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4281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三历史试题

5.明代“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增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这反映出当时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的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A.苏州纺织业发达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6.太平天国运动借助基督教义反清,义和团运动凭借道教诸神“灭洋”.这表明近代中国

A.中外文化冲突加剧B.民主独立成为时代主题

C.科学技术发展落后D.农民运动缺乏科学理论

7.甲午战前,英国人赫德认为,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并没它自己所想象的实力”,“(日本)料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0.5毫米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人将夏、商、周三代易姓受命的变革原因归结为“德”,认为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

“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该做法

A.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B.反映出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C.有助于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D.形成了亲疏有别的等级秩序

2.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推行“平籴法”,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这一措施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B.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C.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停滞D.抑制了生产热情的提高

3.唐代设立政事堂,三省宰相参加政事堂会议协助皇帝做出决策.但皇帝经常以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等衔,参加政事堂会议.其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推进决策民主

C.平抑宰相权力D.平衡三省关系4.元朝设立行省管理地方,民政、财政、军政皆其执掌.明初在地方设三司,分掌民政与行

政、司法、军政,互不统属,分别听命于中央.这一变化

A.恢复了唐宋旧制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C.缓和了民族矛盾D.杜绝了官僚队伍的低效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中国方面不免又用它的老战术.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由此可见,赫德认为

A.军事实力在战争中具有决定作用B.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战术的落后

C.作战意志是日本取胜的充分条件D.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本持久作战

8.江南机器制造局成立后,曾长期面临经费困难.1905年,将其中机器制造局和江南船坞分为两个企业,后者实行商务化经营,自负盈亏.结果营业额、盈余大幅增长.这反映出

A.洋务企业缺乏竞争实力B.洋务运动收效甚微

C.经营体制影响企业发展D.民族工业走出困境

9.1912年5月,有记者问孙中山:

“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

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

”得到的答复是:

“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孙中山的答复旨在说明

A.政治妥协的必要性B.袁世凯变为共和派

C.军事斗争的残酷性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10.右图为1931年10月5日«申报»刊登的“美丽牌”香烟广告.

该广告反映出当时

A.民族工业发展困难重重

B.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C.时局变化影响商业营销策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11.1949年4月,英国紫石英号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下游水域前线地区,遭人民解放军炮击.人民解放军总部声明,要求英国政府承认错误并道歉和赔偿,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和各国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这一声明体现了

A.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B.旧中国屈辱的不平等外交历史的结束

C.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中共寻求外交解决紫石英事件的办法

12.1953—1957年我国不同经济类型工业产值变化(单位:

亿元)

年份

全民所有制企业

集体所有制企业

公私合营企业

私营工业

个体工业

1955

281.4

41.6

71.9

72.7

81.1

1956

383.8

120.1

191.1

0.3

8.3

1957

421.5

149.2

206.3

0.4

6.5

这表明当时我国

A.工业生产严重急躁冒进B.资本主义工业改造基本完成

C.工业布局逐步趋向合理D.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结构

13.从1990年开始,广东、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先后废除粮票.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这反映出

A.城乡区域差别完全消除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14.古代雅典僭主通常借助社会中下层力量推翻贵族统治,实行个人统治.僭主常常大兴土木,修建神庙等公共建筑,举办或者推广进行宗教崇拜的公共节日.据此可知,当时僭主政治客观上

A.创立了雅典的民主制度B.推动了城邦制度的发展

C.导致了社会经济的衰落D.催生了雅典的宗教信仰15.罗马法规定,请求返还所有物之诉,当事人须带着系争实物到庭,如果系争物是不动产或

树木之类不便携带,也必须拿一些象征性的标志物(如土块、树枝)到庭,双方并立,用木棒按触其物,装作争夺的架势.如果一方当事人稍有差错,就会导致败诉.这反映出罗马法

A.强调实物证据B.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

C.具有形式主义特征D.保证了公正公平

16.乔治三世继承王位后,培植亲信,用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等方法在议会中造成一个“国王之友”派以打击辉格党势力,并在1770年起用诺斯勋爵,组成清一色的“国王之友”政府.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国王仍是国家权力中心B.议会失去制约国王权力

C.两党制左右了国家政治D.君主立宪制度尚不完善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帝国国

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这表明

A.帝国延续了专制主义传统B.宪法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C.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D.普鲁士处于联邦主导地位18.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合并牺牲了市场竞争而获得进展,商业股份有限公

司牺牲了私人小商号而获得进展,大商业和大企业牺牲了较小的商业和企业而获得进展,而这种集中显示出由一小撮支配性实业或企业控制市场的倾向.”该现象A.标志着自由放任政策的终结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激化了欧美各国的社会矛盾D.体现出列强输出资本的要求

19.1870年,英、法、美、德四国囊括了全球制造业生产额的近80%.1913年时,它们只生产

了全球制造业生产额的72%.据此判断,20世纪初A.英、法、美、德走向衰落B.发达国家致力于第三产业发展C.亚非拉地区进口工业品减少D.世界其他地区工业化水平提高

20.1917年夏秋,布尔什维克针对工人、卫戍部队以及前线战士进行宣传,要求和平、土地、面包以及“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这使得大批新成员加入布尔什维克,在一个又一个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这反映出当时布尔什维克

A.基本上掌握了临时政府权力B.坚持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C.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D.推动了革命形势向前发展

21.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

要整顿劳动报酬制度,使工作人员从个人收入出发去关心生产.要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把工人和职员的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这反映出赫鲁晓夫的改革

