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灯具行业分析报告.docx
《汽车灯具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灯具行业分析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灯具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灯具行业
分析报告
汽车灯具是照明工具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因此既可归属于汽车零配件行业,又是照明灯具行业的分支。
一、行业管理情况
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
汽车灯具行业属于广义的汽车工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72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工业的监管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负责提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含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安排的意见,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承担振兴装备制造业组织协调的责任,组织拟订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规划、政策,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协调有关重大专项的实施,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指导引进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创新。
此外,各省、地市级政府也相应设立行业监管部门在规定权限内负责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核和批准。
汽车灯具行业的行业自律组织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是在中国境内从事汽车(摩托车)整车、零部件及汽车相关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依法组成的自律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承担产业调查研究、汽车工业标准制订、咨询服务与项目论证、贸易争端调查与协调等职责。
车用灯具委员会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属的分支机构,主要承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车用灯具领域的相关职责。
2、行业质量控制的法律法规和认证体系
汽车灯具产品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此外,我国汽车灯具行业的主要质量控制体系为:
(1)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ChinaCompulsoryCertification)
简称“3C”认证。
“3C”认证是汽车灯具行业的强制性认证制度。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年第137号)规定,自2006年12月1日起,汽车灯具产品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2)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
为协调国际汽车质量系统规范,世界主要的汽车制造商及协会于1996年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国际汽车工作组”,英文简称“IATF”。
该组织与ISO公布的国际汽车质量的技术规范称为ISO/TS16949体系,适用于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及直接零部件生产企业。
目前,ISO/TS16949已成为行业内通行的认证体系,零部件生产企业必须通过该认证才具备为整车制造企业配套零部件的资质。
3、行业政策
国家规范指导汽车整车制造、零部件行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包括:
(1)国家发改委制订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针对汽车零部件产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4年5月21日发布)指出发展目标是:
“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要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在一般汽车零部件领域要形成先进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
国家鼓励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国家将在多方面优先扶持能为多个独立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配套和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
(2)国务院制订的《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针对汽车零部件产业,《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模式是:
“发挥比较优势,面向两个市场,提高自主发展实力;优化产业资源,形成综合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强化战略合作,参与开发活动,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
规划鼓励零部件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形成集团化发展规模,并积极参与整车企业的产品开发,与整车企业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3)国务院制订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年3月20日发布)提出了11项产业扶持政策,包括:
减征乘用车购置税;开展“汽车下乡”;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促进和规范汽车消费信贷;规范和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完善汽车企业重组政策;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落实和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4)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灯具委员会编制的《汽车灯具“十一五”专题发展规划》
《汽车灯具“十一五”专题发展规划》对汽车灯具行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进行了系统规划,提出:
“十一五”期间,汽车灯具行业要抓住我国汽车工业大发展和全球采购向中国零部件市场延伸的机遇,针对汽车灯具主动安全部件的特性和国家节能环保的要求,以最新的国际国内技术标准为依照,经过5~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的汽车灯具产业发展成为既能满足本土需求,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二、行业发展概况
1、汽车灯具行业发展概况
(1)汽车灯具发展历史
汽车灯具的核心是光源,从人类第一次将灯具用于汽车照明至今百余年的历史中,汽车光源经历了若干代的技术变革,大体而言,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光源是用蜡烛、煤油、乙炔等燃料作为车灯光源的燃料照明灯。
它满足了早期车灯的要求,但存在发光效率低、光强弱、性能不稳定、操作复杂的缺点。
第二代光源是白炽灯、卤素灯。
白炽灯实现了电能到光能的转化,相比燃料照明灯,在亮度、稳定性、寿命等方面都有质的提高,同时白炽灯在生产生活中逐渐普及带来的规模效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汽车灯具进入白炽灯时代。
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白炽灯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卤素灯逐渐成为汽车灯具的最主要光源。
第三代光源是气体放电灯(英文缩写“HID”,又称“氙气灯”)。
随着现代交通环境的变化以及对汽车安全性、环保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卤素灯的缺点逐步显现。
首先是灯光亮度不足,由于汽车的行驶速度逐渐提高,夜间以及低能见度的环境下,亮度不足将产生安全隐患。
其次是能耗较高,不够环保。
再次,使用寿命较短,其发光是以钨丝通电为基础,钨丝高温发光过程中存在损耗,因此卤素灯的使用寿命通常短于整车寿命。
20世纪90年代,HID开始进入车灯市场,HID克服了卤素灯寿命短、能耗高、亮度不足的缺点,在诸多车型上得到运用,对卤素灯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第四代光源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英文缩写“LED”)。
LED不是通过电能产生热能,热能使物体升温而发光,而是由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
相比HID,LED能耗更低,寿命更长,反应速度更快,被认为是未来汽车照明的发展趋势之一。
但由于成本偏高以及一些技术问题尚待解决,LED目前主要应用于信号灯,尚未大规模应用于前照灯。
(2)汽车灯具分类
现代汽车灯具以其功能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照明灯具和信号灯具。
照明灯具又可分为外部照明灯具和内部照明灯具。
外部照明灯具安装于汽车外部,包括:
前照灯、前雾灯、倒车灯、牌照灯等。
内部照明灯具安装于汽车内部,包括:
壁灯、顶灯、门灯、行李箱灯、阅读灯、踏步灯、发动机舱灯等。
信号灯具分为外部信号灯具和内部信号灯具。
外部信号灯具包括:
位置灯、示廓灯、转向灯、行车灯、驻车灯、制动灯、后雾灯、回复反射器等。
内部信号灯具包括:
前照灯远光工作指示灯、转向信号指示灯、冷却液温度报警灯、机油温度报警灯、机油压力报警灯、制动块磨损报警灯、制动液位报警灯、制动装置压力报警灯等。
(3)汽车灯具行业发展趋势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汽车灯具制造企业与整车制造企业的联系非常紧密。
规模较大的几家汽车灯具制造企业均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伴随整车制造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一些车灯制造企业与整车制造企业存在密切的股权联系或其他历史渊源。
例如,丰田公司是小糸的最大股东,本田公司是斯坦雷的股东之一,玛涅蒂马瑞利隶属于菲亚特集团,伟世通曾是福特公司的子公司,因此这些车灯制造企业和与其有特殊联系的整车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而牢固的合作关系。
上述企业中,小糸主要为丰田公司配套生产,斯坦雷主要为本田公司提供配套,伟世通的最大客户是福特汽车,玛涅蒂马瑞利是菲亚特的主要零部件提供商。
此外,一些车灯制造企业与整车制造企业虽然没有直接股权关系,但存在长期合作历史。
例如,在全球范围内,海拉主要为大众、戴姆勒、宝马等德系汽车公司配套生产。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入,国际贸易的壁垒降低、成本下降,国外整车制造企业在世界各地建立工厂。
为了提高竞争力,必须降低采购成本,因此在零部件采购方面越来越趋向于当地采购,这促使世界各大汽车灯具制造企业纷纷跟随整车制造企业在世界各地设立子公司。
从中国汽车灯具行业看,一方面,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崛起,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些国外整车制造企业将在国际市场上为其提供车灯配套的汽车灯具制造企业陆续引入中国,设立了合资或独资汽车灯具制造企业,主要为国外整车制造企业在中国的合资整车制造企业提供车灯配套。
由于长期以来,合资整车制造企业的乘用车产量占我国乘用车总产量的份额很大,合资整车制造企业倾向于选择固定的外资车灯制造企业作为供应商,因此这些外资车灯制造企业占据了乘用车(特别是高级车型)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的统计,2008年28家规模较大的汽车灯具制造企业生产车灯总成数量共计78,251,142只,其中10家为合资企业,占据总产量的70%。
另一方面,少数内资汽车灯具制造企业起步于为内资整车制造企业提供配套产品,通过长期不懈努力,一方面提升技术实力,一方面充分利用本土优势,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占据了大部分商用车和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
