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57019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7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docx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docx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

1总论

1.1项目背景

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改变因污泥抛弃、填埋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局面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工作之一。

为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强了对污泥处置与利用的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持,提倡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以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温州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与速度加大,污泥产生量也越来越多。

这些污泥若得不到妥善处理和处置,将会给水体、土壤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严重威胁。

如何妥善地处置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并将其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变废为宝,已成为温州市污水处理厂和相关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温州宏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也称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污泥焚烧热电项目)。

该项目的建设,既可以解决温州市污泥的出路,减少污泥堆置或者填埋产生的环境污染,又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产生的灰渣可作为建材行业,如水泥厂、砖厂的原料,实现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还可以缓解该地区长期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尤其是该项目的集中供热可以替代当地污染严重的分散供热锅炉热源,这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而且对园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有关规定,该滨海园区污泥焚烧热电项目筹备方温州宏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4月10日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本院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赴温州市,对本项目作了现场踏勘、调研,收集了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拟建工程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生态环境特点、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生活环境质量现状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工作,并进行了该项目的综合环境特征和工程特征的初步分析;详细了解工程在设计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施、设备的选择,项目的排污特征和排污环节及其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对工程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废气、废水、固废等)及其噪声等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和评价,最后按照国家有关规范编制完成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评价重点

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周边环境特征,确定本评价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的厂址选址的合理性,针对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环境等环境要素,结合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及环保措施技术经济论证进行评价和分析。

其中以环境空气、声环境、灰渣处理处置及环保措施技术经济论证为评价重点,将地表水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作为一般评价内容。

1.3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对评价工作的分级,结合实际情况,本次大气环境评价的工作等级为二级;水环境为三级;噪声环境为三级;生态环境为三级;对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只进行定量评述。

1.4环境功能区划

本项目所在地各环境要素按温州市环保局划定的环境功能区划分别为:

环境空气:

二类区;

地表水环境:

滨海园区内河尚未划定功能区,目前以农灌为主,今后将用作城市景观用水;

声环境:

本项目选址在工业园区,因此声环境为3类区。

1.5评价范围及评价因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结合本项目大气、水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特征,并综合考虑项目所在地风向、地形特征、周围居民分布等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确定本次评价范围。

1、环境空气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范围确定的有关规定与要求:

一般二级评价范围的边长不应小于10~14km。

平原取上限,山区等复杂地形取下限。

结合本项目所在地的地形特点,评价范围沿冬季主导风向(西北向)为主轴边长为10km,以厂址场地为中心,沿主轴方向向北、向南各为5km,垂直主轴方向向东、向西各为5km,考虑到厂区东南1km即为大海,评价范围向东南方向减少到1km;考虑到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向,且厂区西北方向居民点、学校等敏感点较多,为此,评价范围向西北方向延至8km处;同时考虑到厂区东北方向为滨海园区一期区块,且周围居民点、学校等敏感点较多,为此,评价范围向东北延至7km处,由此构成一个长方形面积约108km2的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示意见报告书图4.3-1。

干煤棚评价范围:

一般为干煤棚边界外500m。

大气环境评价因子的确定如下:

①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

SO2、NO2、TSP、PM10;

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SO2、NO2、PM10、HCl、恶臭、二噁英、Pb;

③干煤棚评价因子:

TSP。

2、水环境

地表水水环境现状评价范围:

(1)滨海园区内厂址附近北面紧临的供水水源新川浦河(河宽30m);

(2)滨海园区内厂址附近西面紧邻的中横河(河宽40m);(3)滨海园区内下横河。

地表水现状评价因子:

pH值、水温、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样品性状、氨氮、总磷、悬浮物、六价铬、总铬、总氰化物、硝酸盐态氮、亚硝酸盐氮、石油类、铜、锌、镍。

3、声环境

声环境现状评价范围是厂界外300m内及附近村庄。

声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为厂界噪声,因厂区附近1000m内没有村庄等声环境敏感点,因此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扩展到厂区附近的道路。

