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疗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615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分析疗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心理分析疗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心理分析疗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心理分析疗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心理分析疗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分析疗法.docx

《心理分析疗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分析疗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分析疗法.docx

心理分析疗法

心理分析疗法

  

(一)什么是心理分析疗法?

  心理分析疗法亦叫精神分析疗法,就是把病人所不知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病人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召回到意识范围内,破除潜抑作用,揭穿防御机制的伪装,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这个转变工作,就是心理分析治疗。

  

(二)心理分析疗法的一般原理

  形成神经症状的根源是被潜抑到无意识中未能得到解决的欲望,是早年形成的症结。

通过心理分析工作,病人能真正意识到并在感情上体验到这是幼年期形成的病根,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

病人洞察到以前意识不到的致病原因,症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这种洞察叫做"领悟"。

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使病人达到真正的领悟,就是心理分析治疗的基本原理。

  (三)心理分析疗法的适应证

  用心理分析疗法对癔症、强迫症、恐怖症等神经症,以及性变态进行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四)应用心理分析疗法须注意的事项

  1.病人要受过适当的教育,能理解医生的解释和说明。

  2.向病人讲明心理分析治疗的时间要长一些,至少三个月或更长时间。

因此,请病人做好准备。

  3.要求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对生活中重要的事暂不做决定,待治疗结束后再考虑。

病人必须遵守治疗原则。

  4.要求病人必须随时把浮现在脑子里的任何观念、想法全部说出来。

  5.治疗环境要安静,不能有其他人员在场,以免干扰病人。

  6.治疗前要经过严格的躯体和精神检查。

有幻觉、妄想和严重行为紊乱的精神病人,不能进行心理分析治疗。

因为他们思维不清,不能理解心理医生的解释。

  (五)心理分析的过程

  心理分析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治疗时期,在正式治疗时要先进行约两周左右的试验性分析和联想,进一步确定诊断,排除分裂症或抑郁类精神病,才能正式进入第一期治疗。

第一期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并且维持一个治疗上的同盟关系。

病人必须在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保持对治疗的基本信任。

第二期治疗主要是移情的出现及其解决。

病人出现的移情会逐渐发展,医生要适时地予以解释,使病人能区别他和医生之间的治疗同盟,现实和被移植歪曲了的现象,能区别医生的实体和他出自幼儿感情对医生歪曲了的形象。

第三期治疗即结尾期,使病人放弃把医生当作替身的态度,放弃医生是移情中幼儿期父母的形象,能承受和医生分离时的焦虑和丧失亲人的痛苦。

  概括地说,心理分析疗法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那些童年创伤、痛苦体验挖掘、暴露出来,变成意识的东西,加以分析、解释、疏导,使患者从心理医生的分析中重新认识自己,并改造自己人格的不足,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以实现治疗的目的。

认知领悟疗法

  

(一)什么是认知领悟疗法?

  认知领悟疗法简称领悟疗法,又称中国精神分析法。

它是从心理分析疗法派生出来的,主要是通过解释使病人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病的一种心理疗法。

认知领悟疗法的创始人钟友彬教授认为,一个成年人产生神经症的根源不在现在,而在于无意识的幼年期创伤体验。

幼年期创伤包括父母离异、缺乏或失去母爱、各种躯体病痛和灾难、体罚、过度的情绪刺激、剧烈惊吓等。

由此产生的焦虑称为初级焦虑。

成年人处在困境中或遇到严重的心理冲突,同样产生焦虑情绪,称为次级焦虑。

这些焦虑经过心理机制的加工被化装成各种神经症的症状,但患者并不自觉。

领悟治疗就是经过病人对疾病原因的回忆和医生的解释,使患者对病因领悟。

  

(二)认知领悟疗法的适应证认知领悟疗法的适应范围,对于强迫症、恐怖症和某些类型的性变态,如露阴癖、窥阴症、摩擦症、异装症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认知领悟疗法的具体运用

