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2564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株洲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株洲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株洲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卷

一、单选题

智轨列车融合了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的优势,零排放、无污染。

智轨列车的动力系统在输出动1.1.)力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A.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C.

【答案】A

【解析】

智轨列车的动力系统在输出动力的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03.4×7木炭的热值为2.2.1kgJ/kg,它表示)木炭(

77J3.4×3.4×1010J具有A.具有的内能的热量B.

77J3.4×103.4×J10完全燃烧对外做功C.D.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答案】D

【解析】

77J.3.4×1kg3.4×1010J/kg,木炭的热值是木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详解】它的物理意义是:

故选D.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点睛】)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3.3.A.用吸管吸饮料B.马德堡半球实验

C.塑料吸盘“粘”在墙上D.拦河坝“下宽上窄”

【答案】D

【解析】

A.用吸管吸饮料时,减小了吸管中的气压,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口中,利用了大【详解】气压;

B.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典型实验;

C.塑料吸盘“粘”在墙上,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D.拦河坝“下宽上窄”,依据的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即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与大气压无关;

D。

故选【点睛】理解用吸管“饮料”时,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详细解释的话,还利用了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即吸管与口、肺部连通,胸腔扩张时,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口中。

)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对篮球没有做功的过程是(4.4.A.运球B.扣篮C.擦板D.跳投

【答案】C

【解析】

【详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二者缺一ABD选项中,篮球在受到运动员施加的力的作用上不可;根据以上因素判断,在篮球运动中、、C选项符合题意。

移动了距离,故均做功,只有擦板过程中运动员未对篮球施加力的作用,故【点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了解篮球相关术语,并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深刻理解。

)图为交流发电机原理图,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则(5.5.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A.两磁极间的磁场方向向左

B.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

C.通过灯泡的电流方向不变

D.线圈一定不受磁场力作用

【答案】B

【解析】

A.NS极,故两磁极间的磁场方向向右,极出发,到人们规定在磁体外部,磁场方向由【详解】.

故A错误;

B.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切割磁感线,可以产生感应电流,故B正确;

C.线圈转动一周,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变化两次,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也变化两次,所以通过灯泡的电流方向改变,故C错误;

D.通过电流的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故D错误;

B。

故选【点睛】注意分清楚研究电磁感应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的两个原理,从能的转化看,两者是相反的,即电磁感应现象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内有少量饮料的罐子可以斜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平衡。

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饮料罐(含6.6.)饮料)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是(

D.A.C.B.

【答案】A

【解析】

CD错误;【详解】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根据题意,内有少量饮料的罐子可以斜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只有重力的作用线经过支点时,罐子才会保持平衡,故A正确,B错误。

故选A。

【点睛】关键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理解当一个力通过支点时,此力的力臂为零,对杠杆起不到任何作用,即原来平衡的杠杆会仍然平衡。

)图为试电笔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7.

A.试电笔可以判断物体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

B.若氖管发光,说明人体成为了电流的通路

C.笔尖、电阻和氖管是导体,外壳、弹簧和笔卡是绝缘体

在两种使用试电笔的方法中,甲是正确的,乙是错误的D.

【答案】B

【解析】

A.试电笔可以判断火线和零线,故A【详解】错误;

B.若氖管发光,说明有电流通过,是火线、测电笔、人体、大地成为了电流的通路,故B正确;

C.笔尖、电阻、氖管、弹簧和笔卡都是导体,外壳是绝缘体,故C错误;

D.手应该接触笔尾的笔卡,在所以两种使用试电笔的方法中,甲是错误的,乙是正确的,故D错误;

B。

故选【点睛】要理解测电笔使用时,人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以形成通路,氖管才可能发光,但不能接触笔尖的金属体,这样相当于手直接接触到了输电线,会触电。

M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

平面镜8.8.PF)向下挤压桌面,则(.若在图示位置用力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

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

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

【答案】C

【解析】

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当用力压桌面时,平面镜向中间倾斜(如下图所示),【详解】光源造成入射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光线远离法线,导致了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C。

