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培智一年级实用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最新培智一年级实用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培智一年级实用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培智一年级实用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数一数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
这是儿童进入小学后第一次接触的数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对于学生了解数学学习、建立数学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初步接触1~10各数,为后面的认数和计算作一些准备;也可以使人了解学生对10以内的已有认识,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教学提供依据。
这部分教材有如下的特点: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数数的素材。
2、在场景图下面把同类物体或人用“小图”呈现出来,并用“点”
表示相应的个数。
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联系实际情境数10以内的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初步认识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会数个数是1~10的物体。
教学难点:
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课时安排:
1课时数一数
数一数
主备人:
季建军授课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初步认识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会数个数是1~10的物体。
教学难点:
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物投影仪出示教材第2~3页的图,学生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说: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
嗬!
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
分别在哪里?
2、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自由数数,交流数数的结果,并汇报数数的结果。
3、按照数的排列顺序从小到大让学生数数。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4、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
5、第七、八、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6、集体看十幅小图,让学生从1-10说一说每幅图意。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
友用小棒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师说:
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
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
在小组内说说。
如:
我有2只手,我们小组有7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注意:
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六、巩固深化
1、游戏:
火车钻山洞
师说:
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
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投影)
师说:
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
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二、比一比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儿童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
“比较”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也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它有助于人们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意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一些特点:
1、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进行比较,获得认识。
2、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理念:
1、在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2、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利于学生进行比较。
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
1课时比一比
比一比
主备人:
季建军授课人:
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物、投影仪 ;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把尺子,问:
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长短”、“高矮”。
(1)投影出示第4页情境图,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
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
让学生看图找一找、比一比。
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P4~5。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高的画√,矮的画O;重的画√,轻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4、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质疑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三、分一分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分类摆放的,大部分学生对此都有一些感性认识。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应用分类的思想方法。
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特点:
1、联系实际,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会分类。
2、让学生体会分类是按一定标准进行的,按同一个标准分类的结果是确定的。
教学理念:
1、通过活动,学会按一定标准和选择标准给事物分类。
2、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观察、思考,获得结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课时安排:
1课时分一分
分一分
主备人:
季建军授课人:
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准备一些学具和文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说: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逛商店,高兴吗?
2、出示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
嗬!
商店到了,你们看,商店里的物品太漂亮了,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商店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2、分成了几部分?
3、每个货架上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4、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5、集体交流:
说说商店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图中画了那些动物?
请小朋友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2
(1)图上画了那些交通工具?
它们各自在哪里行驶?
(2)分小组讨论怎样分?
然后集体交流。
3、想想做做3
(1)学生自主探索怎样分?
(2)指名汇报不同的分法。
(3)小结:
同样的一幅图,按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也可以按颜色不同分为三类。
也就是说,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法来分,分得的结果也就不同。
4、小结:
把同属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我们就叫“分类”。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分一分,同桌互讲分的结果。
6、试练:
把圆形圈在一起。
四、作业
1、试完成课本第8页第4、题,可以怎样分?
分成几类?
2、回家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想一想该怎样整理。
四、认位置
教材简析:
本单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一些简单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也为今后认识物体、图形,学会观察,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打好基础。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辨认左、右方位为重点。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上下、前后的认识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清楚地加以辨认,但不少学生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2、精心设计学习活动。
为帮助学生正确辨认左、右,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借助对左手、右手的已有认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3、恰当控制学习难度。
教学理念:
1、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
2、在人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与另一个物体相对的。
课时安排:
1课时认位置
认位置
主备人:
季建军授课人:
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与另一个物体相对的。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
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2、设疑:
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板书:
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
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
(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
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
小明在小刚的什么位置?
作业本在书本的哪一面?
