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6275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则.docx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则.docx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则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则

全世界已定名的昆虫种类在100万种以上,为了消灭害虫和保护利用益虫,正确鉴定区分昆虫的种类是非常必要的。

昆虫分类学采用了与其它动植物相一致的分类阶梯,即界、门、纲、目、科、属、种,阶梯之间常加一些中间阶梯,例如总科、亚科、亚属、亚种等等。

如粘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鳞翅目,夜蛾总科,夜蛾科,夜盗蛾亚科中的Mythimna属。

  

 昆虫的名称,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林奈双名法命名,即昆虫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两个拉丁文组成,属名在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第一个字母小写,在种名后附上命名人的姓。

象粘虫,它的学名是MythimnaseparataWalker,其中Mythimna是属名,separata是种名,Walker是命名人的姓。

在除分类学之外的其他文章中,定名人可以省略不写。

当学名在文章中第二次被提到时,属名可以略写,如粘虫可略写为M.separata。

常见目的分类

(1)直翅目Orthoptera 

昆虫纲是由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这两个亚纲及其33个目所组成,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有9个目。

一、直翅目Orthoptera

  直翅目是一些中至大型的昆虫。

口器咀嚼式具有两对翅,前翅为复翅,后翅为膜质,纵折于前翅之下。

前足常特化为开掘足,或者后足特化为跳跃足。

雄虫常常具有发音器。

直翅目昆虫的听觉器官是鼓膜听器,它位于前足胫节基部或腹部第一节。

具一对尾须,属不完全变态,本目常见的科有:

 

  蝗科(Lucustidae):

蝗科昆虫,即我们平常见到的蚂蚱、蝗虫。

它们身体粗壮,触角短,除极少数种类外,均不超出体长。

蝗虫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形,盖住中胸,常具有两对翅。

雄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而发音。

听器位于第一腹节两侧。

产卵器粗壮,卵产在地下。

 

   螽斯科(Tettigoniidae):

螽斯科昆虫,即我们讲的蝈蝈和纺织娘。

它们触角呈丝状,长过身体。

雄虫靠前翅摩擦发音,少数类群雌虫也可发音。

听器位于前足胫节的基部。

产卵器为刀状或剑状,尾须短。

 

   蝼蛄(Gryllotalpidae):

蝼蛄科昆虫,有的地方叫拉拉蛄,是一类重要的地下害虫,为害作物和蔬菜的根部。

它们的触角短,前足特化为开掘足,后足腿节不发达,不能跳跃。

前翅短,雄虫发音的发音器不发达。

听器与螽斯科一样也是位于前足胫节基部。

产卵器很短,不露出体外。

有一对很长的尾须。

 

蟋蟀科(Gryllidae):

蟋蟀科昆虫又叫蛐蛐,触角细长,超出身体。

后足为跳跃足。

雄虫具发达的发音器。

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

产卵器细长,呈矛状,有一对很长的尾须。

(2)半翅目 

 

二、半翅目Hemiptera

  半翅目的昆虫人们习惯地叫做"蝽象",是一些小型至大型的昆虫,口器为刺吸式,分节的喙由头的腹面前端伸出,弯向下方。

前翅为半鞘质,可分为爪片、革片和膜片三个部分;后翅为膜质,很多种类在胸部腹面后足基节旁具臭腺开口,能挥发臭液,因此蝽象又被叫做"臭屁虫"。

属不完全变态,本目常见的科有:

 

   蝽科(Pentatomidae):

蝽科昆虫身体小至大型,触角为5节,少数为4节,常具有2枚单眼,中胸小盾片很大,超出爪片的长度,具有臭腺。

本科大多数是植食性的害虫,例如斑须蝽、黄斑蝽等。

 

   缘蝽科(Coreidae):

缘蝽科昆虫中至大型,身体多数狭长,两侧缘略平行。

触角和喙管均为4节。

小盾片小,短于爪片的长度,前翅膜质区具有5条以上的纵脉。

后足的腿节常常粗大,胸部没有臭腺。

为植食性昆虫,如为害豆类的豆缘蝽,为害棉槐等多种植物的粗腿缘蝽等。

 

