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模拟实训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4780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盘模拟实训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沙盘模拟实训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沙盘模拟实训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沙盘模拟实训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沙盘模拟实训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沙盘模拟实训总结.docx

《沙盘模拟实训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盘模拟实训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沙盘模拟实训总结.docx

沙盘模拟实训总结

沙盘模拟实训总结

 

在接近期末尾声的时候才迎来传说中很苦很累的沙盘模拟实训,记得当时分组倒有点唐突,临时组了一个队,名叫f组,成员有ceo玉龙兄,营销总监我,财务总监邓姐姐,生产总监素琴,供应总监细娟以及也发挥着巨大作用的间谍陈颖同志。

之前其实我们早就有沙盘模拟的书了,只是那么厚厚的一叠貌似看不很懂,索性也就没怎么理它,直到星期一上午听老师一讲才迷迷糊糊的入了门,一开始挺害怕接受营销总结这一位置的,但是一想到自己还算灵泛也就欣然接受了。

上午照着ppt摆盘都成问题,刚开始接触确实也搞不清楚,下午模拟运行的那一年,由于心思没有真正静下来,大家也就都稀里糊涂的。

不过我们都事先说好,无论在沙盘当中出现什么争执,都要静下心来,心平气和的一起来完成沙盘的几年运营时间。

模拟运行的第一年,大家其实都不怎么知道去确定自家企业有多大的生产能力,所以导致投广告拿单也是一顿胡来,在还没算清楚有多少流动资金投广告的时候,我们组就大胆的拿出了1400万的广告费用,足足比其他组高出了将近600万的样子,也就意味着浪费了这么多,就是没有分析好市场,没有计算好自身的生产能力所造成的结果。

不错,由于高额的广告确实也拿到了好的订单,但是要开发新的生产线,要购买原材料,要开发新的市场,这一系列下来,流动资金维持得好辛苦。

所以模拟运营的这一年运行下来好困难,最后记得没有运行完,就差不多破产了,不过幸好是练习的那一年。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星期二正式考试的第一年运营,我们通过前天晚上回去自己去摸索沙盘各职位职能以及沙盘的一些规则,第二天我们计算生产能力也好,分析市场也好,都小心翼翼,一步一趋,毫不含糊。

正式考试,我们六人的职位还是没有变动,在ceo的总指挥下,我们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沙盘运营节奏。

我们步骤很明确,第一步,由各部门将各方位一年所需要资金全部统计出来,汇总到财务总监,还有加上下年第一季度生产何种产品以及生产该种产品所需费用全部统计出来,剩余的流动资金可以慎重的投广告,就营销总监我负责的是市场开发、生产以及产品资格认证这一方面的费用,挺容易计算的,不过也得慎重。

虽然每年我们运行的速度不是很快,但是我们力求不出差错,运行得很稳,看着旁边其他组为了某一个数据吵得喋喋不休的时候,我们都会心平气和的去规划下一步该怎么进行。

第一年运行下来,我们组的所有者权益虽然排名最末,只有27左右,但是我们心中都很数,因为我们已经提前做了投资,我们开发了新的生产线,开发了新的市场,提前扩充了企业的生产能力,为以后企业运营,更加具有生产实力做保障。

接下来大家都齐心协力,当然我在分析市场和投放广告这一方面更加成熟了,只要各部门预算无误,财务总监拨给我的广告费用投放基本无误,每年运行下来,基本实现零库存,有的时候也会作为间谍的身份出去外访,看到能够实现零库存的组别很少,所以我们的流动资金比较多。

其实我们运行当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就是开头的三年挪用了应收账款,后来因为要贴息,所以让所有者权益整体上下降了,当然也是我们大家的失误,幸亏财务总监的细致认真,不厌其烦,将账目全部更改过来,很值得敬佩。

