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构梁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2986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6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构梁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格构梁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格构梁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格构梁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格构梁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格构梁专项方案.docx

《格构梁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构梁专项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格构梁专项方案.docx

格构梁专项方案

 

格构梁专项方案

锚杆格构梁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

批准:

审核:

编制:

日期:

 

一、工程概况………………………………………………………………2

二、施工准备………………………………………………………………2

三、主要施工方案…………………………………………………………2

1、测量方案…………………………………………………………2

2、脚手架工程………………………………………………………3

3、锚杆施工…………………………………………………………4

4、格构梁施工………………………………………………………6

5、梁格内填土………………………………………………………9

6、绿化施工…………………………………………………………10

四、质量保证措施…………………………………………………………10

五、安全文明保证措施……………………………………………………15

六、保密、保卫措施………………………………………………………22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边坡防护工程采用C25混凝土正方形钢筋混凝土格构梁,板块中间铺贴预制空心混凝土六棱砖,砖内填土植草。

格构尺寸:

3m×3m,格构梁规格:

250mm×300mm,主筋上下各两根螺纹钢Φ14,箍筋φ6间距200mm,锚杆位置在格构梁十字交点中心布置,采用螺纹钢Φ25,锚杆送入岩层不小于6m,锚杆间距水平3m,竖向2.5m~2.6m,入射角10度,采用M30纯水泥浆压力注浆。

二、施工准备

1、按规范对进场的原材料的品种、质量、规格、型号以及相应的检验报告记性复查,并抽样送检。

2、根据设计要求定出钻孔水平坐标和钻孔方位,作出标识,搭设脚手架平台安设钻机等施工设施。

钻机就位后再重新复核孔位,定位误差不宜大于20mm,同时用钻机测斜仪器控制钻孔方向,确保钻孔偏斜度不大于5%。

三、主要施工方案

1测量方案

本工程测量工作包括,锚杆钻孔点的测设、格构梁的定位测设、排水沟的定位及坡度控制和边坡沉降变形监测点的监测。

测量工进入现场后,首先复测基准点坐标和标高,核对无误后,引入工程现场使用。

根据设计要求,每个边坡格构梁自坡顶向坡脚排列划线,当梁间距不到3m时,可适当调整。

故需在每个坡面上放出纵横格构梁的中心线,首先找直坡顶线,两头设桩,并拉通线,然后按设计要求向下排列其他格构横梁,弧线段可自台阶顶用钢尺向下。

均分同样将中心线拉出。

定纵格构梁中心线时,首先确定工作缝位置,然后按间距向另外一侧排列,并钉桩拉线。

纵横线交点即为钻孔点,用白灰做出标记。

排水沟的定位及坡度控制,采用全站仪进行。

监测测量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按设计要求定时监测。

1.1测量工作的难点

(1)自然影响:

在高空作业时,易受日照、风力、摇摆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2)建筑物变形影响:

由于受到沉降、收缩等影响,设置的测量点位会发生变化,一般网点边长会缩短,影响测量精度。

(3)使用绝对标高的影响:

按设计规定,标高引测必须使用绝对标高。

要考虑沉降量,势必增加许多工作量。

其次是标高线(点)变化亦不尽相同,要经常检查和修正。

1.2测量控制原则

测量原则:

根据业主移交的坐标点及水准点、图纸进行复核、测设边坡,布设控制网及高程引测。

应用单三角形法(有三角和的检查)、三点前方交会法(两组坐标校核)、三边测距交会法等,严禁用二点测角交会法测定轴线点位。

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1名专业测绘工程师,2名经培训上岗测量工,负责现场测量和放线工作。

1.3仪器设备的选用

测量仪器选项表

名称

型号

数量

最小读数

精度指标

全站仪

OTS

1套

1mm,1″

±2″,3+3ppm

水准仪

DS1

1套

0.001mm

±1/Km

钢卷尺

50M

1把

1mm

2脚手架工程

2.1搭设方法

本工程脚手架搭设采用φ48×3.5钢管,扣件采用铸铁扣件。

主要用于锚杆钻孔操作平台及格构梁模板支撑加固体系和浇注混凝土操作平台。

施工时,顺边坡坡面向上搭设双排架。

搭设规格:

