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桑树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76127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桑树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桑树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桑树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桑树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桑树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桑树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docx

《浅谈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桑树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桑树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桑树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docx

浅谈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桑树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

我场桑树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现状及方向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

主题词:

桑树遗传资源收集种质保存开发利用

前言:

我国是家蚕的起源国,栽桑养蚕的发祥地,丝绸文明的创始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桑、蚕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家蚕基因资源大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第六批)》,[农业部令(第5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二条都将桑、蚕品种种质资源列入保护范畴。

我省又是蚕桑生产发源地,保护好桑树品种资源,利用其生物多样性及有用的突变体对选择、培育优质、高产、高效的桑品种、药食等特殊用途桑品种及桑树衍生物的综合利用具有广阔的价值和开发前景。

1我场桑树品种资源保存的现状

我场自1937年建场以来就高度重视桑树品种资源收集、保存并建有品种资源圃,上世纪50年代起集中开展了大量桑树品种资源的搜集、整理和保护工作,并在我场建立了“川北桑树品种保存园”。

上个世纪80年代前期,当时的四川省丝绸公司在全省开展了三次桑树品种资源普查,收集整理了省内的主要桑树种质资源600余份,并在三台县鲁班水库组建了“四川省桑树品保园”。

1996年省丝绸公司改制,将“四川省桑树品保园”移交给三台县丝绸公司,由于多种原因仅两年时间大多数品种资源就遭到严重损毁,已不复存在。

几乎同时,我场在保存好自有桑树品种资源的同时,就近把“四川省桑树品保园”部分重要的稀缺品种资源抢救性转移至我场保存,扩建了桑树品种遗传资源基因库、优质桑树品种穗母基地,建立了优良桑树品种资源一、二级试验示范基地。

2009年被四川省农业厅川农业函【2009】630号、川府办文登第115号文件已批复为四川省蚕、桑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单位,为我场开展蚕、桑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

我场现保存有各类桑树种质资源共计344份,其中引进收集3倍体18份,4倍体6份,6倍体2份,22倍体1份;野生型品种材料77份,其中白桑系(M.albaLinn.)、23份,华桑系(M.cathayanaHemsl)6份,园叶桑系4份,鸡桑系(M.australls.Poir)12份,川桑(M.notabilisSchneid)3个,鬼桑系(M.mongolica(Bur.)Schneid.var.diabolicaKoidz)2份,山桑系(M.bombycisKoidz.)8份,蒙桑系(M.mongolica(Bur.)Schneid)6份,长果桑系(M.laevigataWall.)8份,长穗桑系(M.wittiorumHand-mazz)1份,瑞穗桑系(M.mizuhoHotta.)2份,滇桑系(M.yunnanensisKoidz.)5份;半野生过渡型48份;农家品种52份;四川栽培型杂交新桑品种75个;引进省外、国外新品种资源65个。

2我场桑树品种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场具有多年从事桑树品种资源开发研究的科技人员,积累了丰富的资源研究和利用经验,长期担负全省桑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和新桑品种选育任务,先后分别在桑园一组,南桑园,黑鹅寺桑园等地建有桑树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基地,多年坚持应用所保存的桑树品种资源开展育种攻关,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辐射育种及高光效株型育种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2.1地方种选优:

60年代,与四川省蚕研所合作,从三台县地方农家桑树品种中选育出具有抗病、高产、优质特点的南1号(桐桑),其大田经济性状为植株生长旺盛,丰产性能好;叶质优良,养蚕效果好;硬化迟;抗桑疫病、桑褐斑病能力强;适宜栽植范围广,主要经济指标显著优于同等条件下的湖桑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达15-25年以上。

1985年获农业部选育及推广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收集、整理和选择推广了一批农家优良品种,如长芽荆桑、小红皮、粗皮湖桑、柳条桑、柳叶盘桑、台南柳、盘春桑、硬化迟等三台农家品种在川北地区推广应用。

2.2辐射育种:

70年代,我场在国内首开先河,采用育种新方法,以Co60-r射线照射鲜桑种子,经10余年观察选择,定向繁育,成功筛选出优良变异单株实钴11-6。

该品种枝条直立,生长特旺,根系发达,发条数多,树势强健,耐阴蔽,耐瘠薄,叶质优良,产叶量高,稚壮蚕兼用。

1989年经过我省多基点五年区试,该品种居总分第一通过审定为优良合格品种,同年参加全国第二批桑品种五省市联合区试,通过五年栽培和生物养蚕试验,该品种产量、质量、抗性等综合指标均居参试品种第一。

