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讲座意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546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讲座意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讲座意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讲座意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理讲座意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理讲座意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讲座意识.docx

《心理讲座意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讲座意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讲座意识.docx

心理讲座意识

【心理讲座】意识

一、什么是意识

今天我们讲意识与自我意识。

意识是我们生活中间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每一天都要想一想,我们在什么地方,我们在干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甚至我们还要想一想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到哪儿去,这都是人类关注的意识问题。

意识也是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所有的人关注的一个问题。

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书生叫做庄子,他就想一想我们到底是活在梦幻的世界里头,还是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头,这就是庄生梦蝶的故事。

艺术家也对意识非常感兴趣,我们谈到的著名的艺术家达利他就发明了一种魔幻现实主义,把人的意识、我们的梦境、我们的现实的知觉混淆起来,创造出一种神奇的世界、神奇的艺术。

意识也是科学家特别关注的问题,科学杂志曾经评出来人类必须面对的125个未来科学的未解之谜,排第二位的就是我们的意识的问题。

意识是什么,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意识是我们对自己主观体验的觉知,它包括我们的感情,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动。

我们是不是开心,我们是不是爱一个人,也包括我们想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意识是心理学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

在心理学的早期阶段,意识甚至是我们心理学最核心的问题,当然自从行为主义出现以后,我们心理学家开始关注人类的行为,可以观察到的方面。

从六十年代开始,心理学家也发现意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又再次成为我们心理学关注的问题。

那么现在我们心理学对意识有什么样的研究发现呢,我们主要是在对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有了很多的研究,我们也对意识的文化差异有了很多研究,特别是对一些与特殊意识有关联的心理现象,我们做了很多很多的心理学的分析和研究。

意识心理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意识与身体的关系的问题,意识来自于我们自己的主观体验。

那么这个主体和客体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讲得就是我们的意识一定要借助我们自己的身体来进行。

心理学家劳伦斯.巴斯劳最近发现,人类的意识它不光是存在于我们的大脑皮质之中,其实也存在于我们的身体之中,这就叫做具身的认知。

具身认知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在大学读四年的书和在家里看四年的大学教材是完全不同的理解,完全不同的经历,完全不同的收获,为什么最好到清华的荷塘来读《荷塘月色》,为什么最好到湖南的岳阳楼来读《岳阳楼记》。

具身是我们对周围世界的一种认识的一些方式。

有心理学家做了很多有趣的研究,发现人类的概念其实也和我们的行动紧密相连,有一个研究它就发现,当我们点头的时候,其实我们容易相信这个概念的意义,当我们摇头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怀疑这些概念的意义。

社会概念其实也能够产生具身的意识,当我们想老年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的言谈举止行动就会变得迟缓,想年轻的时候,我们的行动,我们的姿态,我们的表达方式就会变得生机勃勃,这就是概念其实它也有具身的意义、具身的反映、具身的体现。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具身的体验,我们就发现启动某一种概念,能够引发我们人类相对应的身体的反映,身体的行为。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文化也具有具身的意义,中国人的文化意识其实不光是教科书,不光是教材,不光是概念,不光是形容词,它有很多身体身心相连的一些反映。

台湾的文化部长龙应台曾经写过文化是什么,把文化的具身意义讲得非常得明确、具体。

文化?

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

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

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

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

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

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

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如果他在会议、教室、电视屏幕的公领域里大谈民主人权和劳工权益,在自己家的私领域里,他尊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吗?

他对家里的保姆和工人以礼相待吗?

独处时,他,如何与自己相处?

所有的教养、原则、规范,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他怎么样?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文化的具身意义也反映在文化资本的存在形式上,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就提出来,人类的资本其实有三种表现形式,大家熟悉的是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由你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来决定,经济资本由你的资源的掌控来决定,但是人还有第三种资本,这就是文化资本,它是由我们的教养、由我们的谈吐举止音容笑貌所决定。

二、意识的特性

人类的意识又有什么样的特性呢?

我们已经发现人类的意识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性。

主观性指的是我们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心得、自己的心里的一些影响。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就是请大学一年级的女同学去面试自己同校的其他男同学,在走出实验室去面试这些男生之前,心理学家在她们的脸上点了一个特别大的黑痣,然后让这些女同学对着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黑痣,当然很多女同学心不甘情不愿,但是不得不做这样的心理学试验,不过这些女同学不知道就当她们迈出心理学大门的时候,心理学家拦住这些女同学,告诉她们她的痣有移动,所以我们必须用定妆水固定这个痣,其实没有什么定妆水,就是一碗清水,这个清水抹掉了这些女同学脸上的黑痣,但是她们不知道,所以当完成她的面试任务的时候,很多女同学都会提到,刚才这位男同学非常不礼貌的看着她脸上的黑痣,这个黑痣不存在呀,这是一种心中的痣,而不是脸上的黑痣。