歩距1.0m,立杆间距1.0m,排距2.0m,小横杆间距1.0m。

搭设时,须配合施工进度,一次搭设高度为一个平台斜坡。

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操作平台满铺50mm厚跳板,外圈设300mm高挡脚板,并按安全规范要求设防护栏和安全网。

因锚杆钻孔与格构梁模板施工工艺及脚手架搭设要求不同,故在进行格构梁模板施工时,原来搭设的钻孔用脚手架需拆除并重新搭设。

锚杆系统施工用双排脚手架,架体除支撑于马道面上的双排立杆,另外还需在立杆与大横杆的交点处增设撑杆,垂直撑于坡面上;另外,为保证锚杆钻孔的入射角(设计为10°,其控制措施见后主要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需在脚手架靠近坡面一侧钻孔位置增设大横杆,调整角度以固定锚杆钻机。

进入格构梁模板支设工程施工阶段时,需调整原双排脚手架,作为模板的支撑和加固体系以及浇筑混凝土时的操作平台。

另外,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架设泵管时需搭设专用支撑架并要与模板加固体系分离,以免泵送混凝土时造成模板体系的松动或移位。

2.2搭拆一般要求

——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采用厚度50mm的木垫板。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它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接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1.5m设置一根抛。

——纵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大于2米;

2)纵向水平杆接长宜用对接扣件,也可采用搭接。

3)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各接头至最近主接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4)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6)在封闭型脚手架的同一步中,纵向水平杆应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

——横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接点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接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2)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也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脚手架的拆除时,拆除的管件要派专人接递传送,严禁下抛。

在未到拆除层时,任何拉结紧固杆件均不能解除。

——拆除过程中,应在地面设置危险区,派专人看护,严禁任何人员在施工时进入危险区域。

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和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

3锚杆施工方案

3.1施工准备

3.1.1组织施工器材进场,按规范对进场的原材料的品种、质量、规格型号以及相应的检验报告进行复查,并抽样送检。

3.1.2根据设计要求定出钻孔水平坐标和钻孔方位,做出标识,搭设脚手架操作平台,安设钻机等施工设施。

钻机就位后重新复核孔位,定位误差不宜大于20mm,同时定钻孔方向,确保钻孔偏斜度不大于5%。

3.2锚杆制作

3.2.1锚杆钢筋,采用φ25、HRB335螺纹钢筋。

3.2.2锚杆制作均应在加工棚内进行,按计算好的长度下料,下料时要考虑锚杆锚入格构梁中的长度,下好料后将钢筋平顺放在棚内的台架上,同时做好去污防锈处理。

锚杆连接及与的固定钢筋的连接用电焊机焊接,固定钢筋φ8@2000mm。

3.3钻孔

钻孔宜采用潜孔锤或钻机钻进,当无垮孔、掉块的情况(如基岩地段钻进)时,不用跟管钻进;当有垮孔、掉块等情况发生时,可适当跟管钻进,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止垮孔。

钻进前应再次检查钻机倾角和方位角以及相邻钻孔轴向间距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再次紧固钻机。

在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清除沉渣,进行钻孔质量检查。

用孔斜仪测量,孔斜不超过孔深的5%,孔径误差不超过设计孔径的3%,锚孔轴线平直,实际孔深应大于设计孔深500mm以上。

3.4下锚

锚杆入孔前应先用与锚杆直径相同的探头探孔,确定钻孔畅通及确认孔深,下锚前仔细核对孔深与锚杆长度、编号是否相符。

下锚中途如果受阻,须将锚杆退出来,用钻机扫孔,待畅通后再下。

3.5注浆

3.5.1水泥砂浆配合比

采用水泥砂浆(或纯水泥浆)注浆,设计水泥砂浆(或纯水泥浆)强度为M30,水泥强度等级PO32.5R,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灰比采用0.42~0.45。

如需添加外加剂,则各种外加剂均不能含有对锚杆有腐蚀的成份,如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硫化物等。

3.5.2注浆

注浆采用孔底注浆法,注浆压力0.2~0.4MPa,稳压3~5分钟,水泥砂浆(或纯水泥浆)灌注必须饱满密实,注浆完毕,水泥砂浆(或纯水泥浆)凝固收缩后,孔口应进行补充注浆(见下图)。

 

