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期末质量检测分析报告.docx
《数学期末质量检测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期末质量检测分析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期末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五年级数学期末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全年级用
一.对试题的认识
本次试题,突出了三个特点:
一是强化了知识体系,突出了本册书中主要的内容,指向明确。
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要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二是思维含量较高,无论是填空、选择这样的小题,还是计算、综合应用,都需要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思考后解答,注重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题型多样灵活,更具开放性。
如“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己确定图例及数据设计…”,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二.考试概况
从本次测评的情况来看,学生在相对较容易的基础知识的解答中,能从容应对,得分情况相对乐观,但在稍具思维含量,或是需要认真斟酌的题目面前,得分率急剧下降,有些题目仅为百分之几,做对的学生寥寥无几,导致整体成绩不容乐观,年级测评概况如下:
项目
班级
实
考
人
数
总
得
点
数
总平
均得
点数
卷面平均点数
双基部分平均点数
综合应用平均点数
卷面率%
优A率%
达优率%
达标率%
最高得点数
最低
得
点
数
1
45
3575.5
79
1.4
47.1
30.5
71.1
24.4
53.3
95.5
99
21
2
42
3161
75.3
1.3
44.5
29.5
64.3
11.9
42.9
88.1
101
38.5
3
37
2815
76.1
1.4
47.1
29.7
69.4
22.2
52.8
88.9
97
18
4
36
2729
75.8
1.6
47.5
28.9
80
28.6
62.9
88.6
99
5
5
41
2962.5
72.3
1.1
43.1
28.1
56.1
9.8
51.2
85.4
102
9
6
38
2930.5
77.1
0.9
47
29.2
44.7
18.4
47.4
92.1
98
50
年级
239
18173.5
76
1.3
46.1
29.3
64.3
19.5
51.8
89.8
102
5
三.各班各大题得分率统计
班级
填空
判断
选择
计算
综
(一)
综
(二)
1
82.9
70.5
60.2
80.6
83.8
74.9
2
79.5
65.4
60.3
78.2
82.4
69.8
3
80.1
70.9
54.3
82.1
84.3
74.8
4
81.8
74.6
59.1
83.5
87.1
73.2
5
80.8
70.4
53.2
76.5
82.3
67.5
6
82.8
68.9
54.7
79.5
84.1
69.2
年级
81.3
70.1
56.9
80.1
84
71.6
四.典型错例分析
1.填空第6小题。
错例:
从0、4、5、6中组成一个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三位数()。
错因:
要想做对此题需要学生综合考虑:
2、5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还要从四个数字中选取三个,组成最大的三位数。
出错的学生大都因为考虑问题不全面,只满足了其中的几个条件,导致出现了像654、650等这样的错误。
2.填空第11小题。
错例:
两个完全相等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后长方体的表面积占两个正方体表面积的()。
错因:
此题既涉及到了长正方体拼的知识,又有分数的相关应用。
对于这两点学生并不陌生,如果单独考查某一个,学生的正确率一定会很高的。
从试题的角度来看,这道题出得是很巧妙的,除了知识,还有一些考虑问题的切入点类似的问题,需要学生能分析清楚,如学生习惯了利用一些显性的数据来做题,在没有数据作支撑的情况下,如何能解答此类问题,这是一个思考角度的问题。
学生可能觉得不太适应。
如果从拼成前后正方形“面”的多少来考虑,问题就很简单了;如果学生自己举出某个数据表示正方体的棱长来实实在在的计算,问题也会解决,但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尝试太少了,面对这样综合性思维性很强的题目,往往会束手无策,应加强方法上的引导。
3.选一选第19小题。
错例:
一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要分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
至少可以分成()个。
(15个、12个、7个、72个)
错因:
很多学生在做类似题时,喜欢从字眼上去分辨,比如看到“至少”就和“最小公倍数”联系了起来,因此很多出错的学生选择了“72个”。
这说明学生根本没有从实际来思考、弄清题目是在做什么,如果学生想到了,这是把大的长方形分成正方形,那么很显然大长方形的长、宽就是小正方形边长的倍数,反过来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它们的公因数,而且要分得正方形个数最少的话,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最大的,所以真正是求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然后通过边与边的比较得到正方形的个数。
这一系列的思考,对于部分学生是比较难的,需要对这些概念理解深刻才能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
4.选一选第20小题。
错例:
有一块蛋糕,小刚吃了,小红吃了其余的,两人()吃的多。
错因:
表面上看到的东西是最容易出错的,两个相同的分数放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意义,它们所代表的大小或是多少也是不同的。
很多出错的学生看不到这一点,对分数的意义只是停留在一些表象上,没能结合实际把握其真正的本质,由于前后“单位1”不同,因此完整的一块蛋糕的要比吃了一部分后剩余的要多。
5.算一算第24小题。
错例:
12-5÷12-和-++
错因:
前一题中,部分学生看到“5÷12”只会用除法计算得到小数,还不习惯把除法看成分数,利用分数的简算进行计算。