  1.治疗方法。

采取直接会面交谈的方式。

在病人的同意下,可让有关的家属(1人)参加,每次会见的时间为60~90分钟。

疗程和间隔时间可固定也可不固定,具体由病人自己定或病人与医生协商决定。

间隔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

每次会见后都要求病人写出对医生解释的意见以及对自己病情的体会,并提出问题。

  2.谈话内容。

让病人及家属全面叙述症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具体表现。

尽可能在一小时内说完。

同时进行精神检查和必要的躯体检查,以确定诊断。

如为适应证,则进行初步的解释。

讲明所患疾病是可治的,但病人不是被动地接受治疗,要与心理医生合作。

对心理医生的提示、解释,患者要认真考虑,采取主动态度。

疗效的好坏,与病人的自我努力有很大的关系。

心理医生只起向导的作用,具体的路要靠病人自己去走。

  3.注意了解病人的经历。

在掌握了病人病情后的会见中,心理医生要主动询问病人的生活史和容易回忆起的有关经验。

对于病人谈到的梦,不要做过多的分析,偶尔可谈及。

  4.和病人一起分析症状的性质。

心理医生要注意掌握时机,分析症状的幼稚性和症状不符合成年人逻辑规律的感情或行为。

使病人认识到其有些想法近似于儿童的幻想,在健康成年人看来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不值得恐惧甚至是可笑的。

  5.深挖病的根源。

当病人对上述的解释和分析有了初步认识和体会以后,心理医生即向病人进一步解释病的根源在过去,甚至在幼年期。

对于强迫症和恐怖症病人,要指出其根源在于幼年期的精神创伤。

这些创伤引起的恐惧情绪在脑内留下痕迹,在成年期遇到挫折时会再现出来影响人的心理,以致用儿童的态度对待成年人看来不值得恐怖的事物,现在已是成年人,不应当象小孩子那样认识问题、并恐惧了。

对于性变态的病人,要结合回忆儿童时期的性游戏行为,讲明他的表现是用幼年方式来对待成年人的性欲或心理困难,是幼稚和愚蠢可笑的。

  6.正确回答病人的疑问。

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可能会提出许多不理解的问题,心理医生可在与病人会见中共同讨论和解答,直到他完全理解、有了新认识为止。

这种认识上的提高,应是心理和感情上的转变,而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丰富。

系统脱敏疗法

  

(一)什么是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也叫交互抑制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习惯的目的。

治疗包括三个步骤,即排列出由弱到强的焦虑层次表,进行焦虑反应与肌肉放松技术的结合训练。

当病人想象第一个焦虑层次时,同时放松肌肉,若不感到紧张害怕,则进入下一个焦虑层次。

如此渐进,直到通过最后一个焦虑层次。

系统脱敏疗法有四个变式,即快速脱敏法、接触脱敏法、自动脱敏法和情绪性表象法。

一些研究者发现,在愉快环境下逐渐暴露恐怖刺激比想象恐怖刺激更有效。

  

(二)系统脱敏疗法的一般原理

  心理学家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

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和儿茶酚胺等,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

这种作用,即所谓交互抑制。

而且,能够与焦虑状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不仅是肌肉放松,就是进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

如对猫吃食时进行电击的试验表明,猫饥饿想吃食,但又怕遭电击,这就造成神经紧张、焦虑。

这是两种性质对立的反应。

治疗方法是让猫少吃点食,不要电击,慢慢地猫也敢吃食了。

这就是系统脱敏法的治疗原理。

  (三)系统脱敏疗法的适应证和具体应用

  系统脱敏疗法对有明显环境因素引起的某些恐怖症、强迫症特别有效。

其应用一般包括三个过程:

一是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是由什么样的刺激情境引起的,找出各种条件和相应的焦虑反应,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成"焦虑层级";二是训练患者学会一种与焦虑对抗的松弛反应;三是把松弛反应逐步地有系统地和那些不同焦虑层次的反应由弱到强地配对呈现,形成交互抑制情境。

如此循序渐进,最终把焦虑状态消除,让患者重新建立一种习惯于接触有害刺激而不再敏感的正常行为。

催眠疗法

  

(一)什么是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是心理医生运用不断重复的、单调的言语或动作等,向患者的感官进行刺激,诱使其意识状态渐渐进入一种特殊境界的技术。