1996年经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优良合格品种,是我省第一个国家级桑树品种,是我国在桑树辐射育种途径上成功的范例。

1992年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省丝绸公司一等奖。

2.3杂交育种:

是我场选育桑品种的主要途径。

充分利用我场丰富的桑种质资源,选择优良亲本进行有性杂交,培育了一大批不同适应型的新桑品种及新型育种资源,为我省桑树品种改良和蚕桑生产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以桐乡青作父本,荆30作母本进行有性杂交培育的新桑品种台14-1于1996年正式参加全省区试,经过全省多基点五年栽植鉴定及生物养蚕鉴定,该品种表现发条力特强,生长特旺,丰产性能良好,叶质特优良,抗性强的特点。

2002年,该品种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合格品种,审定编号:

川审桑2002-2。

1989年以桐乡青作母本,台48-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从F1代中选出的优良个体,用无性繁殖培育出优良新桑品种90-4。

1996年正式参加全省第五批桑树品种试验鉴定。

经五年全省多基点田间栽植及养蚕试验表现为叶质优良,产叶量高,抗病虫性强、稚壮蚕兼用。

2002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合格新品种,审定编号:

川审桑2002-1。

历经32年,在国内首次采用激光辐射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培育成新型高产、优质、高光效生态型新桑品种川桑98-1。

该品种的母本台768厚叶系苍溪49号经过CO2激光诱变分离而成,父本红芽792系经N2激光处理育成的激768-1与湘7920杂交选育而成。

父母本经有性杂交的F1代单株连续多年选优、定向培育出新品种川桑98-1。

2008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优良合格品种,审定编号:

川审桑2008-1。

2009年4月29日,四川省科技厅组织同行专家对“丰产、优质、高光效生态型新桑品种川桑98-1的选育及应用研究”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

审定专家一致认为,该品种系国内首次利用CO2激光、N2激光诱变桑树育种新材料并与常规杂交育种相结合培育出的新桑品种,具有叶形大,强扭转心脏形及卵圆形两种叶形错落兼生,节距密,叶片着生、枝条形态紧凑,叶片遮光少,受光面大,是生态株型育种在桑树育种上的成功应用,填补了桑树高光效生态型育种的空白。

该品种发条力强,生长势旺,春季发芽率71%以上,全年平均亩桑产叶量2576.38Kg,万头蚕产茧量18.38Kg,五龄50公斤桑产茧量3.64Kg,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高30.19%,7.04%,11.66%。

该品种未发现细菌型黑枯病及桑萎缩病。

具有丰产、优质、高光效的突出优点,综合性状优良。

目前已在四川南充、绵阳、乐山、凉山、宜宾等10多个市州的30余个县和10多个蚕种场以及重庆、浙江、江苏、云南等省推广应用30余万亩,其在四川推广面积占全省桑树总量的11%以上。

累计新增社会总产值1.29亿元。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2.4倍数体育种:

我场多年来采用染色体加倍、多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及激光和药物刺激诱变多倍体的方式,成功地培育了10余个多倍体及新型育种资源,正在进一步试验与筛选之中。

2.5引种、推广异地品种:

1988年从湖南省蚕研所引进的优良杂交品种湘7920,经过我场多年多季的栽培试验表现出发芽早、生长旺、发条力强、发芽率高、产叶量高、抗逆性较强等优点。

通个我场近5年的试验、试繁及室内养蚕鉴定,该品种春季发芽早,比湖桑早5-7天,产量高,又特别是夏伐桑春季产量高,最适宜作稚蚕用桑。

1991年7月,省丝绸公司组织我省主要蚕区的地、市、县蚕桑生产部门进行桑树栽培现场会,并到三台蚕种场桑园现场考察了该品种在不同情况下的丰产性能。

该品种同时已在我省绵阳、德阳、内江、南充等13个地、市、县试栽,均反映良好。

该品种已参加全国第二批桑品种鉴定,近10年来该品种丰产性能居全国参鉴品种之首。

2.6果用桑:

80年代我场通过大田选优培育出了叶、果兼用桑盘二号,具有桑叶产量高、叶质优;桑椹果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另外还保存有大十、蜀果一号、长穗桑、长果桑等。