故选:

1.NM的高度就会发生或【点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力压桌面,桌面发生形变,平面镜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可知光斑向哪点的那一侧移动.变化,从而使刻度尺上的光斑移动;

“”,在这种模式下,可延长电池的省电模式智能手机耗电达到一定量时,会自动提示用户采用9.9.)供电时间,原因是(A.降低了电池的输出电压B.减小了电池的输出电流

C.减小了电子线路的电阻D.增大了电池的输出功率

【答案】B

【解析】

A.A不符故如果降低了电池的输出电压,手机工作电压是一定的,手机将不能正常工作,【详解】B.WPt知,要延长手机工作时间,=合题意;需要减小输出手机电池储存的电能是一定的,由公式PUIB符=知,在省电模式下,应减小电池的输出电流,故功率,而手机工作电压是不变的,由C.CD.由公式手机内部电子线路的结构是不变的,所以电阻也是一定的,故合题意;不符合题意;WPtDB。

=知,增大电池的输出功率,手机的工作时间会缩短,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点睛】省电模式通常降低显示屏亮度,关小媒体声音等措施,这些通过减少了电池的输出电流来减小了输出功率。

燕子归巢时,沿图示虚线方向匀速滑翔。

能正确表示这个过程中空气对燕子作用力方向的是10.10.)(

①②③④D.A.C.B.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沿图示虚线方向匀速滑翔,则表示燕子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这个过程中空气对燕子作用力与重力平衡,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故空气对燕子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B。

故②正确,选【点睛】关键是平衡状态的判断,理解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力一定平衡,则空气产生的升力与重力平衡,据此可判断空气对燕子作用力方向。

a、b、c、d、e、f为接线柱,将电压表接在其中两个接线柱上后,图示电路中各元件完好,11.11.0;开关断开时,电压表有示数。

则与电压表相连的两个接线柱可能是开关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

)(

A.abB.cdC.afD.ef和和和和【答案】D

【解析】

0,说明开关闭合时,两点之间没有电阻,而开关【详解】根据题意,开关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断开时,电压表有示数,此时丙点有电阻,或电阻无穷大,综合可判断出电压表是与开关并联。

ef点。

和即电压表连接在D。

故选【点睛】重点是根据欧姆定律判断,要理解当电压表并联在开关两端,开关闭合时,两点间无电阻,电压表无示数,当开关断开时,电压表实际串联在电路中,由于电压表的电阻很大,所以电流表无示数,且电压表有示数接近电源电压。

,12)上运动,除碰撞外,两个小球总是沿顺时针方向在同一圆周轨道(虚线所示和如图12.12.a、b1的速度是两球刚好运动到图示位置,是直径的两端,此时球它们的速度保持不变。

某时刻,2)()的两倍。

此后,这两个小球(设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速度互换球

a点相碰A.总是在b点相碰总是在B.

ab点相碰C.时而在点相碰,时而在D.可以在圆周轨道上的任意位置相碰

【答案】A

【解析】

a、b12的两倍,【详解】某时刻,两球刚好运动到图示位置,的速度是球是直径的两端,此时球,根据速度公式知:

L设圆周的周长为

12的速度是球经过的距离为,经过的距离为L,球2又因为球球当两者都再次运行到a点时,1

的两倍,所以用时正好相等,即,两球在a点相撞。

碰撞后,当速度快的球经过两周时,速度慢的球经过1周,所以下次两球相撞仍然在a点。

故A正确,选A。

12的速度是球【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理解清楚两球始终在一个圆周上运动,又因为球的两倍,所以两球碰撞总在同一位置,即在a点相撞。

二、双选题

沏茶时,玻璃杯的杯壁上常会出现水雾,一段时间后,水雾又消失了。

关于这种现象,下列13.13.)说法正确的是(A.水雾出现在玻璃杯的外壁上

B.水雾出现在玻璃杯的内壁上

C.“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

D.“出现水雾”是熔化现象,“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答案】BC

【解析】

【详解】沏茶时,水温较高,会蒸发大量的水蒸气,由于杯的温度相对较低,当水蒸气上升时,遇到较冷的杯壁液化,水雾出现在杯的内壁;

随着杯壁温度逐渐升高,水温逐渐降低,小水球又蒸发,即汽化了,则水雾消失。

故“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出现在内壁,“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

故选BC。

【点睛】重点是液化的过程,当水蒸气遇冷液化时,一定要搞清楚是哪的水蒸气遇到哪的“冷”而形成,清楚这一点就能明白形成在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了。

)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

则这个玻璃体(14.14.

