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检测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3414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1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检测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检测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检测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检测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检测历史试题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检测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向阳中学某历史研学小组计划暑假实地考察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的生活遗址。

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A.周口店遗址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D.元谋遗址

2.下列有关北京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会培植农作物②已经使用人工取火并保存火种③使用打制石器工具④过着群居生活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

3.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

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4.下图是骨针和装饰品,它反映了山顶洞人()

A.知道定居生活B.注意防寒C.开始种植D.懂得爱美

5.原始农业是指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

下列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  )

①农作物种植的出现

②聚落的发展

③家畜饲养的出现

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6.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因为

A.适宜航行、交通便利B.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C.环境优美、风景秀丽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7.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以“发达的中国原始农业”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最可靠的是

A.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B.《诗经》的相关描述

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D.《齐民要术》的记载

8.中华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

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

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C.黄河流域D.辽河流域

9.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

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

下列哪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10.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11.下图为西周青铜器遂公盨,盨上铭文开篇写道:

“禹采用削平山岗、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

”这是现知有关夏禹最早的文字资料。

这一记载

A.验证了大禹治水传说B.证实了夏朝的存在

C.有利于研究中国文明D.时代久远不足为信

12.按时间顺序,下列原始人类出现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山顶洞人

②半坡原始居民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炎黄时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13.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14.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禹建立了夏朝

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文王建立周朝

D.周武王建立周朝

15.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A.封建制的法规B.禅让制的规则C.世袭制的传统D.分封制的义务

16.著名学者夏鼐说: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17.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

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时期

18.“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

”这反映了()

A.周王室势力大减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D.周朝政局稳定

19.与我国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春秋时期最主要的时代特征用下列哪个词语来概括最为恰当

A.分封

B.伐虐

C.争霸

D.变法

20.春秋时期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秦穆公D.楚庄王

二、综合题

21.体验新情境,回答问题。

(1)请你猜猜“我”是谁

①我是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我是____________。

②我是黄河流域禅让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我是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教“我”种庄稼

①我是一个河姆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________________的技术。

②我是一个半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________________的技术。

(3)请你帮“我”找家

我是一个河姆渡人,我住的房子是______________。

我是一个半坡人,我住的房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造成图A和图B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A.生产工具B.生产方式

C.人文环境D.自然环境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华夏民族”的祖先是谁?

(2)根据材料分析,华夏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材料二“自黄帝以上,穴居而野处。

”“及至黄帝,为筑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帝王世纪》

(3)据材料二指出黄帝的主要发明是什么?

材料三“赫赫始祖,聪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毛泽东《祭黄帝文》

(译文:

我们显赫功高的始祖,你聪明睿智的光芒,朗照着祖国万里疆土。

你建立了丰功伟业,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东方)

(4)材料反映了作者对“始祖”怎样的情感?

每年的清明时节,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会赴陕西黄陵县拜祭“始祖”,这又说明了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

(注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请指出这一制度的主要做法。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2)材料二反映出首领产生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

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4.识读下列图片,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1)图1所示青铜器是哪一朝代青铜器的代表?

其名称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两幅图片,想一想青铜器在这一时期有何特点。

(3)观察两幅图片,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材料二

(4)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

它出现于什么时期?

(5)这种文字一般刻写在什么材料上?

有何特点?

(6)图中文字与现代文字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

1.A

【详解】

考查点:

北京人。

解题思路:

紧扣“北京人的生活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A符合题意;半坡遗址生活的是半坡原始居民,排除B;河姆渡遗址生活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排除C;元谋遗址生活的是元谋人,排除D。

故选A。

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学会使用和长期保存火种(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过着群居生活。

可知,有关北京人的叙述,正确的是③④。

选项D符合题意;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①排除;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②排除。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这是可以验证的历史遗存,属于第一手资料。

最能支持这一结论,故A符合题意;BCD均是第二手资料,故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

题干给出的图片反映的是山顶洞人制作的骨针和装饰品,它反映了山顶洞人懂得了爱美。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D符合题意;山顶洞人还没有开始过定居生活,A不符合题意;图片装饰品没有体现防寒,B不符合题意;山顶洞人不会种植,C不符合题意。

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5.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距今约9000——7000年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①②③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城市的出现反映了商业的发展,⑤是错误的,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6.D

【详解】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

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大河流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故D符合题意;适宜航行、交通便利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排除A;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排除C。