施行催眠术后,患者表现茫然,呈现一种缩小了的意识分离状态,只与心理医生保持密切的感应关系,顺从地接受心理医生的指令和暗示。

这时,心理医生对患者运用心理分析、解释、疏导或采取模拟、想象、年龄倒退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

  

(二)催眠状态的标准

  从治病的效果出发,经过催眠后的患者,认知批判能力降低,抵御机制减弱,表现得六神无主、被动顺从。

这时,暗示的效果比在清醒状态下明显,患者的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可随心理医生的暗示或指令转换,而对周围事物大大降低了感受性。

在催眠状态下,患者能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经历和体验,畅述内心的奥秘和隐私。

  (三)催眠疗法的适应证

  催眠疗法应用范围较广,也可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配合使用。

比如,与行为矫正疗法配合治疗神经、肌肉系统的心身疾病效果更好。

此外,对某些神经症,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以及神经性皮炎、斑秃、遗尿、口吃等都可应用,一般均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四)催眠疗法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催眠治疗时,应选择安静昏暗的环境,给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坐卧均可),调整呼吸,放松全身肌肉。

常用的具体实施方法有凝视法、节拍法。

不论何法都要加言语暗示。

心理医生用单调柔和的声音、坚定有力的语气反复对患者进行诱导暗示:

"你的头脑开始模糊了,你的眼皮开始疲倦了,发沉了……睁不开了,你已经睁不开眼了……你的四肢都感到沉重……头脑越来越模糊了,你要瞌睡了,睡吧!

熟睡吧!

"随着催眠的诱导,患者渐觉困倦、思睡。

暗示性好的,只要很短的时间就可进入催眠状态。

这时,心理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让其回忆已遗忘的过去经历,宣泄创伤体验等。

  待治疗结束后,可以及时唤醒患者,或让其睡完觉后逐渐醒来。

唤醒患者一般用这样的指导语:

"好了,治疗结束了,你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一觉,醒来后你一定会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实践证明,在正常人群中约有75%的人能被催眠。

但因各人接受暗示程度不同,能进入深度催眠状态的仅占其中的25%,中度的40%,余下一部分人只能进入浅度催眠状态。

因此,使用此法的心理医生,必须经过专门训练。

满灌疗法

  

(一)什么是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也称暴露疗法,它与系统脱敏疗法正好相反。

治疗一开始就让患者进入最使他恐惧的情境中。

一般采用想象的方式,鼓励病人想象最使他恐惧的场面,或者心理医生在旁边反复地、甚至不厌其烦地讲述他最感害怕的情景中的细节,或者用录像、幻灯放映最使病人恐惧的情景,以加深病人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患者采取堵耳朵、闭眼睛、哭喊等逃避措施。

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使患者因焦虑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剧、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发冷等植物神经系统反应,病人最担心的可怕灾难并没有发生,焦虑反应也就相应的消退了。

或者直接把患者带入他最害怕的情境,经过重新实际体验,觉得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慢慢地就不怕了。

  

(二)满灌疗法的一般原理

  恐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应。

某一事物或情境在一个人身上所引起的恐惧体验会激发他产生逃避行为,而不管此事物或情境是否真的构成了对他的威胁。

这种逃避行为会导致恐惧体验增强,从而起着负性强化作用,反过来增强其逃避行为。

因此专家们认为,与其逃避,不如让病人面对恐惧的刺激,这就是满灌疗法。

  (三)满灌疗法的适应证

  满灌疗法常被用来治疗焦虑症和恐怖症。

但在具体运用时,还要考虑患者的文化水平、受暗示程度、发病原因和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

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高血压和承受力弱的患者,不能应用此法,以免发生意外。

厌恶疗法

  

(一)什么是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就是应用一种惩罚性的厌恶性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来消除或减少一种不合意行为的方法。

  

