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十二中二级达标复查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37689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7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莆田十二中二级达标复查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莆田十二中二级达标复查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莆田十二中二级达标复查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莆田十二中二级达标复查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莆田十二中二级达标复查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莆田十二中二级达标复查自评报告.docx

《莆田十二中二级达标复查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莆田十二中二级达标复查自评报告.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莆田十二中二级达标复查自评报告.docx

莆田十二中二级达标复查自评报告

福建省二级达标高级中学复评验收

自评报告

福建省莆田第十二中学

(2012年11月)

我校于2008年10月通过省“二级达标”评估验收,并于次年由福建省教育厅授牌。

根据莆田市教育局《关于对全市省二、三级达标高中进行复查的通知》(莆教[2012]25号)精神,现对照复查内容和要求,学校逐项进行自查,作如下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莆田第十二中学创办于1957年,地处莆田市城厢区与仙游县交界的华亭镇,位于三紫山下,木兰溪畔,濑榜路旁,毗邻华亭镇人民政府和华亭客运站。

校园占地面积82.2亩,建筑面积34146㎡,拥有两座教学楼、两座学生宿舍楼、一座实验综合楼以及图书馆、多媒体报告厅、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绿色网室、艺术功能室、运动场、师生餐厅等现代教学生活设施;现有52个教学班,其中高中34班、初中18个班,在校学生共2572人,初中学生857人、高中学生1715人;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教职工231人,专任教师22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高级教师54人、一级教师79人,是城厢区一所规模较大、师资力量较强、办学质量较高、享有盛誉的省二级达标中学、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

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将校园文化积淀与现代教育思想相融合,秉承“团结、勤奋、进取、奉献”的校训,围绕“把莆田第十二中学建设成为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管理科学、办学条件良好、教学质量优秀、办学特色鲜明、学生素质优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莆田市一流农村中学,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这一办学目标,全面实施“莆田十二中三大发展战略”,即优化学校硬件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战略,提出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奋斗口号,并相应制定了符合本校实际发展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级达标四年来,学校先后取得了“省先进教工之家”、“省示范图书馆”、“第十二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奖’科技教育先进集体”、“莆田市文明学校”、“城厢区素质教育示范校”、“城厢区规范管理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二、办学成效

(一)健全管理机制,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1.重视制度建设,落实依法治校

2010年新班子到任以来,学校强调用制度管人,依规则办事,提高办学效率。

学校建立了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让教师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用制和年度考核制度,强化奖惩激励机制。

为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在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教代会制定并出台了《莆田第十二中学班主任(年段长)工作考评细则》、《莆田第十二中学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考评细则》、《莆田第十二中学教职工年度工作评价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位,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重视规范办学,着眼持续发展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

严格规定了各科的作业量,高度重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校还利用现有条件,开设活动课和综合实践课程,高度重视研究性学习课程,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人员、时间和场地,使系列活动课、实践课、研究课与学科课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研究社会。

学校严格按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招生计划、程序和办法进行运作,招生过程公开、透明。

严格执行省、市、区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建立了完善的贫困生助学体系。

学生在校时间、作息时间安排合理。

不搞学生成绩排队,不将学生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奖励学生和教师的唯一依据。

坚决杜绝乱收费、乱办班、滥发资料和有偿补课等影响教育形象的事情发生。

以上种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重视校务公开,体现民主治校

学校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决策,分工负责,目标管理,协调一致”的原则,凡属重大事务,学校均进行集体讨论研究,而后作出决定。

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审议学校工作,民主评议干部,实行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做到校务工作决策、过程和结果“三公开”,让教职工有知情权、议事权和表决权,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4.重视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管理

学校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在教师生病或家庭遇到困难时,学校领导、教工会登门慰问,嘘寒问暖,传递学校对广大教职工的人文关怀。

学校还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教职工减轻工作压力,如充分考虑女职工的身心特点,对女教工怀孕期、哺乳期等在工作安排上给予适当照顾;建立教工体育活动室,购置乒乓球桌、哑铃、跑步机等健身器材,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工会、年段、教研组利用周末、节假日组织教职工外出郊游、参观、考察等活动,引导教师缓解工作压力,劳逸结合,增强集体凝聚力。

