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4606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谈话激趣,引导交流: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

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3.在“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一名著?

能说说理由吗?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指导学生发言。

5.教师小结:

老师最喜欢“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

原因一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

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原因二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张飞等人性格尤为突出。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历史上是“宁我负人,休人负我。

”),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家、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

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

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了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原因三

作者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

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

据传说,罗贯中曾充罗贯中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原因四

《名家彩绘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由戴郭邦、陈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笔绘就292幅国画。

各位画家风格各异,流派纷呈,或工笔、如穿针引线,一丝不苟,或写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国时期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从多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三国演义》绘画创作的顶峰,同时也展示了国画这一中华未瑰宝的独特风彩。

尤其是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园结义、大闹凤仪亭、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子龙单骑救后主、怒喝长坂坡、七擒孟获等,精彩纷呈。

6.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7.质疑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

(学生质疑,教师筛选整理有价值的问题。

如:

(1)谁用草船借箭?

(2)向谁借箭?

(3)为什么要借箭?

(4)怎样借箭?

(5)借到箭了吗?

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

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做到“四不”:

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句子。

(2)做到“四到”:

眼到、心到、手到。

(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试着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记录小组同学无法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解决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阅读课文,寻词突破。

1.指名多个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课文的结尾说“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这段话中的“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3.提出问题:

课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

妙在何处?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知天文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大雾漫天”是什么意思?

(到处都是大雾。

2.“大雾漫天”与“借箭”有联系吗?

(有,这是借箭成功的外部条件。

)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

3.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4.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5.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读这段话后的感受。

(1)感受到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2)感受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6.交流小结:

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了什么?

(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懂地理、巧安排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1.小组交流:

诸葛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2)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3.从这样的安排中你了解到什么?

(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4.小组交流:

诸葛亮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

5.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船轻水急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

6.从这样的安排中你有了解到什么?

(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保证船只充分受箭并顺利返回。

7.自由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周瑜

诸葛亮说: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1)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所以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这不是正中周瑜的圈套吗?

(不是。

(2)你从哪里能够看出诸葛亮早就知道周瑜的险恶用心?

诸葛亮说:

“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3)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2.识鲁肃

诸葛亮说:

“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1)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

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

(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又顾全大局,可以信赖,特向他借船,做好了借箭的准备。

(2)从诸葛亮这一大胆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什么?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

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3)读一读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

(感受到鲁肃的忠厚守信和顾全大局,感受到诸葛亮的超人的计谋和胆识。

3.识曹操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1)读一读,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

(诸葛亮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2)“诸葛亮笑着说”,他在笑什么?

(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三、再读课文,体会人物特征。

1.教师小结: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

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在鲁肃的帮助下,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2.课文中有很多人物对白,尤其是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这些对白充分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老师读提示语,一组同学读周瑜的话,二、三组同学读诸葛亮的话,四组同学读鲁肃的话,五组同学读曹操的话。

四、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

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神机妙算。

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正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才遭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为他有才干,才能挫败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小组交流:

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3.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2)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3)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五、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些历史故事?

(自由交流)

(1)曹操——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华容道、割须弃袍

(2)刘备——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让徐州、三顾茅庐、借荆州、白帝托孤

(3)关羽——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伤、走麦城

(4)张飞——怒鞭督邮、古城相会、长坂桥、义释严颜

(5)吕布——凤仪亭、连环计、辕门射戟、白门楼、夜袭徐州

(6)诸葛亮——隆中对、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木牛流马

(7)赵云——长坂坡

(8)周瑜——蒋干盗书、苦肉计、火烧赤壁

(9)吕蒙——白衣渡江

(10)曹植——七步成诗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5、《草船借箭》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

难点名称

通过搜索资料和梳理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周瑜”和“诸葛亮”两个主要人物的整体印象。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把握人物形象,既要立足于文本本身,又要参照人物生平资料,这样才能对人物有更准确、深入的了解。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于资料的搜集比较陌生,难以在众多的人物信息筛选出最有效的信息,而且乡镇学生的阅读面较狭窄,较多学生没有读过《三国演义》,对“周瑜”和“诸葛亮”两个人物不了解,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搜索资料,筛选出最有效的人物信息,对人物有基本的了解。

2.通过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在事件中体会“周瑜”和“诸葛亮”两个主要人物的整体形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著名人物呢?