   盲蝽科(Miridae):

盲蝽科昆虫是一种小型至中型的虫子,触角为4节,没有单眼。

前翅在革片上经常多出一个楔片,膜质部分常具翅室。

本科也多是一些植食性种类,例如绿盲蝽、三点盲蝽等是棉花、果树的重要害虫。

 

   花蝽科(Anthocoridae):

花蝽科昆虫,体小型,与盲蝽科很相象,但具有两枚单眼,前翅的膜质部分无翅室。

本科昆虫一般为捕食性种类,以蚜虫、叶螨、蓟马等害虫为食,是一类有益而且非常重要的天敌昆虫。

 

   猎蝽科(Reduviidae):

猎蝽科昆虫,又叫食虫蝽,是一些中、大型的蝽类,头部在复眼后方缢缩,3节的喙向腹面弧状弯曲,端部放置在前胸腹面的一条纵沟中,这是识别猎蝽的主要依据。

猎蝽没有臭腺,以捕食虫子为生,有时它可以捕食比本身大的多的昆虫。

 

   网蝽科(Tingidae):

网蝽科昆虫是些小型的蝽类,身体扁平。

触角4节,第3节特长,没有单眼。

本科最大的特点是前胸背板向前,向两侧延伸,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

与前翅一样,全部呈网状花纹状。

为植食性昆虫,如梨网蝽。

三、同翅目Homoptera

  同翅目为小型至大型的昆虫,属不完全变态。

口器刺吸式,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

具翅种类:

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

同翅目分为5个亚目。

 

(一)蝉亚目Cicadomorpha该亚目常见的有三个科。

  1、蝉科(Cicadidae):

蝉科昆虫俗称"知了",是中至大型的昆虫。

头大,复眼大,具有3只单眼,触角很短,呈刚毛状。

雄虫具鸣器,位于腹部两侧。

若虫在地下生活,吸食植物根部汁液。

 

  2、叶蝉科(Cicadellidae):

叶蝉科昆虫,俗称"浮尘子",身体小至中型,很象蝉科。

头大,具2枚单眼,或者无单眼,触角较长。

叶蝉的后足胫节上有1-2列短刺。

雄虫没有发音器。

若虫在地上生活。

很多叶蝉是农业上的大害虫,为害植物的叶片和枝干,如大绿叶蝉、桃小绿叶蝉等。

 

    3、飞虱科(Delphacidae):

飞虱科昆虫与叶蝉十分相象,但它们的后足胫节上没有短刺,却在端部具有一个大形可活动的距。

多数飞虱昆虫具多型现象,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个体。

本科昆虫多为害禾本科植物,其中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

灰飞虱传播小麦丛矮病。

 

 

(二)木虱亚目Psyllomorpha

本亚目常见的为木虱科(Psyllidae)。

本科昆虫体小型,能飞善跳。

触角细长,共有10节,其端部具两条长短不一的刚毛。

口器由前胸腹面伸出,前翅比后翅坚实,其上只有纵脉而无横脉。

腹部末端无产卵器。

成虫、若虫常将蜡质分泌物覆于身体之上。

中国梨木虱是梨树的重要害虫。

 

(三)蚜亚目Aphidomorpha

本亚目常见的科为蚜科(Aphididae)。

本科昆虫因能够分泌蜜汁,俗称蜜虫。

蚜科是些小形的昆虫。

触角长,通常为6节,末节由中部突然变细,后面叫基部,前面叫鞭部。

触角第3节至第6节上常具有圆形或者环形的感觉圈,它们的数目常作为分种的特征。

多数蚜虫腹部具一对腹管。

腹部末端的突起部分叫尾片,这些器官的形状、大小都是分类上的重要依据。

蚜虫有具翅和无翅的个体。

繁殖方法很复杂,一般种类在生长季节是孤雌生殖,而在越冬前是两性生殖,卵生或胎生。

蚜虫是一类重要的农业害虫,为害植物造成虫瘿,形成卷叶或畸形等等。

蚜虫又是植物病毒病的主要传播者,蔬菜、作物上的多数病毒病是由蚜虫传播的。

本科常见的有棉蚜、麦长管蚜、桃蚜等等。

 

