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3478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考试题.docx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考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考试题.docx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考试题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仿试卷

一.最佳选取题(每题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最佳答案)

1.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是

A.同病异治B.异病同治

C.同病同治D.审因论治

E.辨证论治

1.【答案】E

【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重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2.“同病异治”“同病”是指

A.病因相似B.病种相似

C.病证相似D.病机相似

E.症状相似

2.【答案】B

【解析】“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反映不同,或处在不同发展阶段,所体现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浮现了相似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办法来治疗。

3.中医学中,“证”含义是

A.对疾病所体现症状综合结识

B.对疾病症状与体症分析过程

C.对疾病某一阶段病理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症调查过程

E.阴阳失调体现

3.【答案】C

【解析】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概括,涉及病变部位、因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可以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本质。

4.属证是

A.发热恶寒B.肝胃不合

C.胸肋胀满D.纳呆食少

E.头身疼痛

4.【答案】B

【解析】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概括,涉及病变部位、因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可以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本质。

5.下列属于症是()。

A.嗳气B.食积C.热淋D.虚劳E.鼻渊

5.【答案】A

【解析】症,指疾病外在体现,即症状。

6.阴阳转化内在根据是

A.阴阳消长B.阴阳互根

C.阴阳平衡D.阴阳对立

E.阴阳制约

6.【答案】B

【解析】课本第四页,阴阳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内在依照。

7.“阴阳互损”最后成果是

A.阴虚B.阳虚C.阴阳两虚

D.亡阴E.亡阳

7.【答案】C

【解析】阴阳互损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相称限度,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病理机制。

8.在阴阳学说中,“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什么治疗原则。

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阳D.阴阳双补

E.阳中求阴

8.【答案】A

【解析】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盛者,属虚寒证,不适当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9.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办法治疗是

A.虚寒证 B.虚热证C.实寒证  

D.实热证E.阴阳两虚证

9.【答案】B

【解析】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普通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

10.根据五行学说,属木是

A.苦味,青色,筋,目

B.咸味,青色,口,思

C.甘味,青色,骨,耳

D.酸味,青色,风,怒

E.酸味,青色,目,忧

10.【答案】D

11.抑木扶土法理论根据是

A.五行相生B.五行相乘

C.五行相侮D.五行相克

E.五行母子有关

11.【答案】D

【解析】依照相克关系拟定治则治法

(1)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和肝胃法,合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

详细应用时,对木旺乘土之证,以抑木为主,扶土为辅;对土虚木乘之证,以扶土为主,抑木为辅。

12.肝病影响肾为

A.母病及子B.子病及母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E.五行相克

12.【答案】B

【解析】五行之中,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肝为肾子,故肝病影响肾为子病及母

13.六腑重要生理功能是

A.化生精气B.储存精气

C.藏而不泻D.传化物而不藏

E.排泄水液

13.【答案】D

14.六腑共同生理特点是

A.化生和贮藏精气B.受盛和传化水谷

C.调节精神活动D.藏而不泻

E.满而不能实

14.【答案】B

15.既是六府又是奇恒之腑是  

A.胆 B.胃 C.大肠 D.膀胱 E.三焦

15.【答案】A

16.诊断疾病最先应当

A.辩证  B.辨病  C.临床检查

D.询问病史  E.辨色

16.【答案】A

【解析】辨证:

八纲辨证是基本、是核心。

病因、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等各种辨证既各有其特点和适应范畴,又有互相联系,同步又都是在八纲辨证基本上加以深化。

17.望神重要内容是

A.视面部表情B.望形态动静

C.看眼神变化D.观言语调息

E.察精神意识状态

17.【答案】C

【解析】望神,就是观测病人精神好坏,意识与否清晰,动作与否矫健协调,反映与否敏捷等方面状况,以判断脏腑明阳气血盛衰和疾病轻重预后。

由于“目”为五脏六腑之精气之所注,其目系通于脑,为肝之窍,心之使,“神藏于心,外候在目”,因此察眼神变化又是望神重要内容之一。

18.神智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A.得神B.失神C.假神D.神乱E.有神

18.【答案】B

【解析】失神临床体现和意义

在疾病过程中,如病人体现为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反映迟钝,呼吸气微,甚至神识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猝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等,均称为“失神”或“无神”。