(二)厌恶疗法的适应证

  厌恶疗法常用于治疗酒癖、性行为变态、强迫观念等。

通过对患者的条件训练,使其形成一种新的条件行为,以此消除患者的不良行为。

在治疗时,厌恶性刺激应该达到足够强度。

通过刺激确能使患者产生痛苦或厌恶性反应,治疗持续的时间应为直到不良行为消失为止。

如强迫观念的患者,用拉弹橡皮圈法治疗。

头几天,当强迫观念出现时要接连拉弹30~50次,才能使症状消失。

另外,要求患者要有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当治疗有进步时医生要及时鼓励患者,必要时最好取得患者家人的配合,效果会更好。

  (三)厌恶疗法的一般原理

  厌恶疗法是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或想象等,与患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条件反射,用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最终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暗示疗法

  

(一)什么是暗示疗法?

  暗示疗法是利用言语、动作或其他方式,也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使被治疗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积极暗示的影响,从而不加主观意志地接受心理医生的某种观点、信念、态度或指令,以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实现消除疾病症状或加强某种治疗方法效果的目的。

暗示治疗的具体方法很多,临床常用的有言语暗示、药物暗示、手术暗示、情境暗示等。

此外,心理医生对患者的鼓励、安慰、解释、保证等也都有暗示的成分。

  

(二)暗示疗法的一般原理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乃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实验证明,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暗示所以能够对人的躯体和心理行为产生巨大影响,是因为暗示是一种人类所固有的普遍的心理特性,通过言语的联想过程转化为情绪状态,并产生心理冲动,直接作用于机体的各种机能和行为活动而发挥其作用。

  暗示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过程:

一是通过语言或动作的刺激,使受暗示的人产生观念的过程;二是在这种观念的基础上引起行动的过程。

暗示作用的发挥必须经过这样两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给予患者以一定的刺激即他人暗示,是暗示作用发挥的前提条件;而暗示作用的真正发挥,还必须经过第二个过程,把外界刺激转变为自我观念,并把这种观念付诸行动即自我暗示。

暗示如果是他人所提供的暗示,只有在受暗示者接受其语言或动作后形成观念,并产生效果,暗示的作用才能得到实现。

如果在别人给予刺激的场合下,受暗示者没有接受这种刺激或没有转变为自我观念,暗示也就不会产生效果。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暗示的本质是自我观念转变为行为的过程。

  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个人可以突然变得耳聋眼瞎。

但这种情况下的视力和听觉丧失并不是因为视神经、听神经受损,而仅仅是因为大脑管理视觉、听觉的那个区域的机能受到了干扰,形成了一个病态性的抑制中心,使神经细胞丧失了正常工作的功能。

它们不再接受传来的信息,当然不能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

这样的患者,心理医生用催眠、暗示疗法进行治疗,可以很快治好,往往使旁观者大吃一惊。

  自我暗示不仅有致病和治病的作用,还能把人置于死地。

据说,一个人走进了冷藏间,被无意关在里面。

开始他并不介意,也并未感到寒冷,后来当他抬头看到"冷冻"二字时,顿时心里紧张起来,一种死亡的威胁笼罩在他的心头。

他越想越怕,越想越冷,最后蜷缩成一团,在惊恐中死去。

事后,人们对冷库进行了检查,发现冷冻机并未打开。

他完全是由于自我暗示的作用,因恐惧而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剧增,心血管系统发生障碍,心机能严重被破坏而死亡。

由此可以看出,暗示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暗示疗法的适应证

  暗示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癔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神经症的治疗,也用于治疗疼痛、高血压、哮喘等心身疾病。

暗示疗法的治疗效果往往取决于患者的感受性和对暗示的顺从性,患者对心理医生的信任是暗示治疗的基础。

疏导疗法

  

(一)什么是疏导疗法?