在出错的同时,我们懂得及时更改,在沉不下心来的时候,我们学会不打扰组员的思维,静静聆听,直到自己能够很清晰的去分析整个运行。

当然在ceo的总带领下,我们大家都各归其位,有条不紊的运行着,在营销这一块,在选择订单的时候,也有讲究,要分析该产品价格化不划算,还要考虑资金回笼等各方面问题。

总体下来,除了第三年iso9000忘了投广告费用之外,其他的广告投放都做得比较到位,不盲目的去追随人家认定的市场,我们没有去争市场老大,但是我们做得很稳,我们首先考虑我们不能留有库存商品,在保证价格划算的情况下,尽量不出现库存。

在第一年和第二年运行时,如果能把手工生产线及时变卖或处理掉,我们的生产能力将更强大,当然利润与收益也是成正比的。

在短短的三天沙盘模拟实训里,确实挺辛苦也挺累,但是让我们学到了好多好多,包括个人各方面思维的考验,一个团队的协作能力,包括分析企业内外形势等各方面。

首先ceo周玉龙同志确实做到了全揽大局的作用,在运营出现故障的时候,他总会不骄不躁的让我们重新开始,或者重新规划我们的运营方向,他除了和财务总监邓金兰核对账目之外,还负责了其他各部门的一些安排事项,真正起到了引领f组前进的作用。

作为营销总监的我,在广告投放以及市场开发,资格认证这一块做到了有的放矢,但是其中由于本人的疏忽,没有在第三年的时候给iso9000投放广告费用,在这一点上面很是抱歉,从这一个小事中,让我懂得千万不要忽视小细节。

在财务预算不出现差错的情况下,每年的广告投放还是挺顺利的。

在选择市场上面,由间谍收集的其他各组广告投放市场情况,再来分析我组的市场选择情况,最后第六年的广告投放更是以100万的资金,拿回了不错的订单,保证了20几个p3产品以及十几个p2产品都能够顺利售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组规划的完善性,其中多少不足的地方,相信如果还有下一次,一定能够做的更好。

最后就我们组取得的成绩,我并不是感到很意外,相反我觉得我们这个临时组合极富战斗力。

财务总监凭借她的耐心与细心以及不骄不躁的性格,把我们组的报表顺利完成,很值得敬佩。

生产总监和供应总监都能回归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中,真正起到了企业运营所需要的人员。

我们组的间谍确实也起到了偷窥他组情报的作用,包括他组的生产能力,市场开发,以及广告投放等各方面的消息,也是我们f组不错的一员。

最后总的感受就是,一个企业在运营起初,在了解到企业本身的生产能力之后,要懂得也要舍得投资,要懂得如何化冒险为盈利,当然投资不是盲目的,而是做好资金预算,市场分析以及各方面的规划之后,做一个总的投资目标才行。

虽然可能真实的企业运营起来没这么简单,但是最起码我们懂得运营一个企业的基本流程,沙盘模拟实践虽然很累,但很值得回味。

运营一个企业是如此,当然规划我们自己的人生亦如此,在充实自己之后,再做大的投资,大的冒险才会有辉煌的人生。

公司征文活动工作汇报

关于“新世纪,新人、新事、新风尚征文”活动的情况汇报经公司领导批示,我们组织开展了“新世纪,新人、新事、新风尚征文”活动。

活动从10月中旬开始到12月初结束,历时二个月。

整个活动在我们的统筹安排下,分策划筹备、动员部署、检查督促、收集征文、集中评选五个阶段,共收到征文41篇,其中公司行政11篇、营销公司15篇、厂区15篇。

参与的人员之多,作品题材之丰富,体裁品类之多样化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本次征文活动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一、本次征文活动基本情况介绍开展本次征文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入挖掘侨昌员工队伍中蕴涵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努力学习、勇于创新、拼搏进取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

1、制定方案,精心组织。

为了搞好本次活动,我们进行了详细策划,制定了细致的方案,下发了《关于开展“新世纪,新人、新事、新风尚征文》活动的专项通知。

2、全力发动,积极鼓励。

为了使这项活动开展得广泛、深入,我们于10月13日分别在公司和厂区召开了动员会,明确了活动的目的和各级分管人员的责任,号召各办、处、室从本部门出发,从小事谈起,分析我们在新世纪、新时期下的新思想、新思维,好人好事和先进事迹,要求各级负责人广泛进行活动的宣传与教育,鼓励全体员工参与此项活动。

