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龙海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617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01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市龙海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漳州市龙海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漳州市龙海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漳州市龙海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漳州市龙海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漳州市龙海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考试.docx

《漳州市龙海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市龙海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考试.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漳州市龙海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考试.docx

漳州市龙海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考试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50分,1-30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D.血糖浓度升高

2.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增强,会导致组织水肿

C.①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③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比①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3.下列关于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许多物质能渗出毛细血管壁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的组成成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4.和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是()

A.消化呼吸神经内分泌B.消化呼吸循环泌尿

C.循环泌尿消化神经D.呼吸内分泌循环运动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其成分处于不变的状态

B.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C.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于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

6.下列不会导致组织液增加而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少

B.花粉过敏,某些细胞释放组织胺

C.毛细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

D.注射生理盐水,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7.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解旋酶④二氧化碳⑤唾液淀粉酶⑥甲状腺激素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抗体.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⑤⑦D.③⑤⑥⑧⑨

8.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只有①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②③④D.只有①②③⑤

9.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喷洒N肥B.提高CO2浓度

C.喷洒P肥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10.下列不属于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是()

A.促进细胞分裂B.促进细胞纵向伸长

C.促进果实发育D.促进插枝生根

11.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的()

①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②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③顶芽比侧芽生长快④施用2,4﹣D清除田间杂草.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1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把一个胚芽鞘尖端放在一块琼脂块上,琼脂块的中央被云母片隔开,同时被一个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如图①所示).经过以下三种方法处理一段时间:

仅纸盒转动、仅胚芽鞘尖端及琼脂块转动、整个装置同时转动,然后分别把A、B所示琼脂块放在三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口上(如图②).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

1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14.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1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

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16.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A.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

B.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

C.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

1.5

D.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

17.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18.图是甲、乙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模型,a表示信息分子,下列与之相符的叙述是()

A.若甲是T淋巴细胞,乙是B淋巴细胞,则a是淋巴因子

B.若甲是精子,乙是卵细胞,则a是雄性激素

C.若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肝脏细胞,则a是胰岛素

D.若甲是传出神经元,乙是传入神经元,则a是神经递质

19.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20.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

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

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

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21.下列各项关于正常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而导致靶细胞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

B.激素、神经递质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C.健康人因低血糖而惊厥昏迷的直接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

D.激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种类完全不同

22.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2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24.对于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合理的是()

A.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B.当人体从寒冷环境到达炎热环境后,身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

C.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会使机体对脂肪的利用比例增加

D.类风湿性心脏病和艾滋病都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造成的

25.下列正确的是()

A.细胞内液就是内环境

B.人体正常温度为37℃,pH为7.45﹣7.55

C.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细胞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无需通过内环境

26.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27.如图曲线表示一只成年雄性狗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物质可能是有下丘脑分泌的

B.A、B两种物质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B的变化对A有反馈调节作用

D.B物质主要是由睾丸分泌的

28.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得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9.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的正确的顺序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

C.

D.

30.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流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①为25℃条件,则②可能为0℃环境

B.在时间②内人体耗氧量增加

C.在时间②内酶的活性比时间①、③低

D.在时间②内体温的恒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31.如图所示甲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乙表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B.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AB段

C.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D.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32.检测员将1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个/mL.

A.5×105nB.5×108nC.500nD.50n

33.如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捉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A.150只B.300只C.200只D.400只

34.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35.下列对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若切断甲图中的c点,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

B.乙图中该遗传病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对应的浓度

D.丁图中若B表示5片新鲜土豆片放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气体变化,则A表示8片新鲜土豆片放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气体变化

36.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舒张,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

37.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38.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2~3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所绘出的曲线是()

A.

B.

C.

D.

39.下列有关人体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0.科学家为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A.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同步的

 

二、填空(共50分,其中第42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

41.下列图中A、B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毛细血管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

(2)如果①为蛋白质,则①到②表示__________.②进入A的方式是__________

(3)如果①为淀粉,且组织细胞为肝细胞,当正常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A中②的浓度比B中的要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①②③三种物质可处于内环境中的是__________.

42.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__________传送到X细胞.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为保持物质丙浓度的相对稳定,则物质乙的分泌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此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调节.

(2)当血浆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产生的__________,通过促进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__________.

(3)血糖浓度上升会导致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兴奋并进行神经调节,这样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使Z细胞分泌的激素增多,Z相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当人体产生的某种抗体与Z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这种病属于__________.

(4)若刺激A点,则图中的灵敏电流计偏转__________次.当膜外Na+比膜内浓度高时,Na+外流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

43.(16分)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甲图中,根和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__________mol/L、__________mol/L.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

(2)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于__________引起的,a侧生长素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

(3)图乙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若为m,据图二所示,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

44.如图表示某湖泊中一种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持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渔业捕捞之后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图中的__________点.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湖泊中该经济鱼类的种群密度时,若调查中部分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若测得图甲中B点时该鱼种群数量为1000条,则湖泊中其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__________条,D点时该鱼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__型

(3)若该生态系统是在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湖底开始的,这种演替属于__________,人类活动的干扰会使演替朝着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1-30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D.血糖浓度升高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

在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中,当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压力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层而产生渴觉,因此,渴觉产生说明血浆渗透压升高了,在运动中,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除了CO2和乳酸增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大量出汗而失水过多.

【解答】解:

AB、血浆中CO2浓度升高和乳酸浓度升高都不会引起口渴的感觉,AB错误;

C、人长时间运动会大量排汗,造成体内水分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会产生口渴感觉,C正确;

D、长时间运动不会使血糖升高,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2.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增强,会导致组织水肿

C.①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③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比①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

.因此,图中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据此答题.

【解答】解:

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错误;

B、①为血浆,其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即细胞外液渗透压高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不会导致组织水肿,B错误;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正确;

D、③是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比①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少,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等,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下列关于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许多物质能渗出毛细血管壁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的组成成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

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

【解答】解:

A、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血浆中的许多物质能渗出毛细血管壁成为组织液,A正确;

B、组织液中的成分可渗回毛细血管形成血浆,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的组成成分,B正确;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C正确;

D、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不能再渗回到组织液,D错误.

故选:

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

4.和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是()

A.消化呼吸神经内分泌B.消化呼吸循环泌尿

C.循环泌尿消化神经D.呼吸内分泌循环运动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进入消化系统,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消化系统,氧气和养料由消化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供给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由循环系统运输,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一部分水,由泌尿系统排出大部分代谢废物,通过皮肤以汗的形式排出部分代谢废物.

【解答】解:

和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是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

故选:

B.

【点评】对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其成分处于不变的状态

B.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C.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于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解答】解: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其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

B、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及无机离子含量有关,B错误;

C、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于消化道的吸收,组织液的渗透和淋巴循环,C正确;

D、产生渴觉的部位为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稳态的概念和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6.下列不会导致组织液增加而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少

B.花粉过敏,某些细胞释放组织胺

C.毛细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

D.注射生理盐水,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解答】解: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错误;

C、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C错误;

D、生理盐水为等渗液,注射生理盐水,补充水分和无机盐,不会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渗透压,能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

7.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解旋酶④二氧化碳⑤唾液淀粉酶⑥甲状腺激素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抗体.

A.①③⑤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