  疏导疗法,就是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使之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

  疏导疗法的工具是语言。

心理医生针对患者的不同病症和病情阶段,以准确、鲜明、生动、灵活、亲切的语言分析疾病产生的根源和形成过程、疾病的本质和特点,教给患者战胜疾病的方法,激励、鼓舞患者增强同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的能动性,逐步培养激发患者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的能力,促进患者自身病理心理的转化,减轻、减缓、消除症状,并帮助患者认清疾病的规律,改造个性缺陷,提高主动应激反应的能力,巩固疗效。

  

(二)疏导疗法的一般原理

  疏导疗法的理论基础来自《灵枢·师传篇》的"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的观点。

现在,这些内容发展成为现代疏导疗法的指导思想,调动病人的能动性,主动、积极、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三)疏导疗法的适应证

  对性变态、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均有较好疗效,是目前运用最多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四)做好疏导治疗的要求

做好疏导心理治疗的关键是心理医生。

因此,心理医生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多听、多看、多问、多想。

通过信息收集,不仅要了解病人疾病的表现症状,还要了解隐藏其内部的心理状态;不仅了解疾病的普遍规律,还要了解患者疾病的特殊情况,对病人同情、关怀、尊重、爱护,才能使病人暴露其病症与"隐私",为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创造条件。

松弛疗法

  

(一)什么是松弛疗法?

  松弛疗法又称"松弛训练法"。

这是一种行为治疗的方法,也是多种心理治疗时所采用的基础训练和心理训练的实用有效方法。

已有60年历史,至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行为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用于心理咨询门诊。

松弛疗法或训练是强迫症行为和其他神经症的基础性心理疗法。

 

(二)松弛疗法的适用范围和作用

  1.防治神经症。

通过消除焦虑、恐惧、紧张情绪防治各种神经症,尤其适用恐怖症、强迫症和焦虑症。

  2.医治多种心身疾病。

消除心身疾病的情绪障碍和身心交叉的恶性循环,使疾病早日恢复健康。

尤其适用分娩和产科心身障碍。

3.纠治各种心理社会适应不良引致的综合征,例如考试综合征、学校适应不良综合征和恐学症等。

4.广泛用于心理训练,纠治各种心理缺陷,增强心理防卫功能和精神潜力。

例如,将松弛疗法用于心理稳定训练、社交训练、纠治各种社交障碍或性格、情感缺陷等。

 5.培养心理自控能力。

有效地松弛训练必须要求被训练者排除杂念,注意力高度集中,即达到"入静"或"入神"境界。

反复训练后使自己心理稳定、自制自控,培养在一定时间内自控心理行为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青少年、青年人从事学习、工作和一切有社会意义活动的最起码的心理能力。

6.治疗失眠等睡眠障碍。

临床实践表明,松弛疗法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

许多病人在临睡前进行松弛训练的过程中安静入睡,并且睡眠质量良好,次日头脑清醒,思维效能提高。

  (三)常用的松弛疗法

  1.呼吸松弛训练法。

采用稳定的、缓慢的深吸气和深呼气方法,达到松弛目的。

一般要求连续呼吸20次以上,每分钟呼吸频率在10~15次左右(视人而异,要事先通过定期自我训练,在实践中自我体会,确定最佳呼吸频率,并要求训练成熟后再实际应用)。

吸气时双手慢慢握拳,微屈手腕,最大吸气后稍屏息一段时间,再缓慢呼气,两手放松,处于全身肌肉松弛状态。

如此重复呼吸。

训练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一切杂念,思想专一,全身肌肉放松。

平时每天练习1~2次,每次10~15分钟。

有计划的训练,自我体会身心松弛的效果。

每一训练期(医学上称"疗程")为15~20次。

可休息几天,重复训练,以达到要求为止。

可采用坐位或卧位训练,成功后则随时可在实际中应用。

切忌在未训练成功时匆忙使用,以致失败后怀疑本法的有效性。

2想象松弛训练法。

遇到不良情境产生紧张、恐惧和焦虑情绪时,运用自己充分和逼真的想象力,主动地想象最能使自己感到轻松愉快的生活情境,用以转换或对抗不良心理状态。

例如想象自己躺在和煦的阳光下,在海边聆听大海的波涛声,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情趣,想象自己在环境幽雅、景色迷人的公园里休憩,在风光迷人、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中感受鸟语花香带来的乐趣,心境无比舒畅。

想象的内容最好是自己过去亲自经历过的生活情景、并且能唤起终身难忘的轻松愉快心理。

对于一位足不出户、想象力不丰富、生活经历贫乏者,补救的办法是想象自己观看过的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影视节目中的片断情景。

