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1021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常规.docx

《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常规.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常规.docx

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

一、心肺复苏后护理常规

(一)、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征体

1、观察患者意识、发现定向障碍、表情淡漠、嗜睡、发绀(其范围从手指、足趾向手和足扩展),说明脑缺血缺氧,准确记录,报告医生。

2、大汗、烦躁不安、四肢厥冷是休克症状,应保暖,肢体放于功能位。

3、如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角膜、吞咽、咳嗽等反射也逐渐恢复,说明复苏好转。

(二)循环系统的监护

1、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如出现室早、室速等心律失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2、脉搏、心律和血压的监测:

每15分钟测量一次至平稳,使用升压药时应从低量用起,注意浓度及滴速。

测量脉搏和心率时,要注意其频率、节律和强弱变化。

3、末梢循环的观察:

可以通过皮肤、口唇的颜色、四肢温度湿度、指(趾)甲的颜色来观察,如肢体湿冷,指(趾)甲苍白发绀、末梢血管充盈不佳,即使血压正常,也应认为循环血量不足。

(三)维持酸碱平衡:

1、呼吸性酸中毒:

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来纠正,气管插管者按插管常规护理。

2、代谢性酸中毒:

及时抽血,了解氯、二氧化碳换气功能。

(四)呼吸系统的监测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湿化和消除呼吸道分泌物

2、肺部并发症的预防:

定时翻身、拍背、湿化气道、排痰、应用抗生素。

3、应用人工呼吸机的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好潮气量、呼吸比、呼吸频率。

(2)注意必须湿化气体。

(3)有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执行。

(4)控制吸氧浓度及流量。

(五)脑缺氧监护

1、及早应用颅脑降温仪。

2、严密监测血容量及电解质的变化。

(六)肾功能监护

1、留置尿管。

使用血管收缩药每小时测尿量1次,8小时结算出入量1次,每24小时总计。

2、观察尿的颜色及比重。

如血尿、少尿同时存在,或尿素氮,肌肝水平升高,应警惕肾衰。

(七)防止继发感染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卫生。

2、应注意无菌操作,器械物品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灭菌。

3、如病情许可,应勤翻身拍背,防止褥疮及继发感染的发生。

但患者处于心低输出量状态时,则不宜翻身,防止心跳骤停。

4、注意口腔及眼部护理。

纱布覆盖双眼,可用眼药防止角膜炎。

(八)营养支持:

尽量使用胃肠内营养

二、气管插管术后患者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翻身:

机械通气患者应定时改变卧位,固定不变的体位不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

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每2-4小时1次,翻身时用于掌扣拍患者背部促进排痰。

2、预防褥疮:

鼓励和帮助患者翻身,经常改变卧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骨突部位可垫以气圈,软绵垫。

3、口腔护理:

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2-3次,亦可用3%硼酸水或3%过氧化氢容液洗涤口腔,用气囊套管的患者在气囊充气后可用冷开水冲洗吸引。

