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45948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

《《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ocx

《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实施方案

梁山县第二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程整合”也有人称为“课程统整”、“课程综合化”、“课程一体化”等,是我国目前正在实验之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重点内容之一。

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一所学校要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没有科学的课程结构、合理的课程设置、适当的课程内容,那么,校园再美丽,制度再规范,也只是空中楼阁。

结构决定功能,学校课程体系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校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强调课程实施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新课程标准更进一步提倡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校老师在实践中发现,现有教材存在学科内容重复,不同学科相互联系较少,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不能有效结合;教学中存在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和师生负担的无辜加重;课程实施中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不能有效统一等现象。

学校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指导下,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统整,打破原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明确区分和课内外时空的严格界限,打造全新的“1+1+1”学校课程体系,真正统整学校各方面教育力量和资源,聚焦到“学生发展”上来。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提出来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问题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指导下,为了体现学校教育的最大价值,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统整,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同时,努力拓展知识的外延,吸纳丰富的课外资源,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的美好愿望。

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基于国家课程又切合我校实际的课程体系,即“1+1+1”课程体系。

真正统整学校各方面教育力量和资源,聚焦到“学生发展”上来。

2、纠正“教科书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3、改变一部分教师“零敲碎打”的局面,通过系统的研究,引领广大教师走进课程资源整合的广阔天地,并从中获得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程作为教育培养人的媒质,其实施的指导思想必然是“以人为本”。

因此,学校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来确定其终结目标。

1、教师树立整体教学观,在原有的国家统一标准、地方统一教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增强不同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能有效结合,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有效统一。

2、保持“以知识为中心”的分科教学向纵深发展的优势,结合“整合教学”,解决分科课程给学校教学带来的问题,使学生在头脑中主动构建学科联系。

3、增强教育与社会及生活之间的联系,使教育成为一种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的具体的体验活动,真正提高人的认识、提高生活质量。

4、加强学生主体之间的联系,重视人的差异性、能动性及全面发展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的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享受幸福、快乐,获得主动、充分、富有个性的发展。

5、建立各科任课教师之间的专业合作关系,实现多科教学共同研讨的良好局面。

在不改变课程设置和各科课时总量的基础上,让不同学科的老师组成一个团队,协同教学,分时段完成教学任务,以达成共同的教学目标。

有效带动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一、分析目前课程中的问题,统整学校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形成“1+1+1”课程体系:

1、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在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活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纵横交织的教与学的网络中整体前进的过程。

而要编制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教育教学网络,课程是核心载体。

2、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立足于弥补国家课程之缺失的基点上,谋求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协调一致和均衡发展,形成有特色的校本化课程,即“1+1+1”课程体系。

3、教师反思课程现状,认识其中的诸多不足,转变理念,明确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第二、课程的整合研究:

1、学科内整合:

根据课标要求,提炼出单元主题,围绕主题对单元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改变按统一教材设定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课程实施方式,对教材内容的顺序安排作适当调整。

能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一方面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质量,同时又节省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学习负担,实现课程内容的最优化组合。

2、跨学科整合:

(跨学科课程是指内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课程,它基于教学计划中各分科课程,是一种通过对分科课程内容之间内在联系的主观把握,而使之形成科际联合的课程设计方式。

)跨学科整合采用相对灵活的方式进行,通过组织不同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教研等方式,让教师自主发现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整合点,探索适合教师个人特点的整合形式。

3、课外拓展内容:

根据单元主题教学的需要,探索课内外知识的联络点,拓展主题内容,学生依据教材进行课外体验,围绕教材进行课外阅读与实践,加强主题内容与课外知识的联系。

有效实现强化学生课内学习,延展学生课外发展的目标,多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4、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有多学科的教师根据国家综合实践活动基本规范要求和各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与需要协作设计实施的。

克服单纯学科课程存在的重讲、轻练,重知识、轻能力,因缺乏操作而不会应用等种种弊端。

)教师们主要研究根据不同课程中的单元主题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亲身经历、不断思考,使干巴巴的教学变得丰富生动。

第三、对整合课程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科学、合理、系统的校本课程:

遵循一定的整合原则,整合同一范畴的学科是最好的,如英语+语文+综合实践、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美术+体育等。

无论怎样整合都需要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教育教学情境,对课程内容进行二次开发,适当增删、调整和加工教学内容。

在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教师接纳来自学生的不同见解,既要满足孩子们的需要与发展,又要突出国家课程的完整性、科学性。

在反复验证、讨论和修改后,形成科学、合理、系统的校本课程。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借鉴以前课程整合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依托,以实现学校课程系统化,建立新的课程组织体系。

本课题的研究将以学校教育为载体,运用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使学生受到连续不间断的系统培养,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弥补现有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性的不足,以实现学校教育内涵的根本变革,这就是本课题与之区别所在。