  (四)蚧亚目Coccomorpha

  蚧亚目的昆虫,我们通常叫做介壳虫,这是整个昆虫中最奇特的类群。

雌虫都没有翅,大多数种类过固定生活,体上一般覆盖一个坚硬的介壳,属于不完全变态。

雄虫只有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变态时,因为存在一个蛹期,因而属于"过渐变态"。

本亚目很多种类没有雄虫,靠孤雌生殖来繁衍后代。

本亚目常见的科有:

 

   1、蚧科(Coccidae):

蚧科昆虫的雌虫身体圆形。

体壁高度硬化而形成介壳。

体背面不分节。

本科昆虫过固定生活,如朝鲜球坚蚧,日本龟蜡蚧等。

 

  

  2、盾蚧科(Diaspididae):

盾蚧科是名副其实的介壳虫,它的雌虫和若虫身体扁圆,盖在一个由虫蜕和丝质分泌物所组成的壳下。

本科介壳虫也是过固定生活,如桃白蚧等。

 

  3、绵蚧科(Margarofdidae):

绵蚧科昆虫的雌虫通常椭圆形,体壁富有弹性,一般被有蜡粉,而没有介壳。

身体分节明显。

足发达,善游走生活,如草履蚧等。

 

   (五)粉虱亚目Aleyromorpha

  本亚目常见的为粉虱科(Aleyrodidae),是一些小型的昆虫。

虫体及翅面上覆有一层白色蜡粉,触角7节。

翅脉简单,前翅仅3条,后翅仅一条翅脉。

粉虱科为过渐变态,若虫营固定生活。

本科为植食性昆虫,很多是蔬菜上的大害虫,如温室白粉虱。

 

 四、缨翅目Thysanoptera

  缨翅目昆虫通称蓟马,身体微小。

复眼发达,有或无单眼。

触角较长,6-10节。

口器为左右不对称的锉吸式口器。

翅膜质,翅脉退化,翅缘具有密而长的缨状缘毛。

变态类型是介于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之间的过渐变态。

本目常见的为蓟马科(Thripidae),它们翅细长,末端尖锐,前翅仅具两条纵脉。

有些种类无翅。

雌虫腹部末端圆锥形,生有锯状的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下弯曲。

成虫喜欢访花,很多种类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例如葱蓟马。

五、鞘翅目Coleoptera

  鞘翅目昆虫也就是甲虫,是些微小至大型的昆虫。

它们的前翅高度角质化,坚硬,没有翅脉,叫鞘翅,后翅膜质,静止时折叠于前翅之下。

口器咀嚼式,属完全变态类型。

幼虫寡足型,或无足型。

蛹多为裸蛹。

本目昆虫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目,含有25万多种甲虫,其食性也很复杂:

有肉食性、植食性、腐食性、粪食性等等。

鞘翅目共有157个科,分属于三个亚目。

 

 

(一)肉食亚目Adephaga肉食亚目的昆虫绝大多数为肉食性种类,成虫、幼虫靠捕食其它小虫为生。

本亚目的特征为:

第一腹节腹板被后足基节窝分割为左右两部分。

三对足的跗节均为5节,本亚目常见的为两个科:

 

   步甲科(Carabidae):

步甲科昆虫通称步行虫,是些小至大型的昆虫,多数种类具有金属光泽。

头部常窄于前胸,前口式,上颚前端相接,但不互相交叉。

成虫、幼虫均为捕食性,是重要的害虫天敌,如中华广肩步行虫,大艳步甲等等。

 

 

  虎甲科(Cicindelidae):

虎甲科昆虫,为中等大的甲虫,一般有鲜艳的颜色和斑澜的色斑。

头较大,前口式,上颚大,左右交叉。

虎甲白天活动,经常在路上觅食小虫,当人接近时,常向前作短距离飞翔,如中华艳虎甲。

 

 

(二)杂食亚目Polyphaga杂食亚目的甲虫食性多种多样。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

头部正常,第一腹节腹板不被后足基节窝分割,三对足的跗节数不一。

常见的科有:

