发生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

没有岩石的物理变化,就很难进行岩石的化学风化,没有岩石的化学风化就很难转化为生长植物的土壤。

 

(2)、没有太阳就没有热量,没有热量就没有自然界水的蒸发,没有水的蒸发就没有水的循环,没有水的循环就没有降水的发生。

 

(3)、没有太阳就没有热量,没有热量空气就不会受热膨胀,空气不受热膨胀就不会比周围的空气轻,各个地方的空气都一样重,空气就不会流动,空气不流动就不会形成风。

 

11太阳与人类

太阳对人类的各种影响是以(能量转换)的形式实现的。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核能)以外,其它各种形式的能量大多起源于(太阳能)。

太阳对人类的活动,生存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人们平常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与太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太阳的光和热而形成的各种能源正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地球上的风能、水能、生物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来源于太阳,

地球上正在被人们广泛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也都是来源于远古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产生的光能和热能,这所有的正被人利用的各种能源其实都来源于太阳,正是人类拥有并利用了这些能源,所以人类才能在地球上生存、活动和发展。

 

2、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人类会怎样?

 

   如果没有太阳,植物不会生长,动物也无法生存,人类将无法获得食物;

没有太阳的光和热促进水的循环与空气的流动,人类将没有水和风发电,无法使用电器。

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矿产,工业就无法生产,交通工具就无法行走。

总之离开太阳人类将无法生存。

 

3、把太阳与人类活动的复杂关系用箭头及适当的文字说明表示出来。

(见课本) 

 

12太阳能热水器

在生产生活中,很多方面都直接利用了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灶做饭)、(太阳能电池)、(白天看书)、晾晒衣物)、阳光下进行生产生活等等。

热水器中的水热得快主要与(选择的材料)、(颜色)和(摆放的方向)有关。

要想热水器中的水热得快就应考虑选择(导热性能好)的金属作材料、材料的颜色以(黑色)为主、热水器的摆放以(正对太阳)为佳。

另外还可以考虑集热管的(受热面积)要尽可能大。

 

太阳能与水能、风能等其他能量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既是一次性能源又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即可以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说说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

 

答:

太阳能热水器将吸收的太阳光线转换成热能,利用冷水的比重大,热水的比重小的特点,在热水器内形成冷水自上而下、热水自下而上的自然循环,是整个水的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一定的温度。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需要用到哪些材料?

温度计、小镜片、剪刀、黑纸、易拉罐等。

13太阳系

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给八大行星排序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按体积从大到小给八颗行星行星排序: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 火星>水星

什么是太阳系?

 

答: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环绕太阳运动的八颗行星、卫星、矮行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什么是彗星?

 

答:

太阳系小天体中有一种形状很特别的星,它们拖着长长的尾巴,看上去像一把扫帚,叫做彗星。

 14做太阳系模型

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特点是以(太阳)为中心,(行星)、(矮行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都围着太阳转,(卫星)围着行星转。

 

制作太阳系模型时,由于八颗行星都是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且行星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板做八颗行星的轨道平面,按行星距离太阳系的远近(调整好)行星轨道之间的距离。

 

二、问答:

 

做太阳系模型之前,我们先要做好哪些准备?

 

制作太阳系模型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合适的材料,

②八颗行星的运动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

③要了解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特点。

弄清行星的位置、距离和大小,注意行星的体积和与太阳的距离之间的比例。

15天上有条“河” 

夏天夜空中有一条明亮的光带,这条光带叫(银河),银河是由许多(星星)组成。

银河大约包含(2000)亿颗星体,期中恒星大约(1000)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

 

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它是一个相当大的(漩涡)状星系,它的直径约为(80000)光年,中间部位厚度约为(12000)光年。

 

从侧面观察,银河系形如一个(扁平的盘子),银河系中心被一庞大而近于(球状)的晕所包围,太阳位于远离银河系中心(33000)光年的位置上。

 

光年是计算(天体距离)的单位,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路程,计算公式为(1光年等于300000×60×60×24×365.)=94608亿千米 

什么是银河系?

银河系有多大?

 

答:

银河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它是一个相当大的漩涡状星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中心直径约为1.2万光年。

 

银河系是什么样子?

