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37669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7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试题及答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与血的循行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肺脾肾B、肝心肾C、肺肝脾D、心肺肝脾

2、诊断肺病最有意义的是(     )

A、咳喘       B、少气C、自汗     D、胸闷

3、实的含义主要是指()

A、阳邪中人B、阴寒内盛C、体质壮实D、邪气盛实

4、以下哪一项与心有关()

A、开窍于舌B、开窍于耳C、开窍于目D、开窍于唇

5、属于阴虚症状的是

A、自汗B、气短C、盗汗D、水肿

6、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7、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见证是(     )。

A、心烦        B.舌淡C、盗汗         D、失眠

8、下列哪项不属内真寒外假热证(     )

A、真寒假热证  B、阴盛格阳证C.、戴阳证    D、阳盛格阴证

9、藏象学说以何为中心()

A、五脏B、六腑C、脏腑D、以上都是

10、七情致病,最易损伤的内脏是()

A、心肝肾B、肺脾肾C、肝脾肾D、心肝脾

11、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是()

A、津液B、气血C、肾精D、肝血

12、“用热远热”是指()

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以上都是

13、具有调节女子月经、男子排精功能的两脏是

A、心与肺B、心与肾C、肾与肝D、肝与脾

14、气血两虚证的舌象是()

A、舌体淡瘦B、舌淡齿痕C、舌尖芒刺D、舌暗瘀点

15、不属于津液范畴的是()

A、胃液B、肠液C、血液D、泪液

16、下列各项,不属“八法”范畴的是()

A、吐法B、和法C、攻法D、温法

17、下列各项中,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A、肺病及肾B、肝病及肾C、肺病及心D、心病及肝

18、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属于()

A、反佐药B、引经药C、佐制药D、佐助药

19、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作()

A、气机B、气化C、升降出入D、气机调畅

20. 主要与正气的强弱有关的是() 

A、居住的地域条件B、工作环境C、精神状态D、以上均非

2、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面色发黑所主的病证有(         )。

A、肾虚  B、血瘀   C、寒证D、失血       E、水饮

2、下列哪些是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         )

A、善太息   B、苔白腻   C、脉象细涩D、胁肋胀闷疼痛   E、便溏

3、阴阳学说中阴阳相互关系有()

A、消长平衡B、相成C、相互转化D、绝对平衡E、对立制约

4患者正气未虚,以单纯祛邪法治疗有()

A、表邪亢盛B、食物中毒C、食积胀满D、崩漏难止E、痰涎壅塞

5、属于中药七情配伍有以下哪几种()

A、单行B、相须C、相杀D、相反E、相佐

三、填空

1、血的组成有二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防治原则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

其临床意义大致为左手寸候______、关候____;右手寸候______、关候_____,两手尺脉候肾。

4、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

5、气对津液的作用有气能生津、___、____。

6、脾在体合,其华在、开窍于。

四、名词解释题

1、五行学说

2、闻诊

3、六淫

4、中药

5、脏腑辨证

五、简答题

1、简述脾主运化的含义。

2、简述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3、简述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的特点。

六、论述题

1、脏腑兼病辨证中与肾有关的常见证型及含义。

2、试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七、病案分析题

张X,女,30岁.恶寒发热二天,昨日起咳嗽加重,痰稀白,量不多,周身酸痛,头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1、从脏腑辨证角度分析证名(4分)

2、症候分析(6分)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医学》题库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2、A3、D4、A5、C

6、C7、D8、D9、A、10D

11、A12、A13、C14A15、C

16、C、17、A、18、D19、A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E

2、A、B、D、E

3、A、B、C、E

4、A、B、C、E

5、A、B、C、D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营气、津液。

2、预防为主、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3、心、肝胆、肺、脾胃。

4、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

5、气能行津、气能摄津。

6、肌肉、唇、口。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战国至两汉时期很有影响的哲学思想。

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组成的,五要素之间,又存在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维系和推动着客观世界的生存和发展。

2、闻诊

中医四诊之一,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

3、六淫

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4、中药

指以中医学理论阐述其药性,并指导临床应用的传统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

5、脏腑辨证

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结合脏腑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病位、病性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脾主运化的含义。

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

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①运化水谷

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

脾主运化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

生理状况下气血生化有源,精力充沛,壮实。

病理状态下气血生化不足,腹胀、纳差、便溏、消瘦等。

②运化水液

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

水液→胃→脾的吸收和转化→布散到全身。

生理状态下脾气健旺,水液运行正常。

病理状态下水液内停而成湿、痰、饮、水邪。

2、简述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重浊

(3)湿性粘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下部)

