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试题含答案解析高频考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1164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试题含答案解析高频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试题含答案解析高频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试题含答案解析高频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试题含答案解析高频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试题含答案解析高频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试题含答案解析高频考点.docx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试题含答案解析高频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试题含答案解析高频考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试题含答案解析高频考点.docx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试题含答案解析高频考点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1.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于确立科学SHZY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

这里恩格斯强调的是

A.工人阶级必须组织起来

B.用暴力TF资产阶级统治的

C.需要成立国际工人协会

D.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人运动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共产党宣言》……对于确立科学SHZY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可以看出,恩格斯认为工人运动的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科学SHZY的指导。

D正确;材料中没有

2.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辉煌。

下列科技著作与其作者的搭配,正确的是

A.《齐民要术》——李时珍

B.《天工开物》——贾思想

C.《本草纲目》——宋应星

D.《农政全书》——徐光启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A不符合题意;《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B不符合题意;《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C不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作者是徐光启,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3.以前是把人当作神的附属物来认识,现在是需要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时代。

促成这一变化的事件是

A.开辟新航路

B.文艺复兴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法国大革命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反对神权至上,不作神的附属物,而要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

故B项正确。

4.当代世界能源之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资源。

下列选项中,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的是

A.珍妮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改良

D.电动机的发明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内燃机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两者均来源于石油,因此,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珍妮机的动力是人力,故A不符合题意;蒸汽机的改良促进了煤炭业的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电动机的发明,为电力的广泛使用开辟了道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646年元旦,孝德天皇审时度势,以中国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要求全国上下全面“中国化”。

这次“中国化”主要学习中国哪个朝代的制度

A.秦朝

B.汉朝人

C.唐朝

D.明朝

【答案】C

【解析】考查点:

大化改新。

解题思路:

根据关键词“646年”、“孝德天皇”、“中国化”可知这场改革是大化改新。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46年,孝德天皇以唐朝的制度为蓝本,组织了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走上了封建主义的道路。

C正确;ABD不合史实,ABD错误。

综上故选C。

6.1862年清政府开设京师同文馆后,新式学堂在各派别主持下不断建立。

请判断下列学堂建立的先后顺序①北洋西学堂②南洋公学③福州船政学堂④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答案】C

【解析】北洋西学学堂,诞生于1895年,盛宣怀创办。

南洋公学为盛宣怀1896年(光绪22年)创建于上海,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

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

京师大学堂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③①②④顺序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7.“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败的战车、挂在树木残枝上的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这段文字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惨烈闻名的典型战役是

A.萨拉托加大捷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大平洋战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材料所描述的战争场面与该战役相符,所以B符合题意;1775年,英军在莱克星顿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77年,一支6千余人的英军在萨拉托加陷入大陆军的包围,被迫投降,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1914年6月28日,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托加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所以C不符合题意;太平洋战争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日本帝国为首的轴心国和以英美国为首的盟军于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期间进行的战争,范围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项。

8.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

这主要是由于其实行了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SHZY工业化建设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

”结合所学知识,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SHZY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D正确;新经济政策在1925年底已经取消,排除A;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的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排除C。

故选D。

9.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繁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繁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C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民国时期“水云楼”戏班班主商细蕊,为弘扬“国剧”艺术虽吃尽苦头,却痴心不改,其精湛的舞台技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的“国剧”应该是指

A.昆剧

B.徽剧

C.川剧

D.京剧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剧”京剧的相关史实。

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

在19世纪中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11.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的东征和帝国的建立,既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其建立的帝国是

A.波斯帝国

B.baizhanTING帝国

C.日不落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

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抵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排除;B项建立于公元4世纪,排除;C项是指18、19世纪的英国,排除。

故选D。

12.《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这部法律颁布的时间是

A.公元前18世纪

B.公元前5世纪

C.公元6世纪

D.公元19世纪

【答案】B

【解析】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公元前450年属于公元前5世纪,故B符合题意;公元前18世纪、公元6世纪、公元19世纪与《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时间不符,排除ACD,故选

13.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A.贾平凹

B.莫言

C.屠呦呦

D.路遥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故B符合题意;贾平凹获矛盾文学奖,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路遥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元朝疆域“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

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朝开创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司制

D.行省制

【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元世祖在地方设立行中书,在全国设立10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D正确;西周时期,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推行分封制。

A排除;秦朝为加强中央统治,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B排除;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设立“三司”管财政。

C排除;故选D。

15.《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

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约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

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故A符合题意。

商朝开始出现分封制,西周分封制最典型,东周分封制解体,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

”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

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

A.重文轻武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科教兴国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 60035 人,平均每年约 360 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 868 人,平均每年约 5 人。

”可知,这体现了北宋录取文士名额比武士多,重视文士,轻视武士,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7.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

“日本晁衡(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下列与诗中人物一样,都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唐朝对外交往中的鉴真东渡的影响等知识点,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

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选:

C。

18.“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

”以上材料记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A.背景

B.内容

C.作用

D.意义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

各民族共同生活,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

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

迁都洛阳,以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实行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

”材料记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B符合题意。

故选:

B。

19.詹姆士是一位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建在交通便利的内陆城市。

最可能是因为

A.珍妮机的发明

B.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C.火车、轮船的出现

D.内燃机的发明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1785年后,改良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摆脱了河流的限制,故B符合题意。

珍妮机的发明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火车、轮船的出现改善了交通运输情况,内燃机的发明为汽车、轮船、飞机的发展准备了条件,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这部法典诞生于

A.古埃及

B.古中国

C.古印度

D.古巴比伦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成文法典。

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制定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1.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

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

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

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的“1900年”和“大刀和旗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义和团在北京、天津等地英勇抗击八国联军,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情景。

故C符合题意;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发生在1841年,故A不符合题意;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发生在1856——1864年,故B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发生在1926——1927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

755—763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隋炀帝在位时开凿的,C项是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项是发生在北宋时期。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23.他任湖广总督期间,曾开办了大冶铁矿、王三石煤矿等工矿企业,促进了黄石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位总督是

A.李鸿章

B.张之洞

C.曾国藩

D.左宗棠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在黄石地区开办的企业有大冶铁矿、王三石煤矿,促进了黄石地区的经济发展,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

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

“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该制度”诞生于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期,606年,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科举制,故B符合题意;隋文帝统一全国,故A不符合题意;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故C不符合题意;武则天开创武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

”这是对晚清状元张謇的真实评价,其“兴国之梦”是指

A.实业救国

B.民主科学

C.民主共和

D.变法图强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的“晚清状元张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清末状元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回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

故A符合题意,BCD与张謇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人效仿西方掀起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故A符合题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7.“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

”这是对晚清状元张謇的真实评价,其“兴国之梦”是指

A.实业救国

B.民主科学

C.民主共和

D.变法图强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的“晚清状元张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清末状元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回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

故A符合题意,BCD与张謇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

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繁荣,表明洋务运动

A.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故D符合题意;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表述错误,故A不合题意;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完成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故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29.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

“这一时期”是

A.古巴比伦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一直持续到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0.据《史记》载: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这说明

A.秦朝法律影响后世

B.法治思想始于秦朝

C.秦朝实行严刑峻法

D.法律助推秦灭六国

【答案】A

【解析】考查点:

秦朝的法律。

解题思路:

正确解读题干材料。

在秦朝统一前,各国有各自的法律,而在商夏时期,法律非常的不完善。

在秦统一后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所以说“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由此可见,秦朝法律影响后世。

故A符合题意;法治思想始于秦朝的说法错误,排除B;秦朝实行严刑峻法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秦灭六国后建立秦朝,秦始皇明法度,定律令。

排除D。

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