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1024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光明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九年级语文

本试卷共8页,24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27分)

小圳所在的班级拟开展“咬文嚼字”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一)小圳搜集材料。

“咬文嚼字”可指过分地①zhēnzhuó字句、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如“学习文件如果只咬文嚼字,就会忽视对文件精神的领会”;也可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如朱光潜的随笔短文《咬文嚼字》,便引用此意,提倡人们阅读时要根据语境“咬文嚼字”,不要随意③,影响文章的整体美感。

上海文化出版社于1995年创刊发行的《咬文嚼字》杂志,主要内容为纠正名家作品的错别字,多次发起“社会查找错字”,这对于净化汉语文化品质的作用自是④;自2020年②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又开辟了“疫情聚焦”专栏,重点解析抗疫舆情新闻中的高频词,这种解释的专业性与受体的大众化,⑤,提高了社会民众对疫情的认知水平。

1.请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_____②______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

选项填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A.不言而喻B.断章取义C.相得益彰

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二)小圳分析材料。

4.小圳认为下列词语中与“咬文嚼字”不能构成反义词的一项是()

A.走马观花B.囫囵吞枣C.吹毛求疵D.不求甚解

5.在具体的语境中,“咬文嚼字”既可以是褒义词,也可以是贬义词。

小圳对下面两个句子进行一番研究后,判断“咬文嚼字”在_____句中属于褒义词,在______句中属于贬义词。

A.我们中学生在日常写作中一定要坚持咬文嚼字,对词语的运用反复考虑,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准确。

B.我们中学生在平时阅读中一定要加入自己的思考,不要一味地咬文嚼字,去钻牛角尖儿。

(三)小圳运用材料。

6.小圳与小深讨论,小深认为:

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不必“咬文嚼字”,否则便是迂腐的表现。

请你替小圳写一段话,与小深沟通一下想法,不超80字。

【答案】1.

(1).①斟酌

(2).②xīnguān

2.

(1).③B

(2).④A(3).⑤C

3.在“社会查找错字”后面添加“活动”。

4.C

5.

(1).A

(2).B

6.示例:

小深,我认为根据语境对词语的推敲、琢磨,有助于提高我们阅读和写作的整体水平,这种“咬文嚼字”,不是死抠字眼,也不是迂腐,是可取的。

(观点明确,论证合理,语句通畅即可)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掌握字音字形的能力。

要注重平时积累,准确记忆,规范书写。

“斟酌”指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酌”不能写成“灼”。

“新冠”中的“冠”是帽子的意思,读作“xīnguān”,不能读作“xīnguàn”。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

“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③选B。

“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④选A。

“相得益彰”意思是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⑤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成分残缺,“多次发起‘社会查找错字’”后缺少宾语,应加上“活动”。

【4题详解】

A.走马观花:

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与“咬文嚼字”构成反义词;

B.囫囵吞枣:

意思是把枣儿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与“咬文嚼字”构成反义词;

C.吹毛求疵: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鸡蛋里挑骨头,与“咬文嚼字”不能构成反义词;

D.不求甚解:

意思是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与“咬文嚼字”构成反义词;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词语感情色彩的能力。

对词语的运用反复考虑,使语言表达更准确,这里在“咬文嚼字”是褒义词,去钻牛角尖儿,死抠字眼,这里的“咬文嚼字”是贬义词,所以“咬文嚼字”在A句中属于褒义词,在B句中属于贬义词。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示例:

小深,我认为根据语境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准确,有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这和一味死抠字眼、钻牛角尖儿有本质的区别,也并非迂腐,是应大力提倡的。

7.默写。

请在下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2)雰淞沆砀,_____,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3)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5)面对逆境和挫折,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喊出了充满信心与期望的最强音“_____,_____”;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以“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尽显慷慨激昂的气概;滕子京更在贬官巴陵后不颓废,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政绩,对此,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这样表述:

“越明年,_____,_____。

【答案】

(1).

(1)但愿人长久

(2).

(2)天与云与山与水(3).(3)寒林空见日斜时(4).(4)山雨欲来风满楼(5).(5)长风破浪会有时(6).直挂云帆济沧海(7).沉舟侧畔千帆过(8).病树前头万木春(9).政通人和(10).百废具兴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满、沧海、侧畔、具”等字词容易写错。

8.对下面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A.首联中的第一个“难”,指双方难以相会,突出了双方的相思之苦;第二个“难”描述双方短暂相见后离别时更深的痛苦难堪。

B.颔联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而“泪”字语意双关,表面上是指“蜡炬”燃烧时流下的蜡油,实则指相思之泪。

C.颈联主要写自己被相思折磨,深夜不能成眠,只觉月光寒冷,更添愁苦,以至于早起照镜发现自己容颜憔悴,鬓发斑白。

D.尾联写因相思深切,而又无望相会,只好请青鸟使者为自己传情达意、殷勤探望,更增添了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C.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

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选项错误;

故选C。

二、阅读(48分)

(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吾故人黎錞①,字希声。

治《春秋》有家法,欧阳文忠公喜之。

然为人质木迟缓,刘贡父戏之为“黎檬子②”,以谓指其德,不知果木中真有是也。

一日联骑出,闻市人有唱是果鬻③之者,大笑,几落马。

今吾谪海南,所居有此,霜实累累。

然二君皆入鬼录。

坐念故友之风味,岂复可见?