环境现状评价因子和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Leq(A)声级。

4、土壤环境

(1)土壤环境现状评价范围:

厂址及厂界外1000m范围内。

(2)土壤现状评价因子:

pH、六价铬、氟化物、铬、铜、铅、镉、锌、砷和汞。

5、生态环境

由于本工程属于污染性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工程占地所影响的面积相对较小,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和周围生态环境现状,确定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为工程项目选址及其附近的区域内。

评价因子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土流失因子。

6、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主要为焚烧厂运行期的工业固废(Ⅱ类)——底渣、飞灰(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及其污水处理站的污泥等,此外包括施工期的弃土弃渣等建筑施工固废。

1.6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本项目主要保护目标见表1-1。

表1-1本项目主要保护目标汇总

环境要素

环境保

护对象

具体敏感目标

与厂址的方位和最近距离

人口

(人)

户数

(户)

环境功能

方位

距离(km)

环境空气

焚烧烟气

评价范围

内环境空

气质量

二甲村

W

1.0

760

210

二级

三甲村

WN

1.5

1600

570

天河镇中学

WN

1.2

3000

天河镇小学

WN

1.7

570

天河镇政府

WNW

2.3

70

中和村

WS

1.3

850

270

大自然钢板

EN

1.2

230

沙城三小

N

5.0

960

永兴中学

NEN

6.4

3500

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

新川浦

N

10

Ⅳ类

中横河

W

10

Ⅳ类

下横河

S

1200

Ⅳ类

地下水

地下水环境质量

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

Ⅲ类

声环境

评价范围内声环境质量

厂界外1m处

三级

注:

天河镇户籍人口2.48万,常住人口近5万,总面积22.8km2。

2项目概况

2.1项目名称和性质

项目名称: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

项目性质:

新建

2.2建设单位

温州宏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3项目规模

本项目投资36161万元,建设2×75t/h污泥焚烧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1×CC18高温高压双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配套4条375t/d的污泥干化生产线。

日处理污泥(~80%含水率)1500吨,掺煤329.8吨。

2.4建设地点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南部A508地块。

2.5劳动定员及生产制度

本项目定员138人。

等效运行时间以24h/d计,全年运行时间为6500h。

2.6工程实施进度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为新建工程,工程规模2×75t/h污泥焚烧炉(污泥处理量1500t/d)+1×CC18双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预计本工程建设工期为15个月。

2.7工程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建设2×75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污泥焚烧炉(污泥处理量1500t/d)+1×CC18高温高压双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配套4条375t/d的污泥干化生产线。

本项目建设的目的是处理温州市各个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并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集中供热。

通过对温州市各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内主要企业或工业类别、污水中可能存在的特征污泥因子、处理工业废水的比例等的调查,根据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污泥危险特性检测报告》、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中心《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危险特性鉴别结果的认定意见》对滨海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危险特性鉴定结果,并对比分析、将鉴别结论推至中心片区、西片区、东片区各污水处理厂,可知本项目处理的污泥为非危险固体废物。

本项目的建设任务、规模及基本构成,见表2-1。

表2-1本项目基本构成

项目名称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

建设单位

温州宏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南部A508地块

主体工程

焚烧系统

2×75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污泥焚烧炉

热力系统

1×18MW双抽凝汽式汽轮机

发电系统

1×18MW发电机系统

辅助工程

污泥干化系统

4条污泥干化线,每条生产线干燥能力为375t/d,每条生产线主要包括2台热传导型双轴桨叶干燥机+1台热传导型蒸汽管回转干燥机+2台旋风分离器+1套尾气洗涤冷凝塔

湿污泥输送系统

螺旋输送机、污泥提升泵、污泥螺杆泵组

干污泥输送系统

封闭带式输送机、螺旋输送机

输煤系统

封闭带式输送机

化学水处理系统

锅炉补给水处理采用活性碳过滤器

+一级反渗透+二级除盐加混床

电气出线

110kV电压出线,厂内设升压站

除灰渣系统

机械除渣气力除灰,焚烧炉渣出售给建材、水泥企业作为原材料,飞灰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公用工程