注意观察口腔黏膜、舌苔及口腔气味的改变,及时发现真菌和厌氧菌感染。

4、预防尿路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常规。

留置导尿者注意导尿管固定及排尿通畅,定期检查尿常规及细菌真菌培养。

长期置管者,黏膜自然防御功能减退尤应注意真菌感染。

5、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鼓励神志清的患者自行进食。

进食前应予气囊充气,以免食物误入气道。

昏迷或吞咽障碍者应予鼻饲。

鼻饲开始先进少量温开水,观察有无消化道反应,并遵循由少到多,逐步增加食量和种类。

胃肠功能差的患者可给予静脉营养。

人工通气早期,经过多日的胃肠营养科能引起渗透性腹泻,故可联合应用静脉营养。

(二)气管插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好插管,做好标记,经常检查,防止脱落移位。

2、头部取稍后仰位,以减轻插管对咽后壁刺激和压迫。

定时左右转动头部,变换导管压迫点,防止局部粘膜损伤。

3、因插管刺激可使口咽分泌物增多,应定时清除口腔分泌物,用棉球揩拭或吸引器吸引。

分泌物不易清除者,确定气囊充气良好后可用清水吸引,以减少口腔寄生菌进入呼吸道。

4、做好气囊管理工作。

气囊使用前应测试有无松动、漏气、充气是否均匀。

气囊充气量要适当,压力不可过高。

以恰能保持辅助呼吸时不漏气为宜。

高压气囊需要定时放气释压,每小时1次每次5分钟。

即可防止长期压迫引起气管粘膜并发症,游客消除滞积于气囊上端的分泌物,防止其流入下呼吸道。

5、注意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般1-2小时吸痰1次,分泌物多时应及时吸引。

在人工气道建立或呼吸积极应用开始的数小时内,更需反复多次结合翻身拍背,气道内滴入湿化瓶,以吸除积痰。

6、做好心理护理以取得患者配合,注意防止患者自己拔出插管。

7、拔管前要充分清除口、鼻腔及气道分泌物。

气囊放气后上下松动套管,缓慢拔出。

拔管后禁食12-24h或继续保留鼻饲以防进食时误吸。

注意观察患者能否自行排痰,有无气道出血、阻塞及喉痉挛。

三、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

1、迅速清除毒物:

口服者反复彻底洗胃,并留置胃管,皮肤污染者可用清水彻底清洗。

2、对重度中毒者应予以特护。

躁动者防止坠床,同时注意保暖,卧床休息。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困难较常见,在抢救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15min-30min测呼吸、心率、血压、体温一次,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以准确判断病情。

4、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5、洗胃可反复进行,以彻底清除毒物。

如遇呼吸停止、心跳尚存的患者,先行气管插管,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再行洗胃。

6、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

使用阿托品过程中应及时准确、记录用药时间、剂量、及效果。

7、补充营养及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8、预防和治疗水肿,适量应用脱水机。

对体温过高者采用降温措施,如头置冰帽,体表置冰袋等。

9、早期识别和纠正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或肾功能衰竭,警惕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10、加强皮肤及口腔的护理,按时翻身、漱口,预防并发症及口腔感染的发生。

四、CO中毒的护理常规

1、患者脱离现场将其安置于空气新鲜的环境中,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4L-6L/分钟)。

注意保暖。

重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尽早进入高压氧治疗。

2、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心率及瞳孔的变化,观察对光反射、四肢肌张力、昏迷程度、皮肤温度及颜色变化。

注意观察肺水肿、脑水肿、呼衰、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

3、急性CO中毒患者从昏迷中苏醒后,应尽可能严密观察2周,以防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如出现精神障碍,木僵、偏瘫、癫痫、皮肤感觉障碍或缺失等应通知医生。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5、皮肤护理:

有肢体水肿者应将肢体抬高。

局部出现水疱时,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用敷料包扎,注意经常换药,预防感染。

6、注意营养。

24小时未清醒着鼻饲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

7、高热影响脑功能,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头部用冰帽、体表用冰袋。

五、溺水护理常规

1、迅速安置于抢救室,脱下湿衣裤,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口、鼻腔分泌物。

立即给氧气吸入,对症治疗。

淡水溺水者用3%氯化钠溶液500ml滴注。

海水溺水者应用5%葡萄糖液500-1000ml滴注。

3、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4、复苏成功者,应积极防治并发症。

如脑水肿、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律失常、心衰、肾衰等。

5、防治肺部感染,应给予抗生素预防。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恢复期也不能放松警惕。

7、注意神志变化,昏迷者瞳孔的变化,对光反射变化等。

8、监测尿量,建立特护记录单,详细记录出入量,便于及时发现肾脏损害和心衰、肺水肿。

9、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翻身、拍背。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发生吸入性和坠积性肺炎及褥疮等并发症。

六、电击护理常规

1、理解切断电源或用水棍,竹竿等绝缘物体时患者尽快脱离电源,同时注意自身安全

2、重症患者脱离电源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不要轻易放弃,有时须坚持数小时。

呼吸未恢复着可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建立心电监测,出现室颤立即除颤。

3、若有电灼伤、软组织伤或骨折等应同时处理

4、神志清醒者应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一旦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应立即抢救。

5、预防各种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防治脑水肿:

使用冰帽、冰袋、颅脑降温仪减少耗氧量,条件允许可用高压氧治疗。

(2)预防心肌损害,营养心肌。

(3)预防重要脏器的衰竭,监测血压,肾功和肝功。

6、观察电击局部创面,保持创面清洁。

观察有无肿胀、疼痛、红肿及活动障碍。

警惕出现局部出现局部肢体缺血、坏死,必要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

7、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皮肤、伤口的护理。

培养自理能力,做好营养支持。

不能进食者应鼻饲或静脉高营养。

8、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七、发热的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卧床休息,减少热量的消耗。

2、保证营养和水分分摄入、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

鼓励患者多饮水。

3、保证个人卫生,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每日用盐水或含漱剂清洁口腔两次,食前、食后漱口。

