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管理实务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51814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67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输管理实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运输管理实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运输管理实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运输管理实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运输管理实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输管理实务教案.docx

《运输管理实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输管理实务教案.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输管理实务教案.docx

运输管理实务教案

授课日期:

2011年2月21日(第1周)

标题:

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物流运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功能、地位和作用,理解按照不同标准对物流运输方式的分类;

2、掌握现代物流运输运输系统的结构和构成要素,理解车辆、物流运输市场的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物流运输市场的竞争结构和分类;

3、理解运输合理化的概念和有效措施、运输与物流在概念和功能上的区分。

授课时数:

4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物流运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功能、地位和作用。

难点:

理解现代物流运输运输系统的结构和构成要素,理解车辆、物流运输市场的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章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物流运输概述

一、运输的概念

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

广义的运输经营活动还包括货物集散、装卸搬运、中转仓储、干线运输、配送等一系列操作。

本书所讲的运输,着重于流通领域的运输。

运输是一种服务,而不是可以触摸到的有形产品,是对购买者和使用者的一种服务,购买这种服务和购买有形产品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

运输的移动特性包括速度、可靠性和频率,货物运输设备影响运输的准备、运输货物的批量和装卸成本。

二、运输的地位

(一)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二)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运输作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没有运输,生产内部的各环节就无法联接。

  2.在社会上,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一活动联结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环节,联结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联结着城乡,联结着不同国家和地区。

三、运输功能

在物流管理过程中,运输主要提供两大功能:

物品移动和短时储存。

物品移动:

运输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将物品转移到指定地点。

短时储存:

运输的另一大功能就是对物品在运输期间进行短时储存,也就是说将运输工具(车辆、船舶、飞机、管道等)作为临时的储存设施。

四、运输原理

指导运输管理和运营的两条基本原理是批量经济和距离经济。

批量经济:

运输批量经济的特点是随装运批量的增长,使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降低。

距离经济:

运输距离经济是指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在评估各种运输决策方案或营运业务时,这些原理是重点考虑的因素。

其目的是要使装运的批量和距离最大化,同时满足客户的服务期望。

中国的物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存在相当的差距。

通过几组数字可以比较:

1997年中国大陆物流成本占GDP百分比为16.9%,美国只有10.5%,英国10.1%,日本11.4%,世界平均水平12%。

1999年中国达到18%,美国则降到8.99%。

到21世纪初期中国已接近20%,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10%。

而在整个物流成本中,仓储和运输又占有相当的比重,在整个物流成本构成中,仓储、运输、库存搬运占有80%以上的成本,为此做好仓储配送及运输管理,降低这几部分成本,也就意味着整个物流成本的下降,经济效益的增加。

我国目前是每年1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降低1%的成本相当于增加1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如果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水平由20%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0%的话,那就意味着可以有10%的下降空间,即10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为此学好仓储与配送管理这门课程,可以用我们掌握的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发挥作用,为国家做出贡献。

第二节 物流运输方式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运输方式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不同分类

1.公路运输

   2.铁路运输

3.水路运输

4.航空运输

5.管道运输

二、按运营主体不同分类

1.自营运输

自营(用)运输是指货主自己搞运输,即自备车辆运输,并且自行承担运输责任,从事货物的运输活动。

2.经营性运输

经营性运输是以运输服务作为经营对象,为他人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并收取运输费用的一种运输运营方式,是与自营(用)运输体系相对应的。

3.公共运输

公共运输是指由政府投资或主导经营的各种运输工具(如飞机、火车等)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以及相关信息系统等)组成的统一的体系,由于其涉及因素相当多,因此又称为综合运输体系。

三、按运输的范围分类

1.干线运输

这是利用铁路、公路的干线,大型船舶的固定航线进行的长距离、大数量的运输,是进行远距离空间位置转移的重要运输形式。

干线运输的一般速度较同种工具的其他运输要快,成本也较低。

干线运输是运输的主体。

2.支线运输

这是与干线相接的分支线路上的运输。

支线运输是干线运输与收、发货地点之间的补充性运输形式,路程较短,运输量相对较小。

3.二次运输

这是一种补充性的运输形式,指的是干线、支线运输到站后,站与用户仓库或指定地点之间的运输。

由于是某个单位的需要,所以运量也较小。

4.厂内运输

是指在工业企业范围内,直接为生产过程服务的运输。

一般在车间与车间之间,车间与仓库之间进行。

但小企业内的这种运输以及大企业车间内部、仓库内部则不称“运输”,而称搬运。

四、按运输的作用分类

1.集货运输

将分散的货物汇集集中的运输形式

2.配送运输

将节点中已按用户要求配好的货物分送各个用户的运输。

五、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分类

1.一般运输

孤立地采用不同的运输工具或同类运输工具而没有形成有机协作关系的为一般运输。

2.联合运输

简称联运,它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或运输工具连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相互衔接的接力式运输。

