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1428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3.docx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3.docx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3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

培育一位电影明星,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从时间成本看都是昂贵的,一个

明星的成长有漫长的过程,还要有天赋和种种机缘。

当然还有更为紧要的前提,即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如扮演埃及艳后、扮演安娜·卡列尼娜或特工“007”等。

只有作为成功的角色的明星,才能成为生活中的明星。

自从有了电视,情形有了难以料想的变化,明星的概念也大大泛化。

一方面从明星生产的角度看,周期更短,速度更快,一部电视连续剧,可以使演员每天晚上出镜,抵得上十来部电影。

另一方面,即更关键之点是有了电视和网络,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明星可以是扮演自身,就像电视主持人。

再例如,姚明扮演姚明,刘翔扮演刘翔。

亦即当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可以直接登场,以明星自身的名义登场。

由此,电视不仅生产了演艺明星,还生产体育明星、演讲明星,还有大众明星。

到了大众明星秀这一步,明星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他们早已脱下神秘的面纱,成为邻家男孩和女孩。

当看电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明星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

既然明星不一定要扮演某一个角色,明星的门槛就大大降低,明星的大门洞然敞开。

明星是社会流行趣味的代表,这种流行趣味不是由哪一位才趣卓著的人物独自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通过明星自觉和不自觉的配合,共同创造的。

这就是当代电子文化的特征。

当代文化的辉

煌是工业文明的辉煌、是物质生产技术文明的辉煌,而这些辉煌的替身或者说集合点就是明星。

明星是流行趣味的代表,大众仰望明星,大众在此岸,而明星在彼岸

从此岸到彼岸应该有一段漫长的距离,跨越这一距离,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还要机缘凑巧。

但是陡然间,随着电子媒介技术进一步发展和电视娱乐节目,大众能直接参与明星生产,自己当明星,他们参加各类选秀节目,哪怕是只当15分钟的明星。

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不但是青年人跃跃欲试,连成年人和儿童也加入到这一浪潮中,势头汹涌。

一旦明星不需要以扮演什么角色为条件,那就星途坦荡,而且是条条大道通明星。

特别是有了网络视频,人们不一定要上电视节目才能当明星,也用不着任何资格审查才能踏上明星之路,只需将自己制作的视频制品拿到网络上传播,就有成功的可能,这大大增加了当明星的概率。

也难怪,当年麦克卢汉在对比电影和电视时会说:

“看电影时,你坐在那儿看银幕,你就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电视时,你则是电视屏幕。

……看电影的时候,你向外进入世界;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

”正是电视和网络

的出现,使影像电子文化成为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和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

就像今天的孩子在若干年后会发现,自己的童年生活早已被细心的父母记录在各类摄像和视频中,自己早就充当了家庭生活的小明星,潇洒地生活在大人们的摄像镜头和屏幕里。

1、下列有关成为明星的途径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星是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通过明星自觉和不自觉的配合共同创造的。

B.成为电影明星要有天赋和种种机缘,还需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

C.邻家男孩和女孩参加各类选秀节目,不需要以扮演什么角色为条件就有可能成为明星。

D.只要参演一部电视连续剧,每天晚上出镜,就一定能成为明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成功的电影明星凭借天赋和种种机缘,可以缩短其成长的过程,而不一定要借角色成名。

B.明星的门槛降低,与明星培育的成本无关,主要原因在于上电视不一定要扮演某个角色。

C.创造流行趣味要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要明星配合,明星则可成为这种趣味的代表。

D.有了网络视频,明星变得不再神秘,人们只要将视频制品在网上传播,就必定成为明星。

3、下列有关明星概念“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了电视和网络,明星的生产,变得周期更短,速度更快。

B.电视

上的明星,只需扮演自身,不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

C.电视娱乐节目使明星大众化,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

D.影像电子文化进入家庭日常生活,人人都可以充当明星。

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一句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

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5、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6、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二、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片断,回答问题。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7、诗中划线部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

