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docx
《项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链
项链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分析路瓦栽夫人的形象,认识资产阶级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对人们的侵蚀毒害。
(二)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三)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提高口头复述小说情节的能力,以及评析、辩论的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课文开头到“她常常整天地哭好几次”,这部分写什么内容?
它与后面的情节有何关系?
分析:
写了玛蒂尔德的“痛苦”和“梦想”。
交待了她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属于小资产阶级(如“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跟教育部一个小书记结了婚……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
她不甘心过寒伧的生活,梦想过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这是她的心理性格。
(如,对她“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梦想……梦想……梦想……”的心理描写。
又如对她“她没有漂亮服装……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就想望着得人欢心,……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的心理描写。
另外“也”字,还深刻地揭示出她那种满腹委屈的内心世界。
)这部分内容虽是非基本情节部分(序幕),但它是构成她不幸遭遇的“基础”,为下文写她参加舞会而赶制新衣及借项链作了充分的铺垫。
(二)描写路瓦栽夫人在借到项链前后的三个心理变化过程有何作用?
分析:
作者通过“发现”、“发抖”、“出神”——“迟疑而焦急”——“跑起来”、“搂”、“亲”、“跑”,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了路瓦栽夫人为无珠宝首饰而显得郁闷、不安、忧愁,发现钻石项链时激动、神往;想开口商借而唯恐对方拒绝时犹豫不安;终于得到对方允许时的极度欢欣、兴奋的三个心理变化过程。
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精神世界。
(三)作者怎样具体描写路瓦栽夫人在舞会上的具体表现和心理特征的?
作者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在舞会上,她“狂热”、“沉迷”、“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甜蜜的胜利里。
”作者就是用这些心理描写,在读者面前剖露了路瓦栽夫人庸俗、空虚的心灵,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结合完成“思考和练习二”的2及“思考和练习四”的5)路瓦栽把一件平日穿的带着“寒伧味”的外衣披在她肩上时,她“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赶快逃走。
”这又是虚荣心的驱使。
(四)路瓦栽夫人对一夜的虚荣换来10年的贫困后悔了吗?
这说明了什么?
分析:
从文中对她“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
”的心理描写,可看出她对一夜的虚荣,换来10年的贫困并没有后悔,10年的辛苦,使她的家庭生活和外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并没有改变她那爱虚荣、慕豪华的性格。
由此也可见,她的不幸遭遇绝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而是她爱虚荣的性格给她带来的,也说明资产阶级思想对人的毒害的严重性。
(五)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
分析:
小说按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
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前一矛盾的解决预示新的冲突,直至最后发展到高潮。
第一部分叙写玛蒂尔德的“痛苦”和“梦想”,虽属于“非基本情节部分”,但却是构成人物的不幸遭遇的“基础”。
正当她对梦想的生活得不到实现而痛苦时,丈夫弄来了参加舞会的请柬;正当路瓦栽夫人去参加舞会没有珍珠作装饰而苦恼时,她的女友把项链借给了她;正当她在舞会上“狂欢”、“陶醉”的时候,却乐极生悲,丢失项链;正当路瓦栽夫人10年艰辛还清赔偿项链的债务时,却意外得知项链是假的。
这一系列的情节安排就是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的。
小说的结局,不仅使女主人公大吃一惊,就连读者也会感到意外,它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这一看来似在意料之外的事情,却又在情理之中,十分可信。
因为,在描写中作者已作了三次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其伏笔有三次之多:
第一次是借项链时女友的慷慨答允;第二次是找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的:
“我只卖出这个盒子”;第三次是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
这些说明项链本不是真的。
(六)如何看待路瓦栽夫人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
分析:
丢项链虽是偶然性事件,但蕴含着必然因素,因为如不借项链,自然就无丢失项链的事,而玛尔蒂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
另外在舞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以及后来的“赶快逃走”,在这种陶醉、慌乱之中,是很容易丢失东西的。
那些身边总是跟着女佣或随从的太太、老爷们,大小事情不用自己动手,也不用自己操心,一切行动自然是从从容容,怎么会丢失戴在脖子上的项链?