表达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

19.中成药合理运用对的组合是

A.天麻丸与川贝枇杷胶囊

B.六味地黄丸与脑立清

C.珍菊降压片与复方枇杷糖浆

D.苏合香丸与胆宁片

E.大活络丸与通宣理肺丸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

“中药合理应用”。

A、E选项中天麻丸与大活络丹具有附子,川贝枇杷胶囊与通宣理肺丸具有川贝,属于配伍禁忌。

C项中珍菊降压片属于降压药,复方枇杷糖浆具有麻黄,不能配伍使用;D项苏合香丸含丁香,胆宁片具有郁金,属于配伍禁忌。

六味地黄丸与脑立清用于高血压病证属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者。

20.最易虫蛀饮片是

A.白芷B.麦冬C.白豆蔻

D.香附E.山茱萸

20.【答案】A

【解析】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是有助于蛀虫生长繁殖营养物质,故含上述成分较多饮片最易生虫,如白芷、北沙参、薏苡仁、柴胡、大黄、鸡内金等。

21.先祛邪后扶正治疗原则,合用于

A.正虚无邪病证

B.正虚兼邪病证

C.邪盛正不虚病证

D.邪盛正虚能耐攻病证

E.邪盛正虚不能耐攻病证

21.【答案】D

【解析】先祛邪后扶正:

合用于虽为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步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病证,则应先祛邪而后扶正。

如瘀血所致崩漏证,瘀血不去,则崩漏难止,故应先用活血祛瘀法,然后补血。

22.老年患者大量服用可浮现水肿药是

A.阿胶B.玄参

C.生地D.甘草

E.黄芪

22【答案】D

【解析】甘草1~3g能调和药性,5~15g能益气养心,大量服用或小量长期使用,患者可浮现水肿、低血钾、血压升高等。

23.某女40岁,月经漏下不止,经血色暗伴有血块已有2月,时见乏力倦怠,舌边尖有瘀点,脉涩,对其应采用治则是。

A.祛邪B.扶正C.先祛邪后扶正

D.先扶正后祛邪E.扶正与祛邪兼用

23.【答案】C

【解析】虽为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步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病证,则应先祛邪而后扶正。

如瘀血所致崩漏证,瘀血不去,则崩漏难止,故应先用活血祛瘀法,然后补血。

24.不适当采用“急则治其标”病证是

A.小便癃闭B.大便秘结C.水肿喘满

D.暴衄不止E.虚人感冒

24.【答案】E

【解析】采用“急则治其标”法则,先治其标病,后治其本病。

虚人感冒应先治其本

25.不适当用“塞因塞用”法治疗病证是

A.脾虚腹胀B.血枯经闭C.气机郁滞

D.气虚便秘E.气虚血瘀

25.【答案】C

【解析】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虚药治疗具备闭塞不通症状病证。

合用于因虚而闭阻真虚假实证。

气机郁滞属实证,需采用实则泻之办法

26.不属于正治法是

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虚则补之

D.以通治通E.实则泻之

26.【答案】D

【解析】正治涉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办法

27.对阳热亢盛为主实热证,应采用治疗原则是

A.热因热用B.热者寒之C.用热远热

D.以热治热E.以热治寒

27.【答案】B

【解析】热者寒之是指热性病证浮现热象,用寒凉方药来治疗。

即以寒药治热证。

如表热证用辛凉解表方药,里热证用苦寒清里方药治疗等。

28.不属于反治法是

A.以热治热B.以补开塞C.以寒治寒

D.以热治寒E.以通治通

28.【答案】D

【解析】反治重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29.真寒假热证治法是

A.以寒治寒B.以寒治热C.用热远热

D.以热治热E.以热治寒

29.【答案】D

【解析】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备假热症状病证。

合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真寒假热证。

30.补阴时,酌情配用补阳药治法是

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E.补阴益阳

30.【答案】C

【解析】即在补阴时恰当配用补阳药,使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称阳中求阴;

补阳时恰当配用补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称阴中求阳。

31.依照维吾尔医理论,爱日康(元素)学说涉及几种大元素

A.四种B.三种C.二种D.五种E.六种

31.【答案】A

【解析】爱日康(四大物质)学说

涉及火、气、水、土四大元素。

32.依照维吾尔药理论,药性级别分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五级

32.【答案】D

【解析】维吾尔医依照药物性质强弱不同,将它分为四级,即:

1、2、3、4级。

1级为药性最弱,4级为药性最强。

33.测糖化血红蛋白原则

A.3.0~6.0%B.4.0~6.0%

C.3.0~7.0%D.4.0~7.0%

E.5.0~7.0%

33.【答案】B

【解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参照值

HbA1c:

4%~6%。

34.成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用速率法参照范畴是

A.30~50U/L  B.20~60U/L  C.10~50U/L  

D.5~40U/L  E.20~50U/L

34.【答案】D

【解析】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参照值

速率法:

成人5~40U/L。

35.称为众方之祖医学典籍是

A.伤寒论B.瘟疫论C.千金翼方

D.黄帝内经E.肘后备急方

35.【答案】A

【解析】伤寒论——张仲景着,总结先秦两汉时代医学成就,创造性地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称为“众方之祖”

36.对于严重罕见药物不良反映,报告最迟不超过

A.5个工作日  B.10个工作日  

C.11个工作日  D.13个工作日 

E.15个工作日

36.【答案】E

【解析】国内《药物不良反映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规定对新或严重药物不良反映病例需用有效方式迅速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最迟不超过15个工作日。

37.堪称为国内第一部成药典是

A.《普济方》B.《本草纲目》

C.《金匮要略》D.《太平圣惠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7.【答案】E

【解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国内第一部成药典,宋代官府颁行;

38.大腹子正名是

A.马钱子B.豆蔻C.海金沙D.砂仁E.槟榔

38.【答案】E

39.处方写番木鳖,应付

A.马钱子B.山栀子C.番泻叶

D.海南子E.木鳖子

39.【答案】A

40.处方写锦纹应付

A.槟榔B.南沙参C.大黄D.杜仲E.肉苁蓉

40.【答案】C

二、配伍选取题(题目分为若干组,每组题相应同一组选项,备选项可重复选用,每题只有1个最佳答案)

[41~42]

A.脉、心B.筋、肝C.思、脾

D.燥、肺E.耳、骨

41.与五行中“水”相相应是

42.与五行中“木”相相应是

[41~42]E、B

[43~44]

A.肝气郁结B.心火亢盛

C.肝病乘脾D.肺热壅滞

E.肝火犯肺

43.根据五行学说,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诊断为

44.根据五行学说,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诊断为

[43~44]C、B

【解析】脾虚病人,脉见缓象,而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

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诊断为心火亢盛

[45~46]

A.五行相侮B.五行相乘C.母病及子D.子病及母E.五行制化

45.肾阴虚可致肝阴亏根据是

46.肝郁能致肺失宣降根据是

[45~46]C、A

【解析】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肾病及肝,母病及子

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肝病传肺,属五行相侮

[47~48]

A.五行相侮B.五行相乘

C.五行相克D.五行相生

E.五行制化

47.补肾养肝理论根据是

48.肝病传脾理论根据是

[47~48]D、B

【解析】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补养肝肾,五行相生

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病传脾,五行相乘

[49~50]

A.相生B.相克C.过克D.反克E.制化

49.相乘可称为

50.相侮可称为

[49~50]C、D

【解析】乘,即是以强凌弱意思。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某一行对所胜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异常相克反映,也称为“过克”。

侮,在这里是指“反侮”。

五行相侮,是指由于五行某一行对所不胜一行进行反向克制,又称“反侮”或“反克”。

[51~52]

A.心B.肝C.脾D.肺E.肾

51.所谓“气之主”是指

52.所谓“气之根”是指

[51~52]D、E

【解析】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呼吸功能需要肾纳气作用来协助。

肺从自然界吸入清气,须在肺气肃降作用下,下归于肾,由肾摄纳,才干为人体所用。

若肾中精气充盛,摄纳功能正常,则可见呼吸深沉平稳。

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

[53~54]

A.心B.肺C.脾D.肝E.肾

53.主推动血液运营脏是

54.主统摄血液脏是

[53~54]A、C

【解析】心主血脉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营作用。

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逸出于脉外。

[55~56]

A.肝B.肺C.脾D.肺E.肾

55.能调通水道是()

56.能运化水液是()

[55~56]B、C

【解析】肺主通调水道

脾主运化,涉及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功能两个方面。

[57~58]

A.心与肾B.脾与肾C.肺与肾

D.肝与肾E.肝与脾

57.治疗水肿、心悸等症,重要责于

58.治疗呼吸不利、咳喘等症,重要责于

[57~58]A、C

【解析】心病主症:

心悸怔忡、心烦、心痛、失眠多梦、健忘、谵语等。

肾与膀胱病主症:

腰膝酸软或痛,耳鸣耳聋,齿摇发脱,阳痿、遗精、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不孕,水肿,呼多吸少,二便异常

肺病主症:

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59~61]