后一题中,学生还是受了数的特征的影响,他们总是习惯把“和”加起来进行简算,而不考虑它们前面的符号应该是什么,对运算定很理解肤浅,运用不熟练,不灵活。
6.综合应用第32小题。
错例:
求做一个火柴盒至少要多少硬纸板。
错因:
部分学生对火柴盒的构造不是很清楚,虽然题中有提到内盒、外盒,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搞不清内盒包含有哪些面,外盒的面又是哪几个,因此,在解答时比较混乱,思路不清,有的做对了其中的几步,不能完全做对,失分率很高。
7.综合应用第34小题。
错例:
求每个铁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错因:
此题的思维含量是较高的,难就难在“缸里的水溢出38升”,也就是说“缸里填满后又溢出38升”,所以在解答时应先“填满”再加上“溢出”部分才是四个铁球的体积,学生对此类题目还只停留在“利用上升水的体积来求铁球的体积”,并且是在未溢出的情况下求的,因此,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思考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综合应用知识能力较弱。
主要表现在一些有思维含量的题目上,一是学生审题存在问题,弄不清题目中所描述的事件是在做什么,不能真正的联系生活解决问题;二是对相关概念的认识比较肤浅,本质不清,理解不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整个题目的思路。
。
2.计算能力较差。
受表面数字的影响较为严重,不能灵活、熟练地运用定律进行简算。
六.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
1.有意识地加强思维训练。
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足后盾,要能以多变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直到能灵活运用。
2.培养审题能力。
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时,有时学生的确是因为没看清题目导致出错的,但某些在有难度的应用题面前,学生审不清题目多数是弄不清题目中所隐含着的知识,该如何下手去做。
而这除了知识理解不深刻外,主要原因是与生活没有真正的联系起来,比如说题目中描述了什么事情,如果学生设身处地的把自己当成事件的主人,在会做事的同时,也能理清题目的思路。
3.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尽力提升个别学生的学习成绩。
随着知识学习难度的增加,学困生的转化越来越难了,教师在努力,学困生依然没有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与多数学生越差越远,因此,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并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个别班级用
一、基本情况及分析
本次期末数学检测试卷共两张,九道大题。
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全面,重点突出,难易程度中等。
本班共35名学生参加考试,及格率为100%,优秀率42.9%(90分为优秀),合格率100%。
从数据上看,大部分学生发挥出了应有水平,成绩较为理想。
具体情况如下:
二、主要优点
1、教师花一定精力抓计算在期末检测是初见成效。
本次试卷中,一题、四题、五题与六题依次为口算、脱式计算、简便计算、解方程。
绝大部分学生保证了计算正确率。
基本上做到了笔算与验算相结合,计算习惯基本养成。
在统计各题失分情况时,我发现学生简算、方程题的失分率均控制在5.7%以内。
2、空间与图形很基础的知识部分学生掌握牢固,作图规范。
试卷第二题(3)“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这题仅有一人错;。
第九大题(28)题是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失分率是5.7%,比平时做的都好。
第八大题是画图题,失分率较高,但也看出部分学生作图干净,不乱画,都用尺子画的很规范。
还有个别学生会用设数的方法能将平行四边形的底求出来,所以画的很标准。
3、统计单元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失分很少。
试卷的第七大题是根据统计表填空,共三个小空,前两空都没扣分,第三个空只有两人各扣1分,失分率是5.7%。
第九大题(33)题是观察统计图回答问题,这题的失分率是6.4%,做的不错了。
4、大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格式、答题规范。
本学期,教师在解答实际问题格式方面做了明确要求:
重点字标出来、表示关系的句子分析、列方程解答的格式等,从试卷完成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卷面干净、格式符合要求。
第九大题中(29)、(30)、(32)三题,除个别学生出现错误外,大部分学生做的都不错。
三、主要问题及分析
1、计算过程中仍体现出不认真、不审题的情况。
第一大题的口算扣了7分,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应该一分都不丢,可见学生对口算的不重视,尤其是小数除法错误率较高。
第二大题的(6)小题,第一空是估算应该填一个整数,结果有些学生笔算结果,对于估算的方法掌握不好,第二个空让保留一位小数,仍有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那里,根本没看题的要求,不认真,审题没形成习惯。
第四大题脱式计算题(19)有五人丢分,大部分错的都是0.3÷0.01这步,有得3的,有得0.003的,计算方法掌握的不好,而且学生没有验算的习惯。
2、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不会寻求其它方法解决,学知识过于死板。
比如画图题,我们平时练了太多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像试卷上的这题在书上有一道,但仍有不同,书上的是等腰三角形,三个顶点都在平行线间的点上,很容易看出关系来。
试卷上是个任意三角形,而且有一个顶点不在平行线间的点上,结果画成什么样的都有。
学生根本没有找到图形之间的关系,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就是不会想别的方法来解决。
3、不审题的现象过于严重。
从卷面上看,有一大部分学生个别题的错误在于不审题,造成失分现象。
比如第二大题(7)小题是一道可能性的题,有一幅图在题的旁边,这道题是“指针落在大于7的区域内的可能性是( )”,很多学生都填的是1/10,应该是3/10才对,就是因为不审题造成丢分。
还有第九大题(30)小题,问题问的是“在乙超市能多买几袋?