你对这些人物有什么了解?

说一说。

(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通过搜索资料,筛选出最有效的人物信息,对人物有基本的了解。

1.学生展示个人搜集的人物资料。

2.教师补充关于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的人物生平资料。

(1)周瑜,东吴大将。

字公瑾,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

在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

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

(2)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

(3)鲁肃(172~214),字子敬。

三国时临淮东城(今定远)人。

出身士族。

初率部属百余人跟随周瑜到江南,为孙权所敬重。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军南下,严重威胁孙吴政权,他与周瑜坚决主战,并建议联合刘备协力抗曹。

孙权采纳其建议,任其为赞军校尉,协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4)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沛国谯郡人(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二、通过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在事件中体会“周瑜”和“诸葛亮”两个主要人物的整体形象。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边读边划起相关句子。

(1)读后让学生口头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并用PPT展示出来:

起因:

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经过: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果: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3)课堂演练,加深印象。

按照课文的顺序,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2)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

(4)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禁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

(3)周瑜妒忌诸葛亮,用短期造10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1)周瑜妒忌诸葛亮,用短期造10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3.简要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把文章的情节串联起来,口头说说事情的主要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并用PPT展示出来:

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将计就计,巧妙计划,周密安排,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诸葛亮。

4.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你能谈谈对周瑜和诸葛亮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整体印象吗?

周瑜:

是一个才智过人的统帅,但他性格中有着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弱点。

诸葛亮:

是一个知己知彼、足智多谋、具有非凡才干的人。

三、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读后把故事讲给家人听,谈谈主要人物的特点。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课堂演练:

加深学生对文章情节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总结文章主要内容,从而更容易把握人物形象。

按照课文的顺序,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2)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

(4)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禁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

(3)周瑜妒忌诸葛亮,用短期造10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1)周瑜妒忌诸葛亮,用短期造10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小结

通过搜索资料和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我们较全面地把握了“周瑜”和“诸葛亮”两个主要人物的整体形象,希望同学们多练习这种方法,并尝试和探索更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而更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5.《草船借箭》

难点名称

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诸葛亮借箭,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性格特点,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需要一定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上一节学习了第二部分:

诸葛亮准备造箭

2.现在我们学习第三部分:

诸葛亮借箭箭是怎样借来的呢?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一起去搬箭?

因为诸葛亮担心周瑜取箭后产生疑惑,所以请鲁肃去做个见证人,到时候让周瑜无话可说。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请鲁肃陪同他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曹军开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3.为什么要选择大雾漫天的天气来“借箭”呢?

目的是让敌人看不清虚实,正好借箭,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这是他“知天”的表现。

4.五更时分,船靠近曹军的水寨时,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擂鼓、呐喊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引曹军射箭,又让曹军明确射箭的方向,便于箭射到草把子上,说明诸葛亮足智多谋。

鲁肃担心曹军出来,诸葛亮却笑道:

“雾这样大,曹军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果然上当,在大雾漫天的情况下,怕有埋伏,不敢轻易出兵,拨水军弓弩手朝船放箭,然后又从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来支援,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向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5.为什么要把船掉过来呢?

掉船受箭,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便于箭满后顺利返回,诸葛亮敢于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是因为他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这也是诸葛亮“知人”的表现。

6.雾快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借箭成功,说明诸葛亮才智过人,神机妙算!

最后,对诸葛亮进行分析人物形象!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妒忌虚实神机妙算疑惑

2.给“然”组词,然后填空

(1)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2)诸葛亮说:

“()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

(3)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3.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

(2)诸葛亮复姓(),名(),字(),又称()先生,是三国时的谋士。

有关他的故事很多,例如()

(3)谎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小结

从借箭成功说明了诸葛亮善于观察事物,掌握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他做事有自信,做到胸有成竹、运筹帷幄,更是彰显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