动员会之后,我们还深入到营销各部、药厂各车间、科室进行了督促。

3、收集征文,评委评选。

公司行政、营销公司、药厂等各部门积极响应公司号召,认真学习《征文》文件精神,在本部门内部学习探讨,从平常小事谈起,发现新方法和日常工作闪光点,以新时期下侨昌员工精神为契机,掀起了一股学先进、树典型、找闪光点,促企业发展的热潮。

为增加作品的艺术色彩,提高作品的感召力量,11月中下旬,我们对初步收集到的36份作品进行了首次鉴定,统一了修改意见,并分别于11月23日和24日在公司和厂区进行了第二次专题坐谈会,当场指出发现的问题,并要求尽快修改定稿。

截止11月底,共收到征文41篇。

我们又专门召开第三次会议,确定了评价标准(见《“新世纪”征文作品评价指标》)。

从12月14日到12月16日的三天时间,7位评委各自根据评价指标对作品进行了阅读与评估,然后再按评分结果进行汇总,抛除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后以平均分进行了排名,并初步拟定前20位的作品分别为这次活动的“优秀作品”,其它的21个作品为“积极参与作品”。

(详情请见《新世纪征文作品评分汇总表》)。

4、专家审定,事迹公开。

为了使评比更准确,我们准备邀请有关专业人员作为我们的评审专家最后把关审定。

另外,为挖掘这些作品中的真谛,我们已对作品中涉及到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和时代精神进行了分类和汇总,时机成熟后就可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学习。

同时,对部分的事迹典型、脍炙上口的作品我们也准备在新年到来之际以“迎新年朗诵会”的形式在企业内推广,使本次征文活动开展得更具意义,更有实效。

二、本次征文活动的主要特点从收集到的稿件来看,“新世纪”征文活动反响较大,效果较好,可以说挖掘了先进思想和时代精神,促进了相互的学习与交流,开阔了工作思路,督促了各项管理工作。

主要表现如下几个特点:

1、参与热情高。

参加征文的人数达33余人,一线职工占25人,既有办公室普通职员,也有部门负责人,既有营销人员也有营销管理者,既有药厂管理负责同志,更有药厂一线生产操作人员。

这些不同身份、不同岗位的同志,结合自己工作的经验,对侨昌人的新思想、新风尚进行了有力表现。

2、征文涉及面广。

从最终定稿的征文作品内容来看,我们分类为:

敬业爱岗类、舍生忘死类、歌唱咏叹类、积极进取类、工作创新类、其它共六大类。

其中,谈舍生忘死内容的最多达13篇,谈敬业爱岗的9篇,歌唱咏叹类8篇,积极进取类7篇,工作创新类2篇,其他类2篇。

办公室石卫东的《默默奉献的人》、企管处赵志青的《心灵深处的笑》、内勤处吴云的《新时期的老黄牛》、曹继梅的《忠于职守、敏行讷言》、刘景村的《11.9火灾抢险纪实》、开发处石峰和农药厂孟令华合作的《舍生忘死救企业于烈火》等作品,既有生动感人、平凡而又先进的事迹,又有一定的文学水平和可读性,既联系工作实际,又有的放矢,体现了本次活动的宗旨。

3、作品的艺术手法丰富。

在这些征文中,作者用隽秀的文笔、朴实的语言及真实的情感,抒发了发生在自己周边的人和事,读后,既让人感动,又让人羡慕。

更令人欣慰的是,本次征文活动不仅吸引了新老作者登台亮相,而且一些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体裁)也闪亮登场,为本次征文平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些作品中有说明文,有议论文,有抒情散文,也有诗辞歌赋,有纪实文,也有访谈录;有洋溢肺腑之语,也有平淡写实之句,有激动人心画面,也有扪心回首之语,情真意切,耐人寻味,真正体现了侨昌公司员工在新形势、新时期下的优良传统和正派作风。