(二)更新教育观念,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

1.推进课改,完备管理制度

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开展六年多来,学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机构健全,校长挂帅,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主抓,各处室具体落实,制定了一整套与高中新课程实验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保证推进新课程实施有据可依。

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中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加深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断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学校管理体系和学校校本研训管理体系,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和有效利用资源。

通过抓新课程改革,全体教师树立了新型的学生观、人才观、现代教学观、课程资源观和教师发展观,树立了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的思想,实现了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2.推进课改,完善课程管理

学校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中心,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支柱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严格执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文件。

学校课程委员会每学年对三级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总结,促进课程不断完善。

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

以校本课程建设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同时,探索必修课与选修课、活动课的有机整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不断完善各学段的学生选课制度、导师制度和学分认定。

作业管理立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倡导多样化的作业检查批改方式。

学校对考试内容和方法逐步改革,考试方法力求多样化,命题依据课程标准,侧重素质与能力立意命题。

高中新课程建立模块学分制,新课程实施有序进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推进课改,提高课堂效率

学校工作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学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为大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我校结合教学实际,修订了《莆田第十二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从“备、讲、练、批、辅、考、评、研”等各个环节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了规范。

在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和高中新课程过程中,认真遵循新课标精神,重视教学过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提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开放,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广泛,师生交流充分,课堂气氛自由、宽松、平等、和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多种方法主动学习,“满堂灌”、“死记硬背”现象大为减少。

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器材和自制课件,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验教学,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合理应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有明显变革。

 

4.推进课改,提升教研质量

我校充分认识到教科研在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先导作用,学校教研室统筹指导、检查、评价全校教研工作。

十分重视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构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三级联动”的校本教研机构,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开展校本教研。

发动教师全员参与,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教材研究、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听课评课、专题探究等活动,制度落实,成效突出。

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在市、区评选中多次获奖,不少教师参加市、区教学展评、教学创新说课、新课程探究课等比赛获得佳绩。

教研室每年编辑论文汇编本。

近年来,我校教师在区级以上教科研立项课题18项,其中国家级子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省级子课题3项,市级课题2项,区级课题10项。

5.推进课改,实行科学评价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要从以应试教育的选拔为主转变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此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制定了《莆田第十二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学校成立了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教师、班级综合素质评定小组以及监督小组,共同确定评定内容、评分标准和评价方法。

按照操作流程,让每个同学和评定小组的教师都积极参与评定工作。

不断完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发展目标,全面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的各方面,涉及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兴趣特长等。

在评价方式上,不仅重视终结性评价,更加关注形成性评价、过程动态评价。

在评价方法上力求多样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评价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发展。

每个学生都建立《成长记录袋》,内容注重个性和发展轨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我校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体系不断完善,已进入常态化和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且一直在全体师生和家长的监督之下进行,有条不紊,透明度高,做到令学生满意、家长认可,整个评定过程没有接到一例学生和家长的投诉。

6.推进课改,注重综合能力  

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管理与指导工作小组,开设研究性学习指导课,确保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

引导学生全员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形式多样,提倡个人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相结合,目标明确,阶段性任务要求具体。

重视与学生个人经验、与社会生活实际、与现代科学发展、与各门学科知识的联系,重视活动过程的体验,过程与效果有完整的记录,结题报告进行汇编交流,并以此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每学年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学校坚持从所在地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学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在华亭社区、华林工业区和龟山果场等建立长期和相对稳定的教育基地、实践基地。

开展以公益活动为主题的社区服务,开展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品德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创业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教育,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社会责任意识、艰苦创业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通用技术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成立通用技术教研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按课程标准配齐教学仪器,保证课时充足,教材齐全,有实训场所。

结合华亭地区生产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使课程内容更具多样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努力把课堂知识与生产劳动一线实际有机结合,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爱生、求真、善导、创新”,就是要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知识丰富、充满活力、立志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者、探索者,是学校的中坚力量。

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做法是:

1.狠抓师德教育

第一、坚持通过教职工大会、支部生活会、教研组会、年段组会等各种渠道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

第二、大力提倡“六种精神”,即敬业精神、奉献精神、钻研精神、协作精神、创造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一种意识”,即创新意识。