 

答:

从银河系的上方往下看,银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漩涡状星系,从侧面看,形如一个扁平的盘子。

 

16艰辛的探索

(1961年4月11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发射成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登上太空绕地球飞行108分钟,开创了人类历史上载人航天的新纪元。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

 

(2005年10月17日),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了飞行任务并顺利返回。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我国的航天大事记:

13世纪我国发明了火药,14至15世纪发明了火箭,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杨利伟被送上太空绕地球飞行。

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完成飞行任务并顺利返回。

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发射成功。

2013年6月11日17时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等。

人类在长期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也付出了艰辛的代价。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被查封;(布鲁诺)因探索宇宙神秘被处死刑;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降落时解体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历是怎样的?

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历程:

对宇宙的探索是艰辛而曲折的,从用肉眼到用望远镜,再到用火箭发射载人飞船。

经历由失败到成功,由现象到规律,由少到多,由近到远的过程。

感受:

人类为了探索宇宙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虽然探索宇宙是艰辛而又十分危险的,但科学家们为进一步探究宇宙的奥秘,仍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为了科学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17人造卫星与飞船

晴朗的夜空,有时会看到一种移动的星星,它们就是(人造地球卫星)。

它是按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至少运行一圈的(无人航天器)。

  

卫星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之类。

 

(科学卫星)是 、使用各种探测仪器,探测空间环境和观测天体的卫星;(技术实验卫星)适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应用卫星)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卫星。

 

应用卫星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其中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截击卫星)等等。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东方红”一号),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的(“斯普特尼克”一号)。

 

(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研制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壮举。

它大大(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

 

宇宙飞船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用作(天地往返运输器),可以空间和月球基地等(接送宇航员)和(物资)。

 

宇宙飞船上有许多特别设置的系统,以满足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多种需要。

如(环境控制系统)、(报话通讯系统)、(仪表照明系统)、(逃逸救生系统)等等。

 我知道的宇宙飞船有:

“神舟”五号(中国),“天宫”一号(中国)“阿波罗”号(美国),“联盟”号(俄罗斯),“猎户座”号(美国), “凡尔纳”号(欧洲空间局)„„ 

我国的人造卫星发展状况怎样?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射了多种类型的卫星,初步形成了几大卫星系列,即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广泛用于通讯,电视转播等);“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应用于气象观测,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发挥作重要作用。

);“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由基本形成。

18运载火箭

当水、空气从一种物体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体会向相反方向运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都是靠(运载火箭)送上太空的。

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输工具。

火箭是靠(反冲作用)的力量飞上天空的。

中国的(“长二捆”)火箭和法国的(“阿丽亚娜”)号火箭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火箭。

二、问答

根据实验研究,分析火箭是靠什么力量飞上天空的?

答:

实验证明,物体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造成反冲运动现象。

火箭飞行期间喷出燃气形成反冲作用使火箭升空。

19无限宇宙

宇宙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天文学家测量宇宙的大小是用(“光年”)作单位的。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

银河系的总质量相当于(1400亿)个太阳的质量。

哈勃望远镜是一种(太空)望远镜,全长(12.8)米,镜筒直径(4.27)米,重(11)吨。

从哈勃望远镜中看到许多类似银河系的星云,它们是(河外星系)。

银河系和所有观察到的数以百亿计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在浩瀚的宇宙中,银河系也只是一颗小(“沙粒”)。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它恒星

星际物质

太阳

八颗行星

矮行星

太阳系小天体

卫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仙女座星系

猎户座星系

狮子座星系系

太阳系属于(银河系),仙女座星系属于(河外星系)。

根据已有的知识,填写下图:

 

 

古代,人们只能凭借肉眼或用肉眼配合古代天文仪器来观测天体,所能观测到的主要是天体的(视位置)和(视运动),建立了(地心说)。

现在,人类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到了更多的宇宙奥秘,建立了(无限宇宙)的概念。

人类观测太空天体的工具变化:

肉眼——望远镜——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无人探测器——登上航天飞机、宇宙飞船或空间站利用太空望远镜直接观测宇宙。

银河系和所有观察到的数以百亿计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在浩瀚的宇宙中,银河系也只是一颗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