A.可以看做两块凹透镜B.可以看做一块凸透镜

对图示光束具有汇聚作用D.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C.

【答案】AC

【解析】

【详解】如图,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整体看好像是一个凸透镜,但要清楚对光起折射作用的是玻璃部分,所以将其从中间分开来看,相当于两个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故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将其从中间分开来看,这时相当于两个凹透镜,不能当成一个凸透镜来考虑。

)某家用电能表的有关参数如图所示,可知(15.15.

2.2kW该电能表上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A.

8.8kW该电能表上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B.

3000r该电能表的转盘每小时最多转C.

26400r该电能表的转盘每小时最多转D.

【答案】BD

【解析】

A.B.40A:

,所以该电能表上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详解】由图知,最大电流为

AB正确;,故错误,C.D.3000r/(kW?

h)1kW?

h3000r。

理解的电能,该电能表的转盘转的物理意义,即每消耗

;当功率最大时,每小时消耗的电能为:

CD正确;该电能表的转盘每小时最多转:

错误,故,故BD。

故选3000r/(kW?

h)【点睛】重点是电能表铭牌的意义和电功率的计算,考题中经常出现,关键是理解的物理意义。

,发令枪响后,运动员在水平方向对前、后两个起跑器的共同作用随时图甲表示蹲踞式起跑16.16.)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在这次起跑过程中,运动员(.

0.2sB.惯性先增大后减小A.反应时间约

C.身体各部分运动状态保持不变D.身体各部分运动情况不完全相同

【答案】AD

【解析】

A.0.2s0.2sA正确;【详解】由图知,,故时,脚开始施力的作用,即反应时间约B.B错误;惯性与质量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故惯性不变,C.向后施力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会受到向前的力,在力的作用下,身体开始向前运动,C错误;且由图知,此力会有大小的变化,故身体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故

D.由于身体各部分情况不完全相同,如手臂的摆动,身体的前倾等情况存在,所以身体各部分的D正确;运动情况不完全相同,故

AD。

故选【点睛】关键是惯性的理解,惯性即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是物体最基本的属性之一,注意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填空题

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17.17.“”“”)运动(填或静止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们是__________的。

【答案】运动静止

(2).

(1).

【解析】

【详解】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

120(救护)出车后会持续拉响警笛,行人或其他车辆会及时产生的。

_______声音是由声源18.18.

让道,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振动信息

(2).

(1).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

声音具有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的作用。

120出车后会持续拉响警笛,揭示行人或其他车辆会及时让道,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应用。

【点睛】牢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两个方面的作用在解题中是容易分辨的,传递能量时要伴随能量的转化,而传递信息时只是从声音得到某方面的有用信息,两者是不同的。

(“”“”)方式使其内能增做功水煮花生是一道风味小吃。

煮花生过程中,通过__或填热传递19.19.“”“”)运动使花生仁具有各种调料味。

或大;利用__(填机械热【答案】热传递热

(2).

(1).

【解析】

【详解】煮花生过程中,水向花生传递热量,通过热传递方式使花生的内能增大;同时调料吸收热量,内能增大,分子运动加剧,利用分子的热运动使花生仁具有各种调料味。

N极向上转动(箭头所示)图为一种电磁仪表的部分装置,闭合开关后,磁铁。

则通电线圈20.20.S”“N”,”“”)极。

负电池右端为_____(填“正(填“上端为_____或或)极

N负【答案】

(2).

