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环境污染应急预案doc.docx
《建筑施工环境污染应急预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环境污染应急预案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施工环境污染应急预案doc
施工现场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编制目的
为了切实做好河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工地的环境污染控制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现场扬尘、污水排放、噪声污染等,建设绿色、环保的工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编制本预案。
第二部分使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以公司名义承接的各类房屋建筑工程、等所有能够产生环境事故的施工项目施工全过程。
第三部分编制依据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依据以下文件、标准,总结公司环境污染控制工作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确保公司施工现场的绿色、环保,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5、《山西省建筑工地文明标准》
6、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7、GB/T19001-2008GB/T24001-2004GB/T28001-2001
第四部分环境污染事故类型影响
一、施工、搅拌区扬尘及生产生活的烟尘排放(大气污染、职业病)
二、施工、生活废水排放(水污染)
三、施工噪声(噪声污染)
四、施工光源(灯光污染)
第五部分机构职责
一、组织机构
1、公司环境污染控制指挥部是公司环境污染控制工作的决策领导机构。
根据有关规定,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公司环境污染控制控制方面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
2、环境污染控制指挥部
地点:
项目部
总指挥:
副总指挥:
组长:
组员:
二、工作原则
1、预案为公司环境污染控制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组织原则。
2、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抗险”的十六字基本方针,遵循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下级服从上级的工作原则。
3、本预案在实施防污工作中必须做到统一指挥、责任到人、指挥到位、救人第一、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确保安全、科学调度。
三、岗位职责
1、总指挥职责:
A、负责对重大环境污染的全权处理,全面管理指挥部的运作,结合公司特点提出工作目标、思路和方法。
B、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后,立即赶往现场,协调各方面关系。
C、指挥现场处理工作,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批准各项防治措施。
2、副总指挥职责:
A、服从总指挥调动,协助总指挥或在获得总指挥授权后对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负责对较大性环境污染事件和一般事件的全权处理,按照总指挥的指示精神,负责指挥部的各项工作。
B、发生重大扬尘污染事件后,立即奔赴现场,协助总指挥组织协调各方面关系,随时掌握事件的发展情况。
C、指挥相应污染控制工作,收集事件相关信息,传达总指挥的决定及控制指示。
3、组长职责:
A、服从总指挥、副总指挥的调动,协助副总指挥或在获得授权后对较大环境污染事件和一般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具体管理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B、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各种情况,协调处理相关事务。
C、保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带领各级单位进行防治、处理工作,工作中实施“确保防止最大程度环境污染危害”的原则,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事件的进一步扩大。
D、掌握施工现场的应急机构和相关联系方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联系到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指定的人,确保联系方式的畅通。
E、负责接待社会媒体,对外的信息发放工作。
F、事件处理完成后,负责恢复现场
4、组员职责:
A、服从总指挥、副总指挥、队长和组长的调动,负责对污染事件处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做到纪律严明、行动迅速、信息畅通。
B、组员必须熟悉工地情况,掌握对污染事件处理的各项措施、标准和文件精神,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
C、在做好自我保护的情况下,坚决执行指挥部的各项决策,积极进行污染消除防治工作,以最大的力量保护现场的文明、环保。
第六部分工作程序
一、应急响应程序
1、我公司建立三级环境污染控制应急响应程序。
第一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环境扬尘污染控制指挥部,由总指挥或在总指挥授权后由副总指挥负责重大环境事故事件的处理。
2、工作车辆是:
洒水车
3、第二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分公司环境污染控制指挥部,分公司经理是本公司环境污染控制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较大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配备相应人员和物资.