3、简述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的特点。

(1)司外揣内

司外揣内是指通过观察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其内在变化的方法,又称作“以表知里”。

人体的内外是一个整体,相互间通过脏腑经络相联。

“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在的变化,可通过某种方式在外部表现出来;通过观察表象,可在一定程度上认识疾病内在的变化机理。

(2)注重整体研究

整体研究是在整体观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基于这一思维方法,中医学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时,注重从整体上,从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上来认识。

(3)援物比类

援物比类,又称“取象比类”,是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方面的相似或类同,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点的认知方法。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脏腑兼病辨证中与肾有关的常见证型及含义。

(1)心肾不交:

是指心肾水火关系失调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在于久病伤阴,或房室过度,或思虑太过。

证候有心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咽干,腰膝酸软,多梦遗精,潮热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2)心肾阳虚:

是指心肾阳气虚衰,失去温运而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在于久病不愈,或劳倦内伤。

证候有形寒肢冷,心悸,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则唇甲青紫,舌青紫,苔白滑,脉沉微。

(3)肝肾阴虚:

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亏损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在于久病失调,房室过度,情志内伤。

证候为肝阴虚加肾阳虚的症状。

(4)肺肾阴虚:

是指肺肾两脏阴亏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在于久咳耗伤肺阴,进而耗伤肾阴,隧致肺肾阴虚。

证候为肾阴虚加肺阴虚的症状。

(5)脾肾阳虚:

是指脾肾阳气亏虚所表现出的证候。

病因在于由脾、肾两脏久病,耗气伤阳,两脏相互影响,形成脾肾阳虚。

证候在于脾阳虚加肾阳虚的症状。

2试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位置:

位于膈下,腹腔之右上方,右胁之内。

主要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肝藏血。

(1)肝主疏泄

疏:

疏通、疏导;泄:

发散、宣泄。

指肝具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调畅气机、助脾运化、调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

①调畅气机

指肝的主升、主动、主散的特性,能疏通、畅达、升发气机。

气机—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脏腑功能活动形式的概括。

生理状态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和调进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活动正常协调。

②助脾运化

具体在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功能,脾胃的升降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③调达情志

指情志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④调节生殖功能

指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2)肝藏血

是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肝藏血功能正常,血调节功能正常。

人动血运于全身,人静血归于肝。

肝血不足,肝不藏血则出现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咯血,或月经过多、崩漏。

七、病案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证名(4分)

风寒犯肺证

2、辨证分析(6分)

风寒犯肺,肺气被束,失于宣降,故咳嗽,肺不布津,聚而为痰,随肺气逆于上,故咳痰稀白。

风寒袭表,损伤卫阳,肌表失于温煦,故见微恶风寒,卫气被遏则发热,寒邪凝滞经络,经气不利,故头身疼痛,鼻为肺窍,肺气失宣,则鼻塞流涕。

舌苔薄白脉浮紧,为感受风寒之证.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与气的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肺肾B、肝肾C、肺脾D、肺肝

2、“实”的含义主要是指()

A、阳邪中人B、阴寒内盛C、体质壮实D、邪气盛实

3、以下哪一项与肾有关()

A、开窍于舌B、开窍于耳C、开窍于目D、开窍于唇

4、以下哪一项属脾的功能之一()

A、调达情志B、促生长发育和生殖C、调节生殖机能D、主运化

5、五志归属中脾主()

A、怒B、喜C、思D、忧

6、可致首如裹的邪气是:

()

A、风B、寒C、暑D、湿

7、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称()

A、主色B、客色C、常色D、善色

8、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

A、表证病程一般较短,里证病程一般较长

B、表证一般恶寒为主,里证一般发热为主

C、表证病情一般较轻,里证病情一般较重

D、表证一般舌苔薄,里证一般舌苔多有变化

9、、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心阳虚的共有症是()

A、失眠B、心悸C、健忘D、多梦

10、肝藏血与脾统血的共同生理功能是:

()

A、贮藏血液B、调节血量C、统摄血液D、防止出血

11、同病异治的实质是:

()

A、证同治异B、证异治异C、病同治异D、证异治同

12、下列各项中,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

A、肺病及肾B、肝病及肾C、肺病及心D、心病及肝

13、、常先困脾的邪气是()

A、风B、燥C、湿D、寒

14、“用热远热”属()