出汗多者及时更衣并注意保暖。

重患者定时翻身,预防褥疮。

(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认真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情况。

2.注意何时退热,及退热速度,骤然退热者防止虚脱。

注意脉搏及血压变化。

3.高热时病情严重的表现之一,未确诊者予以隔离。

(三)协助降温,发生寒战时不予退热处理,应注意保暖,寒战后体温上升,此时可用物理降温,如冰袋或者温水,乙醇擦浴等,同时遵医嘱应用退热药。

(四)发热伴随症状的护理

1、发热伴寒战的处理

(1)、增加被服供暖,放置热水袋,并饮用较热开水。

(2)、寒战时做好患者的安全护理,防止因抖动而坠床,必要时加床挡。

(3)、寒战后逐渐减去热水袋、被服、宜避开窗口。

2、发热伴昏迷患者的护理

(1)、应严格执行昏迷患者的护理常规。

(2)、预防并发症眼睑不能闭合者,易引起角膜干燥、角膜溃疡等,每日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定时涂抗生素眼膏。

(3)、注意营养补充,需要时可经鼻饲补充营养。

(五)降温药物使用及护理

1、要熟悉各种解热镇痛药物的禁忌症和配伍禁忌;要了解复方解热镇痛药的成分,以免发生过敏反应及不良反应。

2、用量不易过大,以免引起大量出汗,体温骤降,血压下降,甚至虚脱,对年老体弱者、布满3个月的婴儿和体温过高的患者尤应注意。

3、除用于风湿热及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不得连续应用一周。

八、昏迷护理常规

(一)紧急处理

1、安置患者在抢救室,保证患者安全,防止意外。

(1)、注意动作轻柔、对服毒患者要脱去衣服,头部略偏向一侧,对脑部疾患引起的昏迷患者应尽量使其头部固定。

(2)、对烦躁不安、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加床挡保护。

(3)在抽搐发作时,用开口器、压舌板裹绷带置于患者上下臼齿调之间,取下假牙,防止舌咬伤及误吸引起窒息。

2、改善通气功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舌根下坠,堵塞呼吸道,防止呕吐物误吸。

患者舌根下坠明显时,可用口咽通道。

患者舌根下坠明显,呼吸节律或深度有变化时,做好气管插管准备

患者如需长期插入气管导管时,应做气管切开的准备.

患者如有呼吸衰竭、需要人工呼吸时,应立即准备呼吸机。

(2)吸氧:

患者呼吸急促缓慢时,无论是否伴有发绀,都应吸氧,氧流量6L/min。

(3)控制性呼吸:

严重昏迷患者,如呼吸频率低于8次/分或高于35次/分,呼吸节律改变、动脉氧分压低于8KPa(60mmHg),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3KPa(60mmHg),可考虑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与人工呼吸机的应用。

(4)维持循环功能。

休克患者应先抢救休克。

一般昏迷患者应先开放静脉,通过静脉途径,提供营养、水分和抢救药物。

(5)脱水剂作用。

(二)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每30分钟观察如下内容:

1、观察患者意识水平。

2、观察患者眼球、瞳孔状态,观察其有无痉挛、瘫痪。

3、检查其生命体征。

4、观察其身体有无创伤,皮肤色泽,有无发绀。

5、有无尿潴留或尿、便失禁。

6、向家属及发现患者了解发病后的情况,

(三)一般护理、防止合并症。

1、患者尿失禁,应留置导尿,并定时放尿。

2、促使患者每日排大便一次;为防止颅内压的增高,可用缓泻药;清洁灌肠若能使颅内压增高者,则列为禁忌。

3.患者应每小时翻身1次,以预防褥疮。

4.采用无菌操作法吸引患者气管内的分泌物,患者每次翻身后必须拍其背部并吸出分泌物,以防止肺炎。

5.保持患者全身皮肤清洁,尤应注意眼、角膜、口腔、外阴及臀部等处的清洁与保护。

6.帮助患者使各关节处于良好的功能位置,以预防手足的挛缩,变形及神经麻痹。

7.患者如已插入胃管或鼻饲管,应及时观察其回吸液,以便早期发现上消化道出血。

8.定期检查患者粪便,观察有无潜血反应。

九、休克护理常规

(一)紧急处理

1、体位:

平卧位或中凹位(头部及下肢各抬高20度)。

有利于静脉回流和改善呼吸,尽量少搬动患者、保暖。

2、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路。

静脉穿刺针口径较大,必要时中心静脉置管并监测中心静脉压。

3、给氧:

鼻导管或面罩给氧2-4升/分,以增加动脉氧含量,减轻组织缺氧状态。

(二)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皮肤色泽、肢体温度、血压、脉搏、呼吸、尿量

(三)一般护理

1、环境:

病室保持安静、清洁、适宜的温湿度,空气定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饮食:

不能经口进食者,可行鼻饲或者静脉高营养。

3、安全:

若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烦躁不安、应加强防护,防止坠床碰伤。

4、抽血备血:

根据临床表现,血压,CVP的情况输入全血或者血浆制品。

5、镇静止痛:

烦躁不安给予适量镇静剂,疼痛者给予哌替啶50-100mg或吗啡5-1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但必须在诊断不需要作神经系统体征观察使用。

6、胃肠减压:

即可以减轻胃内容物的误吸而引起的窒息,又可以从引流物中观察,诸如有胃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7、留置尿管:

严重休克的患者有尿潴留可能,应及早插尿管。

8、积极协助医生消除病因。

(四)补充血容量护理:

先晶体后胶体,电解质溶液中宜选用平衡液。

全血或浓缩红细胞有携氧能力,对失血性休克改善贫血和组织缺氧特别重要。

(五)维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帮助翻身、拍背,鼓励深呼吸和咳嗽,呼吸道梗阻时,应及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六)用药护理

1、输液量与速度的安排,严重休克患者首先应快速输入手边现有液体,在10-30分钟内输液2000ml以扩容。

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时,输血速度应快于出血速度,血压方能维持。

2、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1)必须十分熟悉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作用,常用剂量、方法。

休克时微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故一般应使用血管扩张剂,慎用血管收缩剂,必要时两类药物可以联用。

(2)使用药量应准确。

(3)使用强微血管收缩剂时,切忌药物漏于皮下而致组织坏死,方法:

先输入不含药的液体,待确信液体在血管内输入通畅时,方可加入药物。

在用药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有无局部红肿、疼痛。

单一部位输入时间不可过长,每24小时更换输液器一次。

选择血管时先难后易,先上后下。

静脉滴注血管活性药物,开始时速度一般由慢而快,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密切观察微循环变化,尿量及药物。

血压稳定6-8小时后病情无变化者,可考虑减少药物剂量。

3、激素应用的护理

应用原则:

早使用、大剂量、疗程短。

注意事项:

(1)应用期间密切观察血压、脉搏情况。

(2)计划安排给药时间、液体种类、给药顺序。

(3)尿少或肾功能不全时,抗生素剂量应调整。

4、用于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的药物护理:

组织器官的低灌流状态,时酸中毒的基本原因,必要时可用5%碳酸氢钠150-200ml静脉滴注。

(七)心理护理

不同病因引起的休克患者有不同的心理状态,由于起病凶险,患者多缺乏心理准备,护理人员需加强观察患者情绪的改变,使患者可以感到信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护工作。

十、呼吸机使用护理常规

(一)使用呼吸机的程序:

1、呼吸机必须以模拟肺测试调解,运转良好方可与患者气道连接。

2、呼吸积极与患者连接后,各管道必须安置妥当。

3、调节呼吸机参数。

(1)呼吸模式:

IPPPVSIMVSIMV+PSVPSV等。

(2)呼吸频率:

12-20次/分

(3)潮气量:

目前广泛推荐的潮气量是8-10ml/kg

(4)吸入氧浓度:

大于50%时警惕氧中毒,原则上在保证氧合的情况下,尽量使用较低的吸入氧浓度。

(5)呼吸比:

一般为1:

1.5——2.0

(6)流速波形:

一般为方波、正弦波、加速波和减速波4种,其中减速波与其它三种波形相比,使气道峰压更低,气体分布更佳,氧合改善更明显,在临床上更为推广。

(7)吸气峰流速:

一般为40-80L/min

(8)同步触发灵敏度设置原则;在避免假触发的情况下,尽可能小,一般置于PEEP之下一步————3cmH2O

4、报警参数的设置:

高压报警通常设置在吸气峰压力水平之上5-10cmH2O

低压报警通常设置在呼气峰压力水平之下5-10cmH2O

分钟通气量低限应保证患者的最低通气要求:

一般不低于4-6L/min。

5、机械通气时,机械呼吸中气体必须是加温湿化。

吸入气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2-37℃.