水源

滨海园区新川浦河水和市政自来水

厂内供、配电

厂用高压电10kV,低压380/220V

贮运工程

贮泥

4套混凝土污泥接收储仓、4套碳钢污泥中间储仓、

2套干污泥仓

贮煤场

干煤棚,总储量约9000t

渣库

栈桥下设1只渣库,存渣约140t;

厂区内设置采用密封结构的堆渣棚

飞灰库

2只成品钢制飞灰库,共可储灰1200t

石灰石库

1只石灰石库,可储存石灰石粉约145t

石灰仓

1只石灰仓,可储存石灰粉约56t

环保工程

烟气除尘

每台炉设置1台布袋除尘器,除尘可达99.8%以上

脱酸

采用NID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脱硫效率可达80%以上,脱除强酸HCl、HF的效率均可达到95%以上

总脱硫效率

炉内脱硫率为68%,烟气脱硫效率可达80%以上,

总脱硫效率达93.6%以上

脱硝

锅炉采用低氮燃烧技术,设计NOx排放浓度320mg/m3≤400mg/m3(排放标准限值)

活性炭喷入系统

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去除烟气中的二噁英和重金属

废水处理

生产废水部分回用,剩余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后排入滨海园区市政污水管网,纳入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

噪声防治

选择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采取降噪措施

电网接入工程

1×18MW机组以110kV电压等级与园区内的天河变电所连接并入温州电网

热网接入工程

见供热管网接入工程的单独设计方案

其他设施

办公楼、化验楼等附属设施

占地面积

12.183hm2

职工人数

全厂定员138人

项目投资

总投资36361万元(未计入配套污水厂、接入系统、热力网工程及灰渣综合利用工程投资部分);综合环保投资为2552.5万元,占总投资的7.02%

利用小时数

年运行6500h,日运行24h

注:

与本项目配套的污泥厂外运输、输水管线的建设、场外输变电接入工程、供热管网接入工程、灰渣最终处理处置工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均单独立项,单独审查,本次环评中对其不进行评价。

本项目也称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污泥焚烧热电项目。

3工程产污环节与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污泥焚烧热电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污染环节及因素,见表3-1。