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以上都是

15、五行调节事物整体动态平衡的机制是:

()

A、生我B、我生C、克我D、制化

16、情志郁结不舒所致胸痛的特点是:

()

A、胸背彻痛B、胸痛喘促C、胸痛咳血D、胸痛走窜

17、属于典型的阴虚症状的是()

A、自汗B、气短C、盗汗D、水肿

18、下列哪项在心主血脉中起关键作用:

()

A、心血充盈B、心气充沛C、心神安宁D、心搏如常

19、体倦多汗容易感冒是因为()

A、肺阴不足B、肺气失宣C、肺气虚弱D、脾虚及肺

20、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属于()

A、反佐药B、引经药C、佐制药D、佐助药

3、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假神的临床特点表现为()

A、突然颧红如妆B、目光突然转亮

C、神志突然清楚,言语清亮D、突然能食

E、突然脉来急促

2、下列哪些是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         )

A、善太息   B、苔白腻   C、脉象细涩D、胁肋胀闷疼痛   E、便溏

3、阴阳学说中阴阳相互关系有()

A、消长平衡B、相成C、相互转化D、绝对平衡E、对立制约

4、“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了哪二种物质的密切关系()

A、气B、血C、津

D、精E、神

5、属于中药七情配伍有以下哪几种()

A、单行B、相须C、相杀D、相反E、相佐

三、填空

1、全身望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医认为可致病的病理产物有结石、、。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辨证论治、整体观、_____。

4、肺在体合,其华在、开窍于。

四、名词解释题

1、五行学说

2、闻诊

3、七情

4、解表剂

5、八纲辨证

 

五、简答题

1、阐述肾藏精的含义。

2、简述肺主宣发肃降。

3、简述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六、论述题

1、脏腑兼病辨证中与心有关的常见证型及含义。

2、试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七、病案分析题

某女,60岁,2009年12月2日

患者四天前从北京旅游回来,即感身热恶风,微咳。

昨日咳嗽加剧,咽喉痛,咳痰量少,不易咯出,痰中偶带血丝,鼻咽干燥,咳甚则胸痛,舌质红,脉细略数。

(1)从八纲辨证分析该病例所属证型(4分)。

(2)做出病机诊断结论(6分)

 

《中医学》题库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A2、D3、B4、D5、C

6、D7、A8、B9、B10、B

11、B12、A13、C14、A15、D

16、D17、C18、A19、C20、D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CDE2、ABDE3、ABCE4、AC5、ABCD

三、填空:

每空1分,共10分

1、望神、望色、望形体、望动态。

2、痰饮、瘀血。

3、恒动观念。

4、皮、毛、鼻。

四、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战国至两汉时期很有影响的哲学思想。

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组成的,五要素之间,又存在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维系和推动着客观世界的生存和发展。

2、闻诊

中医四诊之一,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

3、七情

指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内生致病病邪。

4、解表剂:

解表剂:

凡以辛散解表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属八法中的汗法。

5、八纲辨证

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八类基本辨证纲领。

运用八纲作为证候归类的纲领,对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别病位浅深、病性寒热、邪正斗争盛衰和病证类别,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即八纲辨证。

五、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阐述肾藏精的含义。

答:

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广义之精指切精微和生理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

狭义之精指生殖之精。

从来源分包括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来源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

(2分)

具有主要生理功能是:

(1)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精决定机体的生、长、壮、老、已。

齿、骨、发是观察肾中精气的外候。

(2)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包括肾阳主一身之阳,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推动和温煦作用。

肾阴主一身之阴,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滋养、濡润作用。

(3分)

2、简述肺主宣发肃降。

(1)主宣发:

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布散的作用(2分)

①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

②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

③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

(2)主肃降:

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3分)

①肺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②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③肃清肺和呼吸道异物。

3、简述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热为阳邪,其性炎上(1分)

(2)火易扰心神(1分)

(3)火易耗气伤津(1分)

(4)火易生风动血(1分)

(5)火易致肿疡(1分)

六、论述题:

1、脏腑兼病辨证中与心有关的常见证型及含义。

(1)心肺气虚是指心肺两脏气虚所表现的证候:

心悸气短,久咳不已,咳喘少气,动则尤甚,胸闷,痰清稀,声音低微,头晕自汗,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脉细。

(3分)

(2)心脾两虚是指心血亏虚,脾气虚弱所表现的证候:

心血亏虚加脾气虚的证状。

(2分)

(3)心肾不交是指心肾水火关系失调所表现的证候:

心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咽干,腰膝酸软,多梦遗精,潮热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3分)

(4)心肾阳虚是指心肾阳气虚衰,失去温运而表现出的证候:

形寒肢冷,心悸,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则唇甲青紫,舌青紫,苔白滑,脉沉微。

(2分)

2、试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位置:

位于膈下,腹腔之右上方,右胁之内。

主要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肝藏血。

(1)肝主疏泄

疏:

疏通、疏导;泄:

发散、宣泄。

指肝具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调畅气机、助脾运化、调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

(2分)

①调畅气机

指肝的主升、主动、主散的特性,能疏通、畅达、升发气机。

气机—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脏腑功能活动形式的概括。

生理状态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和调进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活动正常协调。

(1分)

②助脾运化

具体在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功能,脾胃的升降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1分)

③调达情志

指情志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1分)

④调节生殖功能

指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1分)

(2)肝藏血

是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肝藏血功能正常,血调节功能正常。

人动血运于全身,人静血归于肝。

肝血不足,肝不藏血则出现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咯血,或月经过多、崩漏。

(4分)

 

哦、七、病案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

(1)辨证:

里热证。

(4分)

(2)分析:

时值秋季,感受燥邪,侵犯肺卫-------热身恶风,微咳;(1分)

燥伤肺津,肺失滋润,清肃失职------咳嗽加剧,咳痰量少,不易咳出;(2分)

燥伤肺络-----痰中带血、胸痛;(1分)

燥邪伤津,津伤阳亢-----舌质红,脉细略数。

(2分)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

A、卫气B、营气C、宗气D、元气

2、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要是关系着

 A.情志活动B.调畅气机 C.运行血液D.疏通水道

3、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B.《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难经》

 C.《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论》

 D.《黄帝内经》、《类经》、《难经》、《脉经》

4、以下哪一项与心有关()

A、开窍于舌B、开窍于耳C、开窍于目D、开窍于唇

5、以下哪一项属脾的功能之一()

A、主血脉B、主统血C、主藏血D、主藏精

6、“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句话主要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一种关系()

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

7、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十二经脉B、血脉C、三焦D、肝

8、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心肺肾B、肺脾肾C、心肺脾D、肺脾肝

9、大出血可导致:

()

A、气虚B、气逆C、气脱D、气滞

10、寒性凝滞,从而出现各种疼痛症状,其机理是:

()

A、气机收敛,腠理闭塞B、耗气伤津,不能濡养

C、为有行之邪,阻滞气机D、经脉气血凝结阻滞

11、饮在膈上,见咳嗽气逆不得平卧,面部浮肿,称为(     )。

A、溢饮     B、痰饮C、悬饮      D、支饮

12、淡白舌不会见于下列哪项()

A、大失血后B、久病C、瘀血阻滞D、水湿内停

13、舌质嫩红,少苔或无苔多为()

A、阴虚内热B、心脾两虚C、气血不足D、肝胆湿热

14、下列哪一种脉象不属于浮脉类()

A、弱脉B、濡脉C、散脉D、洪脉

15、证见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咽干,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舌红少苔,脉细数,属()

A、血虚证B、阴虚证C、热证D、津液不足证

16、下列哪项治则体现了中医学的预防思想:

()

A、治病求本B、治疗未病C、扶正祛邪D、调整阴阳

17、药物无味中“甘”具有的作用下列哪一项除外()

A、补益B、调和C、收敛D、缓急

18、下列哪一味药与乌头相反()

A、细辛B、芫花C、丁香D、半夏

19、患者见心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咽干,腰膝酸软,多梦遗精,潮热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

A、心肾不交B、心肾阳虚C、心脾两虚D、肝肾阴虚

20、风邪的致病特点是

 A、其性开泄B、易伤津血 C、易于动血D、其性重浊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中医防治原则中的三因治宜指的是()

A因人治宜B因时治宜C因病治宜

D因地治宜E因体质治宜

2、脾气虚证见()

A、食少纳呆B、便溏C、四肢倦怠消瘦

D、白带量多E、苔白

3、同具伤津耗气特性的病邪是()

A、风B、暑C、燥

D、湿E、火

4、弦脉主病有()

A、肝胆病B、诸痛C、痰饮

D、疟疾E、血虚

5、痰饮的致病特点有()

A、咳喘B、瘰疬C、咽如有物梗阻

D、紫绀E、刺痛

三、填空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即整体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肝主疏泄,其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