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47870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

《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

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

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公路水路交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等相关规划,特编制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

规划旨在明确行业发展任务,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提出交通工作重点,指导“十一五”期公路水路交通全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十五”期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巨大成就

“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既为公路水路交通带来了巨大需求,也为其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交通行业紧紧抓住“九五”末以来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难得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获得了快速发展,“十五”成为中国交通事业发展最快、成就最突出的5年。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巨大。

“十五”期间,全社会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2355亿元,是“九五”完成投资的2.17倍,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投资比建国以来完成的投资总和还要高出52%。

全国共新增公路里程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7万公里,超过了2000年以前高速公路建设的总和。

全国沿海港口(含长江南京以下港口)共新增千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583个,其中深水泊位344个,新增吞吐能力10.4亿吨,五年新增吞吐能力占总能力的40%。

共改善内河航道里程4175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1118公里,四级航道663公里。

表1“十五”公路建设完成情况

指标

单位

2005年达到数

比2000年增加

公路网总里程

万公里

193

25

高速公路里程

万公里

4.1

2.47

二级以上公路里程

万公里

32.6

10.7

乡镇公路通达率

%

99.8

1.5

建制村公路通达率

%

94.3

4.7

表2“十五”沿海港口建设完成情况

指标

2005年达到数

比2000年增加

泊位数

通过能力

泊位数

通过能力

其中:

深水

亿吨/万TEU

其中:

深水

亿吨/万TEU

总计

2770

1113

25.2/6150

583

344

10.4/4180

一、沿海主要港口

2153

898

21.0/5665

368

243

8.1/3870

二、主要运输系统

352

338

13.0/5610

170

159

6.9/4060

集装箱码头

203

189

4.5/5610

122

111

3.2/4060

煤炭装船码头

42

42

3.3

17

17

1.6

煤炭一次卸船码头

72

72

2.2

13

13

0.5

原油接卸码头

13

13

1.3

8

8

0.7

铁矿石接卸码头

22

22

1.7

10

10

0.9

LNG接卸码头

1

0.037

表3“十五”内河水运建设完成情况

指标

单位

2005年达到数

比2000年增加

一、航道改善

总里程

公里

123263

4075

三级及以上

公里

8631

1348

四级

公里

6697

536

五级

公里

8331

2421

二、港口建设

泊位数

292

新增和恢复能力

万吨

4510

——运输能力和运输量迅速增长。

2005年,公路运输完成的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26%、39.6%、29.2%和14.8%,占各种运输方式总运量的比重分别达到91.9%、53.2%、72.1%和10.8%。

水路运输完成的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占各种运输方式总运量的比重分别达到1.1%、0.4%、11.8%、61.9%,其中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79.5%、109.3%。

内河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年均递增7.7%和9.9%,呈历史最高水平。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000年的14.3亿吨增长到33.8亿吨(含长江下游南京以下各港),是2000年的2.1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由2000年的2130万TEU增长到7193万TEU,居全球首位。

到2005年,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3160万辆,比2000年增加96%。

海运运力由2000年年初的1952艘、3844万载重吨,发展到2005年初的2315艘、5414万载重吨,运力规模上升到世界第4位,完成远洋运量约占世界海运量的7%,船队大型化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内河船舶运力由2000年的2037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3035万吨,增幅达50%,船舶平均吨位由104吨提高到216吨。

——交通的全面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公路水路交通较好地顺应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对于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有力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应对突发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虽然“十五”期间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视公路水路交通的发展现状,当前公路水路交通仍然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发展不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需要在“十一五”交通规划实施中得到切实和有效的缓解。

第二节“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面临的形势与需求预测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财富迅速增加,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加速调整,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速度上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科技变革迅猛,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

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

“十一五”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同层面呈现出不同特点,对公路水路交通产生了多样化的需求。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公路水路交通需求更加旺盛,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促进交通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对运输服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经济全球化需要公路水路交通给予有效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迫使公路水路交通必须努力适应,国防安全需要公路水路交通提供有效保障,资源约束加剧要求交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和谐社会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表4“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需求预测

指标

单位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长率(%)

一、公路

客运量

亿人

170

240

7.1

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9292

15000

10.1

货运量

亿吨

134

160

3.6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8693

12000

6.7

二、水运

客运量

亿人

2

2.5

4.6

主要港口旅客吞吐量

万人次

7754

12200

9.5

货运量

亿吨

22

29

5.7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49672

66000

5.9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

亿吨

33.8

45~50

5.9~8.1

其中:

外贸货物

亿吨

13.2

23

11.7

集装箱

万TEU

7193

13000

12.6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原则

为适应“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公路水路交通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充分体现国家战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努力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服务于人民群众便捷安全出行,以转变增长方式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又快又好地提升公路水路交通生产力水平,提高交通持续综合竞争力和国防安全保障能力,在总量、结构、质量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做好与其它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

“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好中求快、全面协调、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

把以人为本作为交通发展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交通运输需求作为交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要提供经济、高效、可靠和便捷的运输服务,还要保证公平共享,惠及全社会。

把珍视生命、保障运输安全放在首位;使人文关怀、人性化服务贯穿于交通建设和运输管理的始终。

坚持好中求快。

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既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做到既快又好、好中求快。

坚持全面协调。

在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着力强化运输服务、支持保障和行业文明等其它方面,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较快发展。

协调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公路水路与其它运输方式、城市交通的发展,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统筹地区间、城乡间交通发展;统筹国内与国际运输,实现便利运输。

坚持科技创新。

通过大力推进先进适用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科学技术,积极采用优质新型建材与设备等多种方式,提高交通建设与管理的技术含量;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缓解交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压力,实现洁净运输,改善服务,增进安全。

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实现以信息化带动交通产业升级和提高管理水平。

坚持可持续发展。

以节约土地、岸线、能源等为核心内容,以形成集约型增长方式为内在要求,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外在特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交通行业,实现交通发展对资源的少用、用好及循环使用,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盲目低水平重复建设。

坚持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并重,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积极地恢复生态环境,实现交通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

第三章发展目标

“十一五”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到2010年,公路水路基础设施能力明显增加、网络结构基本合理、运行质量有较大改观;基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服务能力和质量大幅提升;交通发展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交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形成能力匹配、组织协调、运行有序、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公路水路运输系统,与其它运输方式及城市交通发展布局协调、衔接顺畅,服务国防、经济安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公路水路运输紧张状况得到总体缓解。

表5“十一五”公路水路建设目标

指标

单位

2005年

2010年

“十一五”期增加

一、公路

公路网总里程

万公里

193

230

37

高速公路里程

万公里

4.1

6.5

2.4

二级以上公路里程

万公里

32.6

45

12.4

县乡公路

万公里

147.6

180

32.4

乡镇公路通达率

%

99.8

100*

0.2

建制村公路通达率

%

94.3

100*

5.7

乡镇油路通达率

%

75.4

95

19.6

建制村油路通达率

%

54.2

80

25.8

二、沿海港口

深水泊位

1113

1752

639

总通过能力

亿吨

25

46

21

三、内河水运

三级及以上航道

公里

2000

四级航道

公里

1800

港口泊位

340

吞吐能力

万吨

6400

注:

*是针对所有具备通达公路条件的乡村而言。

第二篇发展重点

第一章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公路

到201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进一步提高。

到2007年底,贯通“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到2010年,基本建成西部开发8条省际公路通道。

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重点建设规划中的“五射两纵七横”共14条路线:

五射是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台北(不含台湾海峡通道)、北京至港澳、北京至哈尔滨、北京至昆明;两纵是沈阳至海口(不含琼州海峡通道)、包头至茂名;七横是青岛至银川、南京至洛阳、上海至西安(不含崇明至启东长江通道)、上海至重庆、上海至昆明、福州至银川、广州至昆明。

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形成较完善的城际高速公路网络;中部地区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干线公路网络,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高速公路通道基本贯通;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内引外联、通江达海。

加快早期建成的、交通流量较大的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建设。

加大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建设力度,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村公路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全面实施并基本完成农村公路“通达工程”(指乡镇、建制村通公路)建设任务,加快推进“通畅工程”(指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或水泥路)建设,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支撑和服务。

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20万公里,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西藏自治区视建设条件确定)。

加快城乡公路运输站场体系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沿海港口

到2010年,沿海港口分层次布局进一步完善,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LNG)、铁矿石、集装箱等运输体系大型专业化码头布局基本形成。

加大港口技术改造力度,功能结构更趋合理,沿海港口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加。

“十一五”期,重点建设上海、天津、大连等国际航运中心及其它沿海主要港口,相应发展地区性重要港口,适度建设地方中小港口。

20万吨级以上原油和铁矿石接卸码头的布局和能力适应外贸运输的需要;集装箱干线港规模化港区基本形成;改善长江口、珠江口出海航道及主要港口航道的通航条件;继续改善岛屿交通条件;港口适应度接近1:

1。

重点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宁波、苏州)、大连、天津、青岛、厦门、深圳、广州等集装箱干线港大型集装箱码头;以新建和改造相结合,相应建设支线港和喂给港。

新增集装箱专业化泊位吞吐能力7960万TEU。

到2010年,全国沿海集装箱专业化泊位数量达到377个,通过能力1.36亿TEU。

建设秦皇岛、唐山港(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天津港、黄骅港等煤炭装船码头,新增煤炭装船能力2.14亿吨。

到2010年,北方7个主要煤炭装船港一次煤炭下水量达到5.8亿吨;主要卸船港一次接卸泊位卸船能力4.55亿吨。

在大连、津冀沿海、青岛、宁波—舟山、泉州、惠州、湛江、钦州、洋浦等港建设20万吨以上原油接卸码头,新增能力1.87亿吨。

到2010年,沿海港口20万吨级以上原油卸船泊位接卸能力达2.8亿吨。

在莆田、青岛、上海、宁波、唐山等港口建设接卸液化天然气码头。

到2010年,全国沿海液化天然气接卸能力达1830万吨。

在营口、天津、唐山(曹妃甸港区)、烟台、青岛、连云港、宁波—舟山、防城等港口建设20万吨级以上矿石码头,新增能力1.51亿吨;长江口内上海、苏州(太仓)等港口建设20万吨接卸减载直达船的矿石码头,新增接卸能力4100万吨。

到2010年,沿海港口20万吨级以上矿石码头通过能力达3.25亿吨。

重点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建设广州港出海航道二、三期工程,深圳港铜鼓航道工程,并提高大连、天津、营口、青岛、连云港、厦门、湛江、防城港等主要港口航道的等级,适当提高部分地区性重要港口航道等级。

继续完善千人以上岛屿的陆岛交通码头和接线公路建设,重点安排5千人以上岛屿的滚装码头和部分千人以下岛屿陆岛交通码头及接线公路的建设。

——内河水运

到2010年,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长江干线上中下游航道进入系统治理阶段,航道条件明显改善;西江航运干线通过能力明显提高;京杭运河堵航问题明显缓解;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建成;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全面展开,通往上海的主要集装箱通道基本建成;航电结合、梯级开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嘉陵江、湘江航电枢纽全线渠化。

内河主要港口的主要港区建设有重大进展,基本实现机械化、规模化和集约化,部分成为地区性物流中心。

长江干线,下游结合水利河势控制工程,适时对主要碍航河段进行治理,长江口深水航道向上延伸,10.5米水深航道延伸至南京,12.5米延伸至江苏太仓,适应沿江经济发展和海船进江运输需要,实施南京至浏河口数字航道与智能航运示范工程;中游根据河势演变情况,实施综合治理和控导工程,加大对主要碍航河段的治理力度,实施芦家河、沙市、周天、武桥、江口、枝江等河段整治(控导)工程,将三峡水库清水下泄对航运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并为今后大规模整治工程打好基础;上游结合三峡水库蓄水至156米、175米,治理库尾航道,对水富至宜宾、宜宾至重庆航道按照三级标准整治。

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按二级和一级标准建设长洲枢纽船闸和桂平二线船闸,整治贵港至界首航道。

启动京杭运河江南段按三级航道标准建设工程,提高航道通过能力;继续实施苏北运河二级航道建设工程,对湖西航道进行整治;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济宁至东平湖航道建设工程。

按三级航道标准建设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重点建设通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要集装箱港区的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及缓解京杭运河堵航的项目,加快赵家沟、大浦线、大芦线、长湖申线、杭甬运河、湖嘉申线、杭平申线、杭申线、锡溧漕河、芜申线、苏申外港线、苏申内港线等航道建设步伐。

实施顺德水道、洪奇沥水道、东江下游航道、白坭水道、东平水道、崖门水道等航道整治工程,基本建成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

继续实施嘉陵江沙溪、凤仪场和苍溪航电枢纽,联合建设湘江长沙枢纽,启动汉江、赣江航电枢纽工程,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启动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建设;适当安排资水、香溪河等其他有效益的支流航道建设;实施右江那吉、鱼梁、老口航电枢纽工程;继续推进红水河复航工程;加快淮河水系主要支流航道沙颍河、涡河、沱河航道建设步伐。