表3-1污泥焚烧热电项目运行期污染环节(源)及污染因素分析表

序号

运行过程或环节

污染环节

污染因素

污染物

1

湿污泥存贮及输送过程

污泥接收储仓

污泥中间储仓

污泥输送系统

恶臭

氨、H2S、甲硫醇和臭气等

渗滤液

pH、SS及COD

设备运行

噪声

-

2

污泥干燥过程

洗涤冷凝塔

洗涤废水

NH3、盐类、pH、COD、BOD5等

沉淀池

固废

污泥

沉淀废水

NH3、盐类、pH、COD、BOD5等

干化系统

恶臭

氨、H2S、甲硫醇和臭气等

设备运行

噪声

-

3

燃烧过程

燃煤粉碎

噪声、粉尘

TSP、PM10

锅炉燃烧

烟气

烟尘、SO2、NOX及少量H2S、HCl、二噁英类

灰渣

金属氧化物

风机、锅炉排气

噪声

-

锅炉清洗

清洗废水

pH、SS及COD

4

干污泥存贮及输送过程

干污泥仓

恶臭

氨、H2S、甲硫醇和臭气等

干污泥输送系统

5

燃煤存贮及运输过程

输煤系统

扬尘

TSP、PM10

输煤系统冲洗

输煤废水

pH、SS及COD

6

燃油存贮装卸及使用过程

油罐脱水、油罐区及油泵房冲洗

含油污水

石油类

7

汽轮机发电、送电

过程

设备运行

噪声

-

主厂房运行

冲洗废水

SS及石油类

冷却塔

排污水、噪声

盐类

升压站

电磁、噪声

-

8

除灰渣及贮灰渣过程

灰渣场

扬尘

TSP、PM10等

9

化学水处理过程

化学水处理系统

酸碱、含盐废水

pH、SS及盐类

10

脱硫过程

脱硫系统

固废

脱硫石膏

11

石灰石粉、石灰粉、灰渣及石膏运输过程

运输系统

扬尘

噪声

TSP、PM10、

噪声

12

配套办公、生活设施

办公、生活

固废、生活污水等

生活垃圾、SS、COD、BOD5植物油等

本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如表3-2所示。

表3-2本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预测值

污染因子

单位

排放量

备注

大气污染物

废气量

万Nm3/a

175500

SO2

t/a

220.74

烟尘

t/a

79.30

NOX

t/a

565.11

粉尘

t/a

11.89

无组织排放量

废水

废水量

m3/h

89.14

固废

飞灰

t/a

33000

产生量

炉渣

t/a

33100

产生量

生活垃圾

t/a

1.64

产生量

本项目实施前后全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3。

表3-3本项目实施前后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

污染物排放情况

污染因子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排放增减量

拟建项目排放量

大气污染物(t/a)

SO2

480.37

-259.63

220.74

烟尘

221.12

-141.82

79.30

NOX

155.16

+409.95

565.11

粉尘

11.89

0

11.89

废水污染物(t/a)

CODCr

68.56

0

68.56

NH3-N

33.23

0

33.23

4环境现状评价

4.1空气环境

评价区域内的大气环境现状质量良好,主要监测点的主要大气污染物TSP、PM10、SO2及NO2指标,除3#监测点位(中和村)的TSP和PM10均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

根据现场勘察,评价认为3#监测点位(中和村)的TSP和PM10主要超标原因为地表植被稀疏引起的地表扬尘影响;根据2003~2005年温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及2008年温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温州市首要大气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这是由整个温州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决定的。

4.2地表水环境

滨海园区内中横河、下横河及新川浦河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中横河、下横河与新川浦河3个监测断面的氨氮指标均超标,其中氨氮的最大超标指数为9.9,其它监测指标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质标准。

4.3声环境

监测结果表明,拟建项目厂界1#测点(纬九路与经一路交界处)处7月7日的昼间的等效连续A声级(Leq=69.0dB(A))未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3类标准,这是因为该测点处于滨海大道、纬九路与经一路交叉点,昼间(监测时间为16:

00)来往车辆较多;除此点外,本项目厂界噪声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

监测点昼间噪声值范围为47.1~64.6B(A),夜间噪声值范围在44.4~52.0dB(A),主要是滨海大道、经一路与纬九路等公路上的交通运输所产生的噪声。

厂区周围1000m范围内没有声环境敏感点。

4.4土壤环境

监测结果表明,拟建项目厂址镉指标超标,超标指数为1.4,其它监测指标均能够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三级标准。

评价认为拟建项目厂址镉指标超标主要是由周围工业生产活动(如回填土石方等)引起的,环评认为土壤环境评价范围内均可达标。

4.5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

本项目厂址区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大多已消失,现在植被类型为次生植被,有一定的人工植被。

本项目评价区为滨海园区及温州市龙湾区东部,除了常见的鼠类和雀类外,基本上没有其他野生动物,更没有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拟建项目建设用地类型为工业用地,不占用农田。

评价区内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的敏感性较低,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后,可减缓或避免水土流失。

本项目厂区生态景观类型全部为草地,评价区大部分为城乡居民点和人工生态景观。

龙湾区共有水土流失面积44.71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6.03%。

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水土流失强度为轻度。

5环境影响评价

5.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

本工程建成后,可作为集中供热热源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供热热源,区域内现有的部分污染源的分散的小型工业锅炉将被取代;同时将温州市污泥集中处置,可以大大减小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建成运行后,区域内SO2排放量削减259.63t/a,烟尘排放量削减141.82t/a,NOx排放量增加409.95t/a。

项目建成后SO2、NOX、烟尘排放量与排放浓度,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并能够实现达标排放和满足总量控制要求。