A.阳气局限性 B.营血亏虚 C.阳气暴脱 

D.脾胃气虚 E.虚阳上越

59.面色淡白而消瘦多属  

60.面色咣白而虚浮多为  

61.面色苍白常用于

[59~61]B、A、C

【解析】白色主虚寒证、失血证。

白为气血不荣之候,凡阳气虚衰,气血运营无力,或耗气失血,致使气血不充,颜面俱呈白色。

若晄白而虚浮,多属阳气局限性,

淡白而消瘦,多为营血亏损。

若急性病突然面色苍白,常属阳气暴脱证候。

里寒证激烈腹痛,或虚寒战栗时,也可会面色苍白,则为阴寒凝滞,经脉拘急所致。

[62~63]

A.恶寒发热B.但寒不热C.但热不寒

D.寒热往来E.长期低热

62.里实热证症状()。

63.外感表证症状()。

[62~63]C、A

【解析】疾病初起即有恶寒发热,多见于外感表证

壮热(但热不寒):

病人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称为壮热,多见于风寒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里实热证。

[64~65]

A.日晡热甚

B.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C.午后或人夜发热

D.热自深层向外透发

E.低热日久不止,面面色白,食少乏力

64.阳明潮热发热特点是

65.湿温潮热发热特点是

[64~65]A、B

【解析】

①阴虚潮热:

每当午后或入夜即发热,属于“阴虚生内热”,且以五心烦热为特性,甚至有热自深层向外透发感觉,故又称“骨蒸潮热。

”常兼见盗汗、颧赤、口咽干燥、舌红少津等症。

②湿温潮热:

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性。

其病多在脾胃,因湿遏热伏,热难透达,因此身热不扬,初扪之不觉很热,扪之稍久则觉灼手。

多伴有胸闷呕恶、头身困重、大便溏薄、苔腻等症。

③阳明潮热:

是由于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因其常于日晡阳明旺时而热甚,故又称“日晡潮热”,常兼见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手足汗出,舌苔黄燥、甚则生芒刺等症。

[66~67]

A.盗汗B.自汗C.战汗D.大汗E.绝汗

66.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加重()。

67.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

[66~67]B、A

【解析】

自汗:

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加重是自汗,多因气虚卫阳不固所致。

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症状。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谓之盗汗,多因阴虚而致。

阴虚则阳亢,阳热亢盛,蒸发阴津而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颧红、口咽干燥等症。

[68~69]

A.口渴多饮B.口渴不多饮

C.口渴喜热饮D.大渴引饮,小便量多

E.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

68、热入营血症症状是

69、消渴症状是

[68~69]B、D

【解析】

口渴多饮,常用于热证,大渴喜冷饮,为热盛伤津;

渴喜热饮,饮量不多或口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多为痰饮内停,水津不能上承之证;

口渴而不多饮,常用于急性热病,多属热人营血;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瘀血;

大渴引饮,小便量多,是为消渴

[70~73]

A.肝胆实热B.脾胃湿热C.肝胃蕴热

D.食积内停E.脾虚不运

70.口淡乏味多见于

71.口中酸馊多见于

72.口甜而腻多见于

73.口中泛酸多见于

[70~73]E、D、B、C

【解析】

口苦,多见于热证,特别是常用于肝胆实热病变;

口甜而腻,多属脾胃湿热;

口中泛酸,多为肝胃蕴热;

口中酸馊,多为食积内停;

口淡乏味,常用于脾虚不运。

[74~75]

A.气滞便秘B.气虚便秘C.虫积便秘

D.食积便秘E.热结便秘

74.塞因塞用合用于

75.补益法合用于

[74~75]B、B

【解析】塞因塞用:

是以补开塞,即用补虚药——闭塞不通

[76~77]

A.反治B.正治C.标本兼治

D.扶正祛邪E.扶正固表

76.以热治热为

77.以补开塞为

[76~77]A、A

【解析】反治重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备假热症状病证。

合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真寒假热证。

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虚药治疗具备闭塞不通症状病证。

合用于因虚而闭阻真虚假实证。

[78~80]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冲服 E.烊化  

78.使用龟鹿二仙胶时应  

79.使用钩藤时应  

80.使用车前子时应

[78~80]E、B、C

三、综合分析选取题

[81~83]

男性患者,41岁,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形寒畏冷,阳痿不举,双下肢轻度浮肿,舌淡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

