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估及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56474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估及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估及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估及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估及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估及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估及对策建议.docx

《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估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估及对策建议.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估及对策建议.docx

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估及对策建议

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估及对策建议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抵御农业自然风险,防范农业市场风险,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迅速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综合产出能力。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它由土地、资金、物质、劳力等综合投入形成,没有这些要素的合理投入,就形不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低由农林牧渔业的综合产出表现。

农业产出能稳定地达到一定水平之上,表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达到了一定水平之上。

   一、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

   1.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测算

   农业生产能力,产出表现为农业总产值,投入表现为土地、劳动力、物质、资金和科技五大方面。

由于受科技投入统计资料不足的限制,现用土地、劳动、资本(包括物质的实际投入和资金投入,用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反映)的产出率来反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

其计算公式如下:

   劳动生产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人数

   土地产出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耕地面积

   资本产出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本文据1995年-2008年沈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劳动力人数、耕地面积、中间消耗资料计算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数(详见附表1和附表2)。

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2008年沈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数是1995年的2.43倍。

从农业总产值来看,2008年农业生产总值为350.1亿元,是1995年的4.08倍。

从农业投入产出率来看,2008年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业总产值达到4.37万元,比1995年提高了2.3倍;2008年土地产出率为5.13万元/亩,比1995年增长3.16倍。

资本产出率基本稳定,2008年每元物质消耗创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10元,比1995年上升3.25%。

   为了进一步评估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我们以1995年各指标水平为1,对不同纲量的数据进行指数化处理(见附表3)。

图1:

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数年际变化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逐年稳步提高。

建立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数为因变量,时间为自变量的线性函数。

运用OLS分析,得出结果:

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逐年提高,每年提高9.75%。

   从数据上看,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长主要依赖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提高。

其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沈阳农业科技力量比较雄厚,每年各类农业科研成果比较多,初步形成了覆盖科研、推广、培训的科技支撑体系。

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实力、科技水平全省领先,在全国处于上游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不断提高,为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长提供了根本保障。

   其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终要体现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上。

近年来,我市依据农业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和畜牧业的比重增加,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不断扩大。

农产品市场配置资源能力得到强化,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第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还在于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农业物资装备能力。

近年来,沈阳市农田水利条件不断改善,中低产田改造取得重大进展。

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持续加大。

农业生产中,现代化要素投入的增加,农业化学化和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稳定生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沈阳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快速提高,农产品出口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专业合作社、经纪人队伍发展迅速;农村商业流通网点、专业市场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收效明显,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完善。

   第五,政府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不断增强。

积极扶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逐步健全。

检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覆盖全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的监管网络。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财政支农力度逐年加大。

   正是这些因素,促进了我市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增长,进而推动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2.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对比分析

   从数据的对比来看,沈阳市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4)。

此外,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长的速度高于全国。

1995年,沈阳市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65倍,2000年达到6.1倍,2005年达到6.13倍。

这主要是由于沈阳市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持续稳定增长。

   但同时,我们发现沈阳市资本产出率在近二十年间增长基本持平,指标数值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主要是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或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在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资本投入能带来明显的收益,资本回报率较高。

但沈阳市属农业较发达地区,资本投入逐年增长,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增加资本投入能带来的产出增量是有限的。

从全国范围来看,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资本产出率的水平都比较低,比如北京、天津、上海;相反,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资本产出率却比较高,比如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二、我市农业要素投入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关系分析

   1.沈阳市农业投入-产出关系分析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评估沈阳市农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要素贡献率。

   农业劳动力投入的弹性为-0.69,表示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数量每减少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将上升0.69%。

说明沈阳市农业劳动力存在过剩,隐蔽性失业成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

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农用土地投入弹性为-2.54。

从表面上看,农用土地投入每减少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将增加2.54%,这个结论似乎不符合常理。

但进一步考察数据,会发现尽管耕地面积呈现递减趋势,但沈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持续增长。

说明随着农业科技和资本投入的不断增加,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在不断增加。

   农业资本投入弹性为1.06,即农业资本投入增加1%,将会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1.06%。

这说明沈阳市农业产出的增长对资本投入的仍具有依赖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必须增加资本投入。

   2.农业投入要素贡献率的计算

   为了进一步说明沈阳市农业生产函数中各项投入要素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贡献,分别计算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农业资本以及农用土地投入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计算结果见附表5。

   1995年-2008年,沈阳市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投入要素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贡献率为-5.05,农业资本投入贡献率为101.57,农用土地投入贡献率为1.56,其它要素投入的贡献率为1.92。

   农业劳动力贡献率为负,再次表明降低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数量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性。