二、本次征文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本次征文活动是企业发展到新阶段的实现企业文化再造的一个良好开端,

 

它为企业各部门敬业爱岗、各部门勤奋协作,互相学习,互相沟通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也为我们审视成败、体味得失提供了一个品味的空间,更为我们提练侨昌精神、凝聚侨昌文化提供了素材。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批对企业工作热爱、对实践工作有体会、有创新的人才。

一些平时不显山、不露水,领导对他印象也不深的人都写出了质量较高的文章。

另外,本次活动投入少、产出多、收效大、满意度高,为今后开展其他活动积累了经验。

今后,我们还要不定期的继续开展和组织类似活动。

为鼓励更好开展类似的企业文化活动,我们建议对参与本次活动的优秀作品及人员进行表彰。

奖项设置方案如下:

特等奖1篇:

奖作者价值50-80元的精美礼品和证书各一一等奖2篇:

奖作者价值40-50元的精美礼品和证书各一二等奖5篇:

奖作者价值30-40元的精美礼品和证书各一三等奖12篇:

奖作者价值20-30元的精美礼品和证书各一积极参与奖21篇:

奖证书各一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三百万民众苦战太行

八千里路网助推小康

——长治市“村村通”工程建设经验介绍

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居太行山之巅,辖13个县(市区)、132个乡镇、3481个行政村,总面积13896平方公里,总人口319万。

长治市境内80%为山地丘陵,自古交通不便,山高沟深。

当年曹操北征路经此地,面对巍峨的太行山,写下了千古名篇《苦寒行》,“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的感叹,道出了行路之艰难。

特殊的地理条件在革命战争年代成为抗击日寇的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就设在武乡县王家峪村,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指挥战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震惊中外的“上党战役”就爆发在这里。

改革开放以来,长治市把改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兴市富民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绩。

特别是近两年来,长治市委、市政府和交通部门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力实施“村村通”工程,仅2002年一年就修建通村水泥(油)路3138公里,2003年又在偏远山村修建1299公里,使全市3481个行政村中有3111个实现了“村村通”,通村比例达到了90%,两年修建农村公路的里程是建国52年修建总里程的2.3倍,创出了全国农村路网建设的奇迹。

国家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原部长黄镇东、副部长胡希捷、冯振霖、原副部长李居昌和省委书记田成平、原省长刘振华、原副省长杜五安、省交通厅厅长王晓林等领导亲临视察后给予充分肯定,吉林、新疆、湖北、内蒙、河北、陕西、福建及全省各地市40多批6000余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后,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人民群众将写有“民之路石”、“路在百姓脚下、碑在人民心中”、“惠及百姓、利在千秋”等字样的锦旗牌匾自发地送到了交通部门。

今年3月30日,省政府隆重表彰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我市占到三分之一,分别是壶关县、屯留县、沁源县、平顺县、襄垣县,其中壶关县为“标兵县”。

在实施“村村通”工程建设中,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典型引路,及时推广,形成村村通共识

长期以来,农村交通条件落后,一直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由于道路交通不便,一些边远山区信息闭塞,通讯落后,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由于道路交通不便,农民种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卖不到好价钱;由于道路交通不便,许多旅游景点“藏在深山人未识”,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由于道路交通不便,偏远的村庄群众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小病拖成大病,甚至丧失了生命;群众诙谐地说:

农村公路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盼修路、盼致富成为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

“要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必须首先解决交通滞后的状况”,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此都有共识,但由于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一愿望一直无法变为现实。

2001年,黎城县自逼加压,艰苦奋斗,仅用一年时间,完成投资3500多万元,新修通村水泥路220公里,新增通水泥路村167个,全县通水泥路村数由原来的50个增加到217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86.1%,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黎城县论财力不算是富县,论人口不算是大县,论地形条件不算是平县,论公路基础设施也不能算是好县,能够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实现突破性、跨越式发展,这充分说明,农村公路建设的制约因素最主要的不是经济条件差,自然地理条件差,而是思想不解放,没有开拓创新精神,没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