刘固不泯于世者,黎亦能文守道不苟随者也。

(选自苏轼《黎檬子》)

注:

①黎錞,北宋著名经学家。

錞,音chún。

②黎檬子,水果名。

③鬻,音yù,卖。

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饮少辄醉

(3)治《春秋》有家法

(4)岂复可见

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闻市人有唱是果鬻之者,大笑,几落马。

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欧阳修便是【乙】文所提“欧阳文忠公”,因他谥号为“文忠”,故称“欧阳文忠公”,他与【乙】文作者苏轼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B.【甲】文开篇由写全景入手,层层推进,写远景、近景,最后于“峰回路转”处推出主景——醉翁亭。

寥寥数语,神形兼备,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C.【乙】文最后一段写出了刘、黎二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共同特点。

D.【乙】文刘贡父戏称黎錞为“黎檬子”,是因为他长得像黎檬子。

12.【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的作品。

请结合两文内容,简析他们在生活态度方面的相同之处。

【答案】9.

(1)居高面下

(2)就(3)研究(4)再,又

10.

(1)一眼望去,树木茂盛而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瑯山。

(2)听见集市上有人叫卖“黎檬子”水果的,大笑之下差点儿摔下马来。

11.D

12.①贬官后都随遇而安、乐观豁达;

②虽遭贬谪,但都积极面对,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③与他人相处平等、真诚。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

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

居高面下。

(2)大意:

喝一点就醉了。

辄:

就。

(3)大意:

研究孔子的《春秋》很有成就。

治:

研究。

(4)大意:

哪能再有呢?

复:

再,又。

【10题详解】

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

蔚然:

茂盛的样子。

深秀:

幽深秀丽。

……者,……也:

表示判断语气。

(2)重难点词语有:

闻:

听见。

市:

集市。

鬻:

卖。

几:

几乎,差点儿。

【11题详解】

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D.根据“然为人质木迟缓,刘贡父戏之为‘黎檬子’,以谓指其德”可知,刘贡父戏称黎錞为“黎檬子”,是因为他为人质朴木讷,做事迟缓。

故选D。

【12题详解】

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

根据甲文“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和乙文“刘固不泯于世者,黎亦能文守道不苟随者也”可以看出,贬官后都随遇而安、乐观豁达;根据甲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和乙文“一日联骑出,闻市人有唱是果鬻之者,大笑,几落马”可以看出,虽遭贬谪,但都积极面对,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根据甲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和乙文“坐念故友之风味,岂复可见”可以看出,与他人相处平等、真诚。

点睛】甲文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造亭的人是谁?

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它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

欣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乙文译文:

我有个老朋友叫黎錞,表字希声,研究孔子的《春秋》,很有成就,欧阳修老先生很器重他。

但他为人质朴木讷,做事迟缓,刘贡父开玩笑把他叫做“黎檬子”,大家都以为这是调侃他的性格,却不知道原来真有水果叫这个名字。

一天,我们三人一起骑马外出,忽然听到集市上有人叫卖“黎檬子”,捧腹大笑,差点没摔下马去。

现在我被贬到偏远的海南岛,房前屋后都有“黎檬子”,树上结得满满的。

但是黎錞、刘贡父两位老友都已经过世了,只留下我独自一人回味着老友以前欢聚的时光,这样美好的时光,哪能再有呢?

刘贡父真是一个不入俗世的人!

而黎錞也是一个能够研习文字,遵循自然之道且从不苟且随俗的人啊!

