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 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52627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复习 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微生物》复习 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微生物》复习 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微生物》复习 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微生物》复习 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复习 答案.docx

《《微生物》复习 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复习 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复习 答案.docx

《微生物》复习答案

《微生物》复习资料最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

1.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c)

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侵袭力

2.下述哪些不是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征:

(D)

A.个体微小B.分布广泛C.种类繁多D.只能在活细胞中生长繁殖

3.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D)

A.螺旋体B.放线菌C.细菌D.病毒

4.真菌区别与细菌的本质特征是:

(A)

A.具有包括核膜、核仁在内高分化的细胞核 B.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等不同形态;

C.有多种繁殖方式;D.细胞壁中不含有肽聚糖

5.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

(A)

A.基内菌丝B.气生菌丝C.孢子丝D.孢子

6.对于湿热灭菌不恰当的说法是:

(c)

A.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B.在同一温度下,灭菌效果比干热好

C.湿热比干热的穿透力弱D.在湿热状态下菌体蛋白容易变性凝固

7.灭菌是指:

(D)

A.减少微生物的数量 B.抑制微生物 C.杀灭病原微生物 D.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8.G-菌细胞壁的特有的成分是(c)

A.粘肽(肽聚糖)B.脂蛋白C.脂多糖D.磷壁酸

9.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以哪两位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

(c)

A、巴斯德、列文虎克B、柯赫、列文虎克C、巴斯德、柯赫D、巴斯德、弗莱明

10.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

(A)

A.巴氏消毒B.干热灭菌C.间歇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

11.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B)

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半抗原

12.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

(A)

A.肽聚糖B.几丁质C.磷壁酸D.酵母多糖

13.真菌孢子的主要作用是:

(C)

A.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B.抗吞噬C.进行繁殖D.引起炎症反应;

14.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确的是(C)

A.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

B.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有害

C.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D.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

15.下列哪种细胞不参与体液免疫应答(A)

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树突状细胞

16.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D)

A.基本结构B.特殊结构C.侵入机体的部位D.侵袭力和毒素

17.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

(D)

A.繁殖体被完全消灭B.芽胞被完全消灭C.鞭毛蛋白变性D.菌体DNA变性

18.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

(C)

A.糖类B.核酸C.蛋白质D.脂肪

19.关于细菌的核,错误的描述是(A)

A.具有完整的核结构B.无核仁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D.无核膜

20.浆细胞是:

(C)

A.有吞噬功能的细胞B.由T细胞分化而来

C.产生抗体的细胞D.抗原提呈细胞

21.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

A.二分裂B.孢子繁殖C.复制D.有丝分裂

22.防止微生物进入工作介质的方法为:

(C)

A.消毒B.灭菌C.无菌操作D.无菌

23.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不包括:

(D)

A.物质交换作用B.维持细菌的外形C.物质转运D.呼吸作用

24.有关衣原体发育周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始体较原体大,有致密的核质;B.始体在发育周期中无感染性;

C.原体具有感染性;D.始体在空泡内以二分裂形式繁殖形成子代原体;

25.关于菌毛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性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B.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C.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之分D.普通菌毛可传递遗传物质

26.对细胞壁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B)

A.维持细菌故有形态B.抗吞噬作用

C.有抗原性D.与细胞膜一起维持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27.抗原表面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A)

A.表面决定簇B.半抗原C.共同抗原D.类属抗原

28.抗体是:

(B)

A.由致敏淋巴细胞产生B.由浆细胞产生C.多为丙种球蛋白D.均为糖蛋白

29.免疫是指:

(D)

A.机体抗感染的过程B.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过程

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防御的过程D.机体清楚自身突变细胞的能了

30.以下那种微生物具有特殊的发育周期(B)

A.支原体B.衣原体C.立克次体D.螺旋体

31.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

(D)

A.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B.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

C.可增强毒素的毒性D.可脱去毒素的毒性;

32.异物是指:

(D)

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以上均是

33.有关荚膜的错误描述是:

(D)

A.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B.具有抗外界高热的作用

C.具有抗吞噬作用D.一般在机体内形成

34.初次应答时,产生的抗体具有哪种特点(A)

A.IgM先于IgG产生B.潜伏期较短C.抗体含量较高D.抗体维持时间较长

35.病毒的繁殖方式为:

(A)

A.复制B.孢子繁殖C.二分裂D.菌丝断裂

36.对于紫外线杀菌,不恰当的是:

(D)

A.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B.紫外线破坏细胞的DNA构型

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D.紫外线的杀菌是机理是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37.免疫对机体:

(C)

A.有利B.有害C.有利也有害D.无利也无害

38.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D)

A.淋巴结;B.脾脏;C.胸腺;D.骨髓;

39.类毒素是(B)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C.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D.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

40.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

(A)

A.核心+衣壳B.核心+衣壳+包膜C.核衣壳+刺突D.核酸+包膜

41.对于正常菌群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B)

A.正常菌群、宿主与外界环境间应维持动态平衡B.正常菌群对人体有害无益

C.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D.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厌氧菌

42.下列结构中控制细菌主要遗传性状的结构为:

(C)

A.细胞壁B.质粒C.核质D.细胞膜

43.对病毒干扰现象错误的叙述是(D)

A.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B.可使感染自然终止

C.与干扰素产生有关D.与病毒竞争细胞受体有关

44.对细菌芽胞描述错误的是(C)

A.一个芽胞发芽只生成一个菌体B.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C.不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物质D.对外界抵抗力强

45.病毒的致病因素是(D)

A.内毒素;B.外毒素;C.侵袭力;D.以上均不对:

46.常用于房间空气消毒的方法有:

(B)

A.高压蒸气灭菌法B.紫外线照射法C.过氧乙酸喷雾D.漂白粉喷洒

47.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是(B)。

A.柯赫B.列文虎克C.巴斯德D.斯坦利

48.培养基和手术器械常用的灭菌方法为:

(D)

A.巴氏消毒B.干热灭菌C.间歇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

49.用于耐高温,耐湿等物品的最佳灭菌方法是:

(A)

A.高压蒸汽灭菌法B.间歇蒸汽灭菌法C.流通蒸汽消毒法D.巴氏消毒法

50.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的机制是(D)

A.破坏磷壁酸B.裂解肽聚糖骨架C.损伤细胞膜D.抑制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

51.T细胞分化的场所是:

(C)

A.骨髓;B.淋巴结;C.胸腺;D.脾脏;

52.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A)

A.荚膜B.细胞壁C.细胞膜D.核质体

53.构成抗原的条件不包括:

(D)

A.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B.自身体内的正常物质

C.特异性D.具有一定化学组成与结构的复杂大分子胶体物质

54.用理化方法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B)

A.消毒B.灭菌C.无菌D.无菌操作

55.控制病毒遗传变异的病毒成分是(D)

A.包膜B.衣壳C.壳粒D.核心

56.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D)

A.刺突B.衣壳C.包膜D.核酸

57.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D)

A.荚膜B.透明质酸酶C.菌毛D.芽胞

58.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映的物质是:

(B)

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型)抗原C.自身抗原D.人工合成抗原

58.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的原因不包括(D)

A.蒸汽的穿透力比干热空气强

B.微生物蛋白质吸收水分后,遇热容易变性凝固

C.蒸汽与物品接触后,凝固成水并放出潜热,迅速提高灭菌物体的温度

D.湿热灭菌的灭菌温度比干热灭菌高,所以灭菌的效果好

60.消毒灭菌一般应控制在微生物生长的哪一时期:

(B)

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

61.不符合菌落的描述是(B)

A.一个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成B.是一个细菌细胞

C.一个菌落包含成千上万个细菌D.肉眼可见

62.构成病毒衣壳的化学成分是:

(C)

A.类脂B.核酸C.蛋白质D.肽聚糖

63.放线菌属于(D):

A.病毒界B.原核生物界C.真菌界D.真核生物界

64.芽胞决定了细菌的哪一种特性:

(C)

A.抗吞噬B.与细菌的分裂有关C.细菌的耐热性D.与细菌产生毒素的能力有关

65.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A)

A.抗生素B.溶菌酶C.补体D.乙型溶素

66.在真核微生物细胞中能量代谢场所是:

(B)

A.细胞膜B.线粒体C.核蛋白体D.质粒

67.关于外毒素哪项是错误的:

(B)

A.大多数由G+菌产生 B.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C.毒性D.可脱毒成为类毒素

68.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是(D)

