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2340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9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临沂市第八届全面健身运动会,发令枪一响,近万名健身爱好者忘乎所以地向终点——市文化广场奔去。

B.认认真真地读上几本,研究几个人物,深究几个案例,吃透这些材料,让它化为自己的血肉,写作上就会左右逢源。

C.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

D.《经典咏流传》将诗词和音乐相融合,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美的韵律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现实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的教学观摩,感谢各位来宾莅临指导。

B.下周三即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喜出望外。

C.“我马上要讲讲这次参与旅游节活动的感想,请大家洗耳恭听。

”李老师说道。

D.“和谐号”动车驶进无锡站,对我市场融入沪宁都市圈,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3.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视野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以,到了16岁左右时,年轻人得有点大视野。

①16岁之后,年轻人会进入一个视野拓展期

②16岁之前的孩子,眼中大多是孩子气的东西

③而随着高度的上升,视野会变宽

④在这个阶段,你所看到、接触到以及思考到的,都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⑤这是16岁左右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般过程

A.①③②④⑤

B.①②⑤③④

C.②④⑤③①

D.②①④③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前,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作出具体部署,坚决杜绝和防范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B.腊八粥是用糯米、豆类、红枣、核桃、莲子等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美味佳肴。

C.净化网络语言,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交流,也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尊重。

D.西宁市快速公交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

①水资源是指可以不断更新、具有一定数量及可用质量、能直接使用的淡水。

②淡水资源都来自大气降水。

江、河、湖、水库中的水来自大气降水,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水分也依赖于大气降水,甚至冰咱和永久雪盖也源自千万年前的大气降水。

因此,尽管某一地区的水资源与气候、土壤、植被、地貌、地质等多种自然因素有关,但最终还是气候起决定性的作用。

③气候变化将引起降水的地区、时间以及年际之间更加不平衡,将会使许多已经受到水资源胁迫的国家更加困难。

由于水温升高,一般来说水质也会下降。

气候变化对水短缺、水质量以及洪灾和旱灾的频度和强度的影响,都对水资源管理和洪水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

管理较差的水系统在气候变化带来负面影响的时候,表现得最为脆弱。

④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量的26%,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属于人均水资源最少的13个贫水国家之一。

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也极不平衡。

南方水多经常闹水灾,北方水少经常闹旱灾。

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洪水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2/3,虽然现有的8万座水库有一定的蓄洪作用,但大部分洪水没有被利用就奔向了大海。

⑤我国水资源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将会使我国天然河流的年径流量整体减少。

特别是淮河及其以北地区的变化幅度较大,其中辽河流域变化幅度最大,黄河上游次之,松花江最小。

⑥气候变化还会使我国各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增大,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以增加15%左右。

因而,随着径流量减少,蒸发量增多,气候变化将加大我国水资源的不稳定和更加突出的供需矛盾。

⑦为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不利影响,重要的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增强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好雪山、冰川、湿地、河流、湖泊、森林、草原,让水资源在健康的生态中持久保存,永续利用。

5.请简要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6.第②段中“因此”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7.第④段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请举例说明

8.全球性气候变暖将对我国的水资源有什么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鹞爷就一大早儿拿起那只风筝,迈出了家门。

那是一只“年年有余”的风筝。

鹞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不重复,每年都要出新一个花样。

若在过去,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

如今却不行了,整整折腾了半月。

不是技不如前,是自己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

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

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就显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是啊,一个人放风筝,还有啥意思啊?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

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

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老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甚至连一只鸡和狗都没撞见。

只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唧唧喳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过。

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倒是一些不敢寂寞的春草早早破土,钻出一棵棵嫩芽。

鹞爷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抻了一下脖颈。

沉重了一个冬天的身子,都有些迈不动脚步了。

这时,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

鹞爷浑身上下顿然觉得轻飘飘的,如同要离开地面飞起来一样。

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

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

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

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

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

一到阳春,方圆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风筝,千姿百态,五花八门。

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

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

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

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

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

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很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

风儿似乎有些飘忽不定,那只风筝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空中东一头西一头地上下乱窜。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

终见有人陪了,鹞爷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

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你玩一下,就知道了。

男孩怯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

鹞爷在一旁吆喝着,拽紧线,快跑起来啊!

男孩立马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

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

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

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

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

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

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

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里面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

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

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选自《时代文学》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9.阅读全文,完成了下面的填空。

这篇小小说以________为线索,以一位民间艺人——鹞爷为主人公,以________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故事。

10.文中写到“鹞爷又想到过去”,鹞爷想到了哪些事情?