(二)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

【材料一】

梦想与人生

许丹旸

①最近,陕西神木80后农民工李小刚朗诵的视频刷了屏。

从小喜欢文学的他,虽早早告别校园,却依然保持着对写作和朗诵的热爱。

工作之余,他坚持在工地上朗诵经典作品;为练就一口播音腔调,日复一日地自学练习,又为了能把诗词全部背诵下来而狠下了一番功夫……对于这一切,他说自己从未感觉累,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这是自己的爱好。

②农民工和诗歌、工地和朗诵,这两对看似不搭的词语,其实背后的连接词是“梦想”。

这位农民工,因为没有忘记自己的爱好和梦想,人生才显得更精彩。

③梦想犹如阳光,给生命以能量。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人生便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和意义。

倘若一个人没有梦想,就像花朵没有阳光的照耀,会失去往日的光彩和活力。

没有目标,所有的风都是逆风;没有目标,时间将会在浑浑噩噩中虚度。

而有了梦想,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人生就有了动力,生命就会被点亮,也就被赋予了意义。

④梦想犹如小苗,给人带来新的希望。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

现在没有,不等于明天没有,朝着梦想而奋斗,梦想就会慢慢成为现实。

航空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凝结了所有航天人的梦想;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源于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心之所向……如果连梦都没有,也不去想,就不可能达到,有梦想才有了可能、有了希望。

⑤。

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前行,有迷茫,有失望,甚至会有掉头返航的念头。

其实,有梦想,就像在茫茫海洋中看到了灯塔,有了它,心中就会安定。

朝着目标走,哪怕一时绕几步路,又怕什么呢!

⑥每个人的梦想不同,没有高低之分,但实现梦想的路径都离不开奋斗。

我们有了梦想后,不妨把它分解为一个个便于着手的分阶段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实现它。

除了个人之梦,还有群体之梦、家国之梦、民族之梦。

大家凝神聚力,共同追梦,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⑦请插上梦想的翅膀,向着远方,坚定翱翔,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所谓梦想,毕淑敏说:

“有梦想,就不会寂寞。

当你寂寞的时候只要招招手,你的梦想就飞到了身边。

剩下的事,就是琢磨怎样把梦想变成行动了。

”不论你的梦想是柴米油盐,还是诗和远方,只要你付诸行动,便能在你的生命中熠熠发光。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

1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材料一的观点。

14.材料一开篇引用80后农民工李小刚朗读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15.仿照材料一第③④段,在第⑤段横线上填写一句话,注意前后文意的衔接与连贯。

16.简要谈谈以上两则材料给你的启示。

【答案】13.有梦想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14.以故事开头,引出了本文的论题:

梦想与人生;作为论据,具体有力地证明人生有梦想才有意义这个观点;用故事开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5.示例一:

梦想犹如灯塔,给人心以安定

示例二:

梦想犹如灯塔,给人心以方向(意思接近即可)

16.示例: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梦想,不论这个梦想大小,我们都要坚守它,不懈地追求它,这样就会使我们的人生快乐而有意义。

(能够表述出“梦想的意义”和“追求梦想”的意思即可)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考查概括观点的能力。

根据标题“梦想与人生”可知,本文主要论证“梦想与人生”的关系。

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请插上梦想的翅膀,向着远方,坚定翱翔,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即可概括出观点:

有梦想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14题详解】

考查对议论文开头作用的理解。

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主要有:

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吸引读者,增强论述的趣味性;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根据“这位农民工,因为没有忘记自己的爱好和梦想,人生才显得更精彩”可知,材料一以故事开头,引出了本文的论题:

梦想与人生;引用80后农民工李小刚朗读的事例作为事例论据,具体有力地证明人生有梦想才有意义这个观点;用故事开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个农民工有着怎样的“梦想”与“人生”。

【15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材料一第③④段“梦想犹如阳光,给生命以能量”“梦想犹如小苗,给人带来新的希望”可知,第⑤段横线上所填语句的结构是“梦想犹如……,给……”。

再根据第⑤段“其实,有梦想,就像在茫茫海洋中看到了灯塔,有了它,心中就会安定”可知,“梦想”像海洋上的“灯塔”,能让人心中“安定”。

据此即可作答。

【16题详解】

考查阅读感悟和启示。

根据材料一“每个人的梦想不同,没有高低之分”材料二“不论你的梦想是柴米油盐,还是诗和远方”可知,梦想不分大小高低,但一定要有梦想;根据材料一“实现梦想的路径都离不开奋斗”“请插上梦想的翅膀,向着远方,坚定翱翔,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和材料二“只要你付诸行动,便能在你的生命中熠熠发光”“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可知,拥有了梦想之后,我们一定要坚守它,不懈地努力奋斗,这样就会使我们的人生快乐而有意义。

(三)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材料一】

月光下的母亲

何君华

①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

陈老师同意了。

②陈老师不可能不同意。

因为现在已是下午5点,我在县中学寄宿,我家离学校有30多里。

这个时候来请假,看来我母亲一定病得很重。

③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撒了谎。

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

学校食堂的饭太难吃了,天天吃咸菜,顿顿吃腌萝卜,我都吃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

我最爱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了。

我们学校是放大假,每个月只有月底两天放假,其他时间都在学校寄宿。

上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又为我做了一碗鸡蛋手擀面,母亲小心地端着这碗手擀面送到我桌上,慈祥地摸着我的头说:

“慢慢吃,不着急。

我孩儿上学辛苦了,等下次回家妈妈还给你做!