中国古代文化讲,心中有佛眼中见佛,心中有痣眼中见痣,这就是我们意识的主观性。

意识的第二个特性,就是它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我们选择关注认为自己应该关注的东西,在熙熙攘攘的闹市里头,有很多的人吆五喝六,你不会关注,但是如果有一个人突然喊出你的名字,你会马上意识得到,你会回头,你会思想,你会交流,这就是我们的意识的选择性。

意识有非常强烈的连续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就是根据人类意识的连续性,提出来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

叫意识流。

意识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自发性和主动性,意识它是能够由外在的刺激,外在的概念不断的启发出来,这种自发性可以由一个著名的心理学现象叫stroop

effect来演示。

三、意识的表现形式

意识的存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最常见的意识的现象,也是我们人类最好奇的意识现象之一,就是梦。

梦是心理学最早研究的一个问题,弗洛伊德曾经对梦的分析,做过很多原创性的工作,这些研究对我们现在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从六十年代开始,心理学研究发现梦其实是睡眠中的一种特殊的生理现象,梦的内容有很大的主观性、选择性、文化差异。

但是梦的机制应该是普适的,应该是相同的。

睡眠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呢,我们已经发现睡眠其实由不同的阶段来完成。

睡眠有什么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关注睡眠的价值和意义,特别对我们心理状态的影响,睡眠的心理学成为心理学最近几年来特别热门的一些课题,做出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白日梦

1956年的研究发现,白日梦大多为假期、性、浪漫、金钱与财产。

1958年的研究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大约四分之一在做白日梦,大部分都是关于性。

显然,白日梦反映了个体当下的兴趣和关注领域。

最常见的白日梦:

征服的英雄和受苦的烈士。

作用:

令人兴奋,帮助延长瞬间愉悦的持续时间,也正如此我们才能达成未来目标;在白日梦中,我们还可以尝试不同的角色、生活方式和职业,以此明确未来的计划和抱负;帮助我们释放破坏冲动,通过白日梦来宣泄敌意,可以有效减少攻击行为。

幻想的最大价值,就是创造。

还有一种特殊的意识现象,叫做冥想,英文叫做mindfulness,冥想现在是美国社会40多亿美元的产业,很多的美国人开始欣赏,研究修行冥想的技术,对他们的生活,对他们的家庭,对他们的事业都有积极的帮助。

冥想是一个来自东方文化智慧的心理学的放松技术。

冥想的技术包括:

一、闭上眼睛,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

二、关注呼吸,吸气的时候重复一个单词或短语或祈祷。

三、每次练习20分钟,每周练习3-4次。

另外一个与意识有关的心理学现象,就是我们对自己意志的认识,哲学上有个概念叫自由意志,讲的就是我们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欲望、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控制能力。

心理学家发现自由意识虽然很有意义,但也有可能是我们人的心里的一种期望一种寄托。

心理学家瓦格纳曾经发现,人其实在控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的意识方面,有很多的困难,甚至有一些不可能的现象,他的著名的白熊实验,就是讲我们如果试图控制自己的意识,反而有负面的效果、有负面的作用。

实验分为两组,A组可以默想白熊5分钟,而B组不被允许想白熊。

5分钟之后再交换过来,把回想白熊的时间命名为表现期,而禁止想白熊的行为命名为抑制期。

实验发现,一开始想白熊的A组在抑制期阶段更容易抑制自己的想法,,而一开始被禁止想白熊的B组在表现期间比A组想白熊的次数更多。

总而言之,心理学家发现我们人在很多的方面,其实都存在这种控制的幻觉,我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我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思想,我们也很难控制自己的行动,但是这种控制幻觉对我们人的行为,有一些积极的意义积极的帮助,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艾伦.兰格做了一个很有趣的研究,他就发现老年人在养老院,如果能够控制自己日常生活的日程安排,对他的心理健康,甚至对他的寿命都有积极的作用,相信自由意识,相信自己的主动权和决策权,其实能够让我们人变得更加道德,更加主动更加积极。

四、自我效能的误区

最常见的这种控制幻觉,是我们人的自我认识的陷阱。

心理学家已经发现在很多方面我们其实都存在着一种过分自信、过分自大、过分自恋的倾向,很多人相信,只要自己下了决心去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一定能够做成,这就是著名的自我效能误区。

很多情况下,我们人的成功,我们人的生活是由天时地利人和来决定的,相信自我效能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意义,但是理性的角度来讲,这种自我效能的误区,其实经常被实践所发现所证明。