由于拟建项目将替代区域内的热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分散供热锅炉,因此,可以有效增加区域内的大气环境容量。

2、环境空气影响

(1)小时浓度

SO2、NO2和HCl的小时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在距源点1720m处,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14.430μg/m3、36.943μg/m3和4.645μg/m3,分别占标准值的2.86%、15.39%和9.29%。

叠加背景值后,各敏感点的SO2、NO2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

(2)日均浓度

评价区域SO2各敏感点背景值的最大值为0.0043mg/m3;NO2各敏感点背景值的最大值为0.0278mg/m3;PM10各敏感点背景值最大值为0.2577mg/m3,超标倍数为0.718,评价认为主要超标原因为地表植被稀疏引起的地表扬尘影响。

本项目建设后,评价区域SO2、NO2、PM10各敏感点的日均环境浓度值分别在0.00075~0.00511mg/m3、0.00533~0.02808mg/m3、0.03271~0.17495mg/m3之间,除中和村的PM10的浓度(0.17495mg/m3)超标外,主要超标原因为地表植被稀疏引起的地表扬尘影响,其余各敏感点的SO2、NO2、PM10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除部分地方的NO2浓度有一定的增加外,其余地方的SO2和NO2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SO2最大降低0.00825mg/m3,NO2最大降低0.00267mg/m3。

以2007年气象条件逐日计算工程新建污染源对评价区域内各敏感点的贡献浓度,评价因子浓度最大值出现在三甲村,第245日,SO2最大值1.972μg/m3,约占日均浓度标准的1.315%;PM10最大值0.813μg/m3,约占日均浓度标准的0.542%;NO2最大值5.049μg/m3,约占日均浓度标准的4.208%;HCl最大值0.784μg/m3,约占日均浓度标准的5.227%。

叠加背景值后各敏感点的浓度预测结果变化不大,SO2、NO2均未超标,由于PM10背景值超标而出现超标情况。

(3)年均浓度

①SO2年均浓度影响

评价区域内,SO2的年均浓度最大值出现在(12662.87,7936.3),位于中和村附近,最大浓度为0.498g/m3,相当于SO2二级标准年均值(60g/m3)的0.83%。

厂址周边敏感点的年均浓度均未超过SO2年均浓度限值的二级标准,其影响值占标准值的比例为0.047%~0.540%,贡献值很小。

②PM10年均浓度的影响

评价区域内PM10的年均浓度最大值出现在(12662.87,7936.3),位于中和村附近,最大浓度为0.205g/m3,相当于PM10二级标准年均值(100g/m3)的0.205%。

厂址周边敏感点的年均浓度均未超过PM10年均浓度限值的二级标准,其影响值占标准值的比例为0.012%~0.133%,贡献值很小。

③NO2年均浓度影响

评价区域内,NO2的年均浓度最大值出现在(12662.87,7936.3),位于中和村附近,最大浓度为1.275g/m3,相当于NO2二级标准年均值(80g/m3)的1.594%。

厂址周边敏感点的年均浓度均未超过NO2年均浓度限值的二级标准,其影响值占标准值的比例为0.090%~1.036%,贡献值很小。

④Pb年均浓度的影响

评价区域内Pb的年均浓度最大值出现在(12662.87,7936.3),位于中和村附近,最大浓度为0.0014g/m3,相当于Pb二级标准年均值(1g/m3)的0.14%。

厂址周边敏感点的年均浓度均未超过Pb年均浓度限值的二级标准,其影响值占标准值的比例为0.008%~0.091%,贡献值很小。

3、恶臭的影响

本工程的污泥在厂内的存放一般为1天时间,其目的是保证污泥焚烧热电厂的正常运行。

在污泥堆放和输送过程中,将产生H2S及NH3等有窒息性的恶臭。

正常运行情况下,本工程干化系统采用负压运行技术及密闭制造设计,干化过程中剩余气体量低、臭气含量低,不凝气作为一次风送至锅炉内,经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