2、汽车灯具行业与整车制造行业的关系
(1)汽车灯具行业与整车制造行业是上下游行业
两者既是辅助与主导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按市场划分,汽车灯具主要应用于新车出厂前的配套(“新车配套”)和维修改装两大市场,新车配套市场的容量与新车产量直接相关,维修改装市场的容量与汽车保有量相关。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新车配套市场的规模占整个汽车灯具市场的比例较大,因此整车制造行业对汽车灯具行业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汽车灯具在光源、外形、使用寿命、电子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会推动汽车在安全性、实用性、环保性、外形等方面的进步,甚至会成为消费者的购车动机。
(2)独特的合作模式决定两者均谋求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首先,汽车灯具对保证汽车的安全性非常重要,整车制造企业在遴选汽车灯具供应商方面遵循严格的程序。
第一步,要求供应商通过ISO/TS16949认证;第二步,整车制造企业会对供应商进行多次质量和技术评审,通过评审后授予其合格供应商资格,供应商才能参与项目招标;第三步,整车制造企业定期对供应商的供货情况进行考核。
因此,整车制造企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同样,供应商也需要具备足够实力才能通过各项认证和评审。
其次,汽车灯具属于定制型产品,而非标准产品,整车制造企业每开发一款新车型都需要与汽车灯具制造企业协作,双方合作的频率很高。
整车制造企业为了节省协调、沟通、采购的成本,倾向于与固定的供应商合作。
再次,部分情况下整车制造企业需要承担汽车灯具的设计、模具开发等前期费用,而且汽车灯具的设计开发周期较长,因此,出于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考虑,每款车灯的供应商仅限于一家或少数几家,并且在该款车灯的生命周期内,双方一般不会终止合作关系。
3、我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概况
(1)行业高速发展——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保有量快速增长
1978年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的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仅为207万辆,位列世界第八。
此后,中国汽车产量和排名逐年上升,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首次进入世界前三甲,成为仅次于日、美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2008年,中国汽车产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379万辆和1,364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产、销量分别超越日本、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国及消费国。
2010年1-6月,我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了积极的发展势头,产、销量分别达到892.73万辆和901.61万辆,同比增长48.84%和47.67%。
1978年我国的民用汽车保有量仅为136万辆,随着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汽车保有量也呈现飞速发展之势,至2008年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100万辆。
(2)品种多样化,乘用车比重上升
按照我国原来的汽车分类标准(GB/T3730.1-88),汽车车型分为三大类、十三小类。
三大类指载货汽车、客车和轿车,载货汽车可分为重型载货车、中型载货车、轻型载货车、微型载货车;客车可分为大型客车、中型客车、轻型客车、微型客车;轿车可分为高级轿车、中高级轿车、中级轿车、普通级轿车和微型轿车。
随着汽车市场逐渐成熟,MPV、SUV、交叉型乘用车和各类新型专用车的兴起使汽车类型日益多元化,因此我国执行GB/T3730.1-2001标准,将汽车车型分为两大类、九小类。
两大类指乘用车、商用车;九小类包含乘用车中的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多功能乘用车(MPV)、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交叉型乘用车,商用车中的客车、载货车、半挂牵引汽车、客车非完整车辆、货车非完整车辆。
由于汽车分类标准发生变化,为保持汽车分类数据的可比性,本招股意向书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的分类方法,将新标准中的载货车、半挂牵引车、货车非完整车辆定义为旧标准中的载货车,将新标准中的客车、客车非完整车辆、MPV、SUV、交叉型乘用车定义为旧标准中的客车,新标准中的基本型乘用车定义为旧标准中的轿车,中国汽车生产的结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从我国汽车生产结构的趋势看,载货车占当年汽车总产量的比重逐年下降,客车基本维持稳定,轿车的比重逐年上升。
2000年以前,我国生产的汽车主要以载货车为主。
2000年左右,载货车、客车、轿车几乎各占1/3。
2000年以后,轿车的比重迅速上升,目前占据50%以上。
(3)行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2000-2009年,中国整车出口金额年均增速为54.68%,进口金额年均增速为35.85%。
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增速,中国整车制造产业的竞争力在提升。
2008年下半年起至2009年,全球经济受金融风暴冲击,需求急剧萎缩,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中国的汽车整车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而中国国内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而且一系列汽车产业振兴政策促使汽车消费不降反升,因此2009年汽车进口保持正增长。
若将2009年的数据作为非正常年份扣除,2000-2008年,中国整车出口金额年均增速为66.85%,进口年均增速为40.16%。
出口增速远远高于进口增速,说明近年来中国汽车整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上升。