这一研究力求较之以往的研究更有系统性、操作性,为理论、原则转化为教师具体的行动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课题拟用到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对新课改后的课程实践进行归纳、比较、分析和提炼,确定课程整合的研究内容和目标,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

课程整合研究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法找到横向学科渗透,纵向年级知识能力渗透的信息交叉点。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通过调查研究后获得资源信息,通过分析研究法、实验操作法在研究过程实施中比较、评价、调整、充实,进行个案分析。

3、行动研究法。

对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实践过程中的动态矛盾变化因素,采取观察发现、反思小结—修正设计—过程实施,循环往复,使理性与实践,理念与行为按事物发展规律有序结合,保障本课题研究顺利运行。

4、经验总结法。

及时阶段性总结,提炼研究实践过程中有价值的经验,探索规律,以期形成校本化课程建设的新理念,对现代教育课程建设作出有益补充。

5、案例研究法。

在研究的各项内容中,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会议研讨,明确实验内容,确立研究思路,形成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5年7月-2017年2月)各研究小组根据确立的子课题,展开实验研究。

通过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与不同班级,以及各学科的分层教学班级,根据学情的不同,分别进行实验,确立本学科的教学方法优选策略。

具体由各子课题负责人负责。

此阶段将定期进行课题汇报与展示,并且在此期间要根据实验进展情况拟定论文或实验报告。

3、总结阶段(2017年3月—2017年5月)论文发表、课题报告形成及鉴定阶段。

对照课题研究方案,对研究中积累的有关调查资料、数据、体会、阶段小结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写出实验报告。

形成一系列如专题研究论文、公开课录像、专著等形式的物化成果。

七、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2017年5月左右,通过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成果:

(1)国家课程经整合形成校本课程内容序列、结构模式,系统、科学、操作规范。

(2)课程整合后形成有校本特色的课程,形成课程实施运作体系。

(3)本课题的研究将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参与者,学生三维培养目标得以达成,个性得到发展。

成果形式主要以子课题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出版研究论文集,案例分析与课堂教学展示,或公开课录像,课题研究成果展览。

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5年7月-2017年2月

语文课程整合设计(1——3年级)

整合设计

冯敬兰

2

2015年7月-2017年2月

语文课程整合设计(4——6年级)

整合设计

韩华丽

3

2015年7月-2017年2月

数学课程整合设计(1——6年级)

整合设计

苏方阳

4

2015年7月-2017年2月

综合学科课程整合设计(1——6年级)

整合设计

郑美娟

5

2015年7月-2017年2月

教学整合案例

案例集

韩华丽

6

2015年7月-2017年2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设计

整合设计

刘广岩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和系列研究论文)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7年3月

实验报告

工作报告

研究报告

王军仁

2

2017年3月

专题研究论文

专著

论文集

韩华丽

3

2017年3月

课程整合优秀案例

公开课录像

案例集

苏方阳

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措施

我校开展的课程整合研究已取得可喜成果,受到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省市教科所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其中,课题主持人王军仁所撰写的《统整课程体系促进内涵发展》、《“凤凰涅槃”舞蹁跹》两篇论文已被中国教育报引用转载,课题组成员集体撰写的小学数学、语文、综合学科课程整合设计方案及实验教师的优秀整合案例已结集出版,被不少学校采用。

课题组负责人王军仁同志在小学教育教学方面成绩突出,主要学术成果有:

2011.5主持省级课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情境探究教学的研究》、2009.10主持省级课题《游戏在<品德与生活>中的应用于研究》2008.10主持市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2007.10主持市级课题《构建小学美术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等课题正在实验中;2006.10主持市级课题《小学数学主体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2006.11主持市级课题《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等课题已顺利结题。

2014年1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论文《统整课程体系促进内涵发展》;2015.4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凤凰涅槃”舞蹁跹》课改记事;2013.6月在《素质教育》杂志上发表《班主任心中的“加减乘除法”》一文;2013.7月在《基础教育课程》刊物上发表《搭建问题平台,培养学生四问能力》的论文。

课题组成员韩华丽、冯敬兰、刘广岩、苏方阳、郑美娟等都是我校教学骨干力量,多次参与省市课题的研究有丰富的研究经验。

为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校还专门成立教科研组织,负责策划、组织、调控、实施课题,对涉及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索。

本课题负责人和其他领导都多次主持过省级课题研究,取得过一批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管理经验,这是完成本课题研究的领导力量;课题团队成员大都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其中多数教师参与或主持过课题研究,这是完成课题研究的骨干力量。

我校是济宁市首批数字化校园学校,所有班级都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开通了校园网络,建成了集办公、教学于一体的信息共享系统,教师人人配备办公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同时各班电子白板通过校园网络相互连接达到了“班班通”,以便于网上阅读和交流,为随时进行本课题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支持。

根据学校课题研究的制度,对申报的课题的研究可以提供专项经费。

同时,张斌博士和市教科所刘所长的指导及县教科所的支持将是我校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