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新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12646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1790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新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12646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省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新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12646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省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新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12646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省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新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12646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省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新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12646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新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126464.docx

《甘肃省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新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12646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新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12646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新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126464.docx

甘肃省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新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126464

2015年甘肃省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梁启超曾说: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

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

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A.实行内外朝制度B.实行察举制

C.分封同姓王D.推行刺史制度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汉朝的选官制度察举制

【解析】根据材料“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由此信息可以看出本题主要考查汉朝的某种制度打破了三代以来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先秦时期在政治上推行世袭制,政权被贵族把持,汉朝时推行了“察举制”,主要以孝廉的标准自下而上选举官员,这就打破了贵族专权的政治局面,B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是为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的,同题意不符。

故选:

B。

25.唐代长安日暮即闻鼓鸣,百业歇息,开始宵禁了。

而宋朝,无论是东京汴梁还是南宋的临安皆不夜禁,不但不夜禁反而通宵达旦,当时人们称娱乐场所为“瓦舍”、“瓦肆”、“瓦子”

或“勾栏”,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科学技术创新推广B.城市建设的变迁

C.商品经济趋向繁荣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古代唐朝和宋朝商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唐朝在商业的经营时间上有严格限制,只能白天经营,而到宋朝时,不仅商业的经营时间被打破,通宵达旦,夜市繁华,而且出现了供市民娱乐的场所“瓦肆”,这一变化主要是由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繁荣所决定的,C正确。

ABD同材料中的信息无关。

故选:

C。

26.《明宣宗实录》中写到:

“私通外夷,已有禁例。

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

”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

【解析】本题要注意准确解读材料,材料的中心意思是:

明朝时沿海的居民违反禁例,私自下海,同海外进行贸易,并且还同海外倭寇勾结,侵扰沿海,因此,政府重申禁止民间对外贸易,对违反者以重罚,给告发者以奖励,故B符合题意。

A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是推行“海禁”政策的原因之一,不符合材料。

故选:

B。

27.《中华文明史》记载: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军事所牵动,近代化改革也多军事改革开始,……但中国的近代化由军事所牵动也有相当的负面作用,当转型社会过渡

到现代社会时,……军事体制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层次化、制式化、纪律化、统一化又恰恰具有某种反现代的品性,这不能不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影响。

”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中国近代化开始于对外战争B.统治者局限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C.军事部门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核心D.军事改革牵动的近代化转型缓慢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有关中国的近现代化史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中国的近代化大多由军事改革开始,由军事改革所推动,但是,这种推动在进入到现代社会时,其俱来的层次化、制式化、纪律化、统一化的模式又体现了其负面的作用,这种模式有某种反现代的品性,据此分析D正确。

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A项错误。

C军事部门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核心说法错误。

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故选:

D。

28.毛泽东在《新民主义论》中说: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独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义革命”,主要基于()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

C.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刻剖析D.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国近代由于特殊的国情,此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社会状态下,中国的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无法领导中国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所以,无产阶级必须要领导人民大众,首先取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胜利,取得民族和国家的独立,然后再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因此,毛泽东独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义革命”,是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刻剖析的结果,C正确。

AB项同材料的论述无关。

D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而且是结合中国的国情,表述不准确。

故选:

C。

29.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

“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

”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

A.走合作化道路B.没收为国营企业

C.全行业公私合营D.资本家自愿捐献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建国后的三大改造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同仁堂制药厂原本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从1953年起,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用的是全行业公私合营,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C正确。

A是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道路。

B是建国后对官僚资本的政策。

D不符合史实,不是资本家自愿捐献,是采用赎买政策。

故选:

C。

30.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

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干部执行村务。

这一举措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A.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

C.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D.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新时期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材料主要描述了2010年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基层民主制完善的探索和尝试,是充分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体现,D符合题意。

A项不适用于对基层民主制的描述。

B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表述错误。

C项同材料无关。

故选:

D。

31.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

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

审理这类案件。

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

”基于此认识,罗马人制定了()

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D.万民法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罗马法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材料说明罗马扩张后,对被征服的外来民族,没有一部可以适用于这部分公民的法律,为此,罗马制定了万民法,这部法律适用于罗马本邦和被罗马控制的其他所有公民,解决了材料中的难题,D正确。

