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76877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字词

菜畦桑葚油蛉缠络斑蝥臃肿蟋蟀珊瑚确凿收敛脑髓鉴赏觅食罕至竹筛倜傥秕谷鼎沸书塾宿儒蝉蜕锡箔叵攒成菜畦斑蝥好高骛远

2、感悟中心

1)作者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儿童时代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揭露和批判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封建教育制度的彻底否定。

2)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描写,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3、重点句解析

1、如何把握“先生”这一形象?

为人正直,具有反帝的爱国思想。

和蔼可亲,爱护学生。

博学,但受封建思想影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比较束缚儿童的发展。

2、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给百草园增加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第一自然段中,“确凿”“似乎”两个词是否矛盾?

不矛盾,因为它表达了两种意思。

“似乎”是指作者对那次见面印象不深刻;“确凿”是指追忆童年生活,那种快乐历历在目,故用肯定的语气。

2、爸爸的花儿落了

1、字词

衣襟掸子徘徊肿胀栅栏骊(lí)歌叮嘱恐惧花圃抽屉廊檐玉簪花蒲公英知交半零落

2、感悟中心

通过对“我”参加毕业典礼前后过程的描写,及其所引出的爸爸对“我”教育的一系列回忆,刻画了一个严厉而慈爱的父亲形象,也表现了“我”对爸爸的崇敬和怀念,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真正体会到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写出了一份爸爸和女儿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厚重情感。

3、重点句解析

1、“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2、连续两次写到“快回家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我”急于想回家向爸爸汇报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的心情,以及对爸爸的挚爱的感情。

3、"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爸爸的眼里让“我”严格要求自己,爸爸的鼓励也让“我”坚强。

当爸爸去世时,“我”的镇定意味着“我”已成熟。

4、文章最后两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

内容上表现了爸爸去世,“我”已不再是一个小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应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3、丑小鸭

1、字词

讪笑丑陋木屐吐绶(shòu)鸡沮丧冰雹飕飕啄食嫉(jí)妒骇人听闻来势汹汹丑陋

2、中心思想

通过丑小鸭因其“丑陋”而遭到嘲笑和歧视,经历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最终变成白天鹅的曲折经历,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3、关键句

1、为什么丑小鸭拼死也要“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

也想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

因为他心中有着恒久的梦想,自己也想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

2、如何理解“只要你是一只鹅蛋,就算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关系”?

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不懈努力,即使身处逆境也没有关系,理想终能实现。

4、作者背景

安徒生,丹麦著名作家,世界著名童话大师,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

4、诗两首

1、字词

忧郁瞬息涉足伫立萋萋诱人延绵幽寂

2、主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抒情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它告诉我们:

对待人生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冷静对待,要善于克制自己,放眼未来。

《为选择的路》也是一首抒情诗,给我们的启示是:

在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美好的,有许多道路都是我们想走的,但在生活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清醒地作出选择,虽可能有遗憾,但绝不后悔。

三、作者背景

普希金,俄罗斯民族诗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

5、伤仲永

1、主题思想

通过记叙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通到“泯然众人矣”的变化过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到发挥,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2、作者背景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

3、字词

隶邑人扳(pān)环谒泯然贤耶

4、通假字

1)“扳”通“攀”,牵、引

2)“材”通“才”,才能

5、一词多义

书然闻自于之

6、古今异义

是或文理

7、词类活用

宾客奇利日

8、特殊句式

判断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省略句:

还自扬州。

倒装句:

1)即书诗四句。

(定语后置)

2)还自扬州。

(状语后置)

九、“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前者指天赋,后者指后天的学习教育。

第二单元

6、黄河颂

一、字词

气魄山巅澎湃狂澜哺育劈开宛转屏障九曲连环

二、感悟中心

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以黄河为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整首诗的风格豪迈、直白。

三、句子解析

1、反复出现的“啊!

黄河!

”起了什么作用?

歌颂内容由虚到实,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是一个比喻句,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势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7、最后一课

一、主题内容

小说通过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着意刻画了乡村老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字词

哽咽挟踱步惩罚诧异祈祷督学膝头懊悔钥匙

三、关键句

1、小弗朗士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贯穿故事情节,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

2、文章写教堂的钟声、起到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将要替代法语。

钟声、号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到烘托和铺垫的作用。

3、“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忽然”表明了什么?

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的教,学生全神贯注的听的情况下敲响的,增加了悲怆的气氛。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这一细节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个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表现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6、“监狱大门”和“钥匙”比喻什么?

“监狱大门”指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通知和封锁;“钥匙”指法国语言;全句意思是:

掌握祖国的语言,可以激发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四、补充:

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中心思想

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字词

逼狭险峻阻抑崎岖愈能李大钊回环曲折亦复如是

3、句子解析

1、如何理解“雄健的精神”?

指民族的精神,是一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千里的迫势。

”这句话中的比喻义分别是什么?