3.多式联运

在国内大范围物流和国际物流领域,往往需要反复地使用多种运输手段进行运输。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复杂的运输方式衔接,并且具有联合运输优势的运输称为多式联运。

六、按运输中途是否换载分类

1.直达运输

在组织货物运输时,利用一种运输工具从起运站、港一直到目的站、港,中途不经换载,中途不入库储存的运输形式。

2.中转运输

在组织货物运输时,在货物运往目的地的过程中,在途中的车站、港口、仓库进行转运换载,称为中转运输。

第三节现代运输系统

一、运输系统与运输现代化

运输系统作为物流系统的最基本的系统,是指由与运输活动相关的各种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运输系统现代化就是采用当代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和运输设备设施,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组织、协调运输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充分发挥运输功能作用的目的。

运输系统的现代化,使运输系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由单一的运输系统结构转向多种方式联合运输的系统结构,如汽车→船舶→汽车、汽车→铁路→汽车、汽车→飞机→汽车、船舶(港口)→火车(站场)→汽车(集散场)等不同的联合运输系统。

2.建立了适用于矿石、石油、肥料、水泥、煤炭等大宗货物的专用运输系统。

3.集包装、装卸、运输一体化,使运输系统向托盘化与集装箱化方向发展。

4.顺应全球经济的发展需要。

二、现代运输系统结构

现代运输系统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并联结构

2.串联结构

3.串并联结构

三、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

1.运输节点

所谓运输节点,指以连接不同运输方式为主要职能、处于运输线路上的、承担货物的集散、运输业务的办理、运输工具的保养和维修的基地与场所。

2.运输线路

运输线路是供运输工具定向移动的通道,也是赖以运行的基础设施,是构成运输系统最重要的要素。

   3.运输工具

运输工具是指在运输线路上用于载重货物并使其发生位移的各种设备装置,它们是运输能够进行的基础设备。

运输工具根据从事运送活动的独立程度可以分为三类:

①仅提供动力,不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运输工具,如:

铁路机车、牵引车、拖船等;②没有动力,但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从动运输工具,如:

车皮、挂车、驳船等;③既提供动力,又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独立运输工具,如轮船、汽车、飞机等。

   4.货主与运输参与者

   运输是物流活动,活动的主体就是参与者,活动作用的对象是货物客体。

货物可能属于参与者,也可能不属于参与者。

运输必须由货主和运输参与者共同参与才能进行。

   

(1)货主

货主是货物的所有者,包括托运人(或委托人)和收货人,有时托运人和收货人是同一主体,有时是非同一主体。

   

(2)承运人

承运人指进行运输活动的承担者。

(3)货运代理人

货运代理人指根据用户要求,并为获得代理费用而招揽货物、组织运输和配送的人。

(4)运输经纪人

运输经纪人指替托运人、收货人和承运人协调运输安排的中间商;协调的内容包括装运装载、费率谈判、结账和跟踪管理。

经纪人也属于非作业中间商。

(5)政府

政府比一般企业要更多地干预承运人的活动,这种干预往往采取规章制度、政策促进、拥有承运人等形式。

政府通过限制承运人所能服务的市场或确定他们所能收取的价格来规范他们的行为:

通过支持研究开发或提供诸如公路或航空交通控制系统之类的通行权来促进承运人发展。

(6)公众

公众关注运输的可达性、费用和效果以及环境上和安全上的标准。

课后作业:

1.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

2011年2月24日(第1周)

标题:

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

(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物流运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功能、地位和作用,理解按照不同标准对物流运输方式的分类;

2、掌握现代物流运输运输系统的结构和构成要素,理解车辆、物流运输市场的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物流运输市场的竞争结构和分类;