故选D。

7.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发达的中国原始农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由“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进行人工栽培稻谷,说明中国原始农业发达。

选项C符合题意;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传说通常不可靠,A可排除;文字记载的历史,具有人为因素,其真实性必然不如考古挖出来的文物,B排除;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与“中国原始农业”不符,D排除。

故选C。

8.C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会制造彩陶。

故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黄河流域。

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

故选C。

9.C

【详解】

依据题干“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由地点可知是黄河流域。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

半坡人能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晚期。

C正确;元谋人遗址发现在云南元谋县,A排除;北京人遗址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B排除;河姆渡遗址发现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D排除;故选C。

10.C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说明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的农耕生活。

A项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游牧渔猎与材料中的生活方式不符;D项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方式。

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1.A

【详解】

依据题干“西周青铜器遂公盨,盨上铭文开篇写道:

‘禹采用削平山岗、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

’”青铜器遂公盨,盨上铭文反映了禹治理水患的方法,证明夏禹治水的真实性。

A正确;夏朝的存在与盨上铭文的内容无关,B排除;历史实物是有利于中国文明的研究,但是本题强调是盨上铭文记载说明了什么,要根据铭文内容概括。

C排除;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

D排除;故选A。

1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②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年;③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④炎黄时代距今约四千多年。

所以正确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故选D。

13.B

【详解】

观察这个年代尺,②约公元前1600年是商朝初年,故B符合题意;①中的约公元前2070年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的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③公元前1046年是我国西周初年,故C不符合题意;④公元前770年是我国春秋战国开始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禹建立了夏朝,汤灭夏建立商朝,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而不是周文王,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材料反映的是烽火戏诸侯,诸侯率兵前往护卫指的是分封制,答案选D。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6.A

【分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点睛】

试题分析:

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在农业上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是在西汉;所以③④不是商朝的成就。

商朝青铜制作工艺高超是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商朝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故选A。

17.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D

18.A

【详解】

根据材料“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

”这反映了周王室势力大减,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BCD的内容,排除。

故选A。

19.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逐渐强大起来,开始争霸,战乱不断,C项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A项不符合题意;伐虐是商朝后期出现的特点,B项不符合题意;变法是战国时期出现的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A

【详解】

依据题干“春秋时期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属于最早“霸诸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

(1)①元谋人②禹

(2)①水稻②粟

(3)①图A②图B③D

【详解】

(1)①依据所学可知,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②依据所学可知,禹是黄河流域禅让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

(2)①依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②依据所学可知,半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人类;

(3)依据所学可知,①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图A;②依据所学可知,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图B;③依据所学可知,造成图A和图B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

22.

(1)炎帝和黄帝

(2)华夏民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

(3)建造宫室(或房屋)

(4)对黄帝的功绩的赞颂与崇敬黄帝是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

【详解】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可知,“华夏民族”的祖先是炎帝和黄帝。

(2)根据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知,华夏民族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的。

(3)根据材料二“及至黄帝,为筑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的主要发明是建造宫室。

(4)根据材料“赫赫始祖,聪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作者对“始祖”的功绩的赞颂与崇敬。

每年的清明时节,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会赴陕西黄陵县拜祭“始祖”,这又说明了黄帝是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

23.

(1)禅让制;依据才德,民主推举首领

(2)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3)西周;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根据才德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

可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是禅让制;这一制度的主要做法是依据才德,民主推举首领。

(2)根据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夏朝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可知材料反映出首领产生的办法由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3)根据材料三“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4.

(1)商朝;司母戊鼎

(2)品种多、工艺高超、工艺精美

(3)商朝工匠充满聪明才智和协作精神,商朝的青铜文明灿烂辉煌(意对即可)

(4)甲骨文;商

(5)龟甲或兽骨;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6)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详解】

(1)根据图1所示青铜器,可知是司母戊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迄今世界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可知图1是商朝的青铜器的代表,其名称是司母戊鼎。

(2)根据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可知青铜器在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品种多、工艺高超、工艺精美。

(3)根据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我们认识到,商朝工匠充满聪明才智和协作精神,商朝的青铜文明灿烂辉煌。

(4)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是甲骨文,这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因此图片中所体现的文字叫甲骨文,它出现于商朝。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是甲骨文,因此这种文字一般刻写在龟甲或是兽骨上,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可知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