4、第三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项目部环境污染控制指挥部,
项目经理是本工程环境污染控制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一般性环境污染的处理配备相应人员和物资。
5、启动任何一级应急程序都必须通知公司环境污染控制指挥部。
二、预案的启动
1、环境污染事件的第一发现人立即向项目经理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情况,并随时报告事件的发展情况;
2、项目经理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的三级应急响应程序,迅
速通知小组成员到位。
3、出现较大或重大扬尘污染事件后,立即启动二级或一级应急响
应程序,报告分公司或集团指挥部,项目经理按照分公司或总公司指挥部指示,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三、应急处理措施
1、根据环境污染事件的程度,现场启动相应应急响应程序,相关人员立即投入处理工作,并通知上级的指挥部。
2、各级指挥人员必须坚守事件现场,必须遵循“确保最大程度降低
环境污染危害”的原则,绿色环保小组必须立即投入扬尘污染的治理,
合理动用资源,维持现场良好秩序,并保护好现场。
3、应急工作中要加强自我保护,采取必要措施,确保行动过程中的
人员的安全。
4、扬尘污染应急措施
发生扬尘污染后,应立即停止扬尘源头的操作,并迅速组织成员用高压水枪和散水车洒水降尘。
如扬尘升腾过高,应在扬尘源头洒水降尘,待扬尘得到根本控制,方可继续施工。
如遇到大风恶劣天气,根据气象预报信息,提前对现场的扬尘源头,特别是土堆和黄沙堆用彩条布或者安全网覆盖,用重物压住。
5、水污染应急措施
发生水污染后,应立即停止污水、废水的排放,检查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排污管道等是否正常使用,如设施无法满足现场污水、废水的排放要求,应立即增设设施或疏通管道,避免污水、废水随地排放或直接排入市政管线。
6、噪声污染应急措施
当施工噪声的分贝超过限制,应立即查找噪声来源,如属人为噪声,要做好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减小人为噪声的发生。
如属机械噪声,尽量将各种机械的作业时间错开,避免强噪声机械同时工作,或为机械加装消声设备,设置封闭机械棚,减少噪声的扩散。
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如遇到无法避免的产生噪声污染的夜间施工,应提前做好夜间施工申请,并做好对附近居民的安民告示。
7、光源污染应急措施
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如遇到无法避免大滴灯产生光源污染的夜间施工,光源应聚焦朝向施工现场背面挡光,避免光源辐射到居民生活区域范围,应提前做好夜间施工申请,并做好对附近居民的安民告示。
第七部分其它事项
一、本预案是对有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组织实施紧急治理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治理行动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的指导性文件。
二、按照本预案的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环境污染控制指挥部人员和物资准备.
三、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认真学习本预案,掌握预案的内容和相关措施。
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出现环境污染情况下按照预案的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四、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后,事件单位应立即报告,各指挥部负责人在接到信息后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各自岗位,迅速开展工作。
对任何失职、渎职行为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应责任。
五、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河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3年1月10
环境污染控制指挥部人员表
姓名
单位职务
指挥部职务
电话
手机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HistoryofChineseArchitecture
学分:
4.5学分学时:
72学时理论学时:
64学时实验学时:
8学时
教学对象:
建筑学专业
先修课程:
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
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线索和事实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并考察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史实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成绩10%。
教学内容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部分(46学时)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4学时)
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成特征等;
难点:
工官制度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6学时)
一、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
难点:
理解各地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址特征;
二、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重点:
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点及技术进步。
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57~公元前589年)
重点:
了解战国至南北朝建筑特色;
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581年~1279年)
重点:
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
难点:
宋代材份制度特点;
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1年~1911年)
重点:
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
难点:
区分明代与清代建筑特点;
第二章城市建设(4学时)
一、概说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
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
四、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与地方城市建设的实例