这些情节的出现,都是由人物性格的力量推动的,人物的行动及行动方式是由人物的独特性格决定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情节都在为她丢失项链这个情节作铺垫。
丢失项链这个情节的合理性、必然性,也以路瓦栽夫人的性格作基础,是她那爱虚荣的性格造成的。
小说通过曲折的情节,塑造了一个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艳羡虚荣、追求奢华的庸俗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分析:
主人公的虚荣心是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成玩物而造成的。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尖锐地讽刺了资产阶级爱慕虚荣的思想,诅咒和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今天学习的短篇小说《项链》是莫泊桑的作品,同学们曾学过他的作品吗?
(初中曾学过《我的叔叔于勒》)那篇小说写的什么内容?
(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至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他出生于法国诺曼第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而登上法国文坛,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10年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没落本质的短篇小说,曾受到鲁迅先生推崇。
鲁迅说:
“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要求具备的高度。
”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并释题:
小说以“项链”作为标题,是小说常用的“物线法”。
请想一想《项链》这个标题与作品的情节有什么关系?
(留下悬念,待分析课文中解决)
(一)预习检查。
1.指名学生略去具体描写,口述故事梗概,教师评讲口述之后,板书:
路瓦栽夫人(主人公):
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项链是假的!
2.教师板书,要求学生在各括号内注音:
伧(chen)
黯(4n)
碟(di6)
肴(y2o)
秽(hu@)
觑(q))
赁(l@n)
誊(t6ng)
褶(zh7)
惆怅(ch$uch4ng)
3.教师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口头解释其中词语:
丰韵:
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也作“风韵”。
资质:
人的素质。
寒伧:
同“寒碜’。
寒酸、破陋、贫穷、不体面的意思。
艳羡:
十分羡慕。
光临:
敬词,称宾客来到。
招致:
招来,引起。
多指不良后果而言。
惆怅:
因失望、失意而引起不愉快情绪。
陶醉:
原指酣畅地醉饮,引申为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
自惭形秽:
因为自己的样子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怨天尤人:
指遇不顺心事时责怪别人。
尤,责怪,归罪。
面面相觑:
互相望看(显出惊惧或无可奈何相互望着的样子)。
觑,偷看。
沽名钓誉:
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骗取名誉。
沽,买。
4.讨论小说各大部分的划分(学生口答,教师提示并订正)
提示:
小说由七个小部分构成(文章已分行隔开),其中有的内容彼此紧密联系,可并为一个大部分。
第一小部分写路瓦栽夫人的梦想跟第二小部分侧重写丈夫答应为她做件新衣裙,以及第三小部分写借项链的事有因果关系,可并为一个大部分。
第六小部分写十年艰辛生活和巨大变化跟第五小部分赔项链也有因果关系,同样可并为一个大部分。
订正:
第一大部分:
借项链(从开头到“接着就带着这个宝物跑了。
”)
第二大部分:
失项链(从“舞会的日子到了”到“她照他说的写了信。
”)
第三大部分:
赔项链(从“过了一个星期”到“也可以成全你!
”)
第四部分:
发现项链是假的(从“一个星期天”到结束)
(二)讲读第一大部分。
1.指定男女生各一名朗读一至三小部分(有关“她”的描写,由女生朗读;有关“他”的描写,由男生朗读。
)
2.提问:
请用一两句话概括第一大部分所写的内容。
教师评讲,订正:
出身于小职员家庭的玛蒂尔德嫁给教育部小书记路瓦栽之后,不甘心过寒伧的生活,梦想过上层社会豪华生活;她为了参加一次舞会,用丈夫的全部积蓄赶制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又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挂项链。
3.提问:
从作者介绍看,路瓦栽夫人是属于社会什么阶层人物?
明确:
她生在一个小职员家里,嫁给教育部一个小书记做妻子。
两个“小”字,点明她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属于小资产阶级。
4.追问:
从第一小部分描写看,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原因何在呢?