(2)组汇报。
板书:
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刚的前面,作业本在书本的左面。
(3)讨论:
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
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作业本在书本的左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
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小明在小红的左面,小红在小明的右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如:
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在的左面
在的右面
指出:
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左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右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左、右认得准。
三、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4题。
(1) 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 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 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应用练习
情景1:
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
(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景2:
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景3:
(投影演示冰霜)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景4:
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
(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 全课 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5、6题。
五、认数
(一)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包括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等。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学前生活中初步积累的计数经验,二是在此前经历的“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等简单的数学活动。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可以理解10以内各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的概念,体会数来源与生活并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数与计算打好基础。
本单元对10以内各数的认识分四段安排,依次让学生认识1~5、0、6~9、10。
在认识1~5后,安排了几和第几的认识;在认识0后,安排了=、>和<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教材还安排了两个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这部分教材在编写上有如下特点:
1、把10以内数的认识分段安排。
教材把1~5和6~9各分为一段,一方面可以使认数学习相对集中一些;另一方面认识几个连续的数,也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数的内在联系,体会数的顺序,加深对数的含义的理解。
考虑到0的含义比较宽泛,在生活里的应用也比较广,而对10的认识又是以后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以及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把这两个数单独作为一段来安排。
2、突出数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逐步抽象,有利于理解数的具体含义,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
也便于学生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认数的兴趣。
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4、指导学生规范地写数,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写数的技能,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教学理念:
1、采取分段认识10以内的数,有合有分、有扶有放,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2、选择现实生活中学生可能见过的场景和事物,让学生充分积累感性认识,为数的抽象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以及合作交流等活动,感悟、领会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实际意义,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或语言表示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教学难点:
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用一一对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指导学生规范地写数。
课时安排:
共计10课时
11~5的认识
2几和第几
30的认识
4等于、大于、小于
5练习一
66~9的认识
710的认识
8练习二
9机动课时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主备人:
季建军授课人:
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5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数字1-5。
教学重点:
理解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数字1~5。
教学难点:
规范地书写1~5各数。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物投影、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数一数”,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些东西,并数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
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周围的物体,并进行交流。
生活里经常需要数数,需要把数的结果写下来,这就要认识数。
这一节课先认识1、2、3、4、5。
板书:
1~5的认识。
二、学习认数
1、初步感知1、2、3、4、5。
出示主题图,说明黑板上写的是“人节快乐”。
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通过交流知道这是庆祝人节。
结合此主题图向学生进行尊敬老师、爱学校、爱学习的文明礼貌教育。
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
图上有些什么?
让学生自己数一数各有几个?
交流数的结果,并一起数出图中物体和人的个数。
2、认数、写数。
(1)接着用算珠表示数量1—5,对应着出示数字1—5,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2)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1~5各数。
(3)让学生按顺序读1~5各数。
你能在周围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在1~5之间吗?
找出来数一数并和同学说一说。
(4)你能用1、2、3、4、5分别说一句话吗?
(5)分析字形,指导学生书写。
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
三、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1
看图连线,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连的?
2、 想想做做2
看数涂Ο,独立完成,同桌互相交流。
3、 想想做做3
看图写数,并分组说一说各有几个?
4、 想想做做4
动手操作,排一排,读一读。
按一定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字娃娃排队。
5、 想想做做5
让学生先独立数一数,再写一写。
6、 想想做做6
看数补画出缺少的花。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1~5各数,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说说你的收获。
五、拓展延伸
1、从学具盒里拿出1~5的数字卡片,按次序摆在桌上。
2、再数出1个三角形、2个正方形、3个圆片、4根小棒放在桌上,伸出5个手指。
3、你能回家用1~5这五个数和爸爸、妈妈各说一句话吗?
回去试试看。
第二课时几和第几
主备人:
季建军授课人:
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观察、活动、交流,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水彩笔、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数一数第一排从××同学到××同学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5个)
从前往后数,第5个小朋友是谁?
这里的“5个”和“第5个”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知识—几和第几。
板书:
几和第几
二、 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1、出示排队买票图,谈话,图上有几个人?
他们在干什么?
请用一句话说出来。
2、数一数有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
无帽子排第几?
3 、排第2是谁?
第5是谁?
4、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个人?
排在第4个的是哪个人?
5、谁能说一说刚才排在第一排的5个小朋友和第一排中的第5个小朋友是否相同?
为什么?
三、自主探索、应用 新知;
1、指名说说自己座位的一排中有几个人,你的座位在第几个?
2、请5个小朋友站在前面。
前后排,一共几个人?
从前往后数,第1个是谁?
第4个呢?
左右排,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