 

 金龟科(Scarabaeidae):

金龟甲昆虫,身体小至大型。

触角鳃片状,前足为开掘足,胫节外侧有齿。

金龟子的幼虫叫"蛴螬",在地下生活。

金龟子按食性可分为两大类群:

粪食性金龟子,俗称"屎蚵螂"和植食性金龟。

很多植食性金龟是农林上的大害虫,如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金龟子等。

 

   叩头甲科(Elateridae):

叩头甲科昆虫,是小至大型的昆虫,前胸很发达,前胸腹板后缘中央有一强大的突起向后延伸于中胸腹板的深凹窝之中,能够弹跳。

握住腹部,它可以做叩头的动作,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前胸背板后侧角明显后突。

幼虫身体光滑、坚硬,大多呈黄色,在地下取食植物根茎,通称金针虫,是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如沟金针虫。

 

   吉丁甲科(Buprestidae):

吉丁甲科昆虫,很象叩头甲,大多数具有美丽的金属光泽,身体流线型。

前胸和中胸紧密相接,不能弹跳。

前胸背板后侧角不向后突。

幼虫体扁,以钻蛀枝干为食,它的幼虫俗称"扁头哈虫",如金缘吉丁虫。

 

   瓢虫科(Coccinellidae):

瓢虫科的昆虫,身体小至中型。

体背隆起呈半球形或半卵形。

头小,一部分隐藏在前胸背板下。

触角呈锤状。

它的跗节式是隐4节,也就是第3节很小隐藏在第2节中间,外观好似只有3节。

瓢虫的成虫和幼虫大多数捕食蚜虫、介壳虫、等害虫,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但也有象茄28星瓢虫这样植食性的种类。

 

 天牛科(Cerambycidae):

天牛科昆虫,是中至大型的甲虫,身体狭长。

触角长,通常超出身体,11-12节,鞭状。

复眼呈肾状,围绕触角基部。

跗节为隐5节,也就是第4节藏在第3节里面,外面看好象只有4节。

天牛幼虫又叫"哈虫",身体呈乳白或者黄色。

胸足消失,胸腹节两面都有称作步泡突的骨化区,司运动功能。

多数天牛幼虫营钻蛀木材生活,是林业上的大害虫。

 

   

  叶甲科(Chrysomelidae):

叶甲科昆虫,也叫金花虫,是些小型或中型的甲虫。

它们的身体有的是卵圆形,有的是长形。

触角丝状,11节,长不超出身体的一半。

跗节与天牛一样,也是隐5节。

叶甲的成虫和幼虫都是植食性,象这种榆兰金花虫,就是林业上的一种大害虫。

 

 

  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拟步甲科昆虫,小至大型,扁平,颜色多为黑色或暗棕色。

后翅多退化,不能飞翔。

跗节式为5-5-4。

如网目拟地甲。

 

   豆象科(Lariidae):

豆象科昆虫,体小型,卵圆形,额突出成短喙形,触角常呈锯齿状。

鞘翅短,不能盖住整个腹部。

本科昆虫主要为害豆科植物的种子,如绿豆象。

 

 (三)象甲亚目Rhynchophoro

  象甲科(Curculionidae),本科是些小至大型的甲虫,它们的头部延长成喙状,因而习惯上叫它们象鼻虫。

口器位于喙的前端,触角大多呈膝状弯曲。

象甲幼虫体胖,白色。

头部发达,但无足,在植物体内营寄生生活,如蒙古灰象甲,椿树沟眶象甲等。

 

六、脉翅目Neuroptera

  脉翅目昆虫,身体为小至大型。

口器为咀嚼式,向下。

两对翅均为膜质。

翅脉网状。

个别种类翅脉简单,但翅区上覆以白粉。

属完全变态类型。

脉翅目昆虫都是捕食性种类,以其它小虫为食。

常见的如各种蚁蛉、蝶角蛉、褐蛉等等,但与农业生产关系较大的是草蛉科。

 

  

草蛉科(Chrysopidae):