还有一种自我认识的误区,就是我们的自大效应,很多情况下,我们都相信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对他人的帮助比其他人对社会的贡献,对他人帮助要大。

夫妻和丈夫之间讨论谁做的家务事多,这个百分比加起来,通常都要超过一百。

不光是在家庭生活中间,在体育在商界在政界,在方方面面我们都能够看到这种自大效应的存在。

还有一种自我认识的误区,就是非常强烈的不现实的乐观主义,我们往往相信未来对自己要好,未来的正面的事件要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发生在别人身上。

另外一个常见的自我认识的误区,叫做虚假的独特性。

我们往往认为自己的智商、自己的情商、自己的人品要比其他人要高很多,询问一下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人认为自己的智力要比一半的人群要高,心理学家发现往往有将近70%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要比50%的其他人要高很多,有8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的情商,要比50%的人要高很多,95%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的人品要比50%的人要高很多。

所以有很多的人其实产生的是一种虚假的独特性。

人品还有一种常见的自我认识的误区,叫做虚假的共识,就是说我们往往从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的习惯去推测其他人的心理的习惯和行为。

自己喜欢郭德纲,我们就容易高估人群中间喜欢郭德纲的人数,自己喜欢余秋雨,我们也会高估人群中间喜欢余秋雨的人数,这就是为什么粉丝坚定的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应该喜爱自己的偶像。

这种虚假共识,甚至都反映在我们的反腐倡廉的运动中,有很多的清官很意外的发现自己的同事居然贪了这么多的钱,因为他是清官,他从自己的心理和意识去推测别人的心理和意识,有的贪官经常认为大家都在贪,所以他去贪也是应该的。

这就是虚假共识的一种社会的效应。

还有一种自我认识的误区,就是我们的过分自信,很多人往往过分的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结论、自己的结果,这种过分自信,心理学家发现其实可以通过很简单的心理研究的方法去测试,因为现实可以观测到的,自信的结果也是可以观测得到,很多的决策往往会出现灾难性的结果,就是因为人的过分自信,投资的人往往会在股市一败涂地,是因为他过分自信自己的判断。

几年前我回国的时候,所有的老百姓基本上都在给我讲股市的表现,因为那个时候是中国的牛市,所以甭管是投资什么样的股票都会赚钱,但是现在回国很少人愿意谈股市的表现,因为看不下去,让自己伤心,其实这就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越是在股市低迷的时候,更应该关注股市的变化和发展,越是在股市强盛的时候,根本就不用关注股市的发展和变化,因为投什么赚什么,但是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我们往往会有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和判断,涨得时候天天看,不涨得时候基本不看,效果反而是负面的。

五、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也是我们心理学家最早关心的心理学的问题,自我的意识谈的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我是谁,我有什么样的特点,我要干什么,我需要什么,我追求什么。

自由意识是由两个方面来决定的,一个是主体的自我,一个是客体的自我。

在心理学中,自我意识往往也有很多其他的表达方式,比如说自我概念、自我认同。

自我的意识,还可以分为个人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

个人的自我谈的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人格、自己的经验、自己的价值、自己的特质的认识和判断。

社会自我谈的是我们人与社会团体的关系、社会的认同、社会的归属感。

自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影响到我们人心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认知往往会产生自我参照的效应,也就是与我们自己有关的事物,我们记得清楚,我们记得明白,我们有很好的记忆的结果。

自我也有一种焦点效应,因为我们自己关注自己的行为,我们老以为自己住在聚光灯下,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其实很多时候别人关注的不是你,关注的是你的言行,对他的影响对他的意义,别人关注的是他自己,这就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著名的焦点效应。

还有一个与我们的自我认识有关系的,就是一种自我的透明度,因为我们老以为自己的心理活动表露无余,别人都能够看得见,都能够知道。

六、自我意识的文化差异

正是因为自我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心理有如此重要的影响,所以自我往往也文化的产物,不同文化的人,对自我的认识、对自我的理解、对自我的价值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评价、不同的认识、自我认识的文化差异又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最常见的自我认识的文化差异,就是我们的自我知识的文化差异。

心理学家史蒂夫.凯泽发现,我们东方人的自我知识往往是情境性的知识,而西方人的自我知识往往是个体性的知识。

东京:

A。

首尔:

A。

北京:

A。

美国伊利诺伊州:

B。

旧金山:

B,甚至A组属于B组。

华盛顿:

B,甚至A组属于B组。

还有一个受文化影响的自我认识的方面,就是我们的评价,我是不是比别人优秀,我是不是比别人突出,我是不是比别人不一样。

心理学家发现,东方人的自我评价往往偏向于谦虚谨慎,而西方人的自我评价往往偏向于强化夸张,这种自我评价的差异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的虚假独特性的问题自我认识的文化差异,还体现在我们是不是关注别人对我们的认识,也就是从我们自己去推测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对我们的认识,或者叫做第三人的自我意识,这种第三人的自我意识,心理学家多夫.科恩发现的特别的有意思,他询问中国被试韩国被试以及美国被试,是不是记得别人对你去年一项活动的记忆和观察,他发现东方人记得特别清楚,其他人对自己的一些行动的注意和反映,而美国人很少人能够记得清楚,别人对自己的行动的一些反映结果,也就是东方人的第三人意识非常强烈,而西方人的第三人意识相对而言比较薄弱。

自我意识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自我相关的动机方面,那么人类的自我相关的动机,表现在是自我的强化还是自我的减弱。

研究已经发现我们东方人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谦虚自我减弱的现象非常明显,而西方人的自我意识,这种增强的意识非常明显,这种增强的自我意识差异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我们对自尊的认识。

也就是说,我是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有作用的人,这种自尊心的文化差异,有很多的研究已经加以证明。

所有这些自尊的文化差异,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沿用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这些自尊量表可以测出来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价值的认识和判断,自尊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种心理的概念,那么维持自尊,又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很多的影响。

与自我的动机有关系的另外一种现象,叫做维持一致性的倾向性,我们人不愿意让别人认为我们言行不一致,表里不一致前后不一致,这种维持一致性的动机是我们自我的意识非常重要的一种影响作用,但是我的研究发现,人类在维持自我一致性的心理需求方面,其实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东方人长期以来受到辩证思维的影响,我们对自我的一致性其实不是那么的关注,作用也不是那么强烈。

这种自我一致性最生动的表现,就是著名影星李小龙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采访的时候,对中国人的特质的这个问题的回答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李小龙讲的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上善若水,这种上善若水体现的是我们对自我不断变化、不断适应、不断升华的一种要求,这种辩证自我的现象,我和我的学生做了很多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和发现。

我们甚至找到了中国人的无我的思维,他的脑区的活动。

七、自我意识的调节方法

自我的意识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又有什么办法来训练调节升华和超越呢,心理学已经发现,我们人的自我的意识,其实是可以控制的,也是可以调节的。

著名心理学家沃特.米歇尔,就意外地发现人类从小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可以预测未来的成功,这就是他的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

【延迟满足实验】在斯坦福大学内的幼儿园进行一个特别实验,需要一个铃铛、一组4岁儿童和棉花糖。

看孩子独自面对一颗棉花糖的时候,是否能忍耐一颗棉花糖的诱惑以得到三颗棉花糖,如果忍不了可以摇响铃铛。

坚持时间是10分钟。

第一个孩子是布兰迪,用了不到一分钟就摇响了铃铛。

第二个孩子是奥利维亚,实验没开始就已经吃掉了一颗。

第三个是贾丹,工作人员刚一离开就摇响了铃铛。

最后是凯拉,开始不是很自信,但是最终成功了。

科学家用了40年去追踪这些孩子的生活,他们发现那些能抵御棉花糖诱惑的孩子在学校更加优秀,很少生病、离婚。

可以说,在四岁能抵挡住糖果诱惑的,可以预示他们在成年后学习的成功并拥有更幸福的生活。

为什么延迟满足的能力能够预测未来的成功呢,心理学家鲍迈斯特就认为这是与我们的自我调节的力量有关系的,这种力量其实和我们的身体的能量是相同的,想一想你高兴的时候,为什么会健步如飞,你难受的时候,为什么会步履艰难,就是因为这种心理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生理的力量,这种自我调节的力量会产生很大的消耗作用和强化作用。

心理学家发现自我调节力量的消耗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心理效果。

那么我们这种自我调节的力量又有什么办法得到增强呢,心理学家建议有两种办法可以增强我们自我调节的力量,一种是增加我们自我调节力量的总量,也就是训练我们做一些平时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比如单腿站立,或者是左手写字,这都是我们平时不太愿意做得事情,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训练自己,控制自己强化自己这种能力,我们的自我调节的力量就会得到提升。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随时随地恢复我们自我调节力量的消耗,睡个觉,吃顿饭,听一场音乐,让我们自己开心,都可以提升我们的自我调节的力量。

当然,我们如果能够增强我们的自主性,自己的主动精神,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自由的意志,都可以提升我们自我调节的力量。

恩格斯曾经说过,意识是人类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这个花朵我们心理学家非常的欣赏,非常的关注,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我们也希望意识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生活的心理的中心。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