4、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发展趋势
(1)规模持续扩大
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市场出现持续快速的爆发式增长,潜在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2000-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的年均增速达到23%。
即使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增长,我国汽车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08年底我国汽车千人拥有量仅为38辆,而2007年底全世界千人汽车拥有量为141辆,一些发达国家的千人汽车拥有量更是中国的十倍以上。
预计我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将继续扩大,即使今后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速可能回落,但仍将高于全球平均增长水平。
(2)私人消费成主流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私人汽车消费正在成为主流。
今后十年私人汽车消费的市场空间会进一步扩大,其中包括已拥有汽车群体的更新需求,以及尚未购车群体的购车需求;特别是新进入购车阶层的年轻一代,追求生活品质,消费意识前卫,将形成汽车消费的活跃群体。
因此,私人汽车消费将继续在汽车消费市场中占据主体地位。
(3)金融服务快速发展
与国外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相比,国内汽车金融服务在经营品种的开发方面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主要表现为汽车金融产品单一、功能落后,不能满足汽车市场发展的需要。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通过完善汽车消费信贷制度使汽车消费信贷全过程实现规范化、法制化,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内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促进汽车消费信贷模式多元化等政策措施。
随着该规划的进一步落实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今后一段时间内汽车金融服务在经营模式、创新工具、治理手段和体制、产品结构、国际网络及财务实力等方面将有很大的发展。
(4)农村市场加速
农村人口占据我国人口的大部分,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和快速增长的运输量需要大量的运输工具,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农村汽车市场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汽车下乡”的政策措施,随着“汽车下乡”政策的推进,中国农村汽车市场将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5)二手车市场扩大
二手车市场是汽车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手车交易与新车的相互渗透融合,对提高企业效益、扩大汽车消费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随着我国不断完善汽车流通体系建设,促进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二手车销售低于新车的局面将会扭转,逐步形成新车、二手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使汽车消费成为城乡居民扩大消费的热点。
三、行业竞争情况
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国际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国际上从事汽车灯具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有德国海拉(HellaKGaAHueck&Co.)、日本小糸(KoitoManufacturingLtd.)、法国法雷奥(ValeoSA)、日本斯坦雷(StanleyElectricCo.Ltd.)、意大利玛涅蒂马瑞利(MagnetiMarelliS.p.A.)、美国伟世通(VisteonCorp.)等。
全球整车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日本三个区域,汽车灯具行业的竞争带有明显的地域性质。
法雷奥、玛涅蒂马瑞利、海拉三家欧洲企业主要为欧洲整车制造商提供零部件,主要业务分布在欧洲;小糸、斯坦雷两家日本企业主要为日本整车制造企业配套,主要业务分布在亚洲;美国企业伟世通的业务分布则更均衡。
(2)国内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汽车灯具行业的市场份额主要集中于少数行业领先者,这与我国整车制造行业集中度较高有关。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我国前十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共销售汽车1,189.33万辆,占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87%。
一方面由于大型整车制造企业对汽车零部件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通常仅在有限的名单内选择供应商,另一方面一些大型整车制造企业倾向选择系统内供应商,都直接导致了汽车灯具行业少数领先的企业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汽车灯具按应用市场不同可划分为乘用车配套车灯市场和商用车配套车灯市场。
由于目前我国乘用车产量远远高于商用车产量,因此乘用车配套车灯市场是汽车灯具市场的主导。
乘用车配套车灯的技术要求较高,且乘用车制造企业以合资企业为主,因此外资车灯制造企业占据了大部分乘用车配套车灯市场。
与此相反,商用车配套车灯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且商用车制造企业以内资为主,因此内资车灯制造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商用车配套车灯市场份额。
乘用车配套车灯市场内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是以上海小糸、广州斯坦雷、长春海拉、湖北法雷奥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这些企业凭借外资股东先进的技术、设备、强大的研发能力以及长期积累的合作关系,主要为大型合资乘用车制造企业提供配套产品。