(前一问要求用文中的文句作答,后一问要求用一句概括性语言回答)
明确:
她心情很不好:
“她觉得很不幸”,“不断地感到痛苦”、“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地哭好几天”。
原因不是生活过不下去,也不是丈夫待她不好,而是她的现实跟她的“梦想”有尖锐矛盾。
5.教师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跟路瓦栽夫人现实相对应的有关“梦想”内容的描写:
(见下表)
现实(板书)
梦想(口答)
①她是美丽动人的姑娘,却没法让人了解她,认识她。
①“……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
②住宅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
②“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华美而香气扑鼻的小客室”
③在“铺着一块三天没洗的桌布的圆桌边坐下来,吃一般的肉汤。
”
③“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盛在名贵盘碗里的佳肴”
6.追问:
作者这样生动而细腻的心理描写主要表现主人公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而小说渲染突出这个特点,对展开情节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部分心理描写突出表现路瓦栽夫人爱慕虚荣,向往豪华的资产阶级生活。
她以后一系列的遭遇,都与她这个思想性格特点有关。
正因为她那狂热的“梦想”跟冰冷的现实发生尖锐矛盾,才酿成她的悲剧。
第一小部分写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梦想),但她却“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现实)。
这就为下文写她为参加舞会而赶制新衣,借项链,作了充分的铺垫。
7.提问:
作者在第三小部分是怎样描写路瓦栽夫人在借到钻石项链前后心理变化的?
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关键词语,并加以分析,然后教师归纳指出作者是怎佯淋漓尽致地表现她爱慕虚荣,渴望得到满足的性格特征的。
(三)教师小结。
1.这部分写路瓦栽夫人的出身地位(现实)和狂乱的梦想,为悲剧拉开序幕;写为了参加舞会,索做新衣裙,借项链,是故事的开端。
以下故事就以项链为线索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地展开情节。
2.这部分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维妙维肖地揭示了路瓦栽夫人的内心世界。
作者除直接心理描写外,有时还通过间接心理描写——以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3.现实同梦想尖锐的矛盾使路瓦栽夫人产生痛苦和烦恼,从而驱使她去追求梦想的实现。
丈夫好不容易搞到一张部长开宴会的请柬,这给她带来实现梦想的一线希望。
于是迫使丈夫忍痛用四百法郎去做一件华贵礼服,并且向佛来思节夫人借来一串晶莹的钻石项链,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往往被当作商品和玩物,一些爱慕虚荣,追求享受的女性不惜倾家荡产,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以取悦于达官贵人,达到跻身于上流社会的目的。
从路瓦栽夫人身上,既可以看到小资产阶级妇女向上爬的丑行,也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和腐朽。
(四)讲读第二大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1~4段(从“舞会的日子到了”到“想赶快逃走”)。
2.提问:
丢失项链这件事是偶然的,但有没有必然性?
请说出理由来。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这事对路瓦栽夫人来说有其必然性。
因为作者一再写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以及后来“赶快逃走”,等等,都为丢项链作了充分铺垫。
3.要求学生指出这部分“详写”和“略写”的内容,然后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明确:
略写——舞会上路瓦栽夫人的狂热和陶醉;详写——舞会结束,路瓦栽夫人回家后发现项链丢失。
作者这样处理,一方面服从于情节发展需要,一方面为了更好突出主题。
如果说参加舞会是悲剧的导火线,那丢失项链意味着悲剧的开始。
丢失项链是推动故事急剧发展的关键情节,也是主人公的命运起重大变化最直接的原因,所以作者以此作为描写重点。
从思想内容看,这部分意在写“悲”,而不在“喜”,写“狂欢”之“喜”,只是为了衬托“悲”,增强讽刺效果,所以路瓦栽夫人在舞会上的狂热情景不必要展开具体描写。
(五)讲读第三大部分。
1.要求学生指出,买项链赔偿这个情节由几个小情节构成。
教师点拨:
查找珠宝店——议价订约——借钱债购买——送还原主。
2.让学生认真思考以下文句,并说说这样具体叙写对表达主题起了什么作用。
(1)老板看了许多账簿。
(2)他们就从这家珠宝店到那家珠宝店,凭着记忆去找一挂同样的项链。
(3)他们恳求老板,三天以内不要卖出去。
(4)向这个借一千法郎,向那个借五百法郎,从这儿借五个路易,从那儿借三个路易。
(5)佛来思节夫人带着一种不满意的神情对她说:
“你应当早一点还我,也许我早就要用它了。
”
(6)她不会把她的朋友当作一个贼吗?