长江大河:

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扬子江:

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

浩浩荡荡:

比喻中华民族的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一泻千里:

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回环曲折,极其险峻:

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浊流滚滚,一泻千里:

比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9、土地的誓言

1、中心思想

作者抒发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对美好家园的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2、字词

炽痛嗥鸣斑斓怪诞亘古澜语默契田垄镐头

污秽丰饶辘辘泛滥白桦林蚱蜢

3、句子解析

1、作者为什么将“关东原野”称为“她”?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用“她”体现了作者对土地的深情,语言热烈,感情浓郁。

2、如何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作者昔日在田垄留下的欢笑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早已荡然无存,取代的是无尽的凄苦和悲愤。

用“埋葬”使句子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情。

10、木兰诗

1、文学常识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的北朝民歌,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叙事诗,收录上古至唐五代的乐章和歌谣,其中以汉魏隋唐的乐府诗为主。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壁”。

2、中心思想

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古诗,塑造了木兰这一聪明勇敢、淳厚质朴、不慕名利、爱国爱家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

3、字词

唧燕山辔头可汗姊妹胡骑金柝鸣溅溅云鬓战袍机杼霍霍啾啾戎机鞍鞯星宿

4、通假

1)对镜贴花黄:

“帖”通“贴”,粘贴

2)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同伍的士兵

5、一词多义

市将帖机

6、古今异义

爷迷离但郭走

7、词类活用

1)策勋十二转:

名词活用为动词,记,登记。

2)当窗理云鬓:

名词作状语,像云那样。

8、特殊句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宾语前置)

2、昨夜见军帖。

(省主语)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

翻译:

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次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9、句子解析

1、“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但在战场厮杀时,要分辨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

2、①写木兰从军原因的诗句是:

可汗大点兵。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②写木兰奔赴沙场途中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③写木兰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

1、字词

氢弹懈怠癌症开拓署名交瘁奠基元勋孕育选聘无垠难堪夐(xiòng)挚友日曛妇孺皆知鲜为人知可歌可泣当之无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锋芒毕露家喻户晓知人之明马革裹尸至死不懈截然不同任人宰割

2、中心思想

这篇回忆性散文将邓稼先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赞扬了邓稼先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3、句子解析

1、邓稼先一生的主要工作及其贡献是什么?

他的贡献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

主要工作是研制成功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他的工作使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日子。

2、如何对邓稼先一生的工作进行评价?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3、写邓稼先第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用以表现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字词

衰微弥高卓越迭起小楷锲而不舍无无穷年心会神凝迥乎不同群蚁排衙慷慨淋漓目不窥园历尽心血潜心贯注气冲斗牛(指天空)一反既往

2、中心思想

通过记叙闻一多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闻一多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崇高品质,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的献身精神。

3、句子解析

1、“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和“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特点?

义正言辞,声震天地,蔑视敌人。

2、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高”在哪里?

“巨”在他一切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上。

3、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叙述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事迹是为了证明闻一多在做学问上不“说”而做。

这八个字与全文呼应,也起到了印证作用,同时也起到强调的作用,强调在不“说”的情况下,却“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文学常识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音乐家,代表作《命运交响曲》。

2、字词

深邃磐石门槛重荷捏弄踌躇喧嚣纽扣下颏(kē)喃喃(nán)惹人注目杂乱无章不见天日坚忍蓬勃小心翼翼

3、中心思想

通过对贝多芬肖像和语言的描写,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着重表现他内心世界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4、句子解析

1、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耳聋给他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而一棵树尚且可以听到大自然的声音;另外,耳聋后的贝多芬可以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心灵的纯净和安宁。

2、将“耳聋”比喻成“囚牢”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动形象地表明耳聋带给贝多芬的极大不幸。

3、为什么贝多芬说“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贝多芬用他的整个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中“永恒”指什么?

“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

意思是尽管贝多芬耳聋了,但这局限又使他超越形体和言辞,直接感知人的心灵世界,朋友会离他而去,会误解他,但音乐却不会。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字词

魁梧魅力白皙一拍即合轮廓滑稽脚踝义愤填膺荒谬固执捋着头颅迸发翘首以待忘乎所以博学多才滑稽

2、文学常识

莫泊桑,法国中短篇小说家。

代表作《羊脂球》

福楼拜,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文学导师。

15、孙权劝学

1、文学常识

司马迁,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纪传体通史《史记》。

《孙权劝学》一文选自《资治通鉴》。

2、字词

卿(qīng)岂涉猎孰遂邪更刮目相看吴下阿蒙

3、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孙权劝学的古诗,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当涂掌事”的重要作用。

4、通假字

1)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道路。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

5、一词多义

乃见

6、古今异义

博士往事孤治

7、特殊句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状语后置)

2、肃遂拜蒙母。

(省略介词“于”)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

8、翻译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难道我是希望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9、句子解析

1、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第四单元

16、社戏

1、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2、感悟中心

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永久眷念和对童年自由生活的向往。

3、字词

颇怠慢弥散絮叨撮凫水潺潺蕴藻蹿(cuān)踱行辈家眷惮归省宛转纠葛撺掇委实缥缈宽慰

4、句子解析

1、为什么“我”认为鲁镇是“乐土”?

因为我在这里可以得到优待,可以不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还可以体验乡间生活的无穷乐趣。

2、如何理解“但我还觉得船慢”?