④我坐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任何一辆机动车的影子了,我只好徒步往家走。

⑤天上的月亮真大,地上一个行人也没有。

我走啊走,肚子饿得发慌,心里只盼着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步伐便愈来愈快。

⑥走到村口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

那人影正将一捆又一梱的谷子奋力地抽打在木桶上。

⑦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的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没人用得起,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手工脱粒。

这种脱粒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要赶在入秋时将全部的谷子脱粒归仓,实在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

⑧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

心下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⑨我加快脚步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

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

我知道,那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

⑩我哭了。

⑪还能是谁呢?

别人家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赶工,爸爸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⑫我哭了,嚎啕大哭。

⑬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

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

⑭等我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我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的事也被我全然抛到了脑后。

⑮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那我也决不回头。

⑯茫茫月光之下,乡村公路上阒寂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心里却没有一丝害怕的感觉。

我徒步30多里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

⑰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

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

⑱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止也止不住。

⑲陈老师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想问我为什么哭,但似乎很快明白了什么。

他终于没开口,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⑳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也该认真学习了。

㉑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饿,我径直向教室走去。

㉒我以前单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还有人顶着月光干活儿。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二:

①“爸,我不读书啦。

”他低声说。

父亲看了眼他带回家的行李,一连三天没和他说话。

②第四天,他决定跟着父亲去煤矿做工。

③那是他第一次下矿井,有点忐忑,又感到新奇。

他被分配在运输组,负责用小拖车将前方工友挖出的煤炭运到通往地面的拖车中。

活儿真累呀,可路是自己选择的,他不会轻易退却。

④下午,他和父亲被分到了不同的巷道,他的新奇感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腰酸背疼及吸入煤尘后的极度不舒适。

看着挥汗如雨的工友们,他不禁感慨万分。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他何曾知道父亲每天都在如此阴暗潮湿的环境下工作?

而自己能坐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学习,那样的时刻是何等的珍贵!

⑤“快跑,塌方了!

”有人喊道。

慌乱的工友拼命向井口的方向跑去,他糊里糊涂地跟着跑。

⑥“小春!

小春!

”黑喑中,他听见父亲声嘶力竭的喊声,拥挤的人流中一个瘦弱的身影正向他刚才工作的巷道跑去,那是父亲。

⑦“轰”的一声,煤尘波浪般扑面而来,瞬间倒塌的石与土将他与父亲分隔在两个空间……

⑧父亲治愈出院后,他重新回到了学校。

那次事故于他是一次洗礼,父亲用生命给他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让他有了重新出发的动力。

(据2020年第6期《博爱》龚细鹰《深井下的父亲》改编)

17.结合材料一的情节和提示的内容,梳理故事的脉络。

我撒谎请假回家——_____——_____——_____

18.写出材料一第③段釆用的记叙顺序,说说这样安排的作用。

19.材料一第⑩段写“我哭了”,再到第⑫段“我嚎啕大哭”,两次“哭”的心理有何不同?

请结合全文说说。

20.删掉材料一第㉒段可以吗?

试从结构和内容上说明理由。

21.阅读材料一时,有人认为“我”既然看到了母亲在月光下脱谷粒,就应该帮母亲劳动,不应该连夜返校。

联系材料二,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7.

(1).母亲趁月光脱谷粒

(2).我连夜返回学校(3).我发誓认真学习

18.运用插叙,补充交代了“我”撒谎请假的真实原因,为下文看到母亲深夜脱谷后,“我”后悔、愧疚不已并连夜返校的故事情节作铺垫。

19.第⑩段,当“我”摸到家门上的铁锁从而确认打谷场上干活的人是母亲时,心疼母亲而哭;第⑫段,想到母亲心疼“我”上学辛苦而舍不得吃穿、不辞辛苦地操劳,而“我”竟然贪吃逃课,辜负母亲,心生悔恨、自责而“嚎啕大哭”。

20.示例一:

可以。

这一段是独立在故事之外的,与故事内容并无逻辑上的严密联系,去掉它,不影响全文的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

示例二:

不可以。

因为这一段呼应题目,使结构上严谨完整,在内容上突出中心,表现了“我”对辛苦的母亲的感激之情。

21.示例一:

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从两个材料中可以看出,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子女学习进步。

材料二就是因为“他”放弃学业致使父亲先生闷气,后受伤;所以材料一中的“我”连夜返校,一是不愿让母亲看到自己耽误学业生气,二是以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

示例二:

我赞成这种观点。

作为儿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