教师提示:
买项链赔偿是悲剧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在这个情节中,不仅写出路瓦栽诚实、讲信用的性格,揭示出小公务员家庭的窘迫、艰难的处境,更主要在于表现了爱虚荣的主人公怎样造成接二连三的不幸。
当他们感到所有希望都断绝之后,路瓦栽“好像老了五年”,于是决定赔偿。
但赔偿谈何容易?
从买到赔却有种种艰难历程。
作者具体展开叙写,其目的在于渲染悲剧气氛,淋漓尽致地表现主人公的痛苦和不幸。
“查看了许多账”,说明要查出一样的项链多么不容易。
到处跑珠宝店,又进一步突出这种艰难。
好容易看到一挂同样的项链,又担心老板卖出去。
订了约以后,又得借钱。
价值昂贵,借钱又多么艰难,只好到处借,大款借、小款借、冒着种种威胁去借。
借巨款买来项链还朋友,朋友又埋怨她,而她更担心盒子被打开,朋友会把她当作一个贼。
总之,“悲”情大加铺陈,进一步跟前面那个“狂欢”情节构成鲜明对比,极尽讽刺批判之能事。
3.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口头叙述路瓦栽夫人十年来起了什么大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教师讲解:
这部分写路瓦栽夫人十年艰辛和巨大变化,这又从赔项链的另一个侧面表现主人公的痛苦和不幸,把悲剧情节又推向一个新高峰。
一夜狂欢却带来十年不幸,这是作者对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思想的最辛辣讽刺。
4.有人认为,路瓦栽夫人为了偿还项链,整整辛苦劳累了十年,人也变成一个劳动妇女了,因而她的遭遇也值得同情。
是否同意这个意见,让学生讨论,要求讲出具体理由。
提示:
这要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要看到路瓦栽夫人的悲剧不仅是个人悲剧,也是社会悲剧。
她爱慕虚荣,追求豪华生活的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普遍可见的,它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她的不幸有社会原因,所以有值得同情的一面。
另一方面要看到,路瓦栽夫人虽然跟十年前饱食终日,又娇又嫩,只梦想过富贵生活的人大不相同,但她内心世界并没有变,仍然怀恋着十年前虚荣的梦幻。
“……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令人倾倒啊!
”可见她虽表面像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而心灵深处却还是向往着资产阶级生活,所以对其思想进行讽刺、鞭挞是必要的。
(六)讲读第四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最后部分。
2.讨论:
小说结尾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竟然说项链是假的,是否符合生活实情?
提示:
小说这样结尾符合人物性格逻辑,是在情理之中,十分可信。
像路瓦栽夫人这样虚荣心很强的女人,项链丢失后有可能碍于面子不跟女友说出决定赔偿的真情。
如果她送去项链时说出它是用高昂代价买来赔偿的,那她的女友当然有可能告诉她那是假的。
但她的性格决定她不但没有说,反而担心女友怀疑她是贼。
这就造成十年后才明白真相的大悲剧。
3.追问:
项链是赝制品在小说中是否有暗示呢?
明确:
这在作品中已有三处巧妙暗示:
一处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
“当然可以!
”二是当路瓦栽夫人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表明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
三是路瓦栽夫人丢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
“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也说明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
由于作者技巧高超,天衣无缝,读者的心又深深被主人公的命运所牵动,以至难以觉察出来。
4.讨论:
假如作者在写路瓦栽夫人经历十年艰辛生活之前,就交待项链是假的,可以不可以?