(1).

【解析】

N极向上转动,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特点可知,通电【详解】根据题意,闭合开关后,磁铁线圈上端为N极;

N极握住螺线管,四指弯曲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再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右手大母指向上,即指向电流由线圈的下端流入,上端流出;

故电源的左端为正极,右端为负极。

【点睛】重点是安培定则的应用,此定则展示了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知道电流方向可以判断磁场方向,知道磁场方向当然也可以判断电流方向,注意多加练习熟练应用。

200mL水的量杯后漂浮在水面上,此时量杯中的水面如图所示(苹果将一个苹果放入盛有21.21.mLN。

已知水的密度为____,受到的重力为未画出)。

则这个苹果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33,g10N/kg10。

kg/m1.0×取

2002【答案】

(2).

(1).

【解析】

400ml,则这个苹果排开水的体积为:

【详解】由图知,此时水面到达的刻度为

已知苹果漂浮在水面上,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即苹果的重力为:

【点睛】重点是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根据浮沉条件知浮力等于重,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所以苹果的重等于排开水的重。

0.2g酒精的寒暑表,在一天中某一时段的初、末两个时刻,学校实验室挂一只装有寒暑表的22.22.℃℃.在这段时间内,寒______________,乙的示数为零下示数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

甲的示数为“”“”)J.已知酒精的比热容吸收或_______放出暑表内的酒精_______(填的热量为3J/(kg?

℃)。

c=2.4×10

1237.2放出【答案】(4).(3).

(1).

(2).

【解析】

112℃;由图乙所示寒【详解】由图甲所示寒暑表可知,其示数是正的,其分度值是℃,其示数为1-3℃;在这段时间内,寒暑表内的酒精温度℃,其示数为暑表可知,其示数是负的,其分度值是37.2J.

℃15cm:

Q℃kg?

10J/(℃15t0.0002kg2.4×=,放出热量降低=放

【点睛】由图示寒暑表可知,测温液面在零刻度线以上,温度是正的,先确定其分度值,然后读出

cmtQ求出酒精放出的热量。

=其示数.由放、。

图中所有滑轮等重,且不计绳重和摩乙两种方式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相同高度用图示甲23.23._______________甲的总功甲的有用功乙的额外功,乙的有用功,甲的额外功擦。

在重物上升过程中,_____乙的机械效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总功,甲的机械效率

【答案】等于小于小于大于(4).(3).

(1).

(2).

【解析】

、。

乙两种方式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相同高度【详解】用图示甲

,所以在重物上升过程中,甲的有用功等于乙的有用功;因为

,乙中有两个动滑轮,所以甲的额外功小于乙的额外功;因为

,所以甲的总功小于乙的总功;因为

,有用功相等,乙的总功大,故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为:

【点睛】涉及机械效率的问题时,关键是要清楚总功、有用功、额外功都在哪,特别要清楚额外功是对谁做的功,使用滑轮或滑轮组时,额外功为提高滑轮做的功、克服摩擦及绳子重做的功。

15L5W,的圆柱形塑料桶装满水,在桶的顶部安装一个直流电动抽水器(输出功率如图,24.24.5V5s150mLA.要将这内能抽出_______工作电压的水。

抽水器的工作电流为),抽水器工作时,sJJ.(g_______桶水全部抽出,需要;抽水器需消耗电能______________;需克服水的重力做功10N/kg)取

1500250075

【答案】(4).(3).

(2).

(1).

【解析】

1A②V15L15000mLP①UII5s,;【详解】=因为==,所以抽水器的工作电流为因为==

P③×150mLt5s500s=因为=内能抽出的水,所以全部抽出水的时间,所以抽水器;=

×0.5m0.5mW④h0.75mPt5W×500s2500J=抽水器提升水的高度为===;;因﹣消耗的电能为=

333GmgρVg10N/kg150N10ρkg/m1.0××0.015m×===,抽水器克服水为,所以水的重力为:

==0.5m75JWGh150N×=的重力做的功:

==。

四、实验题

__________N,分一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其刻度(填“是”或“不是”)均匀的,量程为25.25._____N_____N。

,读数为度值为

50.22.6是【答案】(4).(3).