本科昆虫身体中等大小,多为草绿色,少数白色。

复眼有金属闪光。

触角长丝状。

草蛉的幼虫又名"蚜蛳",身体长形,上颚发达,体两侧生有带毛的疣状突起,与成虫一样以捕食蚜虫、介壳虫、蛾类幼虫及卵等为生,是一类重要的害虫天敌。

七、鳞翅目Lepidoptera

  鳞翅目包括所有的蛾类和蝴蝶类。

它们的最大特点是翅面上均覆盖着小鳞片。

口器为虹吸式,呈卷须状,取食时伸到花中吮吸花蜜,不用时卷曲如弹簧状。

幼虫为多足型,蛹为被蛹,属完全变态类型。

鳞翅目是一个大目,全世界已知的种达十万种以上,与农业有关的有2个亚目。

 

 

(一)锤角亚目Rhopalocera

  锤角亚目的昆虫通称蝴蝶,它们的触角为棍棒状或球杆状,静止时两对翅直立于身体的背面。

成虫都是白天活动。

本亚目常见的有以下几个科:

  1、凤蝶科(Papilionidae):

凤蝶科是些中、大型的美丽蝴蝶,翅呈三角形,后翅外缘波状,并常有一条尾状的飘带。

凤蝶幼虫光滑无毛,前胸前缘伸出的这个黄色器官叫"臭丫腺",这是凤蝶幼虫的特征。

主要为害芸香科、樟科、伞形科等植物的叶片,常见的如花椒凤蝶、马兜铃凤蝶等等。

 

 

  2、蛱蝶科(Nymphalidae):

蛱蝶科也是中、大型的美丽蝴蝶,具有各种鲜艳的色斑。

飞翔迅速而且活泼。

本科蝴蝶的主要特征是它们的前足退化,很短小。

 

 

  3、粉蝶科(Pieridae):

本科是些中型的蝴蝶,一般为白色、黄色或者为橙色,有黑色斑纹。

足正常。

幼虫食叶,体呈圆筒形,头比胸小,体表上有很多小突起。

菜粉蝶是十字花科蔬菜的大害虫。

 

   4、弄蝶科(Hesperiidae):

本科是小至中型的蝶类,身体粗壮,头大,触角棍棒状,末端呈钩状,这是本科的显著特征。

幼虫头大,前胸小,身体呈纺棰形。

生活在卷叶中。

稻苞虫是水稻的大害虫。

 

   

(二)异角亚目Heteroneura

  异角亚目的昆虫通称蛾子。

它们的触角为丝状、栉齿状等,但不呈球杆状或棍棒状。

静止时两对翅平置于体背上或身体两侧,成虫大多夜间活动。

本亚目常见科有:

 

   5、天蛾科(Sphingidae):

天蛾是些中大形的蛾子,身体粗壮,呈纺棰形。

口器发达,触角中部加粗,末端呈细钩状。

幼虫大而粗壮,没有显著的毛,在第八腹节的背面有一个尾角,这是本科幼虫的重要特征,其次每一体节又由皱褶再分为6-8个小节,例如豆天蛾、甘薯天蛾等。

 

   6、天蚕蛾科(Saturniidae):

本科昆虫身体都非常大,色彩鲜艳。

触角双栉齿状。

口器不发达。

多数种类后翅具飘带,两对翅中央常有透明的窗斑。

幼虫形态丑陋,身体上生有很多枝刺或延长的突起。

本科很多种类,例如柞蚕是经济益虫,而燕尾水青蛾等却是害虫。

 

   7、夜蛾科(Noctuidae):

夜蛾是些中大形的蛾子。

身体粗壮,多呈暗灰色,翅面上斑纹丰富。

夜蛾的喙很发达,能吸取果汁,在后胸两侧各具有一只鼓膜听器。

夜蛾幼虫身体粗壮,多数身上只具有原生刚毛,绝大多数为植食性,很多是农林业的大害虫。

例如粘虫危害作物叶片;棉铃虫、菜青虫不仅食害叶片,而且钻蛀果实和茎杆;小地老虎危害作物、蔬菜的根部等。

  

   8、舟蛾科(Notodontidae):