黎城的经验、全市农村公路的现状和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使我们下决心修建通村水泥路和油路。

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研究后确立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8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通水泥(油)路的目标。

在2002年年初的市委八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我们把这项工程列为全市2002年的“五场硬仗”之一,在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又确定为为人民群众办的10件实事之一。

同时,通过组织到黎城参观,就地召开现场会、动员会以及在全市大造舆论,广泛宣传等措施,有效克服了一些干部群众的畏难情绪,使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集中一年时间实施村村通,不仅是客观需要,而且积极可行,对农村乃至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并形成了以下五点共识:

第一,村通水泥(油)路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交通这一角度看,可分为江河经济、海洋经济和路桥经济三大阶段。

江河经济属于封建社会以前,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一时期,一些大江大河沿岸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中心往往集中在江河两岸。

海洋经济属于资本主义时代,这一时期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资本输出在经济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资本输出地和资本输入地都集中在交通方便、信息灵通的海陆集合处,由此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路桥经济属于资本主义后期和后资本主义包括社会主义时代,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沿江河、不靠海洋的内陆地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内陆地区往往交通不便,经济发展首先需要架桥修路、改善交通,路修到哪里,资金、人才、技术就会流向那里。

路桥经济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举。

可以说,二十一世纪就是路桥经济时代,共产党人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必须顺应世界经济潮流,大力发展路桥经济。

第二,村通水泥(油)路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

调整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公路结构调整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题中应有之义。

公路基础设施由低级路面向高级路面调整,会带来运输车辆结构的调整,会带来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调整。

把土路改造成为水泥路或油路,与高速公路、国省道主干线形成网络,就会使农村形成一个开放的市场,有利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培育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从而促进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三,村通水泥(油)路是实施交通发展战略的需要。

交通部《公路水路“十五”发展计划》确定今后公路建设的重点为国道主干线系统、区域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网络。

按照这一发展规划,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和公路建设实际,我们提出了构建“三大路网”的战略构想,一是“大十字”高速公路网。

以长治为中心,太原一长治一晋城为南北通道,邯郸一长治一临汾为东西走向,全长233公里。

二是“四纵四横”高等级公路网。

总里程1118公里,覆盖了全市主要通道和出口。

三是农村公路网。

对全市农村公路进行技术改造和延伸通达深度。

我们将这三级路网结构分别比做人体的“主动脉”、“次动脉”和“毛细血管”。

村村通水泥(油)路就是让“毛细血管”充分发挥作用,只有“血管”通畅,“肌体”才能强壮。

第四,村通水泥(油)路是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需要。

公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产业,对扩大市场需求、加速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我市具有丰富的石料资源,水泥生产能力相对较强。

从我市实际出发,大力实施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仅2002年一年就拉动水泥需求150万吨,增加税收2000多万元,同时带动钢铁、煤炭、建材、旅游等相关产业。

第五,村通水泥(油)路是实现群众利益的需要。

“三个代表”的落脚点,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修好路、快致富。

黎城县把乡村公路建设作为振兴全县经济的突破口,超前部署,奋力攻坚,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黎城的经验表明,只要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再大的奇迹也能创造出来。

二、依靠群众,全民共举,社会协同作战

我们在革命老区太行山深处用两年的时间修建了4400公里水泥路和油路,创造了全国农村路网建设的奇迹。

这个奇迹是怎样创造的,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的积极性。

面对资金紧张、设备短缺、修路材料不足的客观现状,人民群众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和创造力,他们说:

“资金不足精神补、机械不足力气补、水泥不足石头补”。

工程建设中,我们集中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领导带头,干群同心。

全市自上而下都成立了村通水泥(油)路领导机构,各级主要负责人亲自担任总指挥,并在交通局设立了办公室,对工程建设进行督促检查,市四套班子领导多次参加修路劳动,深入工程一线与群众一起抬石头、打石子;县、乡、村各级领导与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哪里工程艰巨,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特别是乡(镇)干部,白天在工地劳动,晚上还要研究方案,病例了,打着吊针继续工作。