 3自我暗示松弛训练法。

又称"自我命令法"。

利用指导性短语,自我暗示、自我命令,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意志力量,保持镇定平衡的心理状态。

例如:

"这些感觉虽然可怕,但不足畏惧,我可以改变它的意义";"我太惊慌失措了,我不必为此小事大惊小怪,我会自己克服的";"这些情境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会排除克服的"。

指导性短语由患者自行设计制定,不必千篇一律,生搬硬套。

要求短小精焊,流畅顺口,具有鼓舞斗志和自我命令、自我镇静的作用。

实践表明,当患者在做一件会引起自己恐惧焦虑的事时,事先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采用本法训练后再行动,确实具有镇静治疗作用。

4简单易学的放松训练法。

方法为:

  

(1)安静的环境,舒适的姿势。

  

(2)闭目养神。

  (3)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从脚开始逐渐进行到面部,完全放松。

  (4)用鼻呼吸,并能意识到自己的呼吸。

当呼气时默诵1……,吸气时默诵2……。

  (5)持续20分钟,可以睁开眼睛核对时间,但不能用报警器。

结束时首先闭眼而后睁开眼睛,安静地坐几分钟。

  (6)不要担心是否能成功地达到深度的松弛,耐心地维持被动心态。

让松弛按自己的步调出现。

当分心的思想出现时不要理睬它,并继续默诵1……和2……。

随后松弛反应将费力地来到。

进行这种训练,每天1~2次。

不要在饭后1小时内进行,因消化过程可能会干扰预期效果

生物反馈疗法

  

(一)什么是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指利用现代仪器对人体的生理学指标,如心率、血压、皮肤温度、脑电及肌电等信息加以处理,然后以视听觉方式显示给人--即信息的反馈,让人通过训练认识这些信息,并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理活动,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病治病的目的。

此治疗方法,为无痛苦性治疗,治疗围广。

  

(二)生物反馈疗法的原理

  生物反馈仪可对各种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生理、心理变化进行观察,记录放大,并处理成大脑皮层容易理解的信号,从而起到了帮助人们"自我认识"的作用,为各器官(视、听、温度觉)活动与大脑皮层间建立反馈联系,则有利于内脏器官的随意调节。

通过训练,可改变人们的不良心理、生理反应模式,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它是人们进行"自我认识"和实现"自我调节"的工具。

  (三)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证

  生物反馈疗法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症和各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哮喘、糖尿病、书写痉挛、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痤疮、失眠症、磨牙症、中风偏瘫、脑性瘫痪、脊髓损伤、腰背痛等。

  (四)生物反馈疗法的种类

  1.肌电生物反馈这是目前最成功、最普遍的一种生物反馈技术。

一般而言,肌肉紧张程度与情绪焦虑程度呈正相关,而前额部的骨骼肌最有代表性。

用体表引导电极置于一定的骨骼肌上通过反馈仪将肌电信号叠加输出,并转换成患者能直接接受的反馈信息(如数字、声响)。

患者根据反馈信息对骨胳肌进行放松训练或瘫痪肌群的运动功能训练。

  该训练可用于治疗各种紧张、失眠、焦虑状态,以及某些心身疾病(如紧张性头痛、高血压),也可用于某些瘫痪病人的康复治疗。

  2.皮肤温度生物反馈

  外周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决定了皮肤温度的改变。

以热变阻式温度计记录指尖(食指或中指腹侧)皮肤温度变化,并转换成声、光、数字信号反馈给患者进行训练,以使病人学会控制外周血管的舒缩程度。

  该训练用以治疗某些神经血管性功能障碍如偏头痛、雷诺氏病等,皮温也可视为与松弛有关的指标,用来进行松弛训练。

  3.脑电生物反馈

  目前脑电生物反馈常用α波和θ波作为反馈信息,用声和光等反馈号指示α波的出现,用以治疗癫痫发作、抑郁症,以及运动员松弛训练和集中注意力训练等。

θ波脑电生物反馈,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

  4.皮肤电反馈

  当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时,汗腺分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