本科昆虫又叫天社蛾,是些大中形的蛾子,它们的口器不发达,喙软弱。

与夜蛾一样,也有一对后胸听器。

舟蛾的幼虫臀足不发达,有时特化成枝状,向后伸出。

静止时,头尾举起,形似小舟,故而又叫舟蛾。

例如苹果天社蛾、杨双尾舟蛾。

 

   9、毒蛾科(Lymantriidae):

毒蛾身体中大型,粗壮多毛。

喙退化,雄虫触角双栉齿状,雌虫丝状,有时雌虫翅退化或无翅。

雌虫腹部末端有成蔟的毛,产卵时用以遮盖卵块。

毒蛾幼虫身体多毒毛,接触皮肤刺痒疼痛,在第6、7节腹节背面各有一个翻缩腺,这是毒蛾幼虫的最显著的特征。

舞毒蛾是阔叶林木的一大害虫。

 

   10、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

本科昆虫身体中至大型,很粗壮,被有粗密的毛,身体一般呈棕红色,似一片枯叶,喙退化,不能取食。

它的后翅肩区非常宽大,并具有肩脉,这是本科的主要特征。

幼虫身体多毛,很多种类身体扁平,而且体色与树皮相同,常常静止在树枝上,不易被发现,因而又叫"贴树皮"。

本科常见的种如为害松树的各种松毛虫,为害果树的桃枯叶蛾等。

 

   11、尺蛾科(Geometridae):

尺蛾科昆虫身体小形至大形,比较细弱,前后翅面宽大,但翅子较薄,静止时平展在身体两侧。

尺蛾幼虫仅在第6节和第10节上具有两对腹足,行走时一屈一伸,似尺子量物一般,尺蛾由此而得名。

如棉大造桥虫等。

 

 

  12、刺蛾科(Eucleidae):

本科昆虫身体中等大小,体上密布厚厚的鳞片,口器退化。

翅面宽大,静止时呈屋脊状置于身体背面。

幼虫蛞蝓形,少数种类体上光滑无毛,但大多数种类体上生有枝刺和毒毛,刺人剧毒。

幼虫化蛹在光滑、坚硬的石灰质茧中。

刺蛾科多是林业上的重要害虫,如青刺蛾、黄刺蛾等。

 

   13、螟蛾科(Pyralididae):

螟蛾科昆虫身体小到中形,很细弱。

口器发达,下唇须很长,经常向前伸出。

在腹部经常具有一对鼓膜听器。

螟蛾科的害虫大体可分为4种类型:

第一类是卷叶为害,如水稻上的稻纵卷叶螟;第二类钻蛀茎杆,如玉米上的大害虫玉米螟,水稻上的稻螟虫;第三类是蛀食果实和种子,如为害梨树的梨大食心虫;第四类是取食贮藏物的,如紫斑螟等。

 

   14、卷叶蛾科(Tortricidae):

本科昆虫是些小型的蛾子,前翅接近长方形,静止时两翅合拢呈钟罩形,前翅上常具有一些斑纹,它们分别叫做基斑,中带和端斑。

幼虫身体细长,多以卷叶或者钻蛀为生,例如苹果小卷叶蛾。

 

 

  15、细蛾科(Gracilariidae):

细蛾科昆虫身体微小,口器很发达,触角很长。

成虫静止时,以前中足将身体前部撑起,使身体和支持面呈一角度,触角伸向前方。

幼虫通常潜入叶片和枝条内为害,例如为害苹果叶片的金纹细蛾。

 

 

  16、蚕蛾科(Bombycidae):

蚕蛾身体中型,翅子宽大,触角为双栉齿状。

幼虫体形很象天蛾科,也具一只尾角,但每一体节上的小节不是6-8个,而是2-3节,如家蚕。

八、双翅目Diptera

  双翅目包括蚊类、虻类和蝇类昆虫,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只有一对膜质的前翅,而后翅特化为细小的平衡棒。

口器为刺吸式,刮吸式或者吮吸式。

属完全变态类型,双翅目分为三个亚目。

 

   

(一)长角亚目Nematocera长角亚目昆虫,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触角细长,7节以上,多者可达40节。

