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2788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整理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整理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整理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整理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

《整理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

整理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

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

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

使者,出使的人;   今:

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

那个人;今:

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   古:

离开;  今:

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    (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

边界。

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

②越国以鄙远(鄙:

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

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

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

形容词作动词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增加;薄,减少,削弱)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③阙秦以利晋(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1。

①又欲肆其西封.(扩大,延伸;动词)

②筵肆设席(陈设,动词)

③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名词)

④家贫无书,常游于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店铺,名词;成语:

鲍鱼之肆;词语:

酒肆)

⑤肆无忌惮.(放肆,动词)

2。

①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远的地方)

②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

③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庸俗,鄙陋,目光短浅).(例:

《左传·庄公十年》: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看不起,轻视。

⑤鄙人(谦称)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

本文:

“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

“杂然相许。

”)

④约数       (例:

《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⑤表处所     (例: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4。

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城楼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ē通“缺”,缺少,空缺(去年米贵阙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

杜甫《岁宴行》)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quē侵损,削减。

(本文:

若不阙秦)⑦jué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5。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②衰败(国势衰微)

③卑贱(例:

《史记·曹相国世家》:

“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⑤隐蔽,不显露。

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

《岳阳楼记》:

“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

①坏,破旧.(例: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使史更敝衣草屦。

”成语“敝帚自珍")

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

《资治通鉴》: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④损害(本文:

因人之力以敝之。

)⑤衰败民生凋敝

(二)重要虚词

1。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介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语气助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  yuè)2.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3.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4.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回来)

5.请辞决矣(通“诀”,诀别)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7.图穷而匕首见(通“现”,显露出来) 8.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9. 卒起不意(通“猝”,突然)

二、文言实词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礼品、钱物) 

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

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很快)

 

2.名词作动词

①前为(之)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

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

名作动,穿朝服)

(二)动词的活用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3.形容词的意动

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四、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

眼泪。

今义:

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

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

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

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

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

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古义:

对待。

今义:

遇到,碰到.深,古义:

刻毒,今义:

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

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

不回头。

今义:

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

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

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

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

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

(金:

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

特指黄金)

11.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

礼物今义:

货币)

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

袒露一只臂膀今义:

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13.诸郎中执兵(古义:

宫廷的侍卫今义:

中医医生)

14.乃引其匕首提(dǐ)秦王(古义:

投击今义:

拿着)

五、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

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

语出本文。

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唐崔颢《黄鹤楼》诗: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发上指冠:

语出《庄子·盗跖》:

“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4.图穷匕见:

语出本文。

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

语出本文。

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

亦作“悲歌易水”。

典出本文。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7.变徵之声:

语出《史记·刺客列传》: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六、一词多义

(一)实词

1.亲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形容词,亲生的。

2.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

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时间)久。

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形容词,深度.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

3.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动词,解释。

毁其盆,解其棕缚动词,解开.土崩瓦解:

动词,分裂,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

谓颜太师以兵解动词解除。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动词,解送,读jiè。

解元:

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è.

4.教

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曲罢曾教善才服动词,使,让,jiāo。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名词,教化。

读jiào.

十三教汝织:

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

5.敢

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敢以烦执事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6.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

计日以还动词,归还。

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uán。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

7.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礼品。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词,资助。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名词,费用,物资。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如姬资之三年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准备).

8.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振长策而御宇内:

动词,挥动.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通“赈,赈济。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动词,通“震”,震动。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动词,振动。

振奋作声:

动词,振作,奋起。

9.图

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

不图子自归动词,料想。

唯君图之动词,考虑。

10.室

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名词,居所。

今其室十无一焉名词,人家。

11.诏

非有诏得不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动词,皇帝下令。

12.被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介词,表被动,被。

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通“披”,戴。

13.得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非有诏不得上   能够

诚能得樊将军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得到

14.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果真,如果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1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不过、只是终已不顾/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看

16.就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靠近,登上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17.见

图穷而匕首见       通“现”,显现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词,被

(二)虚词

【之】

①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

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结构助词,“的”/不译

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而】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连词,表假设,如果

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荆轲和而歌   连词,表并列

③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  连词,表修饰

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  连词,表承接

⑤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连词,表递进

【以】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介词,因为

②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介词,用

③以次进  介词,按照④日以尽矣  副词已经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  连词,表目的,“来”

⑥箕踞以骂曰   连词,表修饰

【为】

①乃为装遣荆轲   动词,做,整治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介词,被

③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介词,替

 

【其】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

尽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剑长,操其室

②指示代词,那其人居远未来

《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9。

具告(之)以事(具,通“俱”,全,都)

二、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

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

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

……的原因;今: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

意外的变故;今:

很,十分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

黄河以北; 今:

河北省;古:

黄河以南;  今:

河南省

5.沛公居山东时            古:

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

山东省。

6.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古:

小人的谗言。

今:

详细地讲述。

7.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

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

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8.若入前为寿。

古义:

敬酒祝寿。

今义:

年龄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

1.军

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

急击勿失:

  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

3.内

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

4.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如同、像

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      比、及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 到、往、去

万事如意(成语)          顺、随

如其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        如果、假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过秦论》)   好象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侍坐》)  或、或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同上)  :

    至于空空如也(成语)  :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

6.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动词凋落

7.意

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

8.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但坐观罗敷:

介词,因为。

9.举

杀人如不能举;举国同庆:

副词,全,尽.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

   动词,列举、举出。

戍卒叫,函谷举:

动词,攻占众议举向宠为督:

动词,推荐,选拔

10.胜

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形容词,优美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胜过、超过。

11.斗

玉斗一双,献与亚父:

          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

  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动词,争斗。

12.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丢下。

置之坐上:

  动词,安放,放置.乃置酒大会宾客:

    动词,摆、设。

“道芷阳间行。

”间,从小路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机会空子

间“少间,帘内抛一纸出”片刻,一会儿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挑拨离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介入

“侯生乃屏人间语”私下,暗地里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

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2、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

3、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善,对……友善)

4、名词用作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表对人的态度)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日日夜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道芷阳间行(间,从小道,抄小路,表方式)

头发上指(上,向上)

5、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他为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步)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亡去不义

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宾语前置)

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

4、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

六、固定结构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

3、何辞为

(“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还要……干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七、成语

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八、虚词

【因】

一、介词

1、依靠,凭借例:

因人之力而敝之(《梦游天姥吟留别》

2、根据、依据、按照例:

“因河为城,践华为池”(《过秦论》)

3、乘、趁着、趁、顺着例: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4、因为、由于、因例: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5、通过、经由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蔺项如列传》

二、动词

1、沿袭例:

“因遗策”(《过秦论》)

2、顺应例:

“变法者因时而化”(《吕氏春秋》

3、继续例: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子路公西华冉有侍坐》)

三、副词

于是,就。

例:

“因左手把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