群众感动地说:

“这样的干部就像当年的老八路,真是在为老百姓出力办事。

他们一来,我们心中有了底,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我们脱皮掉肉也要把路修通修好”。

领导的躬身带动,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密切了党群关系,增进了干群感情。

(二)依靠群众,攻坚克难。

全市“村村通”开展以来,我们通过层层宣传发动,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修路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信心更足,干劲更大。

壶关县鹅屋乡地理条件差,是全县的贫困乡。

他们发动全乡3500余人,凭着肩挑手推,连续大干40天,硬是把原来22公里长的道路路基,由4米拓宽到7米多,动用路基土石方12万立方米,人均16立方米。

平顺县黄坪村党支部书记常苏发,身患肝癌仍带领群众战斗在修路一线,14岁的女儿心疼父亲,将留了好几年的长辫子剪下了卖了90元钱让给父亲买药,可常书发却把钱捐出去修了路。

当一条8公里的水泥路修成,群众载歌载舞欢呼时,常书发同志却永远离开了他深深热爱的故土,出殡那天,1000多名群众自发地赶去为他送行。

东土池村69岁老人赵魁、南倒寺村71岁老人郭天福,自带干粮,住在工地,打石子、整路基,干部劝他们回家休息,他们说:

“我们盼修路盼了几十年,今天终于盼到了。

不把路修通决不回家,拼上一把老骨头也要干到底”。

沁源县赵寨村仅有400余人,每天参加修路劳动的就有100多人,村民贺民治、张劲国、齐新样、田润等15个7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坚持战斗在工地一线,村民们称他们是“十五老汉赛黄忠,修通大路为子孙”。

牧花园村村民王和会,平时生活缺钱花舍不得卖羊,为了修路,他毅然把羊卖掉,捐款支持修路。

沁县东仁村青年突击队员王永红,为多拉一车石头,不慎掉进了10多米深的沟里,肋骨折断四根,脾被刺破。

武乡县的东坡村由于山高路不通,100多条光棍娶不上媳妇,听说要修路,他们喊着“修好路、娶媳妇”的口号,组成突击队战斗在最艰苦的地方。

襄垣县古韩镇狐燕窝村女支书史婉华,自“村村通”工程开始后,每天坚持在工地与群众一同劳动,在她的带动下,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83岁的薛光明老人推着小车在工地和年轻人比干劲,就连闺女出嫁的当天也坚持参加劳动。

像这样感人的事例还很多。

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这场硬仗中的真正英雄,表现出了惊人的力量和强大的战斗力。

(三)对口帮扶,社会共举。

实施“村村通”工程的难点在贫困山区和边远村庄。

2002年,我们在全市确定了116个修路困难最大的村,为了解决这些村的修路困难,在鼓励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号召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和驻市企业,与这些村进行“一对一”结对子帮扶,各县也采取这种办法,开展富帮穷、先进帮落后的活动。

2003年又对5个贫困县进行集中帮扶,帮扶单位不但从技术、资金、机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而且深入工程一线参加义务修路。

平顺县石城镇黄坪村是一个有130多户、380多口人的村庄,周围群山环抱,通往外界的唯一出路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山路,遇到雨雪天气村里人出不去,村外人进不来,盛产的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堆在家里卖不出去。

修一条出村的好路,成为村民们梦寐以求的愿望。

市政府办公厅把这个村作为帮扶对象,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该村克服困难,在村里办起了石料厂,解决了修路的原料问题,重新规划了线路,拓宽了路基,铺装了水泥路面。

其它帮扶单位也都把“村村通”工程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但给予大力支持,而且与人民群众并肩劳动,协同作战,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贫困村庄修路难的问题。

三、多元筹措,科学使用,破解资金难题

千困难,万困难,资金短缺是最大的困难。

按国家施工标准要求,结合我市地理条件实际,经详细测算,修通1公里通村水泥路或油路约需资金20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