表现出“我”急欲看戏的心情。

3、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淳朴乡民,好客。

17、安塞腰鼓

1、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气势恢宏的安塞腰鼓,歌颂了生命奔腾的力量,让人感悟到从黄土高原产生的壮阔、豪放的气概和精神,催人奋进,给人震撼与鼓舞。

本文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对民族魂魄的诗情礼赞。

2、字词

晦暗困倦瞳仁捶戛(jiá)然烧灼亢奋羁(jī)绊恬静冗杂束缚淋漓骤雨磅礴战栗愈加咝惊心动魄叹为观止蓦(mò)然大彻大悟奔突飞溅

3、句子解析

1、如何理解“后生”的含义?

指年轻人,年轻的生命,朴实,不做、不招摇,像“高粱”一样无话而茁壮,自然健康。

2、“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升华”这几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因为它们的排列是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顺序不可颠倒。

3、“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以静来反衬动,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鸡啼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和希望的象征。

5、“好一个安塞腰鼓!

”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为全篇确定基本的音高、色泽、氛围和主要的精神走向,每一次出现都有新的感觉、内涵和情景。

“好”字突出了作者饱满的激情。

6、“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原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句中是指舞姿给人强烈的美的享受。

7、“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中的“不存在任何隐秘”怎样理解?

指尽情的宣泄内心的情感。

 

18、竹影

1、作者背景

丰子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2、文章内容

以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的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说明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儿童也可以有艺术上的发现,关键是要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3、字词

蘸惬意口头禅一缕幽暗肥硕丰子恺疏密

朱砂赵孟頫(fŭ)水门汀(tīng)包罗万象参差不齐

4、句子解析

1、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2、“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竹石高贵、有气节的象征,而墨画在中国画中石一种很高贵的画法,用墨来画竹正能表现竹的品质。

同时也体现出了爸爸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19、观舞记

1、作者背景

冰心,原名写完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2、字词

咿哑粲(càn)然浑身解(xiè)数颦蹙静穆嗔视端凝

叱咤(zhà)尽态极妍惆怅花鬘(mán)斗薮(sŏu)高视阔步

息息相通本色当行

3、句子解析

1、“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体现出卡拉玛不但舞姿非常优美,而且整个人的心灵都完全投入其中,身心浑然一体,所以“忘怀了观众和自己”。

2、《安塞腰鼓》和《观舞记》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安塞腰鼓

都写出了舞者的心灵和身体一齐舞蹈,通过任务的描写来体现舞者的心灵美。

主要表现阳刚之美

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真实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写出了在偏僻、贫困、落后、闭塞的黄土高原上的高原情和对生命的激情。

观舞记

主要表现阴柔之美

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

描写了她们的舞姿、服装、神态、外貌、身形等,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赞美之情,对她们舞蹈的喜爱之情。

20、口技

1、中心内容

作者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

赞扬了口技者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2、字词

哗齁(hōu)中间几欲呓语屏障林嗣环颈犬吠曳屋许许声絮絮少(shăo)顷

3、通假字

满坐寂然:

“坐”通“座”,座位。

4、一词多义

乳绝妙指

5、古今异义

但闻股会少

6、词类活用

善宴名目手

7、特殊句式

1、会宾客大宴(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

2、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后面省略介词“于”)

8、词语积累

表示时间的词语

1、表示突然发生:

忽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

一时

3、表示相继发生:

继而

4、表示特定时间发生:

是时

5、表示过来很短的时间就发生:

俄而少顷

9、句子解析

1、文中五个“百千”连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对偶、夸张和顶真的修辞手法。

对偶句的句式相对整齐、妥帖;夸张的手法赞扬了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顶真的运用,使语句连贯且很有气势。

2、结尾再次交代几样道具,这样写与开头是否重复?

为什么?

不重复,这样写能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进一步衬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第五单元

21、伟大的悲剧

1、中心思想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在征服南极点失败后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高度赞扬了她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以及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2、字词

拽出无垠坚持不懈癫狂凛冽精疲力竭吞噬(shì)销蚀怏(yàng)怏不乐皑皑毋宁毛骨悚然羸弱步履姗姗来迟遗孀告罄忧心忡忡夺眶(kuàng)而出语无伦次粟米战栗风餐露宿夜不成眠耀武扬威疲惫不堪畏缩不前鲁莽大胆念念有词精打细算

3、句子解析

1、题目中的“悲剧”和“伟大”是否矛盾?

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感到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汇聚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2、为什么奥茨想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

表明奥茨不想拖累同伴。

体现了他无私和献身精神以及同伴们真挚的爱心和难得的集体主义精神。

3、如何理解奥茨提出要独自出去走走时,同伴们无人阻拦也不握手?

因为奥茨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震撼了同伴。

那是一个勇士最后的尊严,大家虽然十分悲伤,却理解并尊重奥茨的选择。

4、“心中的海市蜃楼”指什么?

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与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5、“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等人崇高的赞誉:

尽管斯科特等人在于大自然的搏斗中失败了,肉体倒下了,但他们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高尚。

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22、在沙漠中心

1、中心思想

记叙了“我”在沙漠中由“痛苦、绝望”到“乐观、平静”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