小说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请概括并分析。

11.下面的语句耐人寻味,请结合加点的词语进行品析。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12.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写道,“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

文中鹞爷所说的“根”又有哪些内涵?

13.小说借塑造“鹞爷”这一人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尊君在不                       学而不思则罔

B.太丘舍去                       又渐如高舍

C.下车引之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D.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6.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的情节。

故事的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的发展:

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故事的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的结局:

友人惭而致歉。

17.选文在为人处世方面说明了什么道理?

18.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四、句子默写

19.古诗文积累。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

(2)一怒而诸侯惧,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4)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7)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20.填空

(1)散文大家梁衡在《乱世中的美神》写道“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文中的“美神”是___________(人物)。

(2)为者常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3)寻梦?

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汶河①

霜飞月落野鸡啼,雾锁长林水拍堤。

夹岸人家寒未起,孤舟已过汶河西②。

【注】①本诗为诗人在游宦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小诗。

②汶河:

今名大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北,流向西南,经汶上:

县入运河。

21.本诗第一句和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箱”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析二者在写景上的相同之处。

22.“孤舟”这一形象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六、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题。

语文,用文字把五彩(bānlán)的世界(chéngxiàn)在我们的面前 A  四季的美景使人   B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科学世界令人  C  (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美好情感让人感动回味。

语文不仅让我们的情操得到陶冶,更让我们领略到文学世界的绚烂多姿。

一个疑问的提出,一句妙语的解读,都会带给我们快乐和(shōuhuò)。

让我们睁大善于发现的眼睛,走进语文的天地,去探寻无尽的宝藏,我们的心灵将在 D(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

23.根据括号中的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4.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25.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七、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

“莫念,莫念!

有话快说了罢!

”唐僧道:

“猴头!

还有甚说话!

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

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

你回去罢!

”行者道:

“师父错怪了我也。

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

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

常言道,事不过三。

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我去我去!

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

”唐僧发怒道:

”这泼猴越发无礼!

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26.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出自哪个情节。

28.根据选段内容概括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

29.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阅读下列语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读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我们会被其中         (填写人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石破天惊的发问而震撼;读        (填国籍)作家雨果的演说《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我们清晰听到了雨果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读俄罗斯田园诗人        (填人名)的《夜》,我们感受到夜的静谧与美好,窥见内心的安适与宁静。

(2)阅读《西游记》片段,回答问题。

金箍棒,浑铁棍,变脸不以朋友论。

那个说:

“正怪你这猢狲害子情!

”这个说:

“你令郎已得道休嗔恨!

”那个说:

“你无知怎敢上我门?

”这个说:

“我有因特地来相问。

①上面这段文字中的“这个”和“那个”分别是指谁?

②“猢狲害子情”具体指什么事?

为什么说“令郎已得道”?

“有因特地来相问”的“因”又是指什么?

八、综合性学习

30.2018年4月2日是安徒生的213周年诞辰,班级要举办一次纪念活动,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童话巨人。

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着。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请你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学校组织初三同学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学校印发的参观手册上有下面一段话,请你阅读这段话,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科技史源远流长。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灿若繁星、浩如烟海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① (成就成果)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中医学,“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众多科技成果创造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再次取得长足进步:

铁基高温超导、量子科学、暗物质探测等基础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载人航天、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北斗导航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 ② (成就成果);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高铁、核电、特高压输变电等高端装备大步走向世界。

“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它们已经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我国辉煌的创新成就让人民倍感zhèn()奋和自豪,也让世界瞩目和惊艳。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载人航天(zǎi)         “母”的第三笔是点

B.载人航天(zài)         “母”的第三笔是横

C.载人航天(zài)         “母”的第三笔是点

D.载人航天(zǎi)         “母”的第三笔是横

(2)文段中填入□中的标点和括号中的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逗号    震                    B.逗号      振

C.分号    震                    D.分号      振

(3)文段中填入横线①②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是()

A.成就    成果                 B.成就      成就

C.成果    成就                 D.成果      成果

(4)文段中前四句话中有一个句子表达欠妥,请找出来加以修改。

九、作文

32.读了《拜见母亲大人》,你是否也想到了自己平时尽力照顾父母的生活细节?

请你自拟小标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2、

五、诗歌鉴赏

1、

六、语言表达

1、

七、名著阅读

1、

2、

八、综合性学习

1、

2、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