A.①说明其卑微。

②进一步说明其身份。

③倾注了对她的感情。

B.①交代我与她的关系。

②表明我以她为骄傲。

③倾注我对她的深厚感情。

C.①说明我与她的关系。

②进一步说明其身份。

③表明我的深厚感情。

D.①点明身份。

②突出对她的热爱。

③倾注对她的深情厚谊。

8、“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话告诉我们(   )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C.“我”不忘养育之恩。

D.“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密切。

9、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______”。

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______”。

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______”。

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______”。

——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A.③④②①B.①③②④C.②④③①D.④③①②

三、古文阅读

(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

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易:

替代  )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

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

损害   )

C、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共:

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

渡河   )

D、夫晋,何厌之有(厌:

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略微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何,哪里  )

B、以其无礼于晋(凭借   )敢以烦执事(  因为 )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边邑,这里作动词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

见识短浅   )

D、郑既知亡矣( 已经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已经   )

12、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

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晋“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二)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

“王负剑!

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按照)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原谅)

B、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高)秦王惊,自引而起(站起来   )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突然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看   )

D、剑坚,故不可立拔(插的紧   )使毕使于前(完成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凭借)使工以药淬之(连词,表修饰)

B、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回来)秦王方还柱走(通“环”,绕)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表被动)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D、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请求  )丹请先遣秦武阳(  副词,请允许我 )

15、下列对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6、下面有关文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亲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

B.文段一开始写秦舞阳色变振怖,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由于刺杀是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

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目瞪口呆,束手就擒。

(三)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合力 )毫毛不敢有所近(比喻细小的东西)

B.令将军与臣有郤(隔阂,嫌怨 )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意外的变故)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这些人 )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详细的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明天)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将要)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尚且)

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于是,就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

C、军中无以为乐( 成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变成)

D、相去四十里(距离   )脱身独去( 离开  )

19、下列加点字的活用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常以身翼蔽沛公道芷阳间行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项伯杀人,臣活之

C、于是项伯复夜去籍吏民,封府库D、秦地可尽王也素善留侯张良

20、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客何为者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得复见将军于此

B、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C、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不然,籍何以至此

D、若属皆且为所虏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1、下面有关文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深知自己势单力薄,所以他按时赴约,从谢和北向坐的行为举止上表现出自己的诚实和谦卑的态度,以求得项王的原谅。

B、沛公的一番言辞,则既表白了与项王同心协力攻秦的意愿,又轻描淡写的用不自意三个字掩盖了自己先入关中夺取天下的野心。

C、项王自恃人多势众,对沛公所言根本不加分析,又脱口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这等于把绝密拱手交给了敌方。

D、当范增多次授意项王趁机杀死沛公时,他当断不断,从而失去了良机。

可见项王是一个刚愎自用,寡谋轻信而又沽名钓誉之徒。

第Ⅱ卷

四、语言运用

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已经激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大家纷纷猜测中国是否会采取更进一步行动来保护本国的权益。

B.季老一生光明磊落、胸无城府,始终都保持了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漩涡中,他也丝毫没有改变。

C.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瘟不火,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D.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集众家之见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维护花城业主们的正当利益!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扫除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诸多法律空白。

B.对王先生捐给村小学的十万元钱,村委委员中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C.预计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的交通问题,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D.在中国组装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中客车”,这不仅将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而且也会提高中国民族飞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24、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领导干部决不能高高在上,应该经常下到基层去,      群众的意见。

②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      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③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      没有使群众受益,       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A.倾听    熏染    不但/而且         B.聆听    熏染    不仅/反而

C.聆听    熏陶    不但/而且         D.倾听    熏陶    不仅/反而

五、翻译下列句子(每句5分)

1、焉用亡郑以陪邻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六、默写

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2、她静默的走近,走近,,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3、,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5、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

6、沉默呵,沉默呵!

,。

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人都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

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

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五、翻译下列句子(每句3分,共18分)

1、焉用亡郑以陪邻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六、默写(每空1分,共14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2、她静默的走近,走近,,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3、,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5、又前而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

 

6、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

 

7、沉默呵,沉默呵!

,。

 

作文(4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