”有几个学生没看见“多”字,少写一步。
(33)小题第一个空“八月( )日的客流量最少,十月( )日的客流量最多”,如果写完第一空,不看第二空,随着填的仍是客流量少的。
看出学生做题不审题过于严重。
三、改进措施
1、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教材的研读。
随着年级的增高,教材中的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越来越明显,而如何借助教学的知识学习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越显重要。
教师应该在教材研读方面再下功夫,这样才能够合理取舍,抓准联系,培养四基。
2、加强学情分析,继续做好课例研究。
3、进一步突出数学特点,借助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学用结合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生对出现的种种特殊状况是不能灵活处理的。
这与他们的经验储备及教师的引导有直接关系的。
为此,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习题的编写及呈现方式。
把课堂充分地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想一想、议一议中去完成相应的练习。
教师对于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要及时给予点拨,关注学生的四基培养情况。
4、加强个别生指导,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数学的学习总有一些学困生的出现。
而对应某一个知识点,也时常出现少部分学生不过关。
对此,教师应加强学情的了解,指导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查漏补缺的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对应全体学生的数学习惯培养方面还应继续加强,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60班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分析:
此次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题就总体而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知识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
二、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我班应考37人,实考37人。
平均分53.5分;80分以上有3人,优秀率8.1%;60分以上有19人,及格率51.35%;不及格18人,其中50-59分有5人,40-49分有3人,40分以下有10人。
从考试结果来看,我班虽然大部分学生适应能力差,解题,分析思路不够清晰,不能很好联系实际进行答卷,少数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但整体上计算准确率不高。
有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容乐观,他们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欠缺。
看到成绩不够理想的同时,我们更要把目光关注到试卷反应的各种问题上来,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反思。
三、教学过程分析:
1.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如:
学生不能认真审题,认真答题。
体现在列式计算后不写单位名称。
还有的在解应用题后不写答案等;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解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位置与方向中的数对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圆周率的比值是圆周长和直径的比等。
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的正确率太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简便方法。
部分学生能列出应用题的相应的算式,但最后算错了。
4.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扎实。
5.学生对题型不够熟悉,在答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信心不够。
6.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还没有到位,课堂教学缺乏知识拓展一类问题的思维训练。
7、两极分化严重。
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差悬殊,学困生很难跟上学习的步伐,给教学和辅导带来诸多不利。
四、改进措施:
1.加强概念教学,特别是概念的推导过程、归纳过程,要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
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
例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
另外就是要经常性的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4.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
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是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时要讲清讲透,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培优补差,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
针对部分学困生,要经常和他们的个别交流,平时要多给他们开小灶,查漏补缺,及时进行辅导,经常进行家访,不断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和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齐抓共管,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
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分析:
此次六年级数学期考试题就总体而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知识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
二、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我班应考35人,实考35人。
平均分71.4分;80分以上有19人,优秀率54.3%;60分以上有26人,及格率74.3%;不及格9人。
从考试结果来看,我班虽然大部分学生适应能力差,解题,分析思路不够清晰,不能很好联系实际进行答卷,少数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但整体上计算准确率不高。
有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容乐观,他们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欠缺。
看到成绩不够理想的同时,我们更要把目光关注到试卷反应的各种问题上来,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反思。
三、教学过程分析:
1.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如:
学生不能认真审题,认真答题。
体现在列式计算后不写单位名称。
还有的在解应用题后不写答案等;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解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的正确率太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简便方法。
部分学生能列出应用题的相应的算式,但最后算错了。
4.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扎实。
5.学生对题型不够熟悉,在答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信心不够。
6.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还没有到位,课堂教学缺乏知识拓展一类问题的思维训练。
7.两极分化严重。
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差悬殊,学困生很难跟上学习的步伐,给教学和辅导带来诸多不利。
四、改进措施:
1.加强概念教学,特别是概念的推导过程、归纳过程,要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
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
例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
另外就是要经常性的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4.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
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是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时要讲清讲透,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培优补差,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
针对部分学困生,要经常和他们的个别交流,平时要多给他们开小灶,查漏补缺,及时进行辅导,经常进行家访,不断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和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齐抓共管,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
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