依照阴阳学说,回答如下问题。

81.该病用阴阳学说解释应为

A.阳偏衰B.阴偏衰C.阳偏胜

D.阴偏胜E.阳阴两虚

81.【答案】A

【解析】阳偏衰即是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局限性病理状态。

其病机特点多体现为机体阳气局限性,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虚寒证。

82.对此相应所采用治法为

A.阳病治阴B.损其有余C.寒者热之

D.阴病治阳E.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82.【答案】D

【解析】阳虚显阴证,外在体现为阴病,阴病补阳,为阴病治阳

83.该患者病情迁延日久,进而浮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其病属

A.阳损及阴B.阳胜则热C.阳虚则寒

D.阴胜则寒E.亡阳

83.【答案】A

【解析】在阴虚基本上,继而导致阳虚,称为阴损及阳;在阳虚基本上,继而导致阴虚,则称之为阳损及阴。

[84~86]

某患者体现为咳嗽,咯痰,鼻塞,流涕等症状。

依照辨证回答如下问题。

84.该患者病变所影响脏腑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84.【答案】D

【解析】肺病主症:

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85.该病与哪项脏腑功能失调关于

A.肾主水液B.肺主宣发肃降

C.肾主纳气D.肺主通调水道

E.脾主运化水液

85.【答案】B

【解析】肺气宣发和肃降,在生理状况下,两者互相依存,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维持呼吸运动、水液代谢正常进行。

在病理状况下,“肺气失宣”,可见鼻塞、喷嚏、恶寒、无汗、呼吸不畅,胸闷喘咳等症状;“肺失肃降”,可见呼吸短促、喘息、咳痰等症状;两者又常互相影响,可见呼吸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等病症。

86.该脏腑进行一切生理活动基本是

A.肺气宣发肃降运动

B.肺主呼吸之气

C.脾主运化

D.肾主纳气

E.肝主疏泄

86.【答案】A

【解析】该脏腑进行一切生理活动基本是肺气宣发肃降运动。

[87~89]

患者原本意识不清,突然精神苏醒、想见亲人;本来不能食,突然反而暴食;本来面色晦暗,突然两颧红赤如妆。

87.该患者望神应属

A.得神B.少神C.失神D.假神E.神乱

87.【答案】D

【解析】假神临床体现和意义

往往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患者。

如本来不欲言语,语声低弱,时断时续,突然转为言语不休者,本来精神极度衰颓,意识不清,突然精神转“佳”者,本来面色十分晦暗,突然两颧发红如妆者,都属于假神,是为阴阳格拒,阴不敛阳欲将离决虚假现象,人们普通把它比喻为“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应予以特别注意。

88.该患者面色体现称为

A.阳亢B.阳虚C.戴阳D.亡阳E.阳水

88.【答案】C

【解析】如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多为戴阳证,是虚阳上越危重症候。

89.下列脉象中,该患者最有也许浮现是

A.尺脉B.浮脉C.细脉D.微脉E.滑脉

89.【答案】D

【解析】微脉:

“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常用于心肾阳衰及暴脱病人。

[90~92]

证见腹胀腹痛,纳少,便溏,身倦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依照脏腑辨证,回答如下问题。

90.该患者应辨证为

A.脾不统血B.脾虚下陷C.寒湿困脾

D.脾阳虚E.脾失健运

90.【答案】E

【解析】脾失健运常用食纳减少,食后作胀,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大便溏泻,时息时发。

并伴有身倦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苔白,脉缓弱临床体现。

以运化功能减退和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91.若随着慢性腹泻,脱肛,则应辨证为

A.脾虚下陷B.脾胃气虚C.脾不统血

D.寒湿困脾E.肺脾气虚

91.【答案】A

【解析】脾虚下陷常用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慢性腹泻,并见食纳减少,食后作胀,少腹下坠,体倦少气,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虚临床体现。

普通以脾气虚和内脏下垂为辨证要点。

92.若进而浮现腰膝、腹中冷痛,五更泄泻,当辨证为

A.脾阳虚B.脾肾阳虚C.肝脾不调

D.心脾两虚E.肾阳虚

92.【答案】B

【解析】脾阳虚证临床体现常用在脾失健运症状基本上,同步浮现腹中冷痛,腹满时减,得温则舒,口泛清水,四肢不温,气怯形寒,五更泄泻。

妇女则见白带清稀,小腹下坠,腰酸沉等症。

脉沉迟而舌淡苔白。

普通以脾运失健基本上伴有寒象为辨证要点。

[93~96]

患者,女,40岁,咳嗽咯痰半月,痰黄黏稠,伴发热,头痛,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依照病例回答如下问题。

93.该患者应诊断为

A.感冒B.咳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