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认识代表性实例;
难点:
理解城市规划与发展机制与设计思想
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8学时)
一、宫殿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
2)中国古代宫殿考的型制与实例
重点:
了解宫殿的代表性实例
难点:
理解宫殿布局原则与设计思想;
二、坛庙
1)坛庙建筑的内容
2)实例分析
重点:
了解坛庙的代表性实例
难点:
理解坛庙的类型及其产生机制与设计思想;
三、陵墓
1)陵墓的演变与形制组成
2)实例分析
重点:
了解陵墓的代表性实例
难点:
理解陵墓规划思想与布局设计手法;
第四章宗教建筑(6学时)
一、宗教及其建筑演变
二、寺庙祠观实例分析
1)佛教寺院
2)道教祠观
3)伊斯兰教礼拜寺
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
难点:
理解佛教建筑类型逐步中国化的原因与衍变过程;
三、佛塔与经幢
重点:
了解佛塔与经幢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
难点:
理解塔逐步中国化的衍变过程;
第五章住宅与聚落(4学时)
一、概说
1)住宅型制演变
2)住宅构筑类型
二、实例
重点:
分析中国住宅型制演变与住宅构筑类型;
难点:
理解、掌握各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特征及其产生原因;
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4学时)
一、概说
二、明清皇家苑囿
三、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四、风景建设
重点:
了解明清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园林基本特征,风景建设的基本规律;
难点:
分析、理解中国古代造园思想及基本处理手法;
第七章建筑意匠(4学时)
一、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
二、选址与布局
三、审美与建筑设计
重点:
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处理选址与布局的基本手法;
难点:
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及其审美与建筑设计;
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6学时)
专题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专题二、大木作
专题三、墙壁
专题四、屋顶
专题五、小木作
专题六、彩画
重点:
分析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详部做法特征
难点:
古代建筑术语的解释与理解;
第二篇近代中国建筑(12学时)
专题一、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4学时)
专题二、近代中国城市建设(2学时)
专题三、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思潮(2学时)
专题四、近代中国建筑优秀个案分析(4学时)
重点:
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
难点:
剖析近代中国建筑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所自;
优秀个案的理解与分析
第三篇:
现代中国建筑(1949年至今)(6学时)
专题一: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专题二: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专题三:
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发展;
实验教学(8学时)
1.一座传统建筑的解析
基本要求:
通过实际参观、观察,分析一座古典建筑的形制特点,撰写分析报告。
实验项目:
分析教学模型,认识古建筑构成形式;
1)认识单体建筑一:
北京先农坛庆成宫为例
步骤:
①绘制平面,立面,剖面图,并分析平面,立面,剖面构成特点;
②绘制门窗、斗拱等节点大样,了解古建筑构造做法;
③了解并绘制屋顶组成,瓦的铺设以及脊部的设计;
2)认识单体建筑二:
北京故宫角楼为例
步骤:
①绘制平面,立面,屋顶平面图,并分析特点;
②绘制门窗、斗拱等节点大样,了解古建筑构造做法;
③了解并绘制屋顶组成;
2、认识斗拱的构造:
1)以清官式平身科,柱头科,角科一组斗拱为例
步骤:
①绘制平面,立面,剖面图;
②拆卸斗拱,绘制分件图;
③组装斗拱。
通过实际观摩,使学生对构筑形式有较深入了解;
学时分配: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4
一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6
二
城市建设
4
三
宫殿、坛庙、陵墓
8
四
宗教建筑
6
五
住宅与聚落
4
六
园林与风景建设
4
七
建筑意匠
4
八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6
近代中国建筑
现代中国建筑
九
专题一、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
4
十
专题二、近代中国城市建设
2
十一
专题三、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思潮
专题四、近代中国建筑优秀个案分析(4学时)
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
4
十二
专题四、近代中国建筑优秀个案分析
2
十三
专题一: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2
十四
专题二: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4
十五
专题三:
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发展;
2
实验
8
总计
72
作业与习题
1、各章知识点学习与习题;
2、读书报告与实例调研;
3、实验测绘作业。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1、潘谷西主编:
《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二)主要参考书:
1、《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2、刘敦桢主编: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3、刘致平著:
《中国建筑的类型与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李允鉌著:
《华夏意匠》,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4
5、梁思成著:
《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6、梁思成著:
《图像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7、《中国古代建筑史》(多卷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8、有关建筑历史与理论的书籍、刊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