(1).

(2).

【解析】

【详解】如图所示的测力计,其刻度是均匀的;

5N1N50.2N;中间又分为量程即最大刻度为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每2.6N。

此时指针所在刻度,即读数为【点睛】重点是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注意测力计读数时看清楚量程,弄清楚分度值再读数,不要小看了读数,在考试中是经常出现的。

“”测量空气密度。

主要的实验步骤如下:

排水集气法用26.26.①m;用电子天平测出打足了气的篮球质量1②S;测量出集气瓶的内径并算出其内部横截面积③集气瓶装满水,口朝下放在水槽内,带夹导管一端连接篮球的气嘴,另一端放在瓶内,准备排水集气;

④轻轻松开导管夹,让篮球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在篮球体积没有明显减小前,停止放气;

⑤m;测出放气后篮球的质量2.

⑥h;调整瓶的高度,使瓶外水面相平,测量瓶内空气柱的高度⑦利用密度公式算出集气瓶内空气密度。

(1、。

”“”)不变(填“减小或空气密度_____)篮球在放气过程中,球内空气质量_____(2“”)集气瓶,直至_______(填向上提或向下压)若瓶内水面明显高于水槽内水面,需要缓慢地瓶内外水面相平。

(3。

,此时瓶内外空气密度相等)当瓶内外水面相平时,瓶内外气压_______(4ρ=_______。

(用所测物理量表示))空气密度

(5)实验中要求篮球体积不发生明显变化,是为了减小______(填“重力”或“浮力”)对质量测量的影响。

浮力相等减小【答案】减小向下压(6).(4).

(1).

(2).(5).(3).

【解析】

ρ1知,空气密度)篮球在放气过程中,球内空气质量减小,而篮球体积不变,根据(=【详解】2)若瓶内水面明显高于水槽内水面,说明里面的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因此应缓慢地向上(减小;3)当瓶内外水面相平时,瓶内外提集气瓶,使气体体积变大,气压变小,直至瓶内外水面相平;(m4,排出空气后,剩余气体()原来球和气体的总质量为气压相等,此时瓶内外空气密度相等。

1ShmVmmm;则空气的密度=﹣与篮球的总质量为,则排出空气的质量为;排出空气的体积=221

gVρ5Fρ知,实验中要求篮球体积不发生明显变化,是为了减小;()根据为:

==气浮浮力对质量测量的影响。

21)一定质(()篮球在放气过程中,球内空气质量减小,根据ρ判断密度的变化;=【点睛】34)实验用排水法)当瓶内外水面相平时,瓶内外气压相等;量的气体,体积越小,气压越大;((来测量排出的气体,根据篮球中的总质量与剩余质量的差可求出排出气体的质量,从而根据密度公5FρgV分析解答。

(式求出空气的密度。

)根据=气浮U型压强计验证“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强与压力的定量关系”的装置。

实验前,橡图为利用27.27.皮膜朝上,金属盒水平固定,玻璃管中液面相平。

实验中,改变叠放在橡皮膜中央的硬币数(规格,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相同).

(1hρ,g为_________)实验中当液面高度差为。

已知玻璃管内液体密度为时,盒内外气压差为已知常量。

(2)U形玻璃管足够长时,选用密度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液体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3。

_____________)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ρgh较小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答案】(3).

(2).

(1).

【解析】

h1(时,盒内外气压【详解】可知,若实验中当液面高度差为)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即

;差为此液面高度差产生的压强,即2UU形玻璃管越长时,由于气体体积变化对所测)因为(形管中是空气,气体容易被压缩,所以压强的影响较大,此时选用密度较小的液体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310cm;()分析实验数据,去除误差的因素外,每增加两个硬币,液面高度差约增加故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点睛】理解气体的体积很容易变化,所以管子长度增加时,空气体积变大,对所测压强影响也变大,会使误差增大。

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