以“爱生、求真、善导、创新”来规范教风,增强教书育人意识,强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三、要求教师做到“三个一”:

关爱每一位学生,规范每一个言行,上好每一节课。

第四、学校每学期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树立榜样,号召全校教师向榜样学习,使全体教师安教乐教,为人师表,甘于奉献。

近四年来,有1位老师被评为市师德标兵,2位老师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3位老师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

2.强化业务培训

学校重视做好新招聘、引进教师的岗前培训,除市、区级的新教师培训外,学校还对新进教师进行校本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班主任工作和掌握教学基本功;学校重视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考核,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和开发课件。

为方便教师的远程进修和办公,学校为每个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学校重视教师的学科培训,为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进修和提升学历创造条件和机会。

组织教师到外地、外校考察学习,邀请专家召开专题讲座,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和中、高级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举行教育教学开放日和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等活动,让他们有机会登台亮相,展示才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培养骨干教师

学校制订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以“老”带“新”,进行“结对子”培养。

凡是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都配备一名导师“帮带”,并做到有检查、有汇报、有考核。

对新教师提出“三年站稳讲台,五年有所建树,十年成名成家”的基本要求。

给他们定目标,压担子,把其中较优秀者推上高考、中考教学的第一线,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在竞争中求进取,加快青年教师的成才。

学校狠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加快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确认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8人,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5人,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人,积极申报省级骨干教师。

规定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每周参加一次教研组、备课组集体教研;每学期每人要上一节以上创新课或示范课,读一本业务专著,每学年递交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开发一个校本课程,完成一个课题研究。

学校每年为各级骨干教师提供一次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

四年来,有2位教师参加市级学科带头人培训。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校教师已形成学习理论、钻研业务的浓厚教研氛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现有市级骨干教师19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

四年来教师在设区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论文和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及省级(或CN)以上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发表、交流论文共137篇。

有90%以上的教师能熟练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或开发课件,有8人次的课件获得区级以上奖励,2人次获得区级以上教学技能奖。

(四)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坚持德育为首,推动学校各项工作

学校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一定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首,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一、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学校实行“领导小组——政教处——年段长——班主任”四级管理,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第二、制订、完善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年段长、班主任的量化考核方案,加大对班主任的奖励力度,实现德育工作制度化和高效性。

办好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和广播简报,宣传先进教师、优秀学生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抓好升旗仪式,发挥国旗下讲话的作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第三、强化常规管理,狠抓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养成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每周一在班会或者校会上对上周的情况进行通报,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

学校不断完善“2000分学生自主管理”,建立健全“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估制度,抓德育促素质发展。

学校实行班级德育量化考评制度,每天对各班的纪律、仪表、卫生、出勤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对成绩突出的班级与学生进行表彰。

第四、学校始终把转化待进生工作放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教师牢固树立“只有待进生没有差生”的观念,对待进生的转化做到“四定”(定对象、定联系人、定任务、定措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体教师齐抓共管,方法上强调要坚持“三心”(爱心、信心、恒心),具体工作上从细微处入手,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坚持正面激励,坚持“赏识教育”。

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许多待进生不断克服不良习惯,不断进步,“待进生”的转化率不断提高。

第五、学校加强与家庭、社区、社会的联系,构建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班主任、年段长平时通过家访、信访、电话访,邀请到校座谈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市、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支持,到校开讲座;聘请派出所所长担任法制副校长,不定期给学生上法制教育课;各年级每学期最少召开一次家长会,每年教师节前学校还邀请周边单位领导到校座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学校与派出所、村居委会等保持经常联系,及时了解治安情况,共同维护校园安全。

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四年来,校园没有出现安全事故,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有6个班级被评为省、市级文明班级,有8个班级被评为区级文明班级;12位同学被评为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35位同学被评为市、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0篇德育论文在市、区级评选中获奖。

2.体艺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氛围浓厚

学校把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始终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艺术教育之中。

学校按照省颁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高中艺术必修课以及相关的艺术选修课,现有专任美术教师3名,专任音乐教师6名,配备专用音乐美术教室、舞蹈室和充足的声像资料及器材,满足艺术教育的需要。