农业劳动力数量下降的越快,其贡献越大。

   农业资本投入贡献率最大,应该加大农业资本投入。

农业资本投入增长越快,其贡献率越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长也就越快。

   农用土地贡献率为正,说明土地供给数量的增加,能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应该严格控制建设占地对农业用地的侵占,尽量作到占补平衡,通过开发、复垦、整理等手段使农用土地数量稳定增加。

   三、制约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逐年提高,但仍有诸多制约因素。

   1.农业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虽经多年投入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尤以农田水利工程为甚。

据2007年全市百村基础设施调查,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隐患重重,如在被调查的602座农用桥中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设的占55.6%,其中70-80年代建设的256座,占42.5%,50-60年代建设的有70座,建国前建设仍在使用还有9座,农用桥完好率仅为70.1%。

同时,目前我市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36%,低于全国45%的平均水平,节水灌溉面积仅占灌溉面积的34%。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资源约束加大

   我市水资源匮乏,人均和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分别为341立方米和236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5%和16.4%。

全市中低产田面积达293.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8.6%,其中新民市150万亩,康平县43.5万亩,辽中县40万亩,法库县37.5万亩,苏家屯区10.2万亩,沈北新区9.2万亩,东陵区3万亩。

土壤类型有风沙土、沼泽土、盐碱土等。

其中,中产田亩产在400-500公斤之间,低产田亩产在300公斤以下。

   3.农村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小规模经营和统一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农业增收的难度大。

我市农村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低,2007年全市农村服务业增加值占上产业增加值仅为4.66%。

农村服务业手段弱,综合服务能力差,难以解决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

同时,家庭小规模经营增加了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应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和面向市场组织生产的难度。

   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生产诸多要素和政府农业管理各个部门。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消除和解决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现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1.加大农业投入,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业投入要素中,农业资本投入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贡献最大。

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进一步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

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三个明显高于”、“三个调整”、“三个继续加大”、“三个提高”和“三个大幅度增加”的要求,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投入。

尤其是要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做好节水灌溉示范,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

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加大力度改造中低产田。

   2.加强农业投入资本使用效能,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沈阳市农业资本产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本的利用率处于较低的水平。

深入开展支农资金投入体制改革的探索,突出支农资金的投入重点,加强资金使用的检查监督,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能。

同时,根据“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关要素的建设,形成多元化的资本投入机制。

   3.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土地面积的增加,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正向的效应。

应该严格控制建设占地对农业用地的侵占,尽量作到占补平衡,通过开发、复垦、整理等手段使农用土地数量稳定增加。

此外,在严格遵守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的前提下,以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创新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为目的,深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促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合理使用。

   4.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重点加强农村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建设,在人员和经费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

同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培养乡土人才。

结合特色产业区、农业经济区和设施农业小区等项目建设,因势利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与组织形式实现有机的结合,培植和鼓励能人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5.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是制约沈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农村内部就业。

鼓励各地根据实际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尽可能追求产业或产品的差异化,以拓展不同的市场空间。

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农村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提升农村专业化分工水平,不断拓展农村就业的领域和空间。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函数及公式推导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与所能生产出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生产函数。

它可以简写为C-D生产函数,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和数学家查理•柯布根据历史统计资料研究20世纪美国的资本投入(K)和劳动投入(L)对产量的影响时所得出的种生产函数。

基本模型为

   式中A是常数项,代表一定的技术水平,α和β分别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生产弹性。

C-D生产函数是α+β的齐次函数。

当α+β=1时,生产规模收益不变;当α+β>1时,生产规模收益递增;当α+β<1时,生产规模收益递减。

   假定技术进步中型,参数A随时间而变化,C-D生产函数可以变形为:

   式中

是反映技术进步对t年度产出的影响系数,e是自然对数的底,而δ正好表示测算时间内技术进步的年平均变动率,即靠技术进步使每1年的产出量比上1年增长的百分比。

   由于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必须投入要素,所以在利用C-D生产函数分析农业投入产出关系要加上土地变量。

农业C-D生产函数的形式为:

   M代表农业土地要素投入。

上式是迄今为止C-D生产函数在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表达形式。

模型的估计大多数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或配合横切面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或最大似然法估α、β、γ和δ的值。

在实际求解中,通常将C-D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转化成线形回归关系求解。

(为了计算方便,本文采用

的模型形式)

   对上式求时间t的导数,可得到:

   y为产出增长速度,k为资本投入增长速度,为劳动投入增长速度,m为土地投入增长速度。

函数两边除以y,得:

   

   方程右边第一部分

表示科技进步贡献率,第二部分

表示资本投入要素贡献率,第三部分

表示劳动投入要素贡献率,第四部分

表示土地投入要素贡献率。

 

全国农村经济信息网沈阳工作站

二OO九年八月二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