A.使菌体蛋白变性B.破坏细菌细胞膜C.使菌体酶失去活性D..以上均正确

69.破坏物体上热原质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是:

(D)

A.160℃,45minB.250℃,30minC.180℃,45minD.121℃,45min

70.具有免疫记忆的细胞是:

(C)

A.巨噬细胞B.NK细胞C.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

71.关于菌毛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性菌毛可传递遗传物质B.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C.是细菌的特殊结构D.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

72.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其特异性取决于:

(D)

A.抗原的异物性B.抗原的分子量大小

C.抗原的化学本质D.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

73.突变使细菌遗传物质发生下列那种改变(C)

A.质粒丢失;B.溶原性转换C.核苷酸序列改变D.基因重组

74.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取决于:

(D)

A.高分子量B.异物性程度C.化学结构的复杂性D.以上均是

75.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是:

(C)

A.半抗原B.药物C.抗原D.免疫原

76.下列微生物器官耐温顺序为:

(A)

A.营养体>孢子>芽孢B.芽孢>孢子>营养体

C.孢子>营养体>芽孢D.芽孢>营养体>孢子

77.下列那种因素不是先天性非特异性免疫(B)

A.屏障作用B.细胞性免疫C.单核吞噬细胞系统D.正常的体液因素

78.下列关于鞭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化学性质为蛋白质B.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C.具有传递遗传物质的功能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可延穿刺线扩散生长

79.不能耐受高温或化学药物灭菌的药液、毒素等可使用(B)方法除菌

A.巴氏消毒法B.过滤除菌C.紫外线灭菌D.低温抑菌法

80.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是:

(C)

A.细菌B.衣原体C.支原体D.立克次体

81.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C)

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B.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

C.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D.前者不需能量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能量需要载体

82.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D)

A.淋巴结;B.脾脏;C.扁桃体;D.骨髓

83.鞭毛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C)

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运动功能D.侵袭力

84.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D)

A.使菌体蛋白变性B.使菌体的酶失活C.破坏细菌的细胞膜D.以上均正确

85.下列微生物中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是(D)

A酵母菌B.放线菌C.细菌D.病毒

86.噬菌体是指:

(A)

A.寄生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体内的病毒 B.一种具有简单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C.能独立自主生活的微生物;D.具有DNA和RNA核酸的微生物

87.G+菌和G-菌细胞壁的共有成分为:

(A)

A.肽聚糖B.几丁质C.磷壁酸D.脂多糖

88.G+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A)

A.磷壁酸B.脂多糖C.脂蛋白D.肽聚糖

89.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是灭菌是否彻底的判定标准B.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C.是细菌的繁殖体D.对外界抵抗力强

90.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A)

A.单细胞、结构简单B.有细胞壁;C.二分裂繁殖D.单细胞、有原始的核;

91.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C)

A.超敏反应B.自身免疫疾病C.肿瘤D.免疫耐受

92~109题(每一个问题从前面的备选答案中选配一个最合适的、最正确的答案,每个答案可选一次或几次,也可以一次也不选)

92~94题的选项:

A.荚膜B.核糖体C.胞质颗粒D.质粒

92.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结构是:

(B)

93.与细菌营养物质储存有关的结构是:

(A)

94.控制细菌次要生长特性的物质:

(D)

95~96题的选项:

A.二分裂B.孢子繁殖C.复制D.芽殖

95.细菌的繁殖方式:

(A)

96.霉菌的繁殖方式:

(B)

97~99题的选项:

℃,5分钟B.71-75℃,15秒℃,30分钟℃,20分钟

97.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D)

98.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B)

99.流通蒸汽灭菌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C)

100~101题的选项:

A.核质B.中介体C.性菌毛D.质粒

100.与细菌遗传物质传递有关的结构(C)

101.控制细菌遗传,生长繁殖与代谢的结构是:

(A)

102~105题的选项:

A.细胞壁B.性菌毛C.芽孢D.普通菌毛

102.具有维持细菌形态作用的结构是:

(A)

103.与细菌粘附作用及致病性有关的结构是:

(D)

104.与细菌遗传物质传递有关的结构是:

(B)

105.作为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是:

(C)

106~103题的选项:

A.干热灭菌法B.滤过除菌法C.紫外线照射D.巴氏消毒法

106.适用于液体药剂和空气除菌的是:

(B)

107.玻璃器皿的灭菌常用:

(A)

108.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灭菌常用的是:

(C)

109.常用于奶制品灭菌的是:

(D)

二、判断题

1.所有消毒剂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

2.G+菌细胞壁粘肽含量比G-菌的高(√)。

3.异物进入机体都具有免疫原性(×)。

4.半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但不能单独与抗体结合(×)。

5.微生物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否则地

球上的所有生命将无法繁衍下去(√)。

6.芽胞的抵抗力强,是构成细菌毒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7.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理是直接杀死或中和病毒(×)。

8.杀灭芽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间歇灭菌法(×)。

9.补体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

10.病毒几乎可以感染的所有的细胞生物,但就某一种病毒而言,它仅能感染一定种类的微生物、

植物或动物(√)。

11.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12.高压蒸汽灭菌的温度一般采用121℃,15~20分钟。

(√)

13.免疫是对机体有益无害的一种生理功能。

(×)

14.病原菌必须由适宜的侵入门户进入机体才能引起疾病。

(√)

15.一般来说,抗原通常不是机体自身的正常组成成份。

(√)

16.抗原物质与宿主间的种属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其免疫原性就越强。

(√)

17.凡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以及有皮肤创伤、化脓感染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生产的工作。

(√)

18.同种细菌毒力相同,不同种细菌毒力不同。

(√)

19.半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但不能单独与抗体结合。

(×)

20.所有的病毒都可含有两种类型的核酸DNA和RNA。

(×)

21.紫外线的穿透能力低,仅适用于表面灭菌和无菌室、培养间等空间的灭菌。

(√)

22.一般来说,抗原通常不是机体自身的正常组成成份。

(√)

23.灭菌不一定能达到消毒的要求,而消毒则能达到灭菌的目的。

(×)

24.初次反应一定时间后,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抗体量迅速上升,且维持时间较长。

(√)

25.质粒是原核生物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

三、名词解释

1.抗原:

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2.毒素:

细菌产生的毒素有内毒素和外毒素两种。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菌体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

外毒素是由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代谢的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等特点。

(P22)

3.正常菌群:

是定居于人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

/寄居在人体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的微生物,通常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是无害的。

(P97)

4.补体:

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的具体有酶活性的球蛋白,能辅助抗体介导溶菌溶细胞作用。

补体不是单一成分,目前已知是由30多种血清蛋白、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又称补体系统。

(P167)

5.生长曲线:

把生长现象在图上用曲线表示出来。

/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可分为四期。

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

(P18)

6.灭活: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病毒、细菌等,但是不损害它们体内有用抗原的方法。

7.灭菌:

利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或介质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各种微生物,以及细菌的芽孢。

(P98)

8.菌落:

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微生物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的集团。

/将细菌在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后,由当然细菌繁殖而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P20)

9.荚膜:

某些细菌能分泌黏液状物质包围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

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

其主要的功能是抗吞噬作用,并具有抗原性。

/是有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向细胞壁外分泌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厚度在μm以上。

(P13)

10.抗体:

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1.免疫应答:

是指从一个抗原刺激开始,机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感应)后,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表现出一定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应的过程。

12.类毒素:

类毒素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为类毒素。

13.基因突变:

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

14.鞭毛:

是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

15.消毒:

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如注射使用的酒精。

16.转化:

是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细胞的DNA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

17.接合:

两个通过直接接触,在暂时的沟通中进行基因转移的过程为接合。

18.生长因子:

是指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

19.菌群失调:

正常菌群之间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即为菌群失调,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

20.特异性免疫:

又称获得免疫,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21.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或。

它和特异性免疫一样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但是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

22.热原质:

即菌体中的脂多糖,大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23.芽胞:

是指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方式,称为内芽胞(endospore),简称芽胞。

24.脂多糖:

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

25.无菌操作:

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组织或其它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26.侵袭力:

是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及扩散、蔓延的能力。

27.条件致病菌:

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四、填空题

1.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退期。

2.与细菌运动有关的结构是鞭毛;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是荚膜;与细菌抵抗力强有关的结构是芽孢;

3.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称为半抗原。

4.微生物根据其结构及化学组成可分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三种类型。

5.细菌生长与繁殖的条件包括:

适当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合适的P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