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58655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学习目标:

1.懂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难点)2.了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理解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重点)4.理解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

(重点、难点)5.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国内主要矛盾转变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4.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5.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二、在艰苦探索中前进

1.历史课题: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2.坚持原则: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八大启航

(1)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最重要贡献:

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历史飞跃

(1)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2)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5.历史教训

(1)出现过失误,经历了严重曲折。

(2)我们要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  )

[提示]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答案] ×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  )

[提示]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  )

[提示]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答案] ×

4.新中国诞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

[提示] 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 ×

5.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

[提示]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答案] ×

要点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情景] 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国民经济中,

国营经济占32.2%,合作社经济占54.4%,公私合营经济占7.3%,资本主义经济下降到0.1%,个体经济则下降到7.1%。

总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92.9%。

探究:

情景表明了什么观点,并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历史意义。

提示:

观点:

1956年,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关知识汇总

时间

1949年~1956年

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总路线、

总任务

一化三改: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必

然性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伟大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典例1】 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表明了我国(  )

A.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B.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C.正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思维引导] 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以下问题:

(1)数据的变化发生在哪段时间?

提示:

1952年到1956年。

(2)根据图表数据,概括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公有制经济逐渐占据主体地位。

(3)综合以上信息,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

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答案] C

解读图表的方法

(1)坚持从上到下解读。

(2)先读图表题目以明确图表主题。

(3)再读数据,注意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弄清数据变动过程、趋势和方向。

(4)图表有注解的,还要读注解,进一步明确题意。

(5)最后,综合以上信息,对图表信息作出归纳、判断或推论。

1.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 根据关键词“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的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B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一大是规模大,二公,公有化程度高,与题意不符,排除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与“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等关键词无关,排除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与题干关键词无关,排除D。

故选B。

[答案] B

2.“这个改造用和平方式解决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矛盾,避免了大的社会震动;这个改造把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个改造”指的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有企业实行经营责任制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用和平方式解决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矛盾……把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可知,此内容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创造性地开创了赎买政策,最终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结果,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B符合题意;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有企业实行经营责任制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答案] B

要点二在艰苦探索中前进

[情景] 情景一 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情景二 

探究:

(1)根据情景一分析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

确定这个任务的主要依据是对什么问题的正确认识?

(2)情景二反映的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的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失误?

你认为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提示:

(1)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问题:

国内的主要矛盾。

(2)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训:

经济建设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求快求纯,不能忽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关于社会矛盾的表述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典例2】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思维引导] 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以下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指的是哪一段历史时期?

提示:

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答案] B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社会性质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的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行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

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B符合题意。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行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答案] B

4.中共十九大正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建国后首次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的党的代表大会是(  )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科学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集中力量把我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故C符合题意;中共七大、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答案] C

课后作业(四)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此我国开始迈向社会主义。

这次变革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此我国开始迈向社会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C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完成、一五计划的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答案] C

2.“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

“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

”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手工业合作化

C.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 依据题干“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故正确答案为C。

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

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这表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实质是(  )

A.废除资本家的剥削

B.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C.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D.为农业、手工业改造提供范例

[解析] 依据题干“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 B

4.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和。

其中1952年和1956年我国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实行土地改革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根据题中“1952年”“1956年”,结合所学知识,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土地改革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为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1958年全国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不足,产量下降,故B、C两项不合题意;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提高,故D项不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答案] A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调整。

关于这些调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和②分别涉及制度的废除和确立

B.②和③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①和④农民两次分田的“内涵”一样

D.①和③都在农村实行集体劳动,统一分配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②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③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一次失误,造成了经济的严重困难,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给农民,但仍然实行的是公有制经济。

所以B、C、D项表述均错误,A项表述正确,故选A。

[答案] A

6.中共八大提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抗美援朝

B.开展土地改革

C.镇压反革命

D.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故正确答案为D。

ABC均与中共八大无关,故选D。

[答案] D

7.中共八大的主要贡献在于(  )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解析] 题干强调“八大”最主要的贡献,A、C、D三项所说内容虽然都是其贡献,但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后来出现“左”倾错误直至文化大革命正是由于对国内阶级矛盾的错误估计所致,所以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应该是最主要的,A、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不是中共八大的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 D

8.观察下图,从1949年至1980年促进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增加的因素有(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950年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②1953年到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

①②④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探索社会主义的一次严重失误,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故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③的A、B、D,故选C。

[答案] C

9.关于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  )

①找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有效途径 ②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③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④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56~1966年这十年被称为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探索,集中到一点就是提出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并对要建成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初步的总体构想,②③符合题意。

找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发生在过渡时期,①不符合题意;“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来的,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0.党中央错误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你认为由以下哪些原因导致的(  )

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缺少经验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给党和国家造成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D。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我国第一辆载重汽车诞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建成投产……

(1)毛泽东在什么时期说的材料一中的这段话?

这段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2)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担负起工业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发展生产力和改造生产关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举措?

对工业发展分别有什么意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这是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所说的;此材料反映了当时我国工业水平十分落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2)结合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工业面貌落后,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工业建设成就,根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方面的决策和发展现实来组织答案。

[答案] 

(1)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问题:

反映了当时中国落后的工业面貌。

(2)发展生产力方面:

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意义:

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改造生产关系方面:

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

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9

——《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

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

……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

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如何?

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

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发?

[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可知,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第二小问,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关。

1953~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第一小问,由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

……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可知,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是不真实的。

第二小问,这与当时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息息相关的。

大跃进运动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生产关系的变革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挫折。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