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 18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3531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 18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 18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 18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 18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 18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 183.docx

《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 18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 18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 183.docx

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183

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

1.有学者在分析“二战”的史料后发现,就军队战斗力而言,德军强于苏军,苏军强于日军,日军强于美军,美军强于德军,形成了“锤子——剪刀——布”的关系。

据此可推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A.始于欧洲战场

B.敌我双方实力悬殊

C.属于正义战争

D.最后胜利来之不易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据“就军队战斗力而言,德军强于苏军,苏军强于日军,日军强于美军,美军强于德军,形成了‘锤子--剪刀--布’的关系”可推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来之不易。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在当今世界上,各国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有效地遏制恐怖主义,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实现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这样才能避免战争。

D符合题意。

故选:

D。

2.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国团结应对疫情。

回顾二战,为抗击共同敌人,各国相互合作,协同作战开始于

A.《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开罗会议的召开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波茨坦公告》的发布

【答案】C

【解析】1942年元旦,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签订《联合国家宣言》,宣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为反法西斯各国相互合作、协同作战创造了条件,故C符合题意;《慕尼黑协定》的签订,表明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排除A;1943年底,开罗会议的召开,加强了美英苏中四大国在抗击法西斯轴心国各方问题的合作,为最终打败法西斯,迎来世界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排除B;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正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法西斯立即投降,排除D。

故选C。

3.评价历史人物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林肯评价准确的是

A.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B.林肯领导了美国内战

C.林肯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做出贡献

D.林肯颁布《宅地法》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林肯在美国内战中取得胜利,维护国家的统一,这是林肯的主要历史贡献,故C符合题意。

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领导了美国内战、林肯颁布《宅地法》均不是对林肯历史地位的准确评价,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德国沃尔夫评价巨著时说:

“(它)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详细地阐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等,委实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这巨著是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物种起源》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正确;《天工开物》是我国明朝时期的科技巨作,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对我国的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但不涉及到天文学,A错误;《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代表作,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也不涉及到天文学,B错误;《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与材料不符,D错误。

综上故选C。

5.自古以来,黄石地区人才济济。

有位阳新古代历史名人,被称为明朝文坛“后七子”之一,曾因触犯当朝奸相严嵩而被贬,后又被朝廷派往东南沿海抗击倭寇,他是

A.吴国伦

B.吕调阳

C.万止斋

D.王质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吴国伦是明朝文坛“后七子”之一,年少时,吴国伦沉迷于一种赌博游戏,流连市井。

后来,中庚戌科三甲进士,赐同进士出身,一开始,吴国伦被授予中书舍人,后担任兵科给事中。

当时,明朝为严嵩父子把控,“后七子”之一的梁有誉遭严嵩排挤出京后病逝。

吴国伦与王世贞等人为梁有誉哭丧,不料因此得罪了严嵩,之后,吴国伦被贬到江西做按察司知事。

接着,吴国伦还做过南康府(今江西赣州西)推官,主管白鹿洞书院。

1570年,在广东高州,作为高州太守,吴国伦曾举兵抵御倭寇骚乱,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

755—763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隋炀帝在位时开凿的,C项是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项是发生在北宋时期。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7.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

以下史实不能反映这种变化的是

A.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

B.落第举人王长益到京师大学堂报名

C.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教科书》

D.滨州杜氏家族一门十二进士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近代出现的报纸有《申报》,近代创办的出版机构有商务印书馆,近代创办的新式学堂有京师大学堂。

而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是在废除科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

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

所以滨州杜氏家族一门十二进士属于科举制的范畴,不属于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变化,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是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8.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

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

这说明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保护蒋介石集团,“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表明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世界三大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下列与“1世纪”“耶稣”“巴勒斯坦地区”这些关联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世纪,耶稣在巴勒斯坦地区创立了基督教,C符合题意;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伊斯兰教创立于7世纪,AB不符合题意;D是干扰项。

故选C。

10.据《史记》记载:

周武王封尚父于齐,封弟周公旦于鲁,封召公奭于燕。

这一记载反映西周实行了

A.井田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据“周武王封尚父于齐,封弟周公旦于鲁,封召公奭于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记载反映西周实行了分封制。

为了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B符合题意。

11.北宋中期,蔡襄指出: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

【答案】C

【解析】考查点:

重文轻武。

解题思路:

题干的“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题干的“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表明北宋的文臣受到重用,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重文轻武,故C符合题意;休养生息是西汉初年实行的政策,排除A;兵民合一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外重内轻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

故选C。

12.《大国崛起》中提到:

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拿破仑战争

A.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

B.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C.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

D.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这表明拿破仑战争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

“它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反映了拿破仑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表明拿破仑战争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

材料无法体现拿破仑战争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所以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能体现拿破仑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13.拿破仑说:

“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思想是不会消失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拿破仑对欧洲的最主要贡献是

A.征战欧洲,扩展疆土

B.TF了法国的专制统治

C.多次打败了反法联盟

D.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思想是不会消失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建立政权后,颁布了《法典》,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打击欧洲各国封建势力,把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新思想传播到被征服地区,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基础,因此拿破仑对欧洲的最主要贡献是D,D项符合题意;AC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B项是法国大革命TF了法国的专制统治,不是拿破仑时期,排除。

故选D。

14.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

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辟了中国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A符合题意;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立于1930年,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及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都不是第一块革命根据地,B、C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

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这段话表明城市里人民是自由的,“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2台。

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7.“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ZBZY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西欧城市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初步确立了ZBZY制度、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18.中国的桥梁技术世界领先。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是

A.SHZY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D.全面建设SHZY成就辉煌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一五”计划期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使“天堑变通途”,故B符合题意。

SHZY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SHZY制度建立,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建设SHZY成就辉煌是1956年到1966年,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ZBZY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德国是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由于受到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他以英雄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表达了斗争胜利后的快乐和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

”他“是

A.巴尔扎克

B.梵高

C.列夫托尔斯泰

D.贝多芬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音乐创作”可知是贝多芬以拿破仑为对象创作的《英雄交响曲》,故D项正确。

21.克伦威尔在内战结束后掌握了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英国“议会至上”的原则确立于

A.《人权宣言》的颁布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独立宣言》的颁布

D.《权利请愿书》的呈递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

以此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所以英国“议会至上”的原则确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B项符合题意;A项与法国大革命有关,排除;C项与美国独立战争有关,排除;D项发生在162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还未出现,排除。

故选B。

22.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

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

“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该制度”诞生于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期,606年,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科举制,故B符合题意;隋文帝统一全国,故A不符合题意;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故C不符合题意;武则天开创武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

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

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

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的“1900年”和“大刀和旗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义和团在北京、天津等地英勇抗击八国联军,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情景。

故C符合题意;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发生在1841年,故A不符合题意;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发生在1856——1864年,故B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发生在1926——1927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体表现在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C.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

【答案】D

【解析】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形势,着眼于世界前途和人类发展,中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D符合题意;ABC项都是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外交成就,没有体现“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排除。

故选择D。

25.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圆柱。

它的上面刻有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条文。

这重要遗产属于

A.古代埃及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古代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故B符合题意。

古代埃及是金字塔,古代印度是佛教,古代希腊奥运精神,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生活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约70万—20万年,故B符合题意;ACD生活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

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

这说明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保护蒋介石集团,“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表明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8.与“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皖南事变”都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A.朱德

B.叶挺

C.贺龙

D.陈毅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叶挺是“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蒋介石制造的“皖南事变”中项英被杀,叶挺被俘,故B项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29.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下列关于《独立宣言》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B.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但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

C.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事实上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D.号召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TF资产阶级统治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它号召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TF资产阶级统治,故D符合题意;ABC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0.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因为

A.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B.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C.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答案】D

【解析】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

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大河流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故D符合题意;适宜航行、交通便利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排除A;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排除C。

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