近年我场还引进及试验推广了川826、川799、长柄桑以及农桑12、农桑14、丰田12等桑品种。

3深入开展品种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研发

3.1进行桑树资源药理作用分析,开展药、食用“成分育种”桑育种新理念,对所有品种资源进行理化成分和功能成分的分析,寻找培育出对人类的抗病、治病、免疫及强身健体、美容美发等功效方面有益的药用、食用桑品种。

据资料报道:

如桑椹花青素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它能够增强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和增进皮肤的光滑度,抑制炎症和过敏,通过防止应激反应和吸烟引起的血小板凝集来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降低感冒的次数和缩短持续时间;具有抗突变的功能从而减少致癌因子的形成。

总之桑树枝、叶、果、根皮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多糖、黄铜、白藜芦醇及甾醇等化学成分,对人类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为此充分对现有的桑树资源主要药用活性成分及食用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而培育出对人类具有特殊用途的果用桑(鲜果、桑椹饮料、果脯、果冻等)、医药用桑(桑叶多糖含片、桑灵芝袋泡茶、桑椹含片等)专用新桑品种。

为蚕桑可持续发展开辟新途径。

3.2对现有桑树品种资源进行农艺性状指标、经济性状指标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整理分析,选择培育当今专门为了桑叶漂白粉消毒、脱消而需求的耐消毒、消毒叶脱水不易粹、耐贮藏、韧性好、硬化迟、质优的专用新桑品种以及抗病抗虫、抗逆性强的高抗桑品种。

3.3开展观赏型桑品种育种,以“旅游为载体,蚕丝文化为灵魂”打造我场蚕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蚕桑休闲农场”、“蚕家乐”等特色旅游。

依托植物苑休闲度假中心,在苑区四周及行道树栽植枝叶或穗果形态奇异优美的观赏性强的风景桑树品种系列,如龙桑(古代又称之为圣树)、枝垂桑、长穗桑和鬼桑华桑等多种野生桑,街面布置以桑蚕为主题。

同时,在苑区休闲中心品茗桑叶茶、桑果饮料、桑灵芝茶、桑花茶;聆听、欣赏与蚕桑有关的民俗表演、神话传说,举办蚕桑与健康的讲座;品尝桑果及蚕、蛹产品,桑灵芝鸡及保健品;饮用桑果酒、蛾公酒、桑椹醋。

3.4充分利用我场现保存的桑品种资源,建立健全包括资源名称、产地、部位、理化性质、经济性状、农艺性状、基本营养成分、基本活性成分等内容的数据库。

开展高薪技术育种,如物理化学诱变育种、多(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以及桑树药、食等特殊用途品种开发的配套技术。

4进一步抓好四川省桑树种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的建议

4.1及时组织开展我省重要桑树品种资源保护和抢救,特别是对部分野生、半野生资源以及已在生产上消失多年的农家栽培品种进行重点抢救保护,确保我省桑树品种资源的多样性和我省主产区的资源优势,为将来桑品种的选育提供应有的育种材料。

4.2优化我省桑树品种结构及更新换代,开展适应性试验,为系统化、科学化指导新桑品种区域规化布局、产业化推广,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因地制宜,选育及推广适宜丘陵、山区、平坝等不同生态气候环境的良桑品种,进一步提高桑品种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桑叶生产成本,实现蚕农多养蚕、养好蚕、结好茧,多收入。

4.3收集整理我省散失的部分桑品种资源,集中保存,开展比较试验和资源鉴定评价工作,有效预防稀有资源的丢失和损失,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

同时积极引入中国蚕桑研究所、浙江、江苏、陕西、广东等地的新桑品种资源,进行适应性、丰产性和推广运用试验,为蚕业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4.4及时组织开展全省桑蚕品种资源保护,将我省的桑蚕品种资源统一收集、整理、品比鉴定,开展资源评价和利用,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资源保存、综合开发利用、优良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体系。

建立好品种资源档案资料,实现品种资源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

4.5四川已20多年未进行桑树资源普查,该项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希望栽桑专业委员会申请政府立项并给于专项资金,以确保工资顺利进行。

附: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桑树品种简介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桑树品种简介

新桑品种实钴11-6性状简介

品种来源及特点:

本品种是四川省三台蚕种场世界上首先采用高新技术Co60-r射线照射鲜桑种子,经多年通过育苗选优筛选出的优良变异单株。

该品种枝条直立,生长特旺,根系发达,发条数多,树势强健,耐阴蔽,叶质优良,产叶量高。

1989年经过我省多基点五年区试,该品种居总分第一通过审定为优良合格品种,同年参加全国第二批桑品种五省市联合区试,通过五年栽培和生物养蚕试验。

该品种以产量、质量、抗性综合指标居参试品种之首。

1996年经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优良合格品种,是我省第一个国家级桑树品种。

是我国在桑树辐射育种上成功的典范。

特点:

品种枝条直立,生长特旺,根系发达,发条数多,树势强健,耐阴蔽,叶质优良,产叶量高。

特征:

树形开展,枝条直立而长,粗度中等匀整,皮色青灰,节直,节距3.5厘米左右,皮纹呈条纹状,皮孔椭圆形,叶序2/5,冬芽三角形,芽尖贴生,芽鳞黄褐,芽褥突出。

成叶阔卵圆形,叶着生平伸,绿色,叶尖锐头,叶缘乳头,叶基截形,叶面光滑,无皱,叶痕半圆形,成凹,开雌花,桑椹小而.

特性:

发芽期在我省为3月中下旬,先叶后花,发芽率在72%左右,生长芽率占27%,是中生中熟品种。

该品种嫁接成活率高,生长机能特别发达,春伐条长可达3~5米,旺盛生长期日生长速度可达2~4厘米,米条产叶量春189g,秋季157g左右,公斤叶片数春216片,秋189片,全年产叶量比对照种高27%,叶片占生物产量春55.69%,秋52%,叶片成熟整齐,秋叶硬化迟。

叶片粗蛋白质含量春22.069%,秋叶22.128%,可溶性糖春叶11.16%,秋叶13.55%。

养蚕试验,作为稚蚕或壮蚕用桑表现发育整齐,经过缩短14小时左右,万头蚕产茧层量春季5.05公斤,秋季5.077公斤,担桑产茧量达3.6公斤左右,以上指标比对照种高5~9%。

全年公倾桑产茧量比对照种高32~39%,全年公倾桑产茧导比对照种高38%左右,对桑白粉病、细菌病、褐斑病、桑天牛、桑红叶螨等病虫抗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

1、本品种树形高大,枝态开展,宜养成高、中、低干各种树型,以亩桑700株以下为宜。

2、该品种属中晚生稚、壮兼用桑品种,适宜在平坝、浅丘、四边或成片、粮桑间作栽植,如在水肥好的地方栽植更易发挥其丰产性能。

3、因生长特旺,夏伐剪定冬留条不宜超过1米,否则将影响春季产量和质量。

桑品种川98-1品种性状简介

品种来源:

该品种系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在国内首次采用激光辐射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培育而成的新型高产优质,高光效生态型新桑品种。

2008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优育合格品种,编号:

川审桑2008-1,2009年3月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目前已在省内外大力推广。

品种特性:

该品种枝条直立粗长,皮色灰赤褐色,枝条节距较密,平均节距3厘米,皮孔圆点状稍大,黄褐色,皮孔少。

冬芽正三角形,贴生枝条,芽鳞赤褐色无副芽,叶序2/5,偶有对生芽,芽褥较平,叶痕肾形。

叶形卵圆兼心脏形扭转状,叶肉较厚,叶色浓绿有光泽,叶面光滑,少有缩皱,叶缘乳齿,叶底中凹,叶尖尖头,叶柄粗短,秋叶硬化迟,抗旱力较强,基本无叶病发生,开雌花,椹较多而小。

特点:

本品种在原产地发生较早,比湖桑32早5~7天,开第6叶期在4月6日左右,发芽率在70~80%左右。

先叶后花,芷芯芽较多,春季米条产叶量在297.7g左右,秋季米条产叶在188.5g左右。

春季生物产量条、稍、叶比例,条占39.17%,稍占7.65%,叶占53.26%,比对照种高25.96%,亩桑产叶量比对照种高%。

桑叶饲蚕叶质优良,全龄经过比对照缩短6小时左右,健康性、茧、丝、卵各环节都不同程度超过对照种。

该品种桑叶凋萎慢,耐贮藏,秋叶硬化迟,桑叶利用率高,对叶部病害抗性较强。

本品种属早生中熟,宜作稚壮兼用桑品种。

栽培特点:

1、本品种应加强肥培管理,才能发挥其丰产性能。

2、叶形大,节距密,在春伐地区栽培产叶量高。

3、宜作中低干养成或密植栽培。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桑品种台14-1性状简介

品种来源:

该品种是四川省三台蚕种场1986年以桐乡青作父本,荆30作母本进行有性杂交,栽于西14号地后单株6选育而成。

1995年参加四川省第五批初选,1996年正式参加全省区试,经过全省多基点五年栽植鉴定及生物养蚕鉴定,该品种表现发条力特强,生长特旺,丰产性能良好,叶质特优良,抗性强。

于2002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优育合格品种,编号:

川审桑2002-2。

特征:

该品种发条力特强,枝条直立生长旺盛,着生角度小,树形紧凑,皮色棕灰褐色,皮目点状少,叶序2/5,冬芽长三角形较饱满,贴生枝条。

枝条下部有根源基突出,鳞片赤褐,有少许副芽,芽褥稍平,叶痕稍圆。

成叶卵圆形稍有扭转,叶着生平下斜,叶较大,叶肉较厚,叶色浓绿,光泽较强,叶面光滑,无缩皱,叶缘浅乳齿,叶底平兼少许浅心,叶尖尖头,叶柄较长。

特性:

在该品种在原产地冬芽转青期在3月5日左右,开第七叶在4月13日左右,属中生晚熟品种,春发芽率高达79%,生长芽产叶量占总产量68%,片叶占生物产量41%,桑叶失水率每小时2.3%,平均条长比对照长22.44%,亩桑产叶量达1651kg,比对照高20%左右,作稚蚕用桑蚕体发育快而整齐,壮蚕用桑时五龄经过缩短15小时左右,四龄结茧高达96.53%,虫蛹生命率达95.72%,比对照分别高4%以上,公斤茧粒数平均达470粒,比对照少8%左右,全茧量、茧层量比对照种高8~9%,万头蚕产茧量达20.77kg,万头蚕产茧层量达5.01kg,分别比对照种高11%,五龄担桑产茧量达5.057kg,比对照种高17%以上,亩桑产茧量、亩桑产茧层量比对照高33~36%。

该品种对叶部病害及桑天牛、桑红叶螨等害虫抗性较强。

栽培要点:

本品种适宜平坝、丘陵成片或四边桑栽植,如土层深厚、肥水条件好的栽植,更能发挥其优质高产特性。

夏伐时因春雄花特多,先花后叶,所以在4月上旬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桑叶快速生长,用叶宜偏迟。

                 

桑品种台90-4性状简介

品种来源:

该品种是四川省三台蚕种场1989年以桐乡青作母本,台48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从F1代中选出的优良个体,用无性繁殖培育的优良新品种。

1996年正式参加全省第五批桑树品种试验鉴定。

经五年全省多基点田间栽植及养蚕试验表现为叶质优良,产叶量高,抗病虫性强。

于2002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优育合格新品种,编号:

川审桑2002-1。

特征:

该品种发条力强,枝条均匀而直立,生长较旺,枝条着生角度小,树形紧凑,皮色青灰褐,节距直,较密,3~3.5厘米,叶序2/5,皮孔点圆状,稍多,无侧生枝。

冬芽三角形,芽鳞紧抱,离生枝条,冬芽浅褐色,叶痕较平,芽褥椭圆兼肾型,成叶心脏形兼有卵圆形,稍下叶色翠绿,叶缘大乳齿,光泽较强,叶面光滑,无缩皱,叶尖尖头,叶底平,叶柄细长。

生长时先叶后花,有雌雄花,雌雄同株,椹小而少,紫黑色,味甜。

特性:

该品种在原产地冬芽转青期在3月5日左右,开第七叶在4月12日左右,属中生桑类型,春发芽率在71.41%左右,高对照11%,新梢芽占总产叶量71.52%,芷心芽占总叶量28.48%,公斤叶片春生长芽比对照少10%左右,芷心芽少20%左右,米条产叶量比对照高20~37%,生物产量条、叶、梢比例占37.66%、50.72%、11.64%,叶片占生物产量比对照高11.08%,平均亩产叶1745公斤,比对照种湖桑32号高17~22%,生物养蚕试验全茧量、茧层量比对照种高3~8%,万头产茧量、万头产茧层量比对照种高5~9%,五龄担桑产茧比对照高8~11%,亩桑产茧量、亩桑产茧层量比对照高25.5~30%。

该品种是中生、中熟、稚、壮蚕兼用桑品种,本品种对桑红叶螨、稻绿蝽抗性特强。

栽培要点:

1、本品种适宜平坝、丘陵成片四边栽植,更宜肥沃土壤成片大行或密植。

2、可进行春伐、芽伐或冬季重剪中、低杆有拳式或无拳式养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