搅拌机拌和→搅拌贮浆→注浆机→注浆

3.6锚杆验收试验

锚杆验收试验的数量取每种锚杆总数的3%,且均不得少于3根。

具体试验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及《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进行。

锚杆抗拔试验应的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抗拔试验,待抗拔试验合格后再开始大面积施工。

并在施工中随时按照试验规定,抽查锚杆进行抗拔试验,对施工中出现锚杆抗拔力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由设计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加深锚孔或加密锚杆的方法予以补强,以确保锚杆挡墙达到设计要求。

4格构梁施工

格构梁截面为250mm×300mm,受力主筋为4根Ф14、HBB335螺纹钢,箍筋为Ф6.5、HPB335圆钢,箍筋间距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格构梁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

4.1施工准备

格构梁的施工应配合坡面锚杆的施工。

4.1.1施工流程

精测锚孔与相邻四个锚孔的相对位置关系→坡面清理、开槽,支模→钢筋制作安装→浇混凝土、捣实→取混凝土样送检→格构梁养护→验收。

4.1.2钢筋制作

钢筋的下料、制作、焊接等工作在加工棚内完成。

4.1.3原材料

①水泥:

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得低于PO32.5R。

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进场后按批次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水:

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规定的拌制混凝土用水。

③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3%,砂中云母等有害物质含量不应超过总重量的3%;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时,不应深于标准色。

④混凝土强度:

C25。

⑤混凝土均应拌和均匀,随拌随用,每次拌应在初凝前用完。

4.1.4格构梁施工注意事项

放线定位

A、作好格构梁的测量放线工作。

B、对局部不平整位置边坡进行人工修边检底。

4.2模板工程

模板体系采用组合式钢模板拼装而成,补缺模板采用木板配制,侧模板与坡面间缝隙采用1:

2.5水泥砂浆堵塞。

钢模板之间用U型卡连接,支撑固定体系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

模板的垂直运输采用垂直运输机械和人工运到使用地点。

4.2.1模板的处理及校对

新购的钢模在使用前要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平整,必要时可采用模板脱模剂进行保护。

每次浇筑混凝土前要进行模板及支撑的检查校对,确保模板位置正确,表面平整无错台,支撑牢固,连接紧密无间隙,模板安装允许误差见下表。

钢模板安装允许误差

编号

项目名称

允许误差(mm)

1

轴线位置

5

2

底模顶面高度

±5

3

断面内径

4,-5

4

相邻两块模板高度差

2

5

面的最大局部不平整度(用2m尺检查)

5

4.2.2模板的拆除

当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或超过该混凝土设计强度的30%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拆模。

4.2.3质量控制

·模板制作、购置须选用合格材料,其刚度和稳定性要满足施工要求。

·支撑合理、牢固,模板与支撑密贴,模板间无错台、拼缝采用胶带粘贴,保证浇注混凝土时,不漏灰浆。

·模板平整、位置正确。

4.3混凝土工程

4.3.1混凝土生产流程

原材料进场前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要进行复检,合格后才能作为混凝土生产的原料,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清出现场。

对混凝土生产设备进行保养,以确保混凝土生产的连续性;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测、调试,确保混凝土生产严格按配合比进行。

根据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生产,混凝土现场搅拌,地泵输送,坍落度控制在180mm~200mm之间,用锥筒检测,具体流程图如下图:

混凝土生产流程图

4.3.2混凝土浇筑

浇筑前,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对钢筋规格、型号、数量、间距、搭接和锚固等情况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经有关部门签认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施工前应对模板进行检查,保证几何尺寸准确,并将模板内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

搭设好混凝土浇筑操作架,做好钢筋保护层的垫块定位。

将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堵严,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涂隔离剂,严禁隔离剂玷污钢筋。

混凝土采用50型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操作时,振捣间距不大于30cm,采用梅花式插点,快插慢拔,振捣时间每点不少于30S,,贯入下层不少于50mm。

振捣时间宜为10~30s,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止。

钢筋的保护层必须留足,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必须保证钢筋的正确位置,浇捣梁混凝土时不许踩踏钢筋,振动棒应避免碰撞钢筋。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当预留施工缝时,留缝位置应在两相邻锚杆作用的中心部位。

混凝土试验取样严格执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应连续对称浇筑,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大于600mm,并要振捣密实,模板、钢筋预埋件周围的空间应用混凝土封堵,不留缝隙。