3、理解运输合理化的概念和有效措施、运输与物流在概念和功能上的区分。

授课时数:

4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物流运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功能、地位和作用。

难点:

理解现代物流运输运输系统的结构和构成要素,理解车辆、物流运输市场的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四节物流运输市场

导课:

运输市场是运输生产者和运输需求者之间进行运输服务产品交易的场所和机制,是运输活动的客观反映。

狭义的运输市场指的是运输承运人提供运输工具和运输服务来满足旅客或货主对运输需要的交易活动场所,即进行运输服务买卖的场所。

广义的运输市场,是指一定地区对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协调与组织,包括一定的交易场所、较大范围的营业区域和各种显性或隐蔽的业务活动。

一、运输需求

(一)运输需求的特征

1.运输需求的派生性

2.个别需求的异质性

3.总体需求的规律性

4.不平衡性

运输的不平衡性体现在时间、空间和方向上。

(二)影响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1.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2.国际国内贸易的增加

3.国家的经济政策

4.自然因素

5.经济地理因素

6.市场价格因素

(三)运输需求规律

运输市场需求是以拥有一定货运量的全体需求者为对象,并表示在不同的运价与全体需求者间对运输工具需求量的关系,只要在每一运价条件下,求出各需求者需求量的总和即得市场总需求量。

现列出需求表1-3,并给出需求函数。

表1-3 市场需求表

运价(P)

甲需求量(q甲)

乙需求量(q乙)

丙需求量(丙)

总需求量(qd)

50

2

1

3

6

40

4

2

5

11

30

6

3

7

16

20

8

6

10

24

10

10

10

12

32

已知qd=f(p),用反函数表示:

P=φ(qd),式中:

P-运价;qd-需求量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运输市场运价下跌,则需求者对运输服务的需求量将会增加,反之则减少,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运输需求规律。

如图1-4所示。

需求的变动是指运价以外其他条件发生变动而导致整条需求曲线的位移,也即由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运输需求曲线的位移。

见图1-5。

 

 运输需求量的变动是指需求者对于运输的需要量,因运价涨落而发生的变化,其变动是沿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从某一点移至另一点,见图1-6。

     图1-6 需求量的变动

(四)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

运输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且不同影响因素的变化对运输需求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一般采用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可以较好地反映因运价变动而引起需求量变化的程度。

用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

Ed-运输需求弹性;

Q-运输需求量

P-影响运输需求的价格因素;

ΔQ-运输需求量的变化值;

ΔP-价格因素的变化值。

如果运价变化同需求量变化呈现相反方向,则弹性系数符号为负号,为了正确确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价格策略,应根据E的绝对值是大于1、小于1或等于1来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若|Ed|>1,则采取降价策略来提高企业营业收入;若|Ed|

货运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取决于货物的价值。

价值小的货物,价格弹性较大;价值大的货物,因运价所占比重很小,故价格弹性较小。

价格弹性的大小还同货物的季节性以及市场供求状况有关。

当某种货物急于上市推销,或某种货物不能久存时,货主情愿选择运价高但速度快的运输方式,尽快地把货物运往市场,而不去选择运价低,速度慢的运输方式,以免错失市场机会。

二、运输供给

运输供给是指运输市场上运输服务的供给者在不同的运输条件下所需提供的运输服务的数量。

运输供给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运输供给量、运输方式、运输布局和运输行业管理体制。

(一)运输供给的特征

1.运输服务的不可储存性

2.运输供给的不平衡性

3.运输供给的成本转移性

4.运输供给的可替代性与不可替代性

(二)影响运输能力供给的主要因素

1.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2.政策的倾斜方向

3.运输工具造价与科技发展

4.市场价格因素

5.军事需要

(三)运输供给规律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运输市场运价下跌,则运输服务的供给量将会减少,反之则增加。

我们称之为运输供给规律,如图1-7所示。

运输供给的表示方法与运输需求相同,也可用供给表与供给曲线及供给函数来表示。

运输供给曲线是一条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的平滑曲线,在线上任何一点表示着一定运价与一定运力供给量的关系。

在一般条件下,运价上涨,运力供给量增加;运价下跌,运力供给量减少。

运输供给的变动是因运价以外的其它条件所发生的变化,使整条供给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如图1-8所示。