提示:
重遇女友,说出项链是假的,这情节是故事的结尾,也是高潮。
为了一挂“至多值五百法郎”的假项链,主人公竟付出十年艰辛代价,令人感慨万千。
这情节如果放在前面写,就无法取得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
(七)归纳全文主题。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小说通过对一个爱慕虚荣,一心向上爬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不幸遭遇的描写,尖锐讽刺了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批判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奢侈的生活。
(八)归纳本篇写作特点。
1.情节曲折,布局精巧。
全文以“项链”为线索从“借项链”、“失项链”到“赔项链”,步步展开,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教师展示小黑板(或打出幻灯),让学生思考后,填出括号内表情感的词语:
路瓦栽夫人的悲剧。
现实和梦想尖锐矛盾(痛苦)→突然来张请柬(高兴)→没有服饰(苦恼)→借项链、陶醉舞会(狂热)→丢项链(惊慌)→赔项链(愁苦不堪)→十年还清债务(欣慰)→项链是假的(感慨万千)
2.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
小说维妙维肖地揭示出路瓦栽夫人追慕虚荣的内心世界。
让学生回忆上面有关听课内容,回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二。
课堂教学设计Ⅱ
(一)速读测试。
1.这篇课文,原题是______,发表于______年。
2.小说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3.小说是以______为线索展开情节的。
此线索又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部曲来展示。
4.这篇小说的______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起了重要作用。
5.阅读下列语句,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打√表示:
(1)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黑暗、昏沉),家具的(破旧、陈旧、简陋),衣服的(粗陋、粗朴、褴褛),都使她苦恼。
(2)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陈设着(精巧、精美、精致)的木器,(珍奇、珍贵、稀奇)的古物。
(3)路瓦栽夫人显得(郁闷、烦闷、苦闷)、不安、忧愁。
6.《项链》通过情节的发展证明了这样一个资产阶级的世俗哲学:
____________。
7.《项链》的构思是精巧剔透的。
项链原属赝品,结局使女主人公大吃一惊,其实,在描写中作者已做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你能简要地加以说明吗?
8.《项链》的心理描写细腻、深刻,作者善于通过______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9.用一句话概括出路瓦栽夫人悲剧的性质:
______。
10.用一句话总结出路瓦栽夫人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
______字/分钟
理解率:
______%
阅读效率:
______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1.你怎样评价小说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呢?
她的性格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本文心理描写的作用。
3.小说开始用近千字的篇幅,介绍玛蒂尔德的出身,她的婚姻及她的梦想、苦恼。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呢?
4.小说的结尾有何特点?
(三)精读导引。
1.分析评价路瓦栽夫人的性格特点,必须紧紧围绕借项链、失项链和赔项链的情节,方能丝丝入扣。
因为路瓦栽夫人的思想性格是通过故事情节的不断变化而表现出来的。
2.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抓住心理描写与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关系,其次要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是借助于具有特色的细节来完成的。
3.仔细阅读课文1~6段,体会这一部分与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以及与人物性格形成的关系。
4.反复阅读小说的尾声部分,从小说的结构上和内容上仔细体会小说结尾的特点。
(四)疑难讨论。
1.路瓦栽夫人出身于贫寒的小职员家庭,但她梦想凭自己的姿色、聪明伶俐,成为上流社会中受人奉承和追求的“贵妇人”。
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是其性格的典型特征。
而丢失的项链及女友道出赝品,是对路瓦栽夫人虚荣心的沉重打击。
路瓦栽夫人既是资产阶级社会风气的体现者,也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受害者。
2.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使小说的主人公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将其内心世界维妙维肖地揭示出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路瓦栽夫人极端的虚荣心、空虚的精神世界及庸俗的资产阶级世界观。
3.课文开始部分近千字的篇幅,具体而概括地介绍小说的主人公,为刻画主人公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妇女典型形象,作了必要的铺垫和张本。
4.从结构上看,小说的结尾,又一次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项链赝品的突然揭秘,与前面的种种伏笔遥相呼应;从内容上看,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尾,更引人思考,发人深省,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虚荣心与假项链一样,一钱不值。
速读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首饰》,1884年。
(10分)
2.通过一个小职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丢失项链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给人们的毒害。
(15分)
3.项链;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
(10分)
4.心理描写。
(5分)
5.
(1)黯淡√,破旧√,粗陋√;
(2)精巧√,珍奇√;(3)郁闷√。
(10分)
6.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变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10分)
7.一处是借项链时,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一处是当路瓦栽夫人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说明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首饰;一处是当路瓦栽夫人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
“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这也说明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15分)
8.富有特色的细节。
(5分)
9.一时的欢乐换来十年的辛酸。
(10分)
10.资产阶级人与人的金钱关系对人们思想的侵蚀,虚荣心。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