ABD三部法律都是只适用于罗马本邦的法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32.马丁·路德认为:

“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

…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

”该主张的直接目的()

A.推动宗教信仰自由B.否定教会权威

C.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D.传播无神论思想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解析】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和题干所问的问题,本题主要是问“直接目的”,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描述的是,马丁•路德主张不用购买赎罪票,也可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这主要是针对教皇通过兜售“赎罪劵“,来掠夺财富,C正确。

AD项同材料无关,材料无法体现。

B否定教会权威,是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

故选:

C。

【易错警示】本题不注意分析材料和题干所问,易选B项否定教会权威,材料主要是描述教皇通过兜售“赎罪劵“,来掠夺财富。

 

33.下面柱状图最有可能反映罗斯福新政前后()

A.生产发展情况B.农产品价格波动情况

C.失业率起伏情况D.人均收入增长变化情况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罗斯福新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图表的分析和解读能力,根据图表柱状图从1929年降低,到1932和1933年基本达到最低,此后基本逐渐上涨,到40年代增长较快,根据所学这一时间段是经济危机的爆发、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这个图表最有可能反映罗斯福新政前后生产的发展情况,即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的下降,1933年罗斯福新政后的恢复,1939-1945年美国大发战争财的较快上涨,A符合题意。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农产品生产严重过剩,价格下降,罗斯福新政后,农产品价格提高并逐渐稳定下来,不可能出现持续上升的情况,故B项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后失业率应该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而不可能出现持续上升的情况,故C项错误。

柱状图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宏观经济数据,无法体现人均收人增长变化的微观数据,故D项错误。

故选:

A。

34.赛亚·伯林在《浪漫主义的根源》一书中说:

“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加了新内容。

”下列文学、美术、音乐作品,均属于浪漫主义的是()

A.《巴黎圣母院》《自由引导人民》《卡门》

B.《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伏尔加河上的船夫》《蓝色多瑙河》

C.《人间喜剧》《拾穗者》《天鹅湖》

D.《老人与海》《日出·印象》《英雄交响曲》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19世纪以来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A项都是浪漫主义的作品,A正确。

B《伏尔加河上的船夫》是现实主义作品。

C《人间喜剧》、《拾穗者》是现实主义作品,《天鹅湖》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

D《老人与海》是现实主义作品,《日出•印象》是印象画派。

故选:

A。

35.弗兰克曾说:

“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

……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他在此处

强调的是()

A.彻底否定欧洲中心论B.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欧洲史

C.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世界史D.要以反殖民主义的态度看待欧洲史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全球史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考查学生运用全球史观解读历史的能力。

根据材料,弗兰克认为:

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这里是说欧洲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走向了联合,实现了欧洲的一体化,但这种联合也正是当今世界经济多极化和全球化趋势之下的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所以作者是在强调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世界史,C正确。

A彻底否定欧洲中心论,表述错误。

B不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史学观点。

D项同材料无关。

故选:

C。

【举一反三】通过本道试题,我们要注意学会运用不同的史观来解读历史问题,史观的考查是新课标高考的必考内容,在复习本考中要引起重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迅速发展起来,并在西北地区形成较大规

模,成为各民族贸易的主要形式。

宋代西北少数民族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牧民,无不嗜荼如命,

已将茶叶由奢侈品普及为日常生活必需品。

宋代一度曾用银两、绢帛来购买和换取西北少数

民族的马匹,但“银绢钱钞,非蕃部所欲”,最后不得不改为以“名山茶为易马用”(《宋史·兵

志》)。

“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西北,利尝致数倍”(《宋史。

食货志》)。

交易时,荼商须持有政府发放的凭证——茶引,并只能在指定的市场内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即“引与茶必相随”(《宋史·赵开传》)。

熙宁七年(1074年),宋政府在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置买马司,分管四川茶叶与藏族马匹的互市事宜。

西夏、宋、金鼎足而立时,它们之间的贸易一般通过榷场来进行的,兰州等地的榷场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了西北茶马互市的中心地.