组织开展相关的音乐、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每学年都利用节日和其他重大的活动时间举办2次以上的全校性艺术活动,如歌咏比赛、书画比赛、卡拉OK比赛、手抄报制作比赛、元旦或校庆文艺晚会等。

学校团委、学生会还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诗歌朗诵、名曲点唱、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百科知识竞赛、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展览、社区文化活动等系列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各级各类音乐美术竞赛中均取的好成绩,如,2009年6月蔡得义同学荣获“首届福建省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硬笔)福建省特等奖”,2009年7月蔡得义同学荣获“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硬笔)全国二等奖”;2010年11月蔡得义同学在2010年全国巨人杯高中组楷书类竞赛中荣获全国优秀奖;2010年8月蔡得义、王益成两位同学在第二届福建省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荣获“省特等奖”;2010年8月郑昱同学在第二届福建省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荣获“省三等奖”等。

学校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依据课程标准,开齐上好体育与健康课,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使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确保全体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抓好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及课外活动。

保证学生在校每天1个小时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习惯。

学校每年秋季举办一次全校性田径运动会,会前举行广播体操比赛;春季举行田径、篮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专项比赛,增强学生体质,培育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技能。

每年举行“校园科技艺术节”系列活动,还组织开展剪纸、灯迷、棋类、书法等文体活动,开拓了学生视野,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届毕业生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均在95%以上。

学生在体育竞赛活动中频频获奖,2010年在全区学校广播操比赛中荣获第一名,2012年在区运会上荣获高中组第二名。

3.重视身心健康为教学保驾护航

学校高度重视卫生工作。

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设立了规范的校医务室,严格药品采购和管理制度,根据季节变化开展多发病、流行病的宣传和预防工作;利用墙报、黑板报和宣传画进行卫生科普宣传,普及禁烟、禁毒和爱滋病防控知识;学校定期进行全校性卫生大扫除,保持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进行常规体检,定期对学校食堂、小卖部服务人员进行体检;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卫生法》《餐饮食品索证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食品质量和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经常组织老师和学生对学校食堂、小卖部经营场所进行卫生检查。

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有效控制食物中毒和其它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多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未发生流行病疫情蔓延事件。

学校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针对高、初中升学竞争异常激烈,学生压力大的情况,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组建了心理健康咨询室,选送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持执业证上岗。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请专家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不定期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建设规范的心理咨询室,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

帮助心态失衡、情感失常、学业失意的学生解除心理困惑、减缓心理压力、抛弃心理负担。

心理咨询教师同时还开展家庭健康教育活动,编辑、发送家庭教育读本,举行义务宣传和教育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各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发挥同龄人帮助、影响同伴的作用。

由于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在排除心理障碍、缓解心理压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学校多年来未出现一例因心理原因辍学或自残行为。

4.狠抓教学常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做头等大事来抓,牢固树立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的思想,着力推进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效益化。

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忧患意识,重视教学,关心教学,支持教学。

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把教师和学生视为学校管理的最重要的资源,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规之以法”的原则,运用正确的用人方略和激励手段。

从“管住人”向“服务人、发展人”转变。

真诚关注每一个教师的生存与发展,尊重教师人格,理解他们的情感,积极创设教师学有所用、学能所用的舞台,将学校的民主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促进学校人际关系的高度和谐。

学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是坚持各级领导听课制度。

要求学校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要经常性地听课,并形成常态化,以便及时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是强化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明确教务处、教研室在教学管理中的职责。

建立教务处、教研组、年段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开展互相听课、评课、观摩教学,检查教师的教案、作业、听课记录等办法进行检查落实,并对阶段性考试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及时通过教师例会、校园广播、校务公开等形式向全校反馈检查的结果。

三是建立学生评教制度。

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对教学工作评价信息。

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打通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的教学信息通道。

通过实施领导干部听课制、学生评教制、教务处教研室的检查制,建立纵横教学的信息反馈网,保证教学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

扎实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学过程,向课堂要效益要质量。

教研组严格按照课程要求和学校的教学常规要求,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工作。

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等教学环节及学习、培训、研讨等教研活动的指导,并协助学校做好教学常规的管理与检查,及时发现、反馈、矫正教学教研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的做法和先进的经验,保证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运转。

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增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提倡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鼓励教师制作有质量的课件,建立校内课件平台,做到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师共享,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