继续实施松花江梯级开发建设工程,建设依兰航电枢纽。

继续扶持非水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水运发展。

以公用、专业化集装箱等泊位建设为重点,实施重庆、岳阳、长沙、宜昌、武汉、九江、南昌、杭州、嘉兴、湖州、苏州、常州等主要港口码头建设工程。

支持边境口岸水运设施建设。

第二章大力促进交通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

按照“强化功能、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思路,紧紧围绕东北地区城镇布局、产业基地和资源分布,以跨省区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衔接为重点;优先建设进关出海、省际衔接、港口集散、资源开发和边贸口岸运输通道;增强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中心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能,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配合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面提高大连港综合货物通过能力;加强松花江航道和界河边贸码头、江海联运码头的建设。

环渤海地区:

积极推进三大城市群间的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强化集装箱、铁矿石、煤炭、原油四大专业化运输系统及相应的大型专业化码头;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城际高速公路和天津港等主要港口连接腹地的快速集疏运通道建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创造良好交通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重点建设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以长江黄金水道和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为主要疏运通道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外贸铁矿石及原油海进江中转运输系统和江海物资转运系统;优先建设以国家高速公路为骨架的高速公路网,扩大区域内大城市间和区域对外运输通道容量。

加速提升交通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长江三角洲核心区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泛珠江三角洲地区:

以加速推进公路水路交通一体化为主线,优先强化珠三角核心区对外辐射通道建设,加强省际之间、内地与港澳之间高速公路通道、沿海港口快速集疏运通道建设,深化琼州海峡公路通道研究论证;重点加强沿海主要港口的大型化、集约化、多功能等专业化港区及与其相匹配的进港深水航道建设;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着力提高海船进江和江海直达的运输能力;加快推进西江航运干线和西南水运出海南、中、北三线通道的建设;加强西南省区与东盟之间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

按照“突出港口、强化通道、协调推进”的基本思路加快海峡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中部地区:

以强化高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等主要通道和枢纽作用为主线,按照“强化通道、完善网络、突出枢纽、注重服务”的思路,加快推进中部地区交通发展。

优先加快沟通东中西部地区、连接省际和区域中心城市、通往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及主要旅游景区的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强化长江水系、淮河水系国家高等级航道的建设,加快集装箱、多用途码头和散货专业化码头建设。

西部地区:

进一步加快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确保2010年打通西部8条省际公路通道,到“十一五”末使西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优先建设与东、中部联系的省际通道和出海通道,进一步改善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联系的公路交通条件,加快建设长江黄金水道、西江航运干线扩容工程,推进澜沧江-湄公河跨境水上通道建设。

积极发展效益较好的支流航道。

支持重庆更好地发挥长江上游货物集散中心的作用。

——促进城乡交通协调发展

实施千亿元建设工程,确保“十一五”中央投资1000亿元,改建农村沥青水泥路51.5万公里。

其中,东部地区中央投资100亿元,建设通村沥青(水泥)路10万公里;中部地区中央投资430亿元,建设通村沥青(水泥)路30万公里,通乡镇沥青(水泥)路5000公里;西部地区中央投资470亿元,建设通乡镇沥青(水泥)路约11万公里(未含西藏规模)。

加快农村公路渡口改造,2010年,现状汽车渡口基本完成渡改桥;其它渡口基本建成人行桥或建成规范码头,全面改善农村渡口运输条件,基本解决农村水路出行难问题。

加快乡镇客运站点建设,“十一五”期建设乡镇客运站1.5万多个。

——促进综合运输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互补作用,促进客、货综合运输网络的建设,逐步推进一体化运输。

结合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以港口和枢纽站场为衔接点,切实加强综合运输大通道规划和建设的协调工作,在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建设综合型客、货运输枢纽,推进综合运输枢纽站场示范工程建设,逐步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便捷衔接。

继续支持主要港口集装箱港区疏港高速公路建设。

加强沿海集装箱干线港向内陆辐射的集装箱中转站建设,大力促进集装箱一体化运输。

大力支持现代物流和多式联运发展。

加快建设服务于重点物流园区(中心)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多式联运系统的建设。

——加强专项建设

支持红色旅游发展,精品旅游线路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部分交通量较小路段达到三级公路标准;经典景区出口路基本达到三级公路标准,部分交通量较大路段改造成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

重点支持国家一类边境口岸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与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东盟等周边国家或地区联系的口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公路、水运交通建设。

继续支持兴边富民行动,基本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地区146个建制村不通公路的问题。

加强主要方向和重点地区国边防公路建设,加快部队机动公路建设,提高入闽进浙进粤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达深度,加强部队出口路建设,继续整治改建进藏公路,改善边防公路行车条件和抗灾能力。

加大危桥改造、安保工程、GBM工程等建设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