材料二:

明代茶马之法比较完善,如洪武(1368-1398)年间实行金牌制度。

金牌制度的实行,使政府严格控制了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私茶出境者斩,关隘不觉察者处以极刑”

(《明经世文编》卷103)。

弘治三年(1490年),明廷接受御史李鸾的建议,允许西宁、河州、洮州3茶马司招集商人运茶,只是规定每位商人运茶不得超过3000斤,其中官府收缴其中的40%,剩余部分则由商人自行出售(《明史·食货志》)。

明朝中叶以后,日益兴盛的民间茶马贸易,成了各族贸易往来的主流。

——摘编自魏明孔、阎庆生《西北茶马互市论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茶马互市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

(1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茶马互市发展的特点。

(8分)

(3)分析茶马互市在当时的重要影响。

(5分)

【答案】

(1)原因:

少数民族生活离不开茶叶,中原王朝军队需要马匹,茶马贸易获利丰厚。

(6分)

特点:

政府加强管理,(2分)发放茶引作为执照,成立榷茶司机构,(2分)指定交易市场,兰州成为交易中心。

(2分)

(2)特点:

明初实行金牌制度,严格控制茶马交易,禁止民间私自贩卖;(4分)明朝中后期,招募私人贩卖,政府从中抽取利润。

(4分)

(3)影响:

加强了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的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有利于满足中原和少数民族各自的需求;(1分)增加了政府收入,促进了边疆开发、发展。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2分)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古代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

(1)第一小问宋代茶马互市迅速发展的原因,依据材料“宋代西北少数民族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牧民,无不嗜茶如命,已将茶叶由奢侈品普及为日常生活必需品”信息,可得出少数民族生活离不开茶叶;依据材料“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西北,利尝致数倍”信息,可得出茶马贸易获利丰厚;再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处于宋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战争时期,中原王朝军队出于战争的需要购买马匹。

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交易时,茶商须持有政府发放的凭证——茶引,并只能在指定的市场内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宋政府在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置买马司”等信息可知政府加强管理,发放茶引作为执照,成立榷茶司机构,指定交易市场等。

(2)本问要结合材料来回答。

由材料二“金牌制度的实行”信息可知明初实行金牌制度,严格控制茶马交易;由材料二“允许西宁、河州、洮州3茶马司招集商人运茶,规定每位商人运茶不得超过3000斤,其中官府收缴其中的40%”信息可知明朝中后期,招募私人贩卖,政府从中抽取利润。

(3)分析影响时,要注意从互市的特殊性,即在中原和少数民族边界进行的贸易场所,从而从对少数民族和中原的角度,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融合、经济发展、边疆开发等方面回答即可。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6年10月3日,梁启超在徐志摩与陆小曼婚礼上的证婚词中讲道: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蜮,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总之,巍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

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

——我说完了!

材料二:

对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郁达夫的看法是:

“他们的一段浓情,若在进步的社会里,有理解的社会里,岂不是千古的美谈?

忠厚柔艳和小曼,热烈诚挚如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了,哪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

更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对徐志摩陆小曼婚姻的态度及其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这种婚姻出现的原因,并加以评价。

(6分)

【答案】

(1)态度:

虽然对他们的结婚表示祝贺,但对他们的再婚持否定态度,希望将来他们感情专一。

(4分)

原因:

梁启超思想中我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根深蒂固。

(2分)

(2)原因: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中国纲常伦教和宗法家风:

个性解放、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等新观念在中国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4分)

评价:

比起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基于爱情的婚姻更值得肯定。

(2分)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社会习俗变化

【解析】

(1)问梁启超对徐志摩陆小曼婚姻的态度,依据材料一中“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

”等信息可知梁启超虽然对他们的结婚表示祝贺,但对他们的再婚给以警告,希望将来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婚姻。

态度的原因,通过材料对徐志摩陆小曼婚姻的论述及梁启超的出身,可以看出,梁启超深受封建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影响。

(2)问民国时期这种婚姻出现的原因,注意结合此时的社会政治的变化即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进行了“除旧布新”的改革,以此为出发点,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西方思想的传播,近代婚恋习俗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即可;评价这种婚姻观念时,要注意从客观的角度分析,看到这种婚姻观与旧的观念相比的时代进步性。