用于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和设备要满足规定的坍落度,不离析的要求,拌合到卸料区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5分钟。

4.3.3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在浇筑完毕10—12h后进行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根据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来定,养护用水与拌制水相同。

在养护过程中发现混凝土表面泛白或出现干缩细小裂纹时,要加强养护工作,充分浇水,并延长浇水时间,必要时加草袋覆盖,加以补救。

5梁格内填土工程

根据设计要求,梁格内填土粉质粘土,并挂Φ1.9mm、孔径5cm铁丝网保护。

粉质粘土根据业主制定地点采集,并用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

施工时,通过垂直运输机械运至使用地点。

填粘土时,采用人工或浇水夯实,以免填土下滑。

填土完成,并按要求夯实后,挂铁丝网,采用钢钉将铁丝网固定在格构梁上。

由于工程边坡坡度大,格构梁内填土可能会出现滑落等不稳定现象,为保证填土进度及质量,填土前可采取在格构量内砌筑砖挡墙的办法,将格仓分成更小的块。

5.1填土前准备工作

5.1.1在土方填筑之前,人工必须平整场地及修整边坡,在每个格构梁填土区域、每个马道上,存在着大量挖方遗留下来的或自然风化的石渣,石渣厚度平均在3-7cm。

5.1.2整个坡面凹凸不平,差异很大,必须人工用风镐凿平,误差不超过5cm,以保证填土的整体厚度。

这样,方能保证以后种草的整体成活率。

5.1.3同业主、监理选择好填土取土点,准备好填土挖运设备。

5.2格构梁内培土

填土时,先将土方运至填土点,将土装入格仓内,然后进行人工平整夯实。

格仓内填土时,人工用铁锹、锄头将运到各个马道的土方以人工堆筑土丘的方式进行堆筑填土。

(所谓人工堆筑土丘,是边坡填土最常用的填土方式,就是人工用铁锹进行填土,土方随坡度自由落下,随填土方的增多逐渐将同一坡面的格构梁内土方自由填满而成,用人工传土添平,用铁锹、锄头拍实,采用浇水方式相结合保证坡面填土方的质量要求)。

在人工填土过程中,每个坡面中间段填土需搭设简易脚手架方能施工,人站在脚手架板上进行作业,既保证安全又能保证每个空格都能填到。

脚手架搭设沿马道长度方向、搭设高度为7.0—8.0米、宽度根据坡度根据情况而定。

脚手架每个马道填土顺序从上到下进行,并排专人采用人工浇水夯实,以免填土下滑。

填完土方后,按照绿化工程中整理绿化地要求将格构梁内随坡找平、耙细,清除石子等杂物后,按照设计要求并挂φ1.9mm、孔径5cm铁丝网保护。

所有铁丝网挂好后,用扫帚将格构梁上所粘的泥土清扫干净后,并人工用水进行冲洗干净。

5.3挂铁丝网

首先搭设可移动的简易式脚手架作为操作平台,在梁上弹出钢钉位置线,钢钉间距取500mm,铁丝网规格每捆宽度1.63米、长度20米,施工时竖向满铺,横向延伸至两侧竖梁130mm,每格内两片铁丝网,搭接宽度300mm,铁丝网之间用8#铁丝绑扎固定,扎点间距500mm。

铁丝网用钢钉钉入格构梁固定,横梁中间部位钢钉采用射钉枪射入,四周边沿处采用钢钉入射时易损伤混凝土,采用电锤钻孔后钉入塑料膨胀螺丝,再钉钢钉。

施工时,还需预制100mm×30mm铁片,对折后勾住铁丝网,然后再用钢钉穿透铁片并固定在格构梁上。

张挂时,务须将铁丝网拉紧并固定牢靠。

6绿化工程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梁格构内填土后,需种植草皮;草皮由专业园林绿化队伍施工,届时可根据填土土质、草皮成活要求及种植季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四、质量保证措施

4.1质量目标

遵守合同约定,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规定,工程保证达到现行国家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

我司对于本项目质量管理目标为:

符合国家验收标准,确保一次性验收合格。

4.2管理措施

4.2.1管理体系

(1)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工期、质量及承包方式,将成立以优秀项目经理挂帅的项目管理班子,由技术业务骨干、事业心强的管理人员组成管理层,配置具有专业技术能力、操作水平高的工人,组成专业班组。