(二)护理:

1、机械呼吸的患者都建有人工气道,不能自诉病情及要求,不能调节心理平衡,所以首先进行心理护理。

2、临床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安静、清醒反映了缺氧症状的改善。

心率血压稳定,皮肤潮红,浅表静脉充盈,反映了循环功能良好。

3、准确记录出入量,了解肾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

4、一般护理:

按危重患者护理。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要定时改变卧位,排扣背部,促进排痰,改善肺内血流分布。

做好口腔皮肤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及并发症。

供给热量1500-2000卡/日。

5、机械呼吸治疗的护理

(1)注意呼吸机与患者气道连接的紧密性,保证通气量稳定。

患者改变卧位时,注意个管道连接紧密

(2)保持气道通畅及时进行气管内吸引,定时放套管气囊压力。

(3)保持呼吸道充分湿化,可采用超声雾化器和气管直接滴药等方法。

(患者气道干燥,致分泌物结痂堵塞气道,并可诱发肺部感染经常注意导管中凝集的蒸汽,及时倒掉;

(4)呼吸机调节适当,各参数随时检查,必要时调整;

(5)记录机械参数及患者情况;

(6)熟练使用呼吸机,及时发现故障予以排除。

6、.机械呼吸治疗中常见的护理问题与措施。

(1)患者表现为烦躁,呼吸急促辅助呼吸肌无力,皮肤出现紫绀时,常见原因为痰液堵塞气道,吸谈后可解除,如患者为自主呼吸,抵抗机械呼吸调节无效,则可加大潮气量,加强通气使体内CO2大量排除,患者自主呼吸减弱而适应机械呼吸;

(2)呼吸机运转故障常见原因:

管道脱落、痰液堵塞气道、供气压力不足,针对原因处理;

(3)肺不张:

表现为病侧肺呼吸音减弱,血气分析异常,措施为协助患者改变体位,保持气道通畅。

患者如使用气管插管,注意导管有无滑入一侧支气管,必要时纠正;

(4)血压下降:

常见为心输出量下降或有内脏出血,及时通知医生,调节吸气压力及呼吸时比;

(5)感染:

患者咳嗽,分泌物增多,可呈黄色有异味,体温上升,原因可能为机械呼吸减弱患者呼吸道对细菌的清除能力,也可为操作污染引起。

措施:

加强呼吸道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患者营养情况。

十一、中心静脉插管护理常规

1、置管前的护理:

(1)用物的准备:

治疗车(碘酒、酒精、棉签)、治疗包、换药包、无菌敷料、刀片、缝针、锋线、注射器(5mlx2)、生理盐水、肝素盐水,局麻药,中心静脉导管等。

(2)患者的心理护理:

置管前向患者解释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必要性及操作的过程,以取得患者的解释与合作。

(3)患者的准备:

清洁穿刺处的皮肤并备皮;

颈内静脉置管的体位:

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肩下垫一薄枕

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体位:

去枕平卧位,肩下垫以薄枕

股静脉置管的体位:

平卧,穿刺侧下肢伸直平防。

2、置管后的护理

(1)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的操作均应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置管、换药、给药、更换输液器及接头等所有操作前应注意洗净双手。

(2)导管一般采用缝合固定,末端再用胶布等固定与皮肤,避免牵拉,防止脱出。

(3)保持穿刺局部的清洁干燥。

每日更换穿刺处敷料,并用碘酒酒精消毒局部。

若敷料被污染应随时更换。

更换辅料时,消毒皮肤面具大于敷料面积,同时应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分泌物等炎症表现。

(4)每日更换输液装置及连接管路、三通、肝素钠等。

三通连接处要用无菌纱布覆盖,并注意连接紧密牢固,防止接头松脱漏血或空气栓塞。

(5)保持导管通畅,用肝素盐水封闭管路。

肝素盐水配置方法为:

生理盐水100ml+1250u。

封管时用肝素盐水5ml脉冲式封管。

(6)血液制品不主张从中心静脉输入,中心静脉导管不可用于采血。

(7)若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及穿刺点炎症等表现,应立即拔出导管并做导管血培养及外周血培养。

(8)股静脉插管时,应每日测量双下肢腿围,并注意观察置管侧下肢有无肿胀、静脉回流受阻等下肢静脉栓塞的表现。

如有异常,立即拔除导管。

(9)拔除导管后,按压穿刺点5分钟以上,防止出现局部血肿。

用碘酒、酒精消毒局部,并用无菌敷料覆盖24小时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