请从下面所给的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选定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

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中国只有通过严格考试的人才能出任官职,“中国由那些及第的人治理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

“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

的。

同罗马制相比较,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约在2000年的时间里,或大或

小,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

后来英国也仿效并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

员的制度,今天已经广泛普及。

1855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文官委员会,主持普通文职人员竞争性考试。

1870年,英国颁布法令,使文官的竞争性考试正常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科举制与欧洲文官制度》等

(1)根据材料,概括欧洲人对中国科举制的主要观点。

(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两方面,分析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原因。

(7分)

【答案】

(1)观点:

欧洲人赞赏中国科举制度通过竞争性考试,比较公平地选拔官吏,(2分)确保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2分)比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官吏选拔制度先进,(2分)并影响到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2分)

(2)经济:

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4分)

政治:

工业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革旧的官吏任用制度,扩大自己的权利。

(3分)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解析】

(1)问要注意对材料概括和总结,依据材料“中国只有通过严格考试的人才能出任官职”信息可以得出欧洲人赞赏中国科举制度通过竞争性考试,比较公平地选拔官吏;依据材料“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信息可以得出确保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依据材料“同罗马制相比较,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后来英国也仿效并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信息可以得出科举制比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官吏选拔制度先进,并影响到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2)问注意材料文官建立的时间是19世纪中期,本问要求从经济、政治两方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这个阶段,在经济上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这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从政治上经过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迫切要求改革旧的官吏任用制度。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圣西门(1760-1825)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尖锐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

度,它以大工业为基础,人人都有劳动权利和义务,不受压迫和剥削;实业家委员会和学者组成的科学委员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行有计划和有组织的领导;应通过和平的社会改造、宣传和教育实现这一理想社会。

——《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圣西门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9分)

(2)根据材料,分析圣西门的主张为什么属于空想?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是怎样把空想变为科学的?

(6分)

【答案】

(1)条件:

政治上,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3分)经济上,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大生产的迅速推进;(3分)文化上,启蒙思想等优秀文化成果的熏陶。

(3分)

(2)原因:

圣西门通过和平的社会改良实现,把改造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开明人士。

(3分)

谈谈:

马克思找到了实现这种理想社会的力量和途径,主张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3分)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近代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及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解析】

(1)本问要结合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产生的时代背景,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

依据材料中“尖锐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和弊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实业制度,它以大工业为基础”信息,两者结合即可作答。

(2)第一小问分析原因时,依据材料“实业家委员会和学者组成的科学委员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行有计划和有组织的领导;应通过和平的社会改造、宣传和教育实现这一理想社会”信息可知,圣西门的主张属于空想在于其通过和平的社会改良实现,把改造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开明人士;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找到了把空想变为科学的力量和途径,即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方式,用暴力方式实现革命的目标。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伴随克林顿先生的论调,西方世界响起了一片“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人道主

义干涉有理”的鼓噪。

有人甚至把科索沃战争吹捧为一场外交“革命”:

“这可能是第一场不以国家利益为名,而以道义和价值观为名所发动的战争”。

科索沃战争因此被树立为“新干涉主义”的典范。

北约的“战略新概念”为执行“新干涉主义”使命做好了准备。

北约将成为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的政治军事组织,它的军事行动将扩大到成员国范围之外….

美国还大肆宣扬它在科索沃打了一场“零伤亡”战争,不损一兵一卒。

实际上,北约凭借技术优势,在科索沃打了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为了躲避炮火,北约的飞机从不敢低于l万英尺高度飞行。

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南联盟军队的损失;另一方面却能把难民车队和中国大使馆当成目标。

此外,还给公众制造一种错误印象,以为美国有能力“零伤亡”地取得胜利。

今后美国决策者面对公众的高期望值,恐怕反而不敢贸然动武。

——《科索沃战争周年之际再论“新干涉主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的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索沃战争“零伤亡”的理解。

(6分)

【答案】

(1)特点:

科索沃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发动的战争。

(3分)这是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3分)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3分)

(2)理解:

北约军队凭借高科技装备,使自己尽量避免伤亡;(3分)但是空袭的误差却给许多无故平民带来伤亡。

(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