A.重视物质利益原则B.注意扩大企业自主权

C.试图消除城乡差别D.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

22.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

“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高三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

23.1963年和1967年,法国两次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认为英国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加入共同市场只是为了削弱它.1965年,法国驻欧共体代表连续六个月缺席会议以反对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直到1966年其他成员国做出妥协.这反映出法国

A.摆脱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B.已经左右了欧共体内部事务

C.严重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D.力求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利益

24.“通过与私营企业的合作而取得经济的恢复,鼓励物价上涨,从而使利润增加,并用提高工资的方式使购买力增加以刺激复兴.”此处描述的应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在古代海外贸易中,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丝绸、瓷器、茶叶、铜钱等.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药材、犀象、珠玉等,未经加工或技术含量较少,在中国消费范围和消费量有限.唐代以前,活跃在印度洋至中国的航线上的主要是波斯和阿拉伯商船.宋代时,中国海船取代了波斯和阿拉伯海船的地位,贸易活动远达东非沿岸,奠定了古代中国海上贸易的基本范围.该时期港口众多,海外贸易规模空前扩大.明代前期二百年,朝贡贸易成为唯一合法的贸易,排斥民间贸易,海外贸易下降.此后虽然有所回升,但远未得到充分发展.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材料二据统计,1864年中国的洋货进口额为4621万海关两(近代中国海关曾经长期使用的一种计算银两的单位),1880年为7929.4万海关两,1894年为16210.2万海关两.进口货物以鸦片、棉纺织品和棉纱为大宗,其中棉纺织品和棉纱自1884年后逐渐在进口总额中占据首位,其销售市场由华南沿海口岸逐渐推广到华北、东北和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在出口货物中,以茶、丝为大宗,棉花、大豆、烟叶、皮毛等出口数量也在持续增长,这使得棉花、蚕桑、茶、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

危局与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形成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变化并说明其影响.(13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20世纪40—70年代亚洲重要外交活动简表

时间

活动

20世纪40—50年代

美国扶蒋反共,扶植日本,以遏制苏联.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一边倒”的政策,与苏联建立同盟.日本追随美国,联合对抗苏中.印度在美苏间周旋,同时与美苏发展关系.

20世纪60年代

印中关系日趋紧张,1962年发生边界冲突.美苏竞相向印度提供武器装备,扩大军事合作.中苏关系日趋恶化.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进入核国家行列.

 

20世纪70年代

70年代初,苏联推行全面进攻战略,拉拢越南对抗美国,遏制中国.在印巴战争中支持印度,印度由此疏远美国.美国实力相对减弱,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中美关系走向缓和,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上海公报».日本在1968年成为西方阵营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70年代初,日本推行“多边自主外交”.

1972年,中日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据徐天新沈志华«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美苏争霸与亚洲大国的外交取向(1945—1972)»

从上表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

论题具体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明朝茶叶的突出发展,还表现在制茶技术的革新上,明清时期开始出现了炒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明末清初出现了乌龙茶、红茶和花茶等茶类,形成了我们国家六大茶类的基本格局.饮茶方法,由唐宋的煎煮法、点茶法简约化发展为现代的沸水冲泡法.明清

时期有60多部茶书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更重要的是品茶这一行为所形成的相关文化凝聚了中国国民的心态、精神追求和性格,集中体现了中国文人茶文化的特点,反映了茶人清节励志的积极精神.尽管茶人的抱负不可能实现,但总是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以茶雅志,以茶励节.

———摘编自何雪涓«明清茶文化发展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茶文化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7分)

高三历史试题第6页(共6页)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018.11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2.A3.C4.B5.A6.D7.D8.C9.A10.C11.D12.B13.C14.B

15.C16.D17.B18.B19.D20.D21.A22.A23.D24.C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

(1)特点:

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处于优势(或“主导”)地位;海外贸易范围广;宋代海外贸易发展到高峰(或“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发展”);明代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海外贸易下降.(6分,每点2分,若答“发展过程起伏波动”也可得2分)

原因: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手工业水平高;宋代经济重心南移(或“宋代统治者重视海

外贸易”、“宋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用于航海”等)明代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6分,每点2分)

(2)变化:

外国商品的进口和中国原材料、农副产品的出口持续增长;西方输入中国的主

要是机器工业产品;西方列强在中外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6分,每点2分,若答“西方列强逐渐控制了中外贸易”或“中国失去贸易自主权”也可得2分)

影响:

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推动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7分,若答“以棉纺织等行业为生的许多城乡手工业者破产”也可得2分)

26.(12分)

示例:

论题:

美苏争霸影响亚洲政治格局

阐述:

二战后,美苏冷战,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美苏争霸极大影响了亚洲的政治格局.苏联支持中国,美国扶植日本,从而形成了亚洲大国间的对抗.中印两国曾经声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美苏竞相争取印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印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为扭转在与苏联争霸中的劣势,调整对华政策,影响了日本与中国关系.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日本迅速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由此可见,美苏争霸影响了亚洲中、日、印等大国之间关系,对亚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它论题,如“冷战影响亚洲大国外交走向”“冷战影响亚洲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冲击两极格局”“亚洲大国在两极格局中独立性增强”“中日关系受到美苏冷战影响”“新中国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外交政策”等等.

27.(15分)

(1)特点:

制茶技术取得新突破,茶叶加工多元化;形成了茶叶种类的基本格局;饮茶简约化;大量茶书出现;品茶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8分,任答四点即可)

(2)背景:

专制制度强化,文人受到压抑;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理学发展.

(7分)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