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244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docx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必修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docx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

§I-1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其中系统是植物没有的层次,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也是最大的的生态系统

3.病毒的相关知识:

①病毒是一类的没有细胞结构生物体。

病毒作为生物的标志是能通过增殖产生后代;个体微小,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病毒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⑤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⑥常见的病毒有:

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4.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作用的场所输卵管;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子宫;父母和子女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5.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完成缩手反射至少需要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参与;

6.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主要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冠状病毒主要侵染人体的肺部细胞和呼吸道细胞;

7.生物和外界环境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细胞代谢;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细胞增殖和分化;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8.心肌,平滑肌属生命层次中的组织;骨骼肌属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6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9.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单个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

10.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高倍显微镜便用要点:

①移动装片使观察目标处于视野的中央;②转动转换器使

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③调节光圈、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

2.注意:

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右眼作记录,画图;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③目镜的长度和放大倍数成负相关;物镜的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相关;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物体的长度和宽度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⑤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

根据放大倍数和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⑥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

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⑦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旋转180度)(b—q,d—p);⑧往物像所在的位置移动装片才能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物象在右下方就往右下方移动装片);

★3.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类;

①真核细胞构成真核生物,如动物、植物、真菌等;(注意:

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和霉菌属真核生物)

②原核细胞构成原核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醋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最小的细胞)等;

4.蓝藻在水体里由于富营养化而群体聚集会产生水华(淡水)和赤潮(海水);蓝藻在陆地上群体聚集可形成发菜:

蓝藻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但蓝藻细胞内不含叶绿体;

5.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

均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真、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均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均以DNA为遗传物质;

★6.原核细胞体积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因而没有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

真核细胞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7.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8.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英国的虎克;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的科学家:

荷兰的列文虎克;

9.细胞学说要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重点内容)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2.大量元素:

C、H、0、N、P、S、K、Ca、Mg;微量元素:

Zn、Fe、B、Cu、Mo、Mn

(新铁臂阿童木锰);含量最多的元素:

O:

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最基本的元素:

C;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

C、O、H、N;

★3.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物:

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蛋白质: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蛋白质;

★4.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①常见的还原性糖包括:

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②斐林试剂甲液:

0.1g/molNaOH;斐林试剂乙液:

0.05g/molCuS04;③斐林试剂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1:

1现配现用;④该过程需要水浴加热;⑤试管中颜色变化过程蓝色→棕色→砖红色。

★5.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①双缩脲试剂A液:

0.1g/molNaOH;双缩脲试剂B液:

0.01g/molCuS04②显色反应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

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6.脂肪+苏丹Ⅲ(苏丹Ⅳ)→橘黄(红)色;淀粉+碘液→蓝色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重点内容)

★1.相关概念:

脱水缩合: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_(—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00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水中的H来自氨基和羧基,O来自羧基)

肽键:

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0一)。

二肽:

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

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必需氨基酸:

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外界环境中摄取(8种,婴儿有9种);

非必需氨基酸:

人体细胞能合成的氨基酸,共有12种

★2.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0、N(主要);基本组成单位:

氨基酸(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

★3.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氨基酸结构特点: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

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5.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水解时需水数。

至少含有的氨基(羧基)数=肽链数,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

★6.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7.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肌肉;②催化功能:

酶;③运输功

能:

血红蛋白;④信息传递(调节)功能:

生长激素:

⑤免疫功能.抗体

8.蛋白质的盐析可逆,变性不可逆:

9.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l.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核酸的分类:

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类。

★3.核酸的分布:

①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②核糖核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③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

在拟核,此外质粒上也有。

★4。

核酸的组成元素:

C、H、0、N、P

★5.核酸基本组成单位:

核苷酸(包括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

★6.与RNA相比,DNA特有的化学组成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7.①在病毒体内含核酸1种;核苷酸4种;碱基4种

②在细胞内含核酸2种;核苷酸8种;碱基5种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糖类的组成元素:

CH0;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2.糖类大致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

★3.单糖:

①五碳糖:

核糖(C5H10O5)和脱氧核糖(C5H1004)②六碳糖:

葡萄糖(C6H1206)和果糖。

★4.二糖:

(C12H22011):

①蔗糖:

甘蔗,甜菜(植物细胞中的二糖)②麦芽糖:

发芽的麦粒(植物细胞中的二糖),是还原性糖;③乳糖;乳汁(动物细胞中的二糖);1分子麦芽糖水解成2分子葡萄糖,1分子蔗糖水解成1分子葡萄糖和l分子果糖,l分子乳糖水解成l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

★5.多糖:

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糖类(C6H10O5),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①淀粉:

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储能物质;②纤维素:

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一般不提供能量;③糖元:

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主要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两类;

★6.脂肪:

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①组成元素:

CHO(C、H比例高,燃烧时耗氧多,产能多);②功能:

储能、保温、缓压、减摩;

★7.磷脂:

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基本骨架;

★8固醇:

小分子物质①胆固醇:

动物细胞膜的成分;②性激素: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化学本质是脂质);③维生素D:

促进小肠对Ca_的吸收(幼年缺乏易患佝偻病);

★9.多糖的单体:

葡萄糖;蛋白质的单体:

氨基酸;核酸的单体:

核苷酸

§2.5细胞中的无机物

1.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海洋;

★2。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和自由水

★3.结合水:

和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丢失将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

★4.自由水:

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生化反应的媒介并参与生物化学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5.自由水含量越高代谢越旺盛,结合水含量细胞抗性越强;

★6。

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7.无机盐的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

Mg2+(叶绿素)、Fe2+(血红蛋白)、I(甲状腺激素)

等;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血液中缺钙会抽搐)③维持细胞的平衡(酸

碱平衡,渗透压平衡)

§3-1细胞膜—一系统的边界

1.制备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是它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将其放在清水中.吸水涨破可以得到细胞膜;该细胞吸水胀破后,流出的内容物的成分:

血红蛋白和无机盐等;

2.细胞膜的成分:

①脂质(50%):

以磷脂为主,是细胞膜的骨架,含两层;

②蛋白质(40%):

细胞膜功能的体现者,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功能越复杂;

③糖类:

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叫糖被,和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血型决定等有直接联系;

★3.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和外界环境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具有相对性);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紧密相关);

★4.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①成分:

纤维素和果胶;②功能:

支持和保护细胞

③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在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的前提下除去细胞壁.④全透性

§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重点内容,需要会看细胞结构示意图)

★1显微结构:

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亚显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2.线粒体_________(细胞内的动力车间):

①分布:

动植物细胞,代谢旺盛的细胞含量多(如:

心肌细胞);②形态:

哑铃状、短棒状、圆球形、线形。

③结构:

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含呼吸酶(内膜和基质中)和少量DNA;

④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提供能量占95%(注意:

蛔虫的体细胞内不含线粒体)

★3.叶绿体:

细胞内的“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①分布:

绿色植物能进行

光合作用的细胞(主要是叶肉细胞);②形态: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③结构:

双层膜.内含基粒、基质、色素、酶和少量DNA④功能:

光合作用的场所;(注:

植物的根细胞不含叶绿体)

★4.内质网:

能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是细胞内蛋白质运输的通道①分布:

动植物细胞;②结构:

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5.高尔基体:

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①分布:

动植物细胞;②结构:

单层膜,由扁平囊和囊泡构成(其中扁平囊是判断高尔基体的依据)

③功能:

和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和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6.核糖体:

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①分布:

动植物细胞;②结构:

不具膜,呈颗粒状;

③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

★7.中心体:

①分布: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②结构:

不具膜结构,由两组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③功能:

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8.液泡:

①分布:

主要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②结构:

单层膜(液泡膜),

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色素,无机盐,糖类,蛋白质等);③功能:

调节植物细胞的内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和细胞的吸水失水相关

注意:

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液泡,根尖成熟区(根毛区)细胞有液泡

9.溶酶体:

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分布在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内含多种水解酶。

③功能: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10.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外的胶状物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11.①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②线粒体+健那绿→蓝绿色,可以对活的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染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12.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器和细胞结构: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初步加工,转运通道)→高尔基体(加工组装)→细胞膜_(通过外排作用形成分泌蛋白);线粒体(供能);其中:

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从高尔基体到细胞膜均通过囊泡来进行转移.