(2)建立质量目标管理网络,强化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以及本工程质量目标的要求,编制相应的质量保证计划,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点,对影响工程质量的诸多相关因素,专题研究重点攻关,以实现质量目标。

4.2.2组织管理措施

(1)认真学习和执行国家验收规范、规程及上级部门颁发的建筑法规、规定、文件,认真学习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开好设计交底会议,对有可能影响质量和施工难度的问题尽量预先与设计沟通,取得共识,为创优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全面深刻理解图纸和设计意图的情况下,根据工程特点编制科学、先进和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专项施工方案,经上级总工审批,并上报业主和监理单位,全面规划和指导整个工程的施工。

(3)根据提出的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策划,明确各分部,分项工程保证质量的措施,确定质量管理点,并在工程施工前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报公司审批后,遵照执行。

(4)成立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组员由施工、技术、质量、作业队等部门负责人员组成,全面督促检查工程质量。

(5)领导小组将建立施工方案预评审制度,编制项目部创质量目标计划和实施方案,方案包括质量目标、工作计划、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及质量控制等一整套全过程的措施方案,施工过程中,落实跟踪措施,检查方案的落实及施工现场质量情况,及时调整,落实最优、最佳的方案,付诸实施。

(6)质量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项目部开展全过程质量监控管理工作,实施全过程的动态质量管理,施工现场各生产施工班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小组,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工作程序,以达到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标准的目的,为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提供先决条件。

(7)建立工作例会制,配合现场施工进度进行开展工作,每星期至少开一次现场例会,对当前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后进行评定,提出整改的措施意见,以便工程质量向更高层次标准提高。

(8)编写关键过程的作业指导书和做好分部分项技术交底工作,应先对施工员、技术员交底、预先列出施工难点,重点进行指导,对基层、面层等主要分项工程和关键部位,先做样板段、再全面推广。

(9)在每个施工操作面,增加有经验的管理员做质量安全监护员,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监护和动态管理,不让不合格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确保工程的质量。

(10)根据技术交底,由质检员进行跟踪,对工序质量过程进行检查,做到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11)认真及时做好“三检一验”工作,“三检”就是自检、工序交接检、专职检;“一验”就是工序质量验收。

(12)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消除质量通病等QC攻关小组,通过PDCA循环,不断克服质量薄弱环节,攻克工程难题,提高工程质量。

(13)加强全员教育,提高质量意识。

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质量方针、政策和规定,增强质量管理意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质量和用户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质量和进度的关系,进度必须服从质量,做到好中求快。

4.2.3管理制度

(1)坚持原材料、半成品和各种预制品的检查制度,在订货时根据质量标准签订合同,必须保证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方可使用。

(2)坚持隐蔽工程验收制度,隐蔽验收是防止质量隐患,保证工程项目的主要措施之一。

隐蔽工程验收后要及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

(3)坚持技术交底制度,交底必须清晰、全面,使工人全面掌握各工序的施工要点、注意事项及质量标准。

(4)坚持样板引路制度,对一些大面积施工的分项工程,坚持先做样板后施工。

(5)坚持质量奖罚制度。

(6)各部门、班组执行“三工序”和“三检制”制度,各负其责,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7)坚持质量大检查制度,公司主管领导、质安部门、施工部门每月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项目经理不定期组织质量检查,并总结改进,提高工程质量。

4.2.4工序质量控制

(1)确定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制定专门的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规定质量控制工作流程,质量检验制度。

(2)控制工序活动的质量,即人、材料、机械设备、方法和环境等。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管理者和操作者,应从政治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和自身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人的使用。

材料必须严格按质量标准订货采购,检查验收,正确堆放保存,合理使用。

机械设备、工具应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按技术先进、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维修方便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

施工方案制定切合实际,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及时督促检查施工工艺文件是否得到认真执行,是否严格遵守施工操作规程。

对工程地质、水文、劳动组合、作业场所,现场布置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3)及时检验工序的质量,实行班组自检、工序交接检、专职检,开展质量统计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使每道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4.3主要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4.3.1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满足设计要求进行。

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测量后视方向不少于2个,在只有一个后视的条件下,完成测量作业后,必须回到后视方向,检查后视角度,偏差不超过5秒。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

每次定位放线须相关部门联合检查。

核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