目前,我国汽车灯具行业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
“一超”指上海小糸,由于在国内市场起步早、起点高、中方股东为上汽集团控制的上海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丰田等大型整车制造企业配套,市场份额领先于其他企业,显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
“多强”指广州斯坦雷、长春海拉、湖北法雷奥等外资企业和以本公司为代表的规模较大的内资企业,这些企业各有优势,排名处于行业前列。
汽车灯具行业不属于限制投资的行业,竞争者较多,属于竞争较为充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
但由于整车制造企业(特别是乘用车制造企业)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资质要求较高,因此汽车灯具行业的竞争主要存在于行业最前端的企业之间。
2、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汽车灯具行业内主要企业包括上海小糸、长春海拉、广州斯坦雷、湖北法雷。
3、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1)客户资源壁垒
整车制造行业内的大型企业数量较少,行业集中度较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09年前十大汽车厂商的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的87%,因此客户资源集中,竞争非常激烈。
基于以下原因,汽车灯具制造行业内现有的企业具有客户资源方面的先发优势。
首先,整车制造企业选择汽车灯具供应商的程序非常严格,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同样,汽车灯具制造企业也需要具备足够的实力才能成为符合条件的供应商。
其次,汽车灯具产品属于定制型产品,而且开发新品的频率很高,整车制造企业为了降低协调、沟通、采购的成本,倾向于与固定的供应商合作。
再次,部分情况下整车制造企业需要承担大量前期开发成本,而且设计开发有一定周期,通常出于财务成本、时间成本等因素考虑,一款车灯的供应商仅限于一家或少数几家,且在该款车灯的生命周期内,双方一般不会终止合作关系。
因此客户资源的限制对拟进入本行业者构成了较高的壁垒。
(2)技术壁垒
汽车灯具行业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同时整车制造企业对车灯质量和外观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所以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能力是决定车灯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汽车灯具制造需要运用跨学科(材料学、光学、电子学、机械工程等)的知识和技术,这些知识和技术的掌握通常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3)成本壁垒
进入汽车灯具行业必须前期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生产设备,而且开发每款车灯投入的图纸设计、模具开发、工装开发成本很高,如果不能迅速形成规模化生产,车灯制造企业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一般而言,新进入的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生产,享受规模效应。
(4)质量认证壁垒
质量认证壁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进入汽车灯具制造行业的企业必须通过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该体系要求受审核方必须具备有至少12个月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记录。
其次,整车制造企业对汽车灯具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汽车灯具制造企业必须经过整车制造企业严格的考察和评审程序才能成为其合格的供应商。
对于新进入的企业,如何在短期内通过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整车制造企业的评审构成了进入行业的壁垒。
4、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市场需求状况
汽车灯具的需求直接来自新车配套和维修改装两个市场,新车配套市场的需求量直接取决于汽车产量,维修改装市场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汽车保有量。
近十年来,我国汽车产量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23.09%,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多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同比增长率维持在12-18%区间,在增速保持稳定、基数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汽车保有量的绝对数每年以较大幅度增长,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汽车按大类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
乘用车产量增长主要是由于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居民的购车需求不断释放,居民人均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上升。
商用车产量增长主要受益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公路网络建设持续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人员流动明显增加以及旅游业蓬勃发展等因素。
(2)市场供应状况
汽车灯具行业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子行业,为汽车整车制造(“新车配套”)和维修改装两大市场提供配套零部件。
由于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对零部件供应商制定了严格的准入门槛,对具体车型的配套零部件供应商仅在其确认的合格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