运输供给量的变动是由于运价的变化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增加或减少。

这种增减是在同一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移动。

如图1-9所示,SS’为供给曲线,由A点移至B点,其供给量由OQ1增至0Q2,是因为价格由P1提高到P2。

(四)运输供给的价格弹性

运输供给的价格弹性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运价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灵敏程度。

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

Es-运输供给的价格弹性

Q-运输需求量

P-影响运输供给的价格因素;

ΔQ-运输需求量的变化值;

ΔP-价格因素的变化值。

由于运价同运输供给量同方向变动,所以供给弹性为正值。

这样,供给量对运价变化的反应可以用供给弹性的大小来衡量。

ES>1,供给量富有弹性;ES<1,供给量缺乏弹性;ES=1,供给量是单位弹性。

三、物流运输市场的分类

为了做好运输的管理工作,需要了解不同运输市场的经济特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研究,首先要了解运输市场的分类。

在运输市场中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按行业划分。

可分为铁路运输市场、水路运输市场、公路运输市场、航空运输市场、管道运输市场。

这种分类可以用于研究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如综合运输、运价体系和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等。

(二)按运输对象划分。

可分为货运市场、客运市场、装卸搬运市场。

货运市场对国民经济形态较为敏感,对安全质量和经济性等要求较高,而客运市场则与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交往有关,对运输的安全性、快速性、舒适性和方便性等要求较高。

(三)按运输范围划分。

可分为国内运输市场(如铁路运输市场、江河运输市场、沿海运输市场、公路运输市场)和国际运输市场(如国际航运市场、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等)。

(四)按供求关系划分。

可分为买方运输市场和卖方运输市场。

在供不应求时,货主和旅客的需要常常得不到满足,买票难,出门难,以运定产的现象经常发生,迫切需要扩大运输生产能力。

而供过于求时,又会有大量的运力闲置而得不到充分利用。

买方与卖方市场的经营环境不同,运输企业所采取的经营管理策略也不同。

(五)按运输需求的弹性划分。

可分为富有弹性的运输市场和缺乏弹性的运输市场。

在富有弹性的运输市场中,运价的变动对运输量的影响较大,运价是调整运输市场平衡的有力工具。

四、运输市场的特征

运输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中的重要市场,它是运输生产者与需求者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

运输市场具有第三产业服务性市场的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如下:

1.运输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劳务市场

2.运输市场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市场

3.劳务市场与商品市场成比例发展

4.运输市场的区域性较强

5.运输市场波动性较强

6.运输市场受到企业自给自足运输力量的潜在威胁

五、运输市场的竞争

(一)运输市场竞争结构

1.铁路运输市场竞争结构

铁路运输具有较高的固定成本,铁路运输的可变成本主要由燃料动力费用、人工开支和税收组成。

这决定了铁路运输企业具有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

2.公路运输市场竞争结构

汽车运输业的成本结构,包括较高的可变成本和较低的固定成本。

汽车运输相对低固定成本特点,使得进入汽车运输业不会受到太高的资金限制,因而汽车运输从业者众多,从而导致汽车运输业的内部竞争十分激烈。

3.水路运输市场竞争结构

航运企业的基本成本结构是高可变成本和低固定成本。

4.航空运输市场竞争结构

航空运输的成本结构也是由高可变成本和低固定成本构成。

这是因为政府投资并经营机场和航线,而航空公司不必直接支付这些固定设施的建设及管理费用。

(二)运输市场中运输企业所面临的竞争

运输价格:

价格因素的合理调节和运用是运输企业提升其竞争优势、把握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是运输企业提升其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三)运输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1.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通过建立和健全规范运输市场竞争的法制,使运输市场公正、有序的竞争具有法律环境的支持。

2.严格运输市场的准入制度,加强对运营过程中各项规章制度的检查、监督与落实。

3.要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输发展政策,科学规划各种运输方式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战略布局,引导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序竞争、协调发展。

4.要支持和鼓励各种运输方式通过运输协作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供给优势,取长补短,在竞争中综合协调地发展。

第五节 运输合理化

一、运输合理化的概念

物流合理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以最少的物流运作成本而获得最大的效率和效益。

  二、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有五方面,称作合理运输的“五要素”:

1.运输距离

2.运输环节

3.运输工具

4.运输时间

5.运输费用

二、不合理运输

  目前我国存在主要不合理运输形式有:

(一)返程或起程空驶

空车无货载行驶,可以说是不合理运输的最严重形式。

造成空驶的不合理运输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能利用社会化的运输体系而不利用,却依靠自备车送货提货,这往往出现单程重车,单程空驶的不合理运输。

  2.由于工作失误或计划不周,造成货源不实,车辆空去空回,形成双程空驶。

  3.由于车辆过分专用,无法搭运回程货,只能单程实车,单程空回周转。

(二)对流运输

亦称“相向运输”、“交错运输”,指同一种货物,或彼此间可以互相代用而又不影响管理、技术及效益的货物,在同一线路上或平行线路上作相对方向的运送,而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重迭交错的运输称对流运输。

已经制定了合理流向图的产品,一般必须按合理流向的方向运输,如果与合理流向图指定的方向相反,也属对流运输。

  在判断对流运输时需注意的是,有的对流运输是不很明显的隐敝对流,例如不同时间的相向运输,从发生运输的那个时间看,并无出现对流,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要注意隐蔽的对流运输。

(三)迂回运输

是舍近取远的一种运输。

可以选取短距离进行运输而不办,却选择路程较长路线进行运输的一种不合理形式。

迂回运输有一定复杂性,不能简单处之,只有当计划不周、地理不熟、组织不当而发生的迂回,才属于不合理运输,如果最短距离有交通阻塞、道路情况不好或有对噪音、排气等特殊限制而不能使用时发生的迂回。

不能称为不合理运输。

(四)重复运输

本来可以直接将货物运到目的地,但是在未达目的地之处,或目的地之外的其它场所将货卸下,再重复装运送达目的地,这是重复运输的一种形式。

另一种形式是,同品种货物在同一地点一面运进,同时又向外运出。

重复运输的最大毛病是增加了非必要的中间环节,这就延缓了流通速度,增加了费用,增大了货损。

(五)倒流运输

(六)过远运输

(七)运力选择不当

未选择各种运输工具优势而不正确地利用运输工具造成的不合理现象,常见有以下若干形式:

1.弃水走陆

2.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

3.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

(八)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三、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

  提高实载率的意义在于:

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车船空驶和不满载行驶的时间,减少浪费,从而求得运输的合理化。

(二)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求得合理化

  这方面的有效措施有:

1.“满载超轴”

2.水运拖排和拖带法

3.顶推法

4.汽车挂车

  (三)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运输社会化的含义是发展运输的大生产优势,实际专业分工,打破一家一户自成运输体系的状况。

(四)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

(五)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六)配载运输

是充分利用运输工具载重量和容积,合理安排装载的货物及载运方法以求得合理化的一种运输方式。

(七)“四就”直拔运输

  “四就”直拨,首先是由管理机构预先筹划,然后就厂或就站(码头)、就库、就车(船)将货物分送给用户,而勿需再入库了。

(八)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

(九)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第六节   现代物流与运输

一、从物流系统观点看运输

从物流系统的观点来看,有三个因素对运输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即成本、速度和一致性。

运输成本是指为两个地理位置间的运输所支付的款项以及与行政管理和维持运输中的存货有关的费用。

物流系统的设计应该利用能把系统总成本降到最低程度的运输,这意味着最低费用的运输并不总是导致最低的运输总成本和物流总成本。

运输速度是指完成特定的运输所需的时间。

运输速度和成本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能够提供更快速服务的运输商要收取更高的运费;其次,运输服务越快,运输中的存货越少,无法利用的运输间隔时间就越短。

因此,选择期望的运输方式时,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平衡运输服务的速度和成本。

运输的一致性是指在若干次装运中完成某一特定的运次所需的时间与原定时间或与前面若干次运输所需时间的一致性。

  从与物流网络有关的视角,经理们应注意三点:

一是物流设施的选择确立了据以创建运输需求结构的网络结构,同时也限制了可供选择的方案;二是运输成本涉及的范围比运单更广泛;三是如果送达服务偶尔发生不一致,那么要把运输能力融入物流系统的全部努力可能会无果而终。

二、物流与运输的区别

物流与运输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在时间上的刚性约束

2.物流服务在时间上的弹性调整

3.物流服务在范围上的延展性

4.物流服务是为企业营销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