★13.生物膜系统包括:

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

§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l.细胞核结构:

①核膜(双层,内外核膜的融合处形成核孔):

将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

②核孔:

实现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蛋白质核酸_______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③核仁:

与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染色质:

DNA和蛋白质组成;

★2.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染色质:

存在于细胞分裂的分裂间期,呈细丝状;染色体:

存在于细胞分裂的分裂期,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而形成,呈圆柱状或杆状,细胞分裂结束时能解螺旋形成染色质;

★3.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其行使各项功能的前提是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细胞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细胞膜;

2.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

必须具有半透膜;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3.动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质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差值越大,吸水或失水越多;

4.成熟的植物细胞是渗透系统:

半透膜: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浓度差:

细胞液和外界溶液有浓度差;

5.质壁分离的本质:

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是:

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6.质壁分离的内因:

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

★7.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植物体出现萎蔫现象。

8.质壁分离状态下:

细胞液浓度增大,颜色加深,液泡体积变小;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膜)间充满外界溶液(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9.若外界溶液的溶质分子(如KNO3)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则在该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10.观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外界溶液的浓度不能太高,否则细胞失水过多失活,无法看到质壁分离的复原;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荷兰科学家提出: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

所有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5.1970年通过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其基本内容包括:

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可以运动)。

②蛋白质分子镶嵌或横跨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③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

★7.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_,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2.自由扩散①特点:

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

氧气(02)、二氧化碳(C02),水(H20),乙醇,甘油,苯,尿素,脂肪酸,胆固醇

★3.协助扩散①特点:

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4.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吸收物质时,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膜两侧的浓度差,浓度差是动力,浓度差越大,吸收物质越容易;

★5.主动运输①特点:

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②实例:

氨基酸、离子等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或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③意义: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6.与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载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与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相关概念:

新陈代谢:

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代谢: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酶:

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自变量:

人为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

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变量。

对照实验:

除了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要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新鲜时酶活性高,研磨有利于过氧化氢酶的释放

★3.酶的本质:

绝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场是核糖体_________,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极少数的酶是RNA(称核酶)

★4.酶的特性:

①酶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酶具有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5.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均会使酶变性失活(蛋自质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去催化活性;

6.胃蛋白酶最适pH为1.5

§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直接能源物质:

ATP;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主要储能物质:

脂肪;最终的能量来源:

太阳能。

★2.ATP的名称:

三磷酸腺苷;ATP的结构简式:

A—P~P~P(A.腺苷;P.磷酸基;~:

高能磷酸键)。

1个ATP分子中含有:

A:

l个;P:

3个;~:

2个。

ADP:

二磷酸腺苷;Pi:

磷酸。

★3.ATP中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发生ATP的水解,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54kJ/mol);细胞内的ATP和ADP间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是ADP之间的转化非常的迅速,其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TP含量降为0即意味着细胞的死亡。

4.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在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细胞内主要

来自呼吸作用;在绿色植物细胞内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而细胞内能产生ATP的结

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5.ATP断裂高能磷酸键释放的化学能可转化为光能、电能、渗透能、热能、机械能,供细胞直接利用,如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细胞生长分裂、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光合作用暗反应、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生物发光发电等。

§5-3ATP的重要来源——细胞呼吸(重点内容)

1.相关概念:

★细胞呼吸(也叫呼吸作用):

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无氧呼吸:

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

①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②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_

③最常利用的物质:

葡萄糖

第一阶段:

葡萄糖(C6H12O6)→丙酮酸(C3H4O3)+[H]+少量能量;场所:

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

丙酮酸+水(H2O)→二氧化碳(C02)+[H]+少量能量;场所:

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

[H]+氧气→水(H2O)+大量能量;场所:

线粒体内膜。

总反应式:

注:

①产物H2O中的0全部来自02,H来自C6H12O6和H2O;CO2中的O来自C6H12O6和H2O,C来自C6H12O6。

②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2870KJ能量,转移至ATP能量1160KJ,生成ATP38mol。

③C02的生成在第二阶段,02参与反应在第三阶段,大量能量的释放在第三阶段;H2O参与反应在第二阶段,H2O的生成在第三阶段。

4.无氧呼吸★①场所:

细胞质基质:

③过程: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转化成乳酸。

★③总反应式:

C6H12O6→2C2H50H+C02+少量能量或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

★5.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典型生物类群:

酵母菌和绿色植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典型生物类群:

人和高等动物及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

6.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

①检验:

C02+澄清石灰水→浑浊;C0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黄色(颜色变化过程:

蓝色→绿色→黄色);②检验:

C2H50H+重铬酸钾+[H]→灰绿色(颜色变化过程:

橙色→灰绿色);

③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7.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①温度:

通过影响有关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②氧气:

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③水分:

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