幼虫为全头无足型,蛹为裸蛹。

长角亚目包括了很多重要的卫生害虫如蚊子等,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是瘿蚊科。

  

 

  1.瘿蚊科(Cecidomyiidae):

瘿蚊外形很象蚊子,体小柔软,具有10-36节念珠状的触角。

本科最主要的特点是前翅仅具3-5条纵脉,其间没有横脉。

幼虫多营钻蛀生活,常常造成虫瘿,例如小麦吸浆虫,枣瘿蚊等。

  

 

(二)短角亚目Brachycera短角亚目昆虫通称虻,它们的触角短,一般3节,第3节有时呈现分节痕迹,或者延长成一端突,但没有触角芒。

口器为刮吸式。

幼虫为半头无足式,蛹为裸蛹。

本亚目最重要的科为盗虻科。

 

   2、盗虻科(Aslidae):

盗虻又叫食虫虻,是中、大形的昆虫。

身体细长多毛,本科最显著的特征是头顶在两复眼之间向下凹陷。

足很长,爪间突刺状。

它的幼虫在地下生活,与它们的成虫一样,多以捕食其它昆虫为生,是一类有益昆虫。

  

   (三)芒角亚目Aristocera芒角亚目昆虫通称蝇,它们的特征是:

触角3节,第3节背面具触角芒,口器为吮吸式。

幼虫为无头无足型,蛹为围蛹。

本亚目与农业有关的重要科有:

 

   3、食蚜蝇科(Syrphidae):

本科昆虫很象蜜蜂,白天常在花中飞舞。

本科的主要特征是在前翅上有一条两端游离的伪脉。

幼虫皮肤粗糙,多数种类捕食蚜虫,有的种类也捕食介壳虫,少数腐食性,例如大灰食蚜蝇、黑带食蚜蝇等。

 

 

  4、寄蝇科(Tachinidae):

寄蝇外形很象家蝇,身体多毛,体色灰暗。

识别寄蝇有两个特征,一是触角芒上光滑无毛,而家蝇有毛。

二是在靠近后胸气门的这块叫下侧片的骨片上有一列鬃毛,而家蝇光裸。

幼虫形似蝇蛆,多寄生在其它昆虫的体内。

 

   5、花蝇科(Anthomyiidae):

花蝇为中小型的昆虫,与寄蝇科很相似,但中胸背板的盾片被一条横沟划分为前后两块,而寄蝇科不分割,触角芒为羽毛状。

幼虫俗称地蛆,在地下钻蛀植物根茎,如为害葱、蒜类的葱蝇等。

 

 

  6、潜蝇科(Agromyzidae):

本科昆虫身体微小或者小形,多数为黄色、绿色或浅黑色。

触角芒光裸或者具细毛,着生在第三节背面基部,腹部比较扁平。

幼虫潜叶为害,造成很多隧道,严重时造成落叶或植株死亡。

如豌豆潜叶蝇,美洲斑潜蝇等。

九、膜翅目Hymenoptera

  膜翅目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蜂子和蚂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两对膜质的翅,口器为咀嚼式。

腹部第一腹节并入后胸,叫并胸腹节。

第二腹节缩小成"腰"称作腹柄。

雌虫具针状的产卵器,有的种类具有刺螫能力,属完全变态类型。

膜翅目分为两个亚目。

 

 

(一)广腰亚目Symphyta广腰亚目的蜂子,它们的腹部不收缩成腰。

后翅具三个基室,全是植食性种类。

  1、叶蜂科(Tenthredinidae):

叶蜂身体粗短,前胸背板后缘深深的凹入。

前翅有一个较粗的翅痣,雌虫具有锯状的产卵器。

叶蜂幼虫很象鳞翅目的幼虫,但腹足上无趾勾,例如麦叶蜂、蔷薇叶蜂。

 

   

(二)细腰亚目Apocrita细腰亚目的昆虫腹部和胸部相连的部分收缩成腰状。

后翅最多具2个基室,绝大多数是寄生性种类,很多是社会性昆虫。

本